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R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681.60 KB
- 文档页数:32
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测量大气颗粒浓度和分布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环境监测、空气质量评估等领域。
为了确保Lidar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和保养管理。
本文将介绍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1. Lidar的工作原理Lidar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测量物体距离和特性的仪器,可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探测。
Lidar通过发射激光束,将其照射到目标上,接收被照射目标反射的激光,利用反射激光的时间延迟和光强等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形状、速度、尺寸和材质等特性。
这种技术可用于探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水汽、云和粉尘等特征。
2. Lidar的安全操作规程为了确保Lidar的安全操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随时关注环境安全使用Lidar时,必须选择相对安全的环境,避免在雷暴、风暴、大风和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
操作人员还应当注意避免人和动物进入激光光束范围以及防止误伤他人或自己。
(2)正确设置激光参数和位置操作人员必须根据Lidar的参数要求和安全规定正确设置激光的辐射输出功率、辐射时间和辐射波长等参数。
操作人员还应当正确设置Lidar的位置,避免激光光束照射到任何敏感区域或人员上。
(3)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在使用Lidar时,操作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以防止激光光束对皮肤、眼部、呼吸道等造成损伤或危害。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具有防辐射功能的防护眼镜、口罩和防护服等。
(4)遵守安全操作程序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如开启和关闭Lidar的顺序、检验和校准Lidar的状况、操作指南和工作流程等。
3. Lidar的保养规程为确保Lidar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发挥保养管理作用。
以下是Lidar的保养管理规程:(1)定期维护Lidar定期需要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理Lidar的外表面和镜头,定期校准仪器的运动速度、力度和位置等,确保Lidar的正常运行。
1 什么是LiDARLiDAR,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常用作代表激光雷达。
LiDAR是一种传感技术,可发射低功率,人眼安全的激光进行脉冲测量,并测量激光完成传感器与目标之间往返所需的时间。
所得的聚合数据用于生成3D点云图像,同时提供空间位置和深度信息以识别,分类和跟踪运动对象。
LiDAR工作原理:LiDAR的工作原理是检测并测量返回传感器接收器的光。
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反射的光线更好,这使它们更容易可靠地检测和测量到传感器的最大范围。
比如,黑色表面善于吸收更多光,而白色表面能够反射更多的光。
这样一来,与目标主题颜色相对较暗的目标相比,相对颜色较亮的目标更容易在更长的距离上受到可靠地检测或测量。
对于窗户等像镜子一样的目标在检测和测量方面颇具挑战性,因为与在多个方向上分散光的漫射目标不同,类似镜子的物体只能反射很小的聚焦光束,而不会直接反射到传感器的接收器中。
同时,诸如路标和车牌之类的可反光目标将高百分比的光返回接收器,并且是LiDAR传感器的良好目标。
由于存在这些差异,LiDAR传感器的实际性能和最大有效范围可能会根据目标的表面反射率而有所不同。
1.1点云点云是在同一空间参考系下表达目标空间分布和目标表面特性的海量点集合,在获取物体表面每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后,得到的诸多特征点的集合,称之为“点云”(Point Cloud)。
点云是由3D点数据组成的大型数据集,由激光测量原理得到。
车载激光雷达产生的点云包含来自周围环境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是从移动物体(例如车辆和人)以及静止物体(例如建筑物,树木和其他永久性结构)扫描而来的。
然后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转换包含数据点的点云,以创建给定区域的基于LiDAR的3D图像。
激光测量得到的点云内容包括三维坐标(XYZ)和激光反射强度(Intensity),强度信息与目标的表面材质、粗糙度、入射角方向,以及仪器的发射能量,激光波长有关参数等。
激光扫描仪基础知识大讲堂Lidar基础概念介绍上一期的激光扫描仪基础知识反应相当良好,为了大家能够学习更多的新“姿势”,我们又推出了续集,本集旨在介绍更深层次的扫描仪基础知识!坐稳了,秋名山上老司机,开车了!1 物体表面反射率被测目标物体表面反射率是关系到激光扫描仪测量能力的关键参数。
而影响物体表面反射率的因素主要有物体表面颜色和表面类型(亚光,高亮,平滑,粗糙等)。
我们通常定义柯达白板(Kodak white material)表面反射率为100%。
自然界中常见材料的物体表面反射率如下:激光扫描仪的工作距离和物体表面反射率有类线性关系,激光扫描器一般用100%反射率及10%反射率两个参数条件表示工作距离。
如下是LMS151系列产品的反射率对应工作距离关系图:2 物体表面轮廓被测物体表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激光扫描仪测量距离和效果:目标物体表面形状。
平面物体,大于光束直径全部能量从被测物返回单次回波 single echo圆形物体,小于光束直径部分的能量从被测物反射回(1 echo) + 从背景反射 (1 echo) -> 多次回波multi echo -> 检测不稳定平面物体, 小于光束直径 (边沿检测)部分的能量从被测物反射回(1 echo) + 从背景反射 (1 echo) -> 多次回波multi echo -> 检测不稳定高亮、光滑表面 -> 镜反射(反射角 = 入射角)如果激光束入射角较小,就会造成激光束的反射光束不能返回到接收器。
在该点的测量值就会显示为无物体,也就是数据丢失的情况。
如:高亮汽车漆、抛光的金属表面类似镜反射亚光、光滑表面 -> 漫反射(全方向反射)反射光分布在所有的方向上,光的强度分布类似于高斯曲面当激光与物体表面成一定入射角,则反射能力会有相应的损失,入射角越小,返回扫描器的光越少,检测距离也就越近亚光, 粗糙表面 -> 漫反射(反射方向不确定)反射可能向任意方向,由被测点实际形状确定。
lidar里程计数学基础Lidar里程计是一种高精度、实时性高的环境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
其核心在于借助激光点云数据来估计车辆位姿和运动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基础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lidar里程计数学基础,分步骤阐述其原理和实现过程。
一、laser scan matchingLidar里程计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激光点云匹配(laser scan matching)。
激光点云数据提供了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三维信息。
