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生产装置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原则及主要环节
- 格式:pdf
- 大小:127.13 KB
- 文档页数:3
独山子石化公司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独山子石化公司二〇〇八年六月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护独山子石化公司员工、相关方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减少财产损失,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件,根据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编制本专项预案。
本预案主要包括总则、应急事件和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等内容。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独山子石化公司《应急管理规定》独山子石化公司《突发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 危险性分析独山子石化公司以下装置或区域为公司级重点火灾、爆炸要害部位,当发生火灾、爆炸时,极易产生特别严重伤害和损失:——炼油厂各生产装置;——炼油厂罐区;——乙烯厂生产装置;——乙烯厂罐区(包括油罐区何球罐区);——乙烯厂TEAL区(两聚);——乙烯厂轻烃卸车场;——原油、成品油装卸栈桥;——铁路物资专用线;1.4 应急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抢救员工生命为第一位,做到先抢救人员、保护环境,后抢救生产设施;同时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所有应急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处理事故。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所有应急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充分发挥各专业应急机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控制事态,将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1.4.3 预防为主,隔离为先。
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评估治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应急事件的各项准备。
出现应急事件时,彻底切断工艺物料来源是处理事故、防止事态扩大的首要原则。
事故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事故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事故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工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事故分类及分级第三条事故分类:事故按发生性质分为职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产事故、设备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职工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交通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3、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6、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第四条事故分级1、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划分: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1)小事故(下列之一):①一次轻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本数,以下同)(2)一般事故(下列之一):①一次轻伤3至10人。
②一次重伤1至2人。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30万元以下。
(3)重大事故(下列之一):①一次轻伤11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
②一次重伤3至10人。
③一次死亡1至2人。
④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至100万元以下。
(4)特大事故(下列之一):①一次重伤11人以上。
②一次死亡3人以上。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下列之一):①一次轻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财产: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
XX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油库油品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油品储存设备和设施如果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导致储罐内部腐蚀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
由于防护设备超期使用,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事故。
1.1事故类型:油库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
1.1.1引发油品爆炸的因素(1)油品泄漏;(2)与空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3)遇火源即会发生爆炸事故。
1、1.2能引发油品燃烧爆炸的火源:(1)明火:火炉焰、焊割火焰、油品炉(灯);酒精灯;喷灯焰等开放性火焰和烟头火、烟囱飞火。
(2)电火花、电弧:电弧焊、电弧切割、电器火花、机动车排气喷火、机械撞击、机械摩擦火花机静电火花等。
(3)危险温度:电热板、电热炉、电砂浴、电烙铁、热电阻、白炽灯、碘鸨灯、石英发热管;熔融金属、炽热物体、热工件;输送高温气体、烟气管道裸露表面等。
(4)化学反应热、化合、分解、硝化、碳化、磺化、聚合等散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5)静电:静电是不同性质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产生的,油品在管道内快速运动时,油品中的杂质与管道壁之间的快速摩擦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一旦到达一定条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和火花放电。
当放电火花能量大于油品的最小点火能时,就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油罐区、付油区、输送管道、配电室、变电柜、油品运输车辆等。
2.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油库经营的油品易燃易爆、易积聚静电等特性,全年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特别是夏季由于雷雨天气易引起火灾、爆炸;未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及静电排放不及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事件的发生。
2、火灾爆炸事故的会造成储存装置、加油机损坏和人员伤害。
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严重危害环境,社会影响恶劣。
3、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
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规定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1.1规范内容的界定1.1.1安全生产事故是指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事故、设备事故、交通事故、放射事故以及重大未遂事故。
1.1.2事故责任追究是指在施工生产活动中的人身事故、火灾爆炸事故、设备事故、交通事故、放射事故以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责任追究参照本规定执行。
1.1.2.1人身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1.1.2.2火灾爆炸事故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2.3设备事故是指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力、电信、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1.1.2.4交通事故是指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船舶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1.1.2.5重大未遂事故是由于设备或者人为差错等诱发产生的有可能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有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但侥幸未造成事实的事故。
