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的指法图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
陶埙指法陶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宗教仪式等场合。
陶埙是一种吹奏乐器,其演奏方法主要依靠手指的按压和放松来调节音高。
本文将介绍陶埙的指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指演奏陶埙。
一、基本指法陶埙的基本指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拇指:大拇指位于陶埙封口处,用来控制气流的输出。
在演奏时,大拇指应该用力按住封口,并控制气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2.示波指(食指):示波指通常位于陶埙的第一个指孔上。
当示波指按住指孔时,音高会被提高。
3.中指:中指通常位于陶埙的第二个指孔上。
和示波指一样,中指的按压也会影响音高。
4.无名指:无名指位于陶埙的第三个指孔上,按压无名指会进一步提高音高。
5.小拇指:小拇指通常用来控制和调节陶埙的音量。
小拇指的放松和按压会改变气流的大小,从而影响音量。
二、演奏技巧在掌握了陶埙的基本指法之后,下面介绍一些陶埙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1.姿势和呼吸:正确的姿势对于演奏陶埙非常重要。
应该坐直,保持肩膀放松,并将陶埙放在嘴唇的正前方。
同时,要注意控制呼吸的深度和稳定性,保持气流的连贯性。
2.指法与音准:指法的准确性是演奏陶埙的关键。
应该确保手指完全按住指孔,避免指尖和孔壁之间的间隙。
此外,练习时要注意调准音高,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3.气息控制:演奏陶埙需要一定的气息控制技巧。
要学会控制气流的大小、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对气流的断续和连贯的控制。
4.音色与表情:演奏陶埙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法和气息控制来表达不同的音色和情感。
应该注重练习和掌握如何用手指和气息来表现和调节音色和情感。
5.练习和演奏:为了提高陶埙演奏的技巧和水平,需要定期进行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节奏准确、音色清晰和音准精确。
同时,也要尝试在不同的曲目和音乐风格中进行演奏,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
三、乐谱示例以下是陶埙的一段简单乐谱示例,供初学者参考和练习:-6 -5 -6 6 -6 6 -6 6 -6 -75 -5 5 -5 -5 -5 -5 -6 -6 -6通过掌握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再结合乐谱示例进行练习,相信你能够快速掌握陶埙的演奏技巧并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埙的常规指法
以下是埙的常规指法:
1. 低音区:在吹奏低音区时,可以使用中、无名和小指按孔,大拇指放置于背孔上,用于控制音色和音量的变化。
2. 中音区:在吹奏中音区时,可以使用大、中、无名和小指按孔,小指按孔时要用指节按孔。
3. 高音区:在吹奏高音区时,可以使用大、中指按孔,其他手指用于控制音色和音量的变化。
4. 双手交叉:在吹奏双手交叉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将双手的小指交叉放置于食指之间。
5. 双手叠加:在吹奏双手叠加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将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叠加在一起。
6. 右手打音:在吹奏右手打音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右手的食指或中指敲击音孔上方或下方。
7. 左手滑音:在吹奏左手滑音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左手的小指或无名指向下滑动到音孔上方或下方。
8. 双手滑音:在吹奏双手滑音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双手的大、中、无名和小指同时向下滑动到音孔上方或下方。
9. 左右手交替:在吹奏左右手交替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左右手轮流吹奏同一音符。
10. 波浪式音阶:在吹奏波浪式音阶的指法时,可以使用大、中、无名和小指按照波浪式的顺序依次吹奏。
这些是埙的一些常规指法,当然还有其他的特殊指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曲目和风格进行练习和掌握。
八孔埙的入门指法八孔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柔和、清澈,常常被用于伴奏或独奏。
如果你想学习八孔埙,首先要掌握它的入门指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孔埙的入门指法,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基本技巧。
一、八孔埙的基本结构八孔埙由管身、吹口、笛膜和八个指孔组成。
管身通常由陶瓷或竹制成,长约30厘米。
吹口位于管身的一端,用于吹奏。
笛膜位于管身的下方,可以控制音高和音色。
八个指孔分布在管身上,用于调节音高和音色。
二、八孔埙的基本指法1、基本口型吹奏八孔埙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将嘴唇微微张开,上下牙齿分开,舌头放在下巴前面。
吹奏时,将口唇往前推,使气流顺畅地流过吹口。
2、基本音域八孔埙的基本音域为C4到E5,共有13个音。
其中,第一孔为C4,第八孔为E5。
通过控制吹气的强度和笛膜的张力,可以调节音高和音色。
3、基本指法八孔埙的基本指法非常简单。
左手覆盖住前三个孔,右手覆盖住后五个孔。
指孔的开合程度决定了音高和音色。
