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教学中的举例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能够为作品增添生动的艺术效果。
其中,夸张与对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中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以及应用,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夸张的艺术效果与应用1. 夸张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种夸大或放大事物的表现方式,通过夸张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段落一:夸张的艺术效果的具体描述)2. 夸张的应用夸张修辞手法常被运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夸张的应用场景,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段落二:夸张的应用举例)二、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1. 对比的艺术效果对比是通过将两种或两类事物进行对照,凸显它们的不同特征或性质,从而产生强烈的冲突和对比效果。
(段落三:对比的艺术效果的具体描述)2. 对比的应用对比修辞手法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能够增强作品的对比效果,突出其中的冲突和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段落四:对比的应用举例)三、结合夸张与对比的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并能够应用到写作中,以下是一份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夸张与对比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段落五:教学活动设计的详细描述)3. 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展示作品、小组讨论、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四、总结夸张与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艺术表达形式。
它们能够为作品增添生动有趣的效果,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夸张与对比的应用场景,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通过探讨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效果与应用,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借代的修辞手法举例
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代替另一个词或一句话,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下面是我列举的10个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例子。
1. 蔚蓝的天空(借代阳光明媚的好心情):今天的天空真蓝,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眼前,让人心情愉悦。
2. 波涛汹涌的大海(借代激烈的情绪):他的怒火如海啸般汹涌而出,让所有人都感到惊慌。
3. 春天的脚步(借代春天的到来):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花草的绽放,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4. 火热的激情(借代热烈的感情):他们之间的爱情如同燃烧的火焰,充满了火热的激情。
5. 冰冷的眼神(借代冷漠无情的态度):他的眼神如同冰块般冰冷,让人感到无法靠近。
6. 金色的曙光(借代希望的到来):在黑暗的夜晚,随着金色的曙光的出现,希望也随之降临。
7. 指南针(借代指引方向):他是我人生的指南针,每当我迷失方向时,他总能给我指引。
8. 绿色的希望(借代希望的出现):在困境中,突然出现的一线绿色希望,让我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9. 黑夜的幕布(借代不安和恐惧):黑夜如同一幕幕恐怖的戏剧,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10. 红色的喜悦(借代充满喜悦的情感):她的脸上洋溢着红色的喜悦,让人看了都感染到了快乐的情绪。
以上是我列举的10个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例子,它们可以通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代替另一个词或一句话,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类比比喻拟人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类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解释抽象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通过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比拟和类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类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让我们通过一个类比来说明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果园中的苹果树来比喻生物种群。
苹果树的种群中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苹果,有些是酸的,有些是甜的,有些是酸甜适中的。
这就好比生物种群中的遗传变异,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使得种群中的个体呈现出多样性。
通过这个类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种群遗传变异的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过程。
比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老师可以用汽车比喻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而汽车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车身、发动机和座椅等组成部分。
通过比喻汽车和细胞,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部的运作原理。
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细胞的概念和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老师可以通过拟人的方式来解释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可以用“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保安队”来比喻免疫系统的功能,它会监测和清除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保护我们的健康。
通过这样的拟人手法,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对免疫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生物课堂中,类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用于解释生物进化、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更加具体和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类比比喻拟人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类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喻和拟人,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生物学知识的案例,来看看类比、比喻和拟人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类比的应用。
类比是指基于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而进行比较和推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
在介绍细胞器的功能时,可以用工厂来做类比。