1.1.2.6承包商事故是指在工程分包合同范围内,承包商发生的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事故、设备事故、交通事故、放射事故以及重大未遂事故。
1.1.3发生事故的单位的安全产第一负责人是指各单位、部门正职。
1.1.4本规定所称直接责任,是指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事故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责任。
1.1.5本规定所称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职责,对事故的发生负直接领导责任。
1.1.6事故等级划分标准1.1.6.1按照伤亡程度划分为: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一般死亡1-2人。
重伤事故,是指在事故中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丧失的事故。
炼油厂“10.27”重大火灾事故2004年10月27日9时44分,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V402原料水罐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192.27万元。
省政府对这起事故非常重视,刘海生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省监察厅等有关部门人员,于当日赶赴大庆市,成立了“10.27”事故省、市联合调查组。
经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和多方取证,查清了事故原因,确定这是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事故单位概况“10.27”事故涉及大庆石化分公司和大庆石化总厂两个企业。
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将原大庆石化总厂分为上市与非上市两部分,将主要生产、销售、科研系统作为上市部分,从原大庆石化总厂分离出来,成立大庆石化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地区分公司,法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其余部分组成新的大庆石化总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重组后,于2000年开始,根据中油集团公司的要求,大庆石化总厂作为地区综合性服务公司,每年与大庆石化分公司签署一次性关联交易协议,为大庆石化分公司提供全面的工程技术、生产技术、加工制造、生活和社会服务。
2004年签订的关联交易协议中双方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服务类:炼化建设(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等;生产服务类:通讯、消防、机械维修、机械加工等;物资供应类:代理采购、质量检验等;生活服务类;社会类服务;办公楼、土地租赁。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情况2004年10月20日,大庆石化分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炼油厂的硫磺回收车间,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3原料水罐发生撕裂事故,造成该装置停产。
为尽快修复破损设备,恢复生产,炼油厂机动处根据大庆石化分公司与大庆石化总厂《关联交易合同》,把抢修作业委托给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
大庆石化分公司“10?27”硫黄裝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2004年10月27日,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黄回收车间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2万元。
这起事故是大庆石化历史上少有的一起重大亡人责任事故,也是集团公司、股份公司2004年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事故给遇难员工及家庭带来了灾难,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训十分深刻,代价十分惨痛。
一、事故经过2004年10月20日,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黄回收车间新建投用仅87天的酸性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罐V403罐顶与罐壁之间焊口开裂,造成装置停产。
为尽快恢复生产,炼油厂把修复工作委托给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
修复过程要将连接原料水罐V402与V403的平台及管线拆除。
10月27日8时,施工人员在车间的指导配合下,用吊车将连接V402和V406的管线吊起,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在盲板与上法兰之间放入一根焊条以备吹扫.随后车间用氮气对该管线进行了吹扫。
8时30分,车间开具了用火票。
8时45分,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紧固。
9时20分左右.施工员到车间领取火票,并送给V402罐顶的气焊工。
同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了V402罐顶。
9时40分左右,开始切割,9 时44分,V402罐发生爆炸着火。
公司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展开扑救工作.10时45分火被扑灭。
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
10月29日13时,5 名失踪人员遗体在V402罐内找到。
二、事故原因分析黑龙江省、股份公司事故调查组分别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査。
V4O2罐爆炸的原因是: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正在切割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引起泄漏. 遇到在V402罐上气割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10 ? 27”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在装置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主要原因有:①??? V403罐顶开裂,没有査清原因就急于组织修复。
我国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表征物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规模扩张,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环境生态和社会稳定的严峻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我国近十年来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数据,深入剖析各类事故的发生频率、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揭示其内在规律与特征。
通过科学严谨的统计学方法,我们将对事故的时空分布、主要原因、触发因素以及事故后果进行全面研究,同时探讨事故表征物的特点及其在事故预警和防控中的作用。
文章还将针对现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从而有效减少乃至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和安全发展。
二、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从地域分布上看,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集中在一些化工产业集聚区,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石化基地以及中部、西部地区的重要化工园区,这些区域由于集中了大量的化工生产和储存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范围和社会关注度更高。
在事故发生频率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其中高温季节和冬季取暖期由于气候因素和设备负荷变化,往往是事故高发时段。
同时,事故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员工培训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再者,从事故诱因来看,违章操作、设备老化失效、工艺控制失误、物料泄漏积聚、应急响应不及时等都是引发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储、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装置检修时的风险防控不足,都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统计数据分析还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化工企业以及不同生产阶段中火灾爆炸事故的差异性。