下面是具体的指法:(1)第一孔:左手食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2)第二孔:左手中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3)第三孔:左手无名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4)第四孔:右手食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5)第五孔:右手中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6)第六孔:右手无名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7)第七孔:右手小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8)第八孔: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时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以上是八孔埙的基本指法。
初学者可以通过练习这些指法,逐渐掌握吹奏技巧。
三、练习方法1、练习口型保持正确的口型是吹奏八孔埙的关键。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其他优秀演奏者的口型,逐渐形成自己的口型习惯。
同时,要注意控制吹气的强度和方向,使气流顺畅地流过吹口。
2、练习指法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单个音符的吹奏。
选择一个音符,比如C4,依次按照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的顺序覆盖指孔,调整笛膜的张力,吹奏出C4的音符。
然后,逐渐练习其他音符,直到掌握全部的音符和指法。
有关埙《千年一叹》的指法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埙的指法通常取决于特定的曲目和演奏者的习惯。
对于《千年一叹》这首曲子,具体的指法可能会因不同的版本和演奏者而有所差异。
有关埙《千年一叹》的指法参考如下:
1.全按作低音5(即筒音):这是埙的最基本指法,全部按住音孔为低音5的指法。
低音
的5、6、7和中音的1、2、3的指法都保持不变,中音的4、5和高音的1、2、3、4的指法依次上移一个孔。
2.全按作中音1:这是埙的第二种常用指法。
相比于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全按作中音1
的指法只移动了右手小指的位置,按住右手小指为中音1的指法。
在演奏《千年一叹》时,你需要根据曲谱上的音符和上述的指法原则来确定具体的指法。
同时,也要注意演奏时的气息控制和音准把握。
西安陶埙的指法图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学习陶埙(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呈垂直状。
两腿稍稍分开,挺胸,身体要正,肩部放松,切忌歪斜。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要求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拇指按住第八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拇指按住第七孔。
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九孔埙••••右手小指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拇指按住第九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第七孔住第七孔,拇指按住第八孔。
左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口风•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
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
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二)呼吸方法就我们每个人而言,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使埙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陶埙的指法详解前言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类中埙独占“土”类,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
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颂乐之分,当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也根据这两种音乐的需要,而有了雅埙、颂埙之分。
雅埙形体较大,状如鹅蛋,音响浑厚低沉;颂埙形体较小,状如鸡蛋,发音高于雅埙。
但埙从殷以后的1000多年中,埙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至汉代才出现了6音孔埙,然而到清朝末年,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不记得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发掘改革,使埙这一古乐重获新生。
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音孔数、各种指法的埙,这对扩大埙的音量、扩展埙的音域、提高埙音乐表现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过去的今天,人们对埙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并学习它。
但到目前为止埙的标准体系并未确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样,这对于初学埙的埙友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照着指法表却不能吹出相应的音阶(因为指法表和自己的埙不相对应)。
