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溃疡性结肠炎一、中医辨证施治1.肠道湿热型治则: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芍药汤和白头翁汤加减,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黄芩、秦皮、赤芍、槟榔、木香、当归、桂枝、地榆、白茅根、山药等。
2.脾虚湿盛型治则:益气健脾除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生扁豆、山药、薏苡仁、芡实、地榆、炮姜、川连等。
3.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药用制附子、炮姜、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益智仁、肉豆蔻等。
4.肝郁脾虚型治则:抑肝扶脾方药:痛泻要方加减,药用白芍、陈皮、白术、防风、山药、薏苡仁、地榆、党参、升麻等。
5.阴血亏虚型治则:滋阴养血,清热化湿方药:驻车丸加减,药用黄连、阿胶、当归、炮姜、白芍、甘草、丹皮、赤芍、沙参等。
6.寒湿内蕴型治则:温化寒湿,佐以健脾方药:胃苓汤加减,药用苍术、白术、厚朴、桂枝、茯苓、陈皮、芍药、木香等。
7.正虚邪恋型治则: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药:连理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干姜、桂枝、茯苓、陈皮、芍药、木香、枳实、地榆、槟榔、黄连、薏苡仁等。
以上不同证型可同时配合中药灌肠,方药如下:苦参30g 红藤30g 生地榆30g 诃子20g生大黄10g 白芍20g 防风15g 丹皮15g浓煎200ml,每日一帖一次灌肠二、西医治疗1.治疗原则:活动期的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
2.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3~4g/d,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
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2次/d;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100~200mg,每晚1次保留灌肠。
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
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3.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泼尼松(强的松)30~40mg/d,分次口服。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溃疡性结肠炎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溃疡性结肠炎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粪便培养、粪便找寄生虫;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 roenterology <javascript:AL_get(this,%20'jour',%20'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与仅采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结果:72例研究组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35例,总有效率达93.06%;50例对照组患者中痊愈8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为72.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3、9.95,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国药准字h41022171,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起始按照4g/d剂量服用,3-4周后随着症状减轻将服用剂量减半,维持1-2年;随后加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12020493,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300mg/d(开始大剂量静脉滴注)[1]。
在1-2周后,改用泼尼松(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剂量为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研究组根据病史、症状、舌象、脉象、胃镜检查所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具体分为肝郁气滞型、胃肠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寒热错杂型等四种类型,脾胃虚寒证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郁气滞证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脾胃湿热证予连朴饮加减,寒热错杂证予半夏泻心汤加减。
均为每天应服1剂中药,分三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2]。
1.3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改制订疗效判定标准[3]: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纤维胃镜、结肠镜黏膜炎症病灶消失;②好转:胃脘胀满或疼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纤维胃镜、结肠镜炎症病灶有明显减退;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病理检测无转变或有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阴伤湿热清热化瘀止血生肌方化瘀祛腐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侵犯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属难治性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欠佳。
笔者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
参与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组织破坏及炎性病变。
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1]。
溃疡性结肠炎可因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证范畴。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属痢疾中“休息痢”、“久痢”范畴;血性便明显,属“肠风”、“脏毒”范畴;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属“泄泻”范畴。
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寒热湿毒之邪,饮食劳倦或情志不遂,部分因外感寒热湿毒之邪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情志不遂而导致脾胃受损,致热、湿、痰邪客于肠道,阻滞气血,肠络失利,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
2治疗2.1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单纯使用西医或单纯使用中医治疗不免有失偏颇,中西医结合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上部分医师将溃疡性结肠炎当慢性肠炎治疗,习惯用大量抗生素,在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甚至会导致菌群失调。
尤其对于20~30岁急性腹泻的患者,常规抗菌止泻等治疗效果不佳,应常规查肠镜以免误诊误治。
部分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情况,停用西药而口服中药,可能使症状得到改善,但肠镜下病变可能加重,对这些病例,勿忘复查肠镜。
对于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者,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为基本治法)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广泛性结肠炎,仍需考虑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发布日期:2005-4-22 13:33:07 作者:消化学会出处: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溃疡性结肠炎(UC)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5.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五溃疡性结肠炎接诊处理指南I常用知识I.1当前对发病机制的共识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或目前尚不明确的特异性微生物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免疫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