例如,精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复杂且产品多样性高,面临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而在化工装置开车、停车及日常运行维护阶段,如果操作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缺失,也容易成为事故频发的关键节点。
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罐壁高度,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吨/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 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v1.0 可编辑可修改(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200万煤油加氢、400万柴油加氢、360万加氢裂化、300万渣油加氢、80万吨柴油加氢和部分二蒸馏B2、B3、C1线直馏柴油(其中二蒸馏B3、C1两个组分在西油槽罐区合走一条线去八七罐区),从装置出来专线至八七罐区柴油在线调合头,每个组分和调合总管设油品在线分析仪,通过软件控制每个组分进入调合头的比例,然后经过静态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成品罐,其中调合头有两条,调合一线(管径DN450)和调合二线(管径DN30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三〔20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分公司)316号罐区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甘肃省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协调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副局长王德学、孙华山立即对事故应急处置和处理作出部署,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事故抢险和调查处理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企业概况兰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总资产约340亿,员工2.74万人,下属9个生产分厂,90套炼化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70万吨/年。
这次事故涉及的合成橡胶厂有10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10万吨/年和5.5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5万吨/年和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等;石油化工厂有6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25万吨/年乙烯装置、6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4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等。
发生事故的316号罐区始建于1969年,共有29个中间物料储罐,分属于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厂和合成橡胶厂。
合成橡胶厂负责管理4个裂解碳四球罐和3个丁二烯球罐,7个球罐容积均为120M3。
石油化工厂负责管理的22个储罐中,有10个为立式储罐(属压力容器),储存拔头油、丙烯、丙烷和1-丁烯;另外12个为常压立式罐,分别储存碳九、抽余油、加氢汽油等重组分。
二、事故简要经过1月7日17时16分左右,合成橡胶厂316罐区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裂解碳四球罐(R202)出口管路弯头处泄漏,立即报告当班班长。
火灾调查与分析 石化生产装置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原则及主要环节张元祥(淄博市消防支队,山东淄博255048) 摘 要:在阐述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爆炸事故原因调查应掌握的基本原则前提下,提出了调查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应把握的五个环节。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调查中图分类号:T E687,X9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029(2005)02-0248-03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是指炼制石油、生产化工原料以及用化工原料或其它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或中间体)的生产装置。
由于这些生产的原料、产品和中间体基本上都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加之生产工艺复杂,高温高压、低温负压设备繁多,生产条件要求严格,所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后,给事故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笔者根据参加多次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原因调查的体会,就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调查工作,抛砖引玉,与消防界的同行们商榷。
1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原因调查应掌握的原则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调查,应贯彻“依靠群众、专家参与、尊重实事、科学论证”的原则。
依靠群众,就是通过调查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和首先发现“事故”的目击者,取得基础资料(包括生产工艺,生产条件,产品、原料、中间体的理化性质等)和第一手资料,为分析“事故”原因奠定坚实的基进入。
此外,根据当班记录计算,从20时45分开始卸油到21时05分发现气味,至报警仪动作共有25m in,被串入轻柴油的石脑油A罐在卸油前的液位高是13.725 m,此液位距罐顶通气孔的距离(罐内余高)为1.505 m,可受油1063.283m3(罐直径是30m),即该罐虽是“满罐”,但尚有1063m3的空间余量,而卸油泵房的四台油泵加一台扫仓泵同时运行1h只能卸油2760m3,两个罐同时进油25m in不能造成石脑油溢罐。
而且,石脑油及其周围罐区的可燃气体报警器都没有报警,也说明石脑油罐区没有发生溢罐。
6 泄漏点和泄漏原因的分析确定泄漏点是调查工作的中心任务,但遗憾的是,现场经历了两次爆炸的冲击及长时间的高温燃烧,从管线及阀门上已无法寻找泄漏点。
对于罐体,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未能发现有明显的材质缺陷。
从理论上分析,由于乙烯系统的压力是在第一次爆炸后才降为零,因此,气相管线泄漏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压力在爆炸前的21时10分左右就应该明显下降,但记录上并没有显示。
而液相罐线泄漏却不会使压力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液相管线泄漏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造成泄漏的原因,由于无法确认泄漏点,也就无法深入下去,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液相管线上的阀门或接口老化或有缺陷所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一次爆炸的原因应是乙烯罐系统泄漏所致。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of“6・27”f ire acc iden tCH EN Yan(Beijing General F ire B rigade,Beijing100035,Ch ina) Abstract:June27,1997,a severe chem ical fire acciden t b roke ou t at T he East Chem istry Facto ry of Beijing m un ici pal, destroyed the m ain m anufactu re facility,the to tal p roperty lo ss w as over100,000,000Yuan.T he Beijing m un ici pal governm en t set up an investigati on group to in spect th is acciden t.T he au tho r w as fire investigati on specialist of the in specti on group,did m assive on2the2scene investigati on and experi m en ts.Becau se of lack ing direct evidence,the final official decisi on of the fire cou rse w as con troversial.T h is article p rovided info rm ati on of the investigati on p rocedu re. Key words:fire;fire investigati on;fire analysis作者简介:陈 岩,男,山东牟平人,北京市消防总队火查处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90号,100035。
