《挑山工》教学设计(合作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挑山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语文挑山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意思。
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领悟文本传递的含义。
教学方法:读、说、思、议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阅读议题:生活中的启示。
2、简介作者。
二、学习新课1、初读文本,群体挑山工。
说说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2、再读文本,个体挑山工。
学生交流预设一: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这意味深长的哲理。
学生交流预设二: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师引导: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出示金钥匙: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学生交流预设三:链接山民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取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交流:从山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对读。
学生交流预设四:对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岩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引导:游人上山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挑山工呢?再读挑山工的话语,你从他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3、品读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图片,大胆质疑。
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学生交流解疑。
挑山工教学设计九册《挑山工》教学设计(精选7篇)《挑山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旨在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绞手架,使他们能努力的跳一跳,摘到更丰硕的果实。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体现语文学习特点,通过借鉴文本,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中学习语言,提升学习品质,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
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平等对话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主动发展地学,充满智慧地学。
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维目标地整合。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在质疑中凸现重难点。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提前备好的教案走。
这样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来调控自己的教学。
本文的文章思路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结。
如果学生在自读时或教师指导阅读初始就紧紧把握好这个结,学生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1、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下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作者的表达顺序怎样?4、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把自学讨论引向深入,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与难点。
最后在全班交流时,第一步是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是围绕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是游人的两倍,却总是走在游人的前面?这个问题按生疑解疑悟理的顺序表达。
第二步:按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初读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质疑、梳疑①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特点?为什么?②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怎样意味深长的哲理?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幅画放在自己的书桌前?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挑山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
(2)学会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挑山工的精神风貌,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挑山工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挑山工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2. 拓展作业:(1)调查家乡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生活状况。
(2)以“我眼中的劳动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感悟程度。
《挑山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挑山工》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挑山工这一职业,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生能够从挑山工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挑山工》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
2. 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解释和运用。
3. 课文中的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挑山工》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挑山工的工作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的练习活动。
4. 深入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的意义,并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挑山工》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的理解和评价。
4.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评价。
六、教学工具与资源:1. 课文《挑山工》的文本。
2. 与挑山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词汇和短语的练习题。
4. 分组讨论的指南和评估表。
5. 写作活动的指导和评估标准。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挑山工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挑山工的辛勤和努力。
2. 互动式学习: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任务驱动:通过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任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
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2、把�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
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
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挑山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哲理,体会挑山工坚韧不拔的品质。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挑山工这一形象所表达的人生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图片或视频,介绍泰山的壮丽景色和陡峭山势。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挑山工这一职业。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体会其特点。
(2)分析挑山工的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3)对比挑山工和游客登山的不同方式和结果,讨论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得更快。
(4)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挑山工动作的描写,感受其辛苦和坚韧。
4、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挑山工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朗读指导(1)挑选文中精彩的段落,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2)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
(3)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6、拓展延伸(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类似挑山工的故事。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短文。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挑山工精神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挑山工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让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深刻体会挑山工的精神内涵。
《挑山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如“挑山工、攀登、石级、寄托、压倒”等;(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挑山工这一职业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劳动的价值;(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的学习和理解;(2)课文中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3)课文大意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生词“挑山工、攀登、石级、寄托、压倒”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中所表达的挑山工的精神品质的领悟;(3)将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挑山工的图片,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一定的了解;(2)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挑山工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挑山工的精神品质;(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挑山工、攀登、石级、寄托、压倒等;(2)解析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精神品质,如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等;(3)阐述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等。
5. 课后作业:(1)抄写生词;(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挑山工的短文;(3)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小学生课文《挑山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挑山工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2. 教学难点:(1)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挑山工》。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泰山的印象。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挑山工吗?”(3)引入课文《挑山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拼音识字,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挑山工的工作特点有哪些?(2)小组汇报:挑山工的精神风貌是怎样的?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讲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5. 课堂练习:(1)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学生谈一谈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精神风貌。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做到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导语:部编版挑山工是一本专门为小学生编写的作文教材,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年级的作文要点和技巧。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是每位老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优秀的挑山工教学设计,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设置1. 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挑山工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挑山工的作文模式进行创作。
2. 能力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挑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珍惜劳动、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挑山工的视频或是进行一些问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挑山工话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首先,通过教师引导和提问,向学生介绍挑山工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挑山工是一种常见的作文类型。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挑山工作文范文,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挑山工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3. 写作实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
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庭的挑山工作文;对于二年级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学校的挑山工作文。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写作表达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展示将学生的作文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5. 总结反思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挑山工的写作技巧。
六年级教案《挑山工》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挑山工的特点和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挑山工这一职业的思考和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挑山工的特点和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挑山工的特点和形象的理解。
(2)对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泰山和挑山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挑山工的好奇心。
(2)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学习:(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练习:1. 造句练习:运用课文中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2.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挑山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挑山工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现状。
3.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关爱劳动人民?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4. 学生对挑山工特点和形象的把握。
5. 学生对作者思想的领悟。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挑山工》教学设计(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学习准备:
有条件的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学时安排:
三学时。
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挑山工登山的执着、艰辛;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及作者观察生活和写文的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3、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4、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5、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6、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三学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蕴含的哲理。
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重点是“思考-练习”2——(1)“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忍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的含义——“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你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下来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