I.2诊断标准I.2.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I.2.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I.2.3钡剂灌肠检查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I.2.4粘膜病理学检查I.2.4.1活动期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I.2.4.2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潘氏细胞化生。
I.2.5诊断标准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诊断UC:I.2.5.1具备临床表现有结肠镜、钡剂灌肠的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I.2.5.2无典型临床表现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为临床拟诊,并观察发作情况。
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以及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将琥珀酸氢化考的松针剂50mg加入生理盐水50ml,每日两次保留灌肠。
结果本组病例治愈6例(23%),有效15例(60%),无效5例(17%)。
结论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溃疡性结肠炎 (UC) 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其病因未明 ,近期研究认为主要与免疫有关[1]。
小儿发病率国内未作统计 ,我院2007年 1月~2009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26例UC患儿中 ,除一般的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外,均给予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中,女11例,男15例;就诊年龄2个月~13岁,病程1.5月~4年。
26例患儿均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并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轻者12例, 中者8 例, 重者6 例。
本组病例均具有反复发作性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具有结肠炎的典型表现,病程1.5月~4年符合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
1.2 方法 26 例患儿除一般的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外,均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5-50 mg加入生理盐水50ml,每日两次保留灌肠,每次保留时间至少1 小时以上,疗程14 天。
出血严重者可加用止血药物。
1.3 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充血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改善为无效[2]。
1.4 结果本组病例治愈6例(23%),有效15例(60%),无效5例(17%)。
2 护理2.1 健康教育因该病病程长,症状反复出现,患者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心理,缺乏治疗信心,思想顾虑重,做好临床宣教是治疗UC的关键。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
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因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长期维持康复治疗。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UC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肠”“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
总体上看,上述病症临床表现都与UC有相似之处,但又不能划等号。
因为单从临床表现上分析,一般无法将UC与克罗恩病(Crohndisease)及各种类型的痢疾等准确诊断区别。
对于UC的病因,现代医学尚不明确,中医亦然。
古今文献多认为因禀赋异常,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所致〔1,2〕。
上述5种相关因素,可能是单独致病,更可能是多种病因合力致病,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
其发病机理为浊邪壅塞肠中,传导失司,气机不通,气血壅滞,肠络受损,下痢赤白。
现代医家对病机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淤为局部病理变化〔3〕;②证属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静止期或慢性持续活动期则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4〕;③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贯穿于整个病程中,初发期和反复发作期以邪气盛为主兼见脾虚;缓解期多邪退正虚,脾虚为主兼见邪实,而血瘀肠络为局部病理改变,更使本病迁延难愈〔5〕;④本病发病关键是湿热留滞大肠,其病变可涉及血分,且兼夹证繁杂。
在基本病机基础上,有偏寒偏热之别,偏寒者多兼气虚阳虚,偏热者多兼营热阴虚〔6〕;⑤本病也有可能是“毒瘀致痈”,具体而言是一种“肠胃生痈”,乃因毒邪壅滞气血所致〔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体会王岩岩张丽娟发表时间:2015-04-09T09:50:52.6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王岩岩张丽娟[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王岩岩张丽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心卫生院 264403)【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
结果:47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0例,有显著效果5例,好转2例。
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及预防复发。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31-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部位见于直肠和结肠,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
本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多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但也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全结肠。
大体形态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
少见瘘管或周围脓肿。
少数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及浆膜层时,常并发急性穿孔。
组织学可见固有层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隐窝脓肿及溃疡常见。
反复的炎症导致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并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
可形成息肉。
少数出现异形增生,发生癌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
年龄20~56岁,初发型22例,慢性复发型15例,慢性持续型10例。