收稿日期:2004-10-18842F ire Sc ience and Technology,M arch2005,V o l24,N o.2础。
专家参与是指根据不同生产装置、生产特点所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公安消防机构应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参与事故调查。
由于不同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具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不同的控制技术参数,这些问题仅靠公安消防机构的技术人员是无法解决的。
尊重事实就是经过对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等要素综合分析,基本确定事故原因后,必须对生产装置中的有关部位进行拆解,找出具体发生“事故”的部位,进一步验证综合分析的准确性,为今后预防同类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论证实际上就是理论分析与现场拆解相互印证,以取得正确、科学的结论。
2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原因调查应把握的环节2.1 了解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条件、熟悉生产原料和中间体的理化性质,是调查“事故”原因的基础(1)了解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流程。
化工生产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来完成的,通常采用氧化、硝化、磺化、氯化、酸化、碱化、裂解、分馏、分解、还原、合成、聚合、蒸发、溶解等多种生产工艺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生产工艺,其生产设备种类繁多,形式复杂,设备与设备用管道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必须在了解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2)掌握生产条件,熟悉控制参数。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生产大部分是在高温高压、低温负压的生产条件下进行,根据生产要求,各种控制参数繁多,发生“事故”后,事故调查人员应在掌握基本生产参数的前提下,通过对火灾爆炸时的有关技术参数与正常生产要求的控制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出与“事故”有关的基本要素。
(3)掌握产品、原料、中间体的理化性质。
不同的石油化工产品、原料、中间体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相同的石油化工产品、原料、中间体,在不同的条件下(高温、常压与高温、高压)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
这就需要事故调查人员根据生产工艺、生产条件不同,来确定石油化工产品、原料、中间体当时的理化性质,要达到这个目的,事故调查人员不仅要熟悉生产条件,而且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事故调查奠定基础。
(4)分析各种引火源产生的可能性。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不但因各种反应控制不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而且往往因对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流速控制不当发生静电放电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甚至因自燃、明火、电气设备不防爆、防雷设施没有发挥作用等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上述所列的引火源有些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不容易发现,因此给“事故”的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
例如:2002年5月20日,烟台万华集团M D I装置光化系统的爆炸事故,就是因为用来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管道内过滤器堵塞,造成冷却剂循环没有达到设计流量,引起了反应釜爆炸,随即发生火灾。
不难看出,本次事故的引火源,是爆炸引起的,但如果不对整个事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其事故原因很难确定。
(5)多策并举,搜集基础资料。
发生“事故”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对事故调查认识上的差异,往往在配合“事故”调查时表现不同,这就需要事故调查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一是快速反应,及时介入。
当发生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时,负责事故调查的部门和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在消防部队扑救火灾的同时开展事故原因调查。
及时介入调查的主要优点是,此时接受调查的有关人员从心理上没有顾虑,所介绍的情况,基本上真实、可信。
需要注意的是,在了解有关情况时,要形成询问笔录,以履行取证程序。
二是到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甚至走出去到国内相同企业了解有关生产工艺、生产条件等基础技术资料。
笔者曾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调查某企业双氧水生产爆炸引起的火灾事故,当时由于该企业不配合调查,拒不提供有关资料,公安消防机构的调查人员通过到有关单位资料室查阅,取得了有关双氧水生产的工艺流程、工作液(是双氧水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载体)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参数等资料,为分析爆炸事故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三是针对发生“事故”企业技术人员往往受来自企业领导的干扰和压力,调查人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技术人员的思想负担,让技术人员提供有关技术资料,配合调查。
2.2 获取生产记录,了解生产情况,是调查“事故”原因的关键(1)及时获取生产记录。
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不但操作人员要及时填写生产记录,而且各种控制仪表还会自动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无疑真实地记录了发生“事故”前后的情况。
及时地获取这些资料,对于分析“事故”的形成、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应及时收集、获取这些资料。
并且在收集这些资料时履行取证程序,以保证这些资料的合法性。
(2)全方位开展调查访问。
各种控制仪表记录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数据,虽然为调查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但是还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通过访问,不但了解发生“事故”前后的有关情况,而且还会942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年3月第24卷第2期了解到发生“事故”的大体方位及“事故”时操作人员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对上述问题的掌握,既方便“事故”原因的分析,又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但是有关操作人员往往存有担心被追究责任等心理,可能会提供一些不能反应实际情况的证言、证词,这就需要调查人员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印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3 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的作用,是调查“事故”原因的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的调查工作,由于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仅靠公安消防机构的技术力量是不行的,因此,要吸收当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这些专家是我们“事故”调查工作的智囊团,能够为科学、公正、正确的确定“事故”结论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