在此仅我所了解的目前埙的指法做一点说明,希望对初学埙的埙友有一点帮助。
一、埙的发音原理目前人们的认识是埙同笛箫等乐器同属边棱气鸣类乐器,进而把它当做管乐器研究,但由于埙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并非管乐器的气柱(不管是柱状还是锥状气柱),所以其发声规律与管乐器有很多不同之处。
很难把它归入管乐器的范围,更谈不上是“闭管乐器”或“半闭管乐器”了。
从理论上讲埙根本不是管乐器。
它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管乐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气柱。
两者形状不同、发声规律也不同。
在管乐器上,管子的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
音孔位置的高低,实际上在改变着管子的长度,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所以笛箫的音孔总是低音孔在高音孔远离吹孔端(也有特殊情况),故而笛箫的指法相对有一个标准;在埙上,埙腔体内的空气团体积的大小决定音高,体积大的声音低。
(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呈垂直状。
两腿稍稍分开,挺胸,身体要正,肩部放松,切忌歪斜。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要求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拇指按住第八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拇指按住第七孔。
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九孔埙右手小指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拇指按住第九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第七孔住第七孔,拇指按住第八孔。
左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口风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
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
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二)呼吸方法就我们每个人而言,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使埙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1.合理吸气将乐器举起,把吹孔对着下唇的中间,并贴向唇边,两边嘴角微微张开,舌头向后缩一点,用嘴和鼻子同时将空气很快吸入,形成吸气。
楚歌八孔埙指法表以下是我写的关于楚歌八孔埙指法表内容,仅供参考:1、楚歌八孔埙的指法有多种,可以自己设计指法。
2、但埙界流通埙的常用指法有以下五种:一是刘宽忍教材中的指法,8孔埙、9孔埙、10孔埙指法兼容,科学合理。
3、二是刘凤山教材中的指法,8孔埙、9孔埙、10孔埙指法兼容,科学合理。
4、三是赵良山指法,主要是8孔埙指法。
5、四是王合金指法,主要是10孔埙指法。
6、五是西安指法。
7、8孔埙和10孔埙指法不兼容。
8、其它埙的指法,见买埙时的指法表。
9、科学合理的指法排律,应该是在成熟的笛子指法基础上演变而成。
10、这种统一的设计理念使8、9、10孔埙的指法排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1、指法体系设计合理科学,10孔埙和8孔埙指法就兼容,学会了8孔埙指法,无师便可自通9、10孔指法。
12、反之,先学会10孔埙,无师也可自通8、9孔埙指法。
13、如果指法体系设计不合理不科学,10孔埙和8孔埙指法就不兼容。
14、学会了10孔埙再吹8孔就别扭,反之,学会了8孔再学10孔也觉别扭。
15、8孔埙可以扩展为9孔埙或10孔埙。
16、9孔埙或10孔埙也可以还原为8孔埙。
17、在8孔埙第一孔下面增开一孔,就成了9孔埙。
18、如果这个新开孔一直打开,实际上就是一个筒音做2的8孔埙。
19、刘宽忍指法埙,在8孔埙第一孔和第四孔下面各增开一孔,就成了10孔埙。
20、如果这两个新开孔一直打开,实际上就是一个8孔埙。
21、这两个孔之所以横向设计放在原先8孔埙音孔的下面,为了兼容8孔埙原有的指法。
22、如果两个小指不去按这两个孔,一直打开它的话,它就是一个8孔埙。
23、8孔埙原有的指法得以保留,没有被打乱,仍是食指、中指、无名指按音孔,小指托底稳定埙。
24、这样一来,从10孔换回8孔,根本不需要重新熟悉指法。
25、如果新开的两孔放在原先8孔埙音孔的最上面,如果一直按住,它实际上也是一个8孔埙,但这样一来,不仅两个最灵活的食指被占住了,而且按孔的指头也变了,变成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埙十孔指法一、埙的介绍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一种。
它是由陶土或瓷器制成的,形状呈圆筒状,并在上侧开有吹口,下侧开有漏斗状的音孔。
埙通常有六个到十三个音孔,其中双排十孔的埙被称为“十孔埙”。
二、十孔埙的指法技巧十孔埙的指法技巧需要吹奏者根据音乐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按孔与控制呼吸的动作。
下面将介绍十孔埙的指法技巧。
1. 吹口吹口是从埙的上侧进气的部位,吹口直径的大小会影响埙的音量和音色。
吹口越小,音量越小,音色越高亢;吹口越大,音量越大,音色越低沉。
吹口的大小可根据具体演奏要求进行调整。
2. 指法十孔埙的指法十分简单直观,每个音孔对应一个指法,吹奏者可以通过按住特定的音孔产生不同的音高。
按住一个或多个音孔会阻止空气通过这些音孔的流通,从而改变了空气共振腔的形状和音高。
单音按下一个音孔,埙会发出一个特定的音高。
和弦按下多个音孔,埙会同时发出多个音高,形成和弦效果。
3. 呼吸控制除了按孔以外,呼吸控制也是十孔埙的重要技巧。
通过控制呼吸的力度和时间,吹奏者可以控制音量和音色的变化。