溃疡性结肠炎习题一名词解释(1) ulcerative colitis (2)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3) chronic recrudescence type of UC(4) acute fulminate type of UC (5) toxic megacolon二简答(1) The clinical types of UC(2) The complication of UC(3)溃疡性结肠炎(UC)的粪便检查内容包括(4)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自身抗体检测包括(5)溃疡性结肠炎(UC)的内镜下所见重要改变(6)溃疡性结肠炎(UC)的X线征主要有(7) drug treatment of UC mainly include:(8)溃疡性结肠炎(UC)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适用症(9) The indication of emergency operation of UC(10)溃疡性结肠炎(UC)的择期手术指征三论述(1)溃疡性结肠炎(UC)的消化系统表现:(2) The clinical types of UC(3) The therapeutics of UC(4) The complication of UC(5)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及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表现: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属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并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有关?A骶髂关节炎B强直性脊柱炎C结节性红斑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E淀粉样变性2 下列哪项属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并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A外周关节炎B结节性红斑C坏疽性脓皮病D巩膜外层炎E骶髂关节炎3 Which option is not belong to common motivation of toxic megacolon ?A低钾B钡剂灌肠C抗胆碱能药物D阿片类制剂E高钾4 Which option is belong to the allergic response of SASP ?A恶心B食欲减退C可逆性男性不育D头痛E皮疹5 下列哪项属于柳氮磺吡啶的剂量相关不良反应:A皮疹B粒细胞减少C自身免疫性溶血D呕吐E再生障碍性贫血6 Which option is not belong to the ind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with glucocorticosteroid ?A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敏感的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B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型患者C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型患者D重型活动期患者E急性暴发型患者7 下列哪项为溃疡性结肠炎重型的临床表现:A腹泻每日四次以下B便血轻或无C无发热D血沉加快E血沉正常8下列哪项为溃疡性结肠炎轻型的临床表现:A血沉正常B腹泻频繁并有明显黏液脓血便C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D血沉加快E血红蛋白下降9 Which option is not belong to the clinical types of UC? A初发型B慢性复发型C轻型D慢性持续型E急性暴发型10 下列哪项血液检查为活动期的标志:A肝功B肾功C离子D血糖E血沉及C-反应蛋白五多项选择题1 Which option is The indication of emergency operation of UC ?A并发大出血B肠穿孔C重症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D并发结肠癌变E慢性持续型病例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Which option is the complication of UC ?A中毒性巨结肠B直肠结肠癌变C肠出血D肠穿孔E肠梗阻3 The detection of feces of UC include:A常规致病菌培养排除痢疾杆菌和沙门菌B 特殊细菌培养以排除空肠弯曲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耶尔森杆菌C特殊细菌培养除外真菌D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E粪便集卵和孵化以除外血吸虫病4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下改变;A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B弥漫性糜烂C多发性浅溃疡D假息肉E桥状黏膜5 溃疡性结肠炎X线钡剂灌肠检查征象为:A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B多发性浅溃疡C多个小的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D结肠袋消失E肠壁变硬呈铅管状6溃疡性结肠炎需与下列哪些疾病进行鉴别:A慢性细菌性痢疾B阿米巴肠炎C血吸虫病D克罗恩病E大肠癌7 The allergic response of SASP include:A恶心,呕吐B可逆性男性不育C粒细胞减少D自身免疫性溶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8 SASP的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A恶心,呕吐B食欲减退C头痛D可逆性男性不育E皮疹9 免疫抑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适应症:A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B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C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SASP治疗效果良好D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E对激素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10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黏膜浸润的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浆细胞C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溃疡性结肠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
其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氯咪嗪和新斯的明等,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用于短期内迅速控制炎症。
由于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较大,一般仅作为急性发作期的短期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泼尼龙、环孢素等,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并有助于减少复发次数。
-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抗体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等,用于治疗耐药或无法耐受常规药物的患者。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饮食调节:适当的饮食调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非常重要。
一般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纤维、低乳糖的饮食,少吃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豆类、坚果、全麦制品等。
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面、瘦肉、鱼等。
饮食调节虽不能治愈溃疡性结肠炎,但对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发展为结肠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结肠切除术、造瘘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症状,并减少结肠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
饮食调节和手术治疗也是辅助的治疗手段。
浅谈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进展及研究现状。
方法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
结果通过总结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多以中西医结合内服加灌肠的方法为主,且方法和方药多样。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应遵循严格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的科学方法,重视中医药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制定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
【关键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92-02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而呈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位于大肠,呈连续非节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全结肠,偶见累及回肠末段。
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注重休息和饮食。