通过匹配点云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车辆与前一时刻的位置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使用以下公式:旋转矩阵R:注重旋转的线性变换矩阵,满足R^T×R=I、det(R)=1, 即R的逆矩阵=R^T。
平移向量t:线性变换矩阵中沿坐标轴方向的平移矩阵,具有平移向量t的都是对称矩阵。
点云旋转:v′=Rv+tv,其中v和v′是匹配前和匹配后的点,R 是旋转矩阵,t是平移向量。
点云匹配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欧几里得距离,具体公式如下:min |Rv_i+t-v'_i|^2其中v_i,t,R,v_i'分别是前一时刻激光扫描点云的一个点、平移向量、旋转矩阵、后一时刻的点。
二、优化点云匹配在lidar里程计中,优化点云匹配也是一个关键步骤。
它的目的是调整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以最小化匹配前后的差距。
实现过程分为两个主要步骤:1. 状态估计:使用测量模型和观测数据等信息,获得车辆的状态和向量数量。
2. 参数估计:这一步骤是将车辆状态转化为优化问题的过程。
三、基于卡尔曼滤波的lidar里程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lidar里程计是一种将卡尔曼滤波技术应用到lidar里程计的方法。
其数学模型可以描述如下:α :齐次变换群中的位姿变换向量:齐次变换群中的参考帧变换向量Δα:齐次变换群中性质改变向量R:误差项强度Q:测量项强度P:协方差矩阵H:观测矩阵U:观测噪音状态预测:公式如下:α' =Fx+W协方差预测:公式如下:P' = FPFT+Q卡尔曼增益:公式如下:Kt = PtHT(HPtHT+U)-1状态更新:公式如下:α = α' + Kt(Zt-Hα')协方差更新:公式如下:P = (I-KtH)P'以上是基于卡尔曼滤波的lidar里程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宏光数据知识点总结一、激光雷达(LiDAR)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激光雷达(LiDAR)?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和强度来获取目标物体位置、形状和表面特征的技术。
它是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感知设备。
2.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然后测量这些脉冲在目标表面上的反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距离,从而构建出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点云图。
激光雷达通常具有高精度和长测距范围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天气条件下的数据采集。
3. 宏光数据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宏光数据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通过宏光数据的支持,激光雷达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更准确的环境感知,从而提升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二、毫米波(mmWave)雷达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毫米波(mmWave)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来实现目标检测、距离测量和速度测量等功能的感知设备。
它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和大角度覆盖等特点,适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等应用场景。
2. 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毫米波信号并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来实现目标检测和距离测量。
毫米波雷达的波长较短,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准确的目标探测,可以应对复杂的多目标检测场景。
3. 宏光数据在毫米波雷达中的应用宏光数据在毫米波雷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环境感知与决策等方面。
通过宏光数据的支持,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目标检测、更快速的数据处理和更可靠的决策支持,为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可靠的感知能力。
三、智能摄像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智能摄像?智能摄像是一种结合了智能算法和摄像技术的感知设备,可以实现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等功能。
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智能安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智能摄像的工作原理智能摄像通过采集视频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跟踪等功能。
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利用激光束进行距离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其回波,计算出目标物体与雷达的距离、方向和速度。
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激光发射: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短脉冲的激光光束。
•激光束传播:激光束在空气中以光速传播,并照射到目标物体上。
•激光回波接收:目标物体表面反射部分激光回到激光雷达上。
•回波信号检测:激光雷达接收器接收到回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距离计算:通过测量激光束发射与回波到达时间之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的距离。
•方向计算:激光雷达通常使用旋转扫描方式,通过记录激光束发射时的角度和扫描到目标物体时的角度,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相对雷达的方向。
•速度计算:通过多次测量,记录目标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距离差,并计算其相对速度。
2. 激光雷达的应用激光雷达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2.1 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汽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激光雷达,汽车可以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实现对障碍物的感知和识别。
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距离和方向信息,帮助汽车判断前方的障碍物,并采取相应的行驶策略。
2.2 机器人导航与感知激光雷达也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与感知领域。
机器人利用激光雷达可以建立物体和环境的三维模型,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这对于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导航和避障至关重要。