吹奏者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埙的音乐表现力。
三、十孔埙的演奏技巧除了基本的指法技巧,十孔埙的演奏还需要吹奏者掌握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以丰富演奏的表现力。
1. 颤音颤音是指通过快速震动吹奏者的掌指,使音孔迅速开合产生的音效。
颤音可以增加音色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2. 滑音滑音是吹奏者在吹奏过程中通过微调气流来实现音高的连续变化。
滑音可以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并增加音乐的情感效果。
3. 转音转音是吹奏者在吹奏过程中通过改变指法和调整呼吸来达到音高的突变效果。
转音在音乐表达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四、十孔埙的演奏应用十孔埙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它的音色独特而悠扬,适合表现中国传统乐曲的情感和哲理。
1. 独奏十孔埙可以单独演奏,演奏者通过掌握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展现埙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八孔埙曲谱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
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
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
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
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
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
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
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
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
也叫“嘴劲”。
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
g调埙指法作为中国传统中的一种乐器,埙在民族乐器中独树一帜。
而g调埙则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的调性,极易上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g调埙的指法。
1. 前置技能在学习g调埙指法之前,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前置技能,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吹气力度、音准掌控等。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身体放松,头部挺直,保证气流畅通。
吹气力度应该均匀而稳定,既不能过于轻微而影响音质,也不能施加过度压力而导致失调。
2. 指法介绍g调埙的指法可以分为八种,即中指、无名指、小指、食指、大拇指、中指小节、无名指小节、小指小节。
中指:将埙嘴对准嘴唇,用中指覆盖住一半孔洞,留出另一半孔洞供气流发声。
无名指:和中指用法大致相同,但是无名指是覆盖另一半孔洞,留出中指所覆盖的部分发声。
小指:以同样的方式,覆盖住一半的孔洞。
食指:只控制最大的孔洞,埙嘴对准唇部,手指尖放在大孔洞上,使气流产生震动,发出基本音。
大拇指:放在纯音孔上,可以制造不同的音高。
中指小节:手指尖放在中间的孔上,用气流控制发出声音。
无名指小节:覆盖3/4的孔洞,留下1/4孔洞供气流发声。
小指小节:将小指放在最小的孔上,用气流使之发声。
3. 技巧和练习在练习g调埙的指法时,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反复强化记忆和练习,逐渐拥有熟练性和感觉。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基础动作开始,逐渐到更复杂的动作。
还可以结合各种指法,组成不同的曲目,并渐渐加深音乐理解和掌握。
另外,不同程度的练习也需要正确的速度和节奏,避免过慢或过快的奏法。
综上所述,g调埙指法的学习需要前置技能的积累、具体的详细指法的掌握和科学的练习方法的运用。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学习,细心练习,一定能够掌握这一技能,发挥出埙这一独特乐器的魅力和音乐价值。
十孔埙指法《十孔埙指法》一、基本概念十孔埙指法,即在中国乐器埙的十孔特有的演奏技法。
它的基本要求是:用右手指把音孔埙的十个孔位,以固定的顺序依次弹奏音符而形成曲调,这就是十孔埙指法。
二、埙指法的技巧1、埙指技巧十孔埙指法有许多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埙指技巧,包括指缝弹、指头虚弹、指尖弹、弹锣等。
指缝弹:就是用指缝去弹奏埙的孔,发出来的音色比较柔和,音色比较圆润,是常用的弹奏技巧。
指头虚弹:就是在弹奏埙时,用指头做出虚弹的动作,音色比较轻柔,埙上的空气会发出一种比较柔和的音色。
指尖弹:就是使用指尖细小的力量去弹奏埙上的孔,这样弹出的音色比较清脆,声音比较尖锐。
弹锣:就是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来同时弹奏,发出比较有力的音色,这种技巧适用于快板和旋律性较强的曲子中。
2、其他技巧十孔埙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技巧,如滑音技巧、滑腔技巧,以及吹奏埙的技巧等。
滑音技巧:就是在弹奏曲子时,将几个音符连在一起,即滑音,以使曲子更加流畅、柔和。
滑腔技巧:就是在弹奏时,可以在曲调中插入一些特殊的腔调,增加曲调的变化,以使曲子更加生动有趣。
吹奏埙技巧:就是在弹奏埙时,使用口腔吹出来的空气,来弹奏曲子,使曲子更加丰富多彩。