“细胞核就像是工厂的管理者,负责控制细胞内的一切活动;而细胞质就像是工厂的生产线,负责生产各种物质;溶酶体就像是工厂的清洁工,负责清理和降解废弃物。
”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喻的应用。
比喻是指借用A事物来说明B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介绍生物的进化过程时,可以用“大树”来做比喻。
“生物的进化就像是一棵大树一样,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生物开始,逐渐演化出各种复杂的生物形态,就像是一棵大树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最后我们来看看拟人的应用。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拟人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时,可以用拟人来形象描述。
“植物就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生物,它们在遇到阳光、水和营养条件好的时候会兴奋地生长,而在遇到干旱、寒冷和营养不足的时候会变得憔悴。
”通过这种拟人,学生可以更生动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鲜活对比之舞——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引言: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技巧,它通过对比、象征、比喻等手法,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情感丰富。
本文将通过丰富的举例,探索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对其运用和效果进行赏析。
正文:一、对比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形象等相互对立或相互衬托,突显它们的差异或共通之处。
1.第一种对比:明暗对比例如,在《红与黑》中,作者用红色和黑色隐喻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红色象征权力、荣耀,而黑色则象征贫穷、压抑。
通过这种明暗对比,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2.第二种对比:色彩对比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者通过将蓝天与白云、红玫瑰与白玫瑰进行对比,以突显不同情感的冲突。
蓝天代表宽广的爱情,而白云则代表纯洁。
这种色彩对比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挣扎与矛盾。
二、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某一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1.第一种比喻:阳光如妈妈的微笑这个比喻由思维者马克思创造,用来描绘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希望,犹如母亲温柔的微笑。
这种比喻使得抽象的阳光具有了亲切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阳光的美好。
2.第二种比喻:月亮是一枚银盘在古代诗词中,许多诗人用比喻手法将月亮与银盘相比。
这种比喻通过形象的对比,使得月亮更加美好而富有诗意,进一步丰富了诗句的含义。
结语:通过对比修辞手法的举例与赏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和比喻手法能够使作品更丰富、更有趣,通过对事物间的相似和对立的描绘,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带给读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窦娥冤滚绣球修辞手法举例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滚绣球一段更是备受推崇。
这一段的修辞手法独具匠心,以下举例说明:
1. 对比手法:在滚绣球的描写中,黄裳运用对比手法,将美好的景象和阴森的氛围巧妙结合。
比如描写滚绣球中的花园,以及窦娥和毒奶奶的矛盾,强化了两者的反差,更加凸显出窦娥的悲惨遭遇。
2. 反复叠加:在滚绣球过程中,黄裳反复叠加许多细节描写,如花叶飘舞、虫鸣鸟啼等等,通过这些叠加,营造出了一种生动的氛围,使读者仿佛亲临现场。
3. 借物抒情:滚绣球这一段的描写中,黄裳借用了绣球这一物象,抒发了窦娥的情感。
窦娥通过绣球来寄托自己的忠贞之心,同时,黄裳也在绣球中寄托了自己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4. 意象映衬:在滚绣球这一段中,黄裳通过意象映衬的手法,将几个看似平淡的细节与情节有机结合,增强了整个故事的感染力。
比如,黄裳通过描写窦娥的绣球,将其与“一夜梅花”、“痴情女子”等形象结合,将窦娥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
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滚绣球这一段成为《窦娥冤》中最为耐人寻味的部分之一,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修辞性描写之一。
- 1 -。
回环的修辞手法举例子回环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上的一种手法,指的是通过在文章中呼应、重复、回顾之前提到的内容,形成一种回环的效果。
回环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我为您列举的十个例子:1. 在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中,作者在开头提到了全球变暖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引用科学家的观点,进一步解释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全球变暖的问题,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文章中,作者以“人生如旅途”为主题,通过比喻和描写,将人生比喻成一段奇妙的旅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再次使用“旅途”这个词语,表达了对人生的总结和展望。
3. 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中,作者以自己儿时的梦想为引子,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实现梦想的过程。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自己的梦想,并鼓励读者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
4. 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支持,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这段友谊,并呼吁读者珍惜身边的友谊。
5. 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家乡的美好,表达了对家乡的情感。
6. 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理念,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善教育环境。
7. 一篇关于健康生活的文章中,作者通过介绍健康饮食和锻炼的好处,强调了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健康生活的好处,并鼓励读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8. 一篇关于创新的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一位创新者的故事,探讨了创新的能力和意义。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创新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勇于创新。
9. 一篇关于文学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引用文学名著的片段,探讨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顾了文学的美好,并呼吁读者多读书、多欣赏文学作品。
反复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
一、引言
在文学创作中,反复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技巧,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情感、突出主题或营造特定的氛围。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举例并赏析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反复修辞的分类