2.3 三维重建激光雷达的距离测量功能使其成为三维重建领域的重要工具。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物体表面,可以获取大量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而重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
这在虚拟现实、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4 气象观测激光雷达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领域。
通过激光雷达可以对大气中的云、雨滴、雪花等进行探测和测量,进而获取气象信息。
这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lidar的基本组成结构
Lidar(光探测与测距)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距和成像
的技术。
其基本组成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激光发射器(Laser Emitter):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激光光束,可以是单一波长或多波长的、脉冲或连续的激光。
2.光学系统(Optics):光学系统通常由透镜和反射镜组成,
用于聚焦激光光束,并对光束进行准确的定向和控制。
3.光接收器(Receiver):光接收器通常由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等光敏元件组成,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光
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4.控制电路(Control Circuit):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器
的工作模式和光接收器的灵敏度,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激光信号的参数。
5.信号处理器(Signal Processor):信号处理器用于对接收到
的激光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测量反射物体的距离、形状和速度等参数。
6.数据处理单元(Data Processing Unit):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处理和解码从信号处理器中获取的数据,并根据需要生成图像、地图或其他相关的输出结果。
7.电源(Power Supply):电源为整个Lidar系统提供所需的
电力。
总体而言,lidar的基本组成结构可以分为激光发射器、光学系统、光接收器、控制电路、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单元和电源等几个部分。
不同的lidar系统在具体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基本部分是构成lidar的关键组件。
激光雷达基本知识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使用激光来测量距离和释放扫描的设备。
它是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
下面是关于激光雷达的基本知识的详细介绍。
1.原理:激光雷达使用脉冲激光源产生的激光束,通过扫描装置发射出去,并在与目标物体相遇时被反射回来。
通过测量反射激光的时间延迟和角度,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的距离和位置。
2.工作方式:激光雷达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扫描式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
扫描式激光雷达通过旋转的镜子或转台来改变激光束的方向,从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扫描。
它可以同时获取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距离信息,但扫描速度相对较慢。
固态激光雷达采用固定的激光发射和接收组件,通过调整激光束的发射和接收角度来对目标进行扫描。
固态激光雷达具有快速的扫描速度和高精度的测量能力,但往往只能获取水平方向的距离信息。
3.技术参数:激光雷达的性能参数可以影响其应用范围和测量精度。
一般来说,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包括测距范围、角度分辨率、测量精度、扫描速度等。
测距范围是指激光雷达可以测量的最大距离。
角度分辨率是指激光雷达可以分辨的最小角度,通常用来表示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辨能力。
测量精度是指激光雷达对目标物体距离和位置的测量误差。
扫描速度是指激光雷达完成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
4.应用领域:激光雷达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测绘、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
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被用于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识别其他车辆、行人和障碍物,以保证行驶安全。
在测绘和地质勘探领域,激光雷达可以快速获取地形和地貌的三维模型,并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
在环境监测领域,激光雷达可以用来检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溶胶等,并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总结: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测量激光反射时间和角度来获取物体距离和位置信息的高精度传感器。
它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特点,在自动驾驶、测绘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iDAR技术使用技巧详解近年来,随着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还是智能驾驶等领域,LiDAR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LiDAR技术的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工具。
一、了解LiDAR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使用LiDAR技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原理。
简单来说,LiDAR技术是通过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和形状信息。
激光束发射出去后,会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并返回到激光雷达接收器。
通过测量激光束的飞行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
同时,激光束的形状也可以通过扫描模式来获取。
二、选择适合的LiDAR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LiDAR设备非常重要。
LiDAR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
例如,在地形测绘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和分辨率的LiDAR设备。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则更注重设备的感知范围和反应时间。