三、十孔埙指法的特点1、演奏效果多样十孔埙指法的技巧多样,可以很好地表达不同的曲调,使曲子更加有趣。
2、可以演奏复杂的曲子十孔埙演奏技巧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表现复杂的曲调,以及多样的音效。
3、演奏速度快由于十孔埙指法可以很好地演奏出多样的曲调,因此可以快速演奏曲子,而不会有太多的停顿。
四、总结十孔埙指法是中国乐器埙的演奏技巧,它的特点是演奏效果多样、可以演奏复杂的曲子、演奏速度快。
正确掌握十孔埙指法,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感受到乐器的魅力。
埙十孔指法
埙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十孔
指法是埙演奏中常见的指法之一。
它是指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盖
住埙的十个孔洞,控制气流进出来达到不同的音高和音质。
十孔指法是埙演奏的基础,需要演奏者对埙的结构和吹气技巧都
有深入理解。
在演奏过程中,手指需要准确无误地控制孔洞的通气量,通过大拇指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才能产生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此外,
十孔指法还可以和其他演奏技巧相结合,如吐音、颤音等,增强音乐
表现力,使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埙十孔指法的运用非常广泛,常见于各种形式的演奏中,如独奏、合奏、伴奏等。
学习埙十孔指法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通过反复演奏
培养对埙音乐的感知能力,逐渐掌握其精髓和技巧。
通过埙十孔指法
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展现埙这一古老传统乐器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
其独特的音乐语言。
(一)演奏姿势
1. 身体姿势
•坐式
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立式
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呈垂直状。
两腿稍稍分开,挺胸,身体要正,肩部放松,切忌歪斜。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拇指按住第八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拇指按住第七孔。
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九孔埙
右手小指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拇指按住第九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第七孔住第七孔,拇指按住第八孔。
左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
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口风
•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
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
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二)呼吸方法
就我们每个人而言,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使埙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1.合理吸气
将乐器举起,把吹孔对着下唇的中间,并贴向唇边,两边嘴角微微张开,舌头向后缩一点,用嘴和鼻子同时将空气很快吸入,形成吸气。
这时胸腔及横膈膜(腹部)有明显的扩张感,必须注意肋间肌肉和横膈膜肌肉的动作协调,以求完成合理吸气,即胸腹式结合吸气。
为了使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这里介绍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仅供参考:
•在大约1米以外处点燃一支蜡烛,把它吹灭,通常你会深吸一口气,这时的吸气往往是自然松弛的,并且是胸腹式结合的。
•你可以试跑500米,然后突然停下来,这时你的呼吸一定相当急促,并且一定是胸腹式结合,而不会只是胸腔局部运动。
2.合理呼气
应该说吸气是发音的准备阶段,而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因为呼气才能形成震动,震动产生声波,声波可以成为声音,而乐器的音量、音质的各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呼气的技巧。
从总体上来看,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发出的声音就越平稳;呼出的气流越充实,发出的声音就越宽厚。
因此,在呼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呼气的平稳,尽可能通过唇部的控制,将气流汇成"束",检验是否汇成"束"的标准,首先是有无噪音,其次是发音是否饱满充实。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呼气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一般都不会注意它的长短和速度,而在埙的演奏过程中,正确的呼气速度和呼气量是根据乐句长短和强弱来决定的。
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掌握好它的尺度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必须通过训练使唇部肌肉、腹部肌肉能够协调地控制呼气的变化,逐步养成正确的呼气习惯。
(三)指法训练
1.八孔埙基本指法图
2.九孔埙基本指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