充分休息,可以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食物应选择易消化,少渣,营养丰富的,部分患者发病若与牛乳过敏或不耐受有关,则应限制乳制品摄入。
重视或急性暴发型患者需卧床休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入血清白蛋白。
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予完全肠外营养治疗,患者的情绪对病情会有影响,可予心理治疗。
二,对症治疗对有腹痛腹泻的患者,要权衡利弊,慎用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如复方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或洛哌丁胺,尤其是大剂量使用,重症患者有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三,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适用于轻度,中度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者。
该药口服后经肠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主要是抗炎作用。
5-ASA经口服后因在小肠近段已大部分被吸收,在结肠则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近年来已研制5-ASA特殊制剂,如采用高分子材料包裹5-ASA微粒制成的缓释或控释片,使其能够达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发挥药效,这类制剂在结肠内经细菌作用打断偶氮键释放出5-ASA,其新型制剂疗效与SAAP相仿,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因此其最适用于对SASP不能耐受者[1]。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王家华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1(027)022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ecolitis,UC)的疗效.方法:90例UC患者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中药组:在西药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葛根芩连汤,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UC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3462)
【作者】王家华
【作者单位】西乡县中医院,陕西西乡72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 王福宽
2.加味葛根芩连汤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J], 张青云;肖鑫波
3.加味葛根芩连汤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J], 张青云;肖鑫波
4.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J], 张玲
5.溃疡性结肠炎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
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配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灌肠液中。
结果:治疗组25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2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
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呈不断的升高趋势。
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9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分析[1],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7岁,平均45.6岁;病程0.5~11年,平均3.6年。
依据治
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溃疡性结肠炎分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①美沙拉嗪4g/日,分4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3g/日,3次/日,连续4周;②锡类散2g 用0.9%生理盐水50ml稀释保留灌肠,2次/日,连续4周。
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于灌肠液中,2次/日,连续4周。
灌肠方法:让患者排尽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姿式,选用粗细适中的灌肠管,前端用液体石腊润滑管头,排尽管内空气后轻轻插入肛门约20cm,让药液缓慢流入结肠,15分钟灌完为宜,灌入的药液要求在肠内保存时间越长越好,温度保持在37~40℃为宜,在灌肠中适当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灌肠后应侧卧并适当抬高臂部,确保药液在肠内保存时间,使药液充分吸收。
对有痔疮患者动作更应轻柔,避免擦破黏膜。
疗效判断标准[2]:①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结肠黏膜大致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结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对照组25例经常规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治疗组25例经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后,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3],绝大多数病变集中在黏膜层,少数在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及浆膜层也可见到炎性改变,黏膜主要以炎性渗出物为主,结肠镜检查可见到肠腺隐窝糜烂和溃疡,边缘有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呈慢性迁延经过。
病变肠段黏膜反复溃疡及修复使大量瘢痕形成致血运减少,口服药物不易达到满意的局部浓度,采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便于肠黏膜吸收利用,而且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少,可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通过渗透扩散,最大限度的改善局部肠黏膜的微循环,起到调节肠道功能或改变某些病理变化的作用。
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的控释剂型,定向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释放出,可抑制结肠过氧化物酶及黏膜释放白三烯、前列腺素e,抑制巨噬细胞向炎症灶迁移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性,消除氧自由基等损伤因子,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炎症递质而发挥抗炎作用。
另外美沙拉嗪本身的半衰期1小时,约40%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在
体内代谢成乙酰化合物后半衰期达5~10小时,80%与血浆蛋白结合,故美沙拉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
锡类散由珍珠、青黛、牛黄、冰片等组成,具有去腐生肌,清热解毒之功效,锡类散能促进胃肠黏膜组织合成pge2,而胃肠黏膜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可使胃肠黏膜分泌、胃肠黏膜血流量增加,促进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这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能抗炎及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明显减轻炎症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与渗出,并能缓解中毒症状,也能使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缩短凝血时间,使肠壁细胞功能恢复,肠道出血停止,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是短效糖皮质激素,与地塞米松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局部抗感染作用,临床起效快,同时不良反应小,较安全。
本资料中治疗组采用在常规保留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对照组比较有更高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