三、优化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也对其性能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激光雷达应该尽可能地放置在高处,以确保其能够尽量少地受到地面等障碍物的阻挡。
另外,激光雷达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扩大其感知范围。
然而,倾斜角度过大会导致激光束扫描的局限性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四、处理LiDAR数据的方法处理LiDAR数据是使用LiDAR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除噪声和异常数据,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其次,对数据进行配准,即将不同扫描中的数据进行对齐,消除扫描之间的偏差。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五、了解常见的应用场景和挑战LiDA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丰富的场景和挑战。
了解这些场景和挑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可以利用LiDAR技术来获取地形和地表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
Lidar(光探测与测量)Lidar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光探测与测量。
是利⽤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和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装置)机载激光扫描。
其所测得的数据为数字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的离散点表⽰,数据中含有空间三维信息和激光强度信息。
应⽤分类(Classification)技术在这些原始数字表⾯模型中移除建筑物、⼈造物、覆盖植物等测点,即可获得数字⾼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并同时得到地⾯覆盖物的⾼度。
1简介LIDAR(激光雷达)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致分为机载和地⾯两⼤类,其中机载激光雷达是⼀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可以量测地⾯物体的三维坐标。
机载LIDAR是⼀种主动式对地观测系统,是九⼗年代初⾸先由西⽅国家发展起来并投⼊商业化应⽤的⼀门新兴技术。
它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IMU) /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产⽣了重⼤突破,为获取⾼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种全新的技术⼿段。
它具有⾃动化程度⾼、受天⽓影响⼩、数据⽣产周期短、精度⾼等特点。
机载LIDAR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精度三维地表地形数据。
机载LIDAR数据经过相关软件数据处理后,可以⽣成⾼精度的数字地⾯模型DTM、等⾼线图,具有传统摄影测量和地⾯常规测量技术⽆法取代的优越性,因此引起了测绘界的浓厚兴趣。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商业化应⽤,使航测制图如⽣成DEM、等⾼线和地物要素的⾃动提取更加便捷,其地⾯数据通过软件处理很容易合并到各种数字图中。
机载LIDAR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和应⽤已有⼗⼏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在这⽅⾯的研究和应⽤还只是刚刚起步,其中利⽤航空激光扫描探测数据进⾏困难地区DEM、DOM、DLG数据产品⽣产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
激光雷达基础知识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距和探测的仪器。
它通过发射一束激光束,然后测量激光束从发射点到目标物体再返回接收点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
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快速测量等优点,因此在自动驾驶、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
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上时,一部分激光会被目标物体吸收或散射,一部分激光会返回到激光雷达的接收器上。
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
激光雷达通常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时钟和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
激光发射器一般采用固态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可以发射出高能量、高频率和短脉冲宽度的激光束。
接收器用于接收返回的激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时钟用于同步发射和接收激光信号,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并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和其他相关信息。
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激光束宽度、激光功率、接收器的灵敏度等。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用多点测量、多波长测量和多角度测量等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激光雷达的分辨率和采样率来提高测量精度。
激光雷达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可以用于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识别障碍物和道路状况,从而帮助车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驶路径规划。
在地质勘探中,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测量地形的高程和形状,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地质结构。
在环境监测中,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监测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
尽管激光雷达具有许多优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激光雷达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激光雷达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例如在雨雪天气或大气浑浊的情况下,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激光雷达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例如激光束直接照射到人眼可能会造成眼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