1.词语反复:通过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来加强语气或表达某种情感。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句子反复:重复使用某个句子,以突出主题或强调某种观点。
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段落反复:在文中多次重复某个段落,以营造特定的氛围或强调某种情感。
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三、反复修辞的表达效果
1.强调情感: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突出主题:通过重复某个句子或段落,强调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营造氛围:通过多次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或意境。
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四、结语
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创作中,适当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地表达情感、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等。
通过以上的举例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反复修辞手法的魅力。
修辞教学中的举例艺术
摘要:修辞教学是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多维度的教学,而要做到教学中的趣味性,就必须以例激趣,寓教于乐,所举之例应该切、新、趣。
关键词:修辞教学;举例;切;新;趣
修辞教学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而如何在短暂的教学课时中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修辞教学趣味横生、灵动飞扬?我们认为最灵活务实的方法之一就是以例激趣,寓教于乐。
在调整修辞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注重以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把握修辞理论和分析修辞现象,并创造性开展修辞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修辞的教学效果。
以下我们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谈谈如何在修辞教学中利用实例来激活修辞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给学生讲清了修辞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艺术后,再给他们讲修辞学习的目的与重要性时,我们举了下面几个例子:
(1)古希腊政治家、军事家塔里克斯普说过:“会思考但不知如何去表达的人,无异于那些不会思考的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
(2)戴尔·卡耐基在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时,曾说过:“多数事业上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之外,还拥有会说话、说服他人、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推销’出去的才华。
”美国《你的生活》杂志编辑部主任对几千名成功男女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都善于使用语言。
赚钱的能力与言辞技巧紧密相连,以至于只要提高了你的语言魅力,就可以有把握地明显提高你的收入。
(3)中国古代的邹阳和梁王之间的故事。
从这几个事例中,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人生最重要的技术装备,谁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艺术,谁就增加了生存的机会。
语言艺术包括很多方面,修辞只是这艺术园里的一朵奇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我们的说话能力,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一点修辞。
在讲到修辞的得体原则时,我们用人们穿衣为例:人们穿衣,高矮肥瘦要合身;春夏秋冬要当令;男女老少材料花色要相宜。
贴切有趣,且这个比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辞之例。
在讲到修辞与语境的关系时,我们举了学生们中学时英语课本上的一个故事
《人,又少了一个》,《秀才的尴尬》,“一片叶子掉下来也怕砸坏脑袋”在不同地区的理解和使用,以及不同地区方言使用的地域性特点等,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明白修辞与语境(时间、场合、空间)的种种关联。
为了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修辞的内涵,摈弃“辞格中心论”。
我们举了以下几例进行疏解:
(1)我觉得你很可爱,可爱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棺材见了打开盖。
(2)分别是多么的痛苦,你的离去让我捶胸顿足,真想让你陪我一起住,可是……妈妈说:家里不许养猪!
(3)战士乙:别提架桥好不好?破坏情绪……
战士甲:就是嘛!不是咱小工兵操心的事。
咱呀,倒霉就在工兵这个“工”字上了,一出头就是土,一伸腿就是干!(张鸿生、刘长水《滚滚的黄河》)
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这三个例子里面有没有运用到具体的修辞格,并谈谈读过之后的感受。
这几个例子都没有用到任何修辞格,例子(1)、(2)是调侃、整人的短信,类似这样娱乐短信高校学生一般都收到过,非常熟悉。
其出彩的重要原因在于内部设置了巧妙的悬念和逆转,利用前后内容的巨大落差和语言风格的前庄后谐,让阅读者读后一面恨恨不已一面又忍俊不禁。
例(3)是运用汉字的增减笔画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由此让学生可以明白修辞不等于辞格,只要能达到需要表达效果的一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和形式都是修辞关注的内容。
总而言之,举例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切。
所谓“切”是指所举之例应适应切合题旨和情景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所讲授的知识点相吻合。
如在讲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时,我们所举之例都非常的切合题旨和情境。
二新。
举例不应总是些陈词滥调,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仅仅局限于从传统经典作品中选择例句,更要善于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言语作品中去寻找例句,也许这些是学生经常耳闻目睹的话语,但摆在台面上来进行修辞分析,往往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趣。
举例富于趣味性,给严肃的课堂注入一些幽默感,欢快声,寓教于乐。
如讲修辞中的押韵时,我们举了两首校园诗。
女生:一日校园漫步,见一男生装酷,呕吐呕吐,低头只想撞树。
男生回敬:一日自习深处,见一恐龙撞树,恐怖恐怖,可怜那棵小树。
讲夸张修辞格时,我们举了苏轼和苏小妹的故事,讲他们兄妹二人吟诗斗嘴,相互取笑对方。
苏轼一张长脸,满脸胡须,苏小妹笑其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口角几回无觅处,萋萋春草掩洞天。
”苏轼回敬“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无底,留却汪汪两道泉。
”影射妹妹的额高出奇,眼窝深陷。
在给学生展示的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同时,于浓浓趣味中掌握了夸张的有关知识。
修辞内容繁多,如板着面孔说教,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有关知识点,往往收不到意想的效果,而如果能旁征博引,巧妙地多举一些切合主题、趣味横生、新颖
别致的事例,则课堂上不仅其乐融融,且效果特佳。
注:( 本文系湖南省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字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之一,也系湖南省社科规划办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语言构建研究”(编号07ZDB022)资助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