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语文课》练习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158.27 KB
- 文档页数:16
习作例文1、《别了,语文课》讲了作者由开始的对语文课“厌恶”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教导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文章用几个具体事例就写出了“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读起来非常真实自然。
插进了一段独白,更加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感情。
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就把气氛与心情凸显出来。
2、《阳光的两种用法》写了母亲把刚晒过的被子立刻铺成热被窝留给孩子晚上睡觉。
毕大妈用太阳晒热水缸里的水给孩子们洗澡。
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作者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作者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1、真:即真人真事,亲身经历,符合客观事实2、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有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也有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说一说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3、习作内容: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4、在作文中如何自然流露真情:(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等(2)精描细绘;万事求实见真情;巧妙地安排结构。
(3)直抒胸臆见真情,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5、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作者要叙述的故事会流露真情吗?为什么?(1)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6、读下面的语段,思考真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得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7、看,小明抓到了一只蚱蜢,你能通过细节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他高兴的心情吗?例:小明轻轻地弯下了腰,看准了一只蚱蜢,猛地用双手一捧,就抓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蚱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了,语文课》同步练习合欢树(节选)史铁生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茂密——()摆弄——()2.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之情。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别了语文课原文《别了,语文课》的原文如下: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老师规定我放学后留下来读课文。
要命的是,她指定要我把每篇课文默写出来,凡是有一个错别字,她就圈起来,并累计总数。
每当我写满一张纸的错别字时,她便从我书包里掏出语文书,翻到那篇课文,叫我重新默写这整篇。
在完成这种烦琐的工作之后,她才叫我背着手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背诵当天课堂所学的生字。
最初我满心欢喜地遵从老师的指示。
这起码给我一个感觉:我已从课本里摄取了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而且永远不会忘记。
于是,在读、默、背的过程中,我莫明其妙地有一种好强心,我要从头到尾把课文牢牢记着,我不要再写错任何一个字。
到了今天,当我想偷闲打个瞌睡时,仍然背诵这篇课文:“散在草丛里的野花真多呀!”有一个“呀”字很难写的。
如果要我把二十六个字母正确无误地写出来,是一件相当吃力的事。
它意味着我要把这个“呀”字完全默写出来。
霎时间,我冷汗涔涔从后颈流下,头脑一震。
我已经中了老师的计,她真是一个厉害的老师。
但我不愿服输,如果越怕出错,就越会出错。
索性一错到底!我开始振笔疾书,我开始把我认为容易写错的字母统统多写十遍、二十遍。
我写得很成功,我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了。
而且一个错别字也没有!我高兴极了,简直想放声大叫!从此以后,我真的喜欢上语文课了。
我好像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再也不必担心会有“三字经”的咒骂了。
我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了。
后来有一次测验时,我得了70分,虽然成绩不算好,但对我已是一种光荣。
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得70分。
如果不是老师用巧妙的方法激发了我的自尊心和好强心,我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的。
如今我每次默书都得到90分以上。
但每当拿起语文书时,我都会想到这位老师——一个比我还要倔强的女老师。
她的那一套方法或许已经过时了,但她给我的鼓舞却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别了,语文课》是作者何紫所写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对语文课的喜爱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童言童心童见——从儿童视角解读《别了,语文课》示例文章篇一:《童言童心童见——从儿童视角解读《别了,语文课》》《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呀,可让我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呢。
我一读这文章,就感觉像是自己的好朋友要离开自己了一样,可难受啦。
在我们小孩子的世界里,语文课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
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一样神奇。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颗亮晶晶的小宝石,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美丽的项链。
我们在语文课上跟着老师读课文,就像跟着大探险家在神秘的森林里探险。
老师就是那个最厉害的向导,带着我们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奇妙东西。
文章里的小主人公要和语文课说再见了,这就像有人要把我的宝藏盒子抢走一样。
我想啊,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大哭大闹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小明,他特别喜欢的一本漫画书被老师没收了,他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我当时还笑话他呢,可是现在我明白了,当自己心爱的东西要失去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
就像小主人公要告别语文课,那心里肯定是满满的不舍得。
在我们的生活里,语文课无处不在。
我们和小伙伴聊天的时候,那些生动的词语,有趣的句子,都是语文课教给我们的。
就像我和小红吵架的时候,我想表达我很生气,我就会说“我气得像一只鼓起来的蛤蟆”,这就是语文课的功劳呀。
如果没有语文课,我可能就只会说“我很生气”,那多没意思呀。
再想想那些古诗,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古代的大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次读这句诗,我就好像看到李白在月光下思念家乡的样子。
要是没有语文课,我们怎么能知道古人的这些奇妙想法呢?怎么能走进那些充满诗意的画面呢?我觉得小主人公告别语文课,就像一只小鸟失去了自己的翅膀。
小鸟没有翅膀就不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了,我们没有语文课,就不能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那小主人公为什么要告别语文课呢?这真的让我很疑惑。
难道是他不喜欢语文课了吗?可是语文课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表达出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都是在向读者传达一份真实、温馨的情感,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关键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预习提纲:(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例文内容。
(2)思考:这两篇例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你从这两篇例文中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板块一导学《别了,语文课》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2.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借助旁批,默读例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设计意图】自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写作方法的指引。
引导学生对照旁批,根据提示,体会作者借助事例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方法。
3.畅谈交流。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例文讲了“我”以前不喜欢上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继续学习中国语文的事。
别了,语文课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B.《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C.《别了,语文课》中作者选择了老师送书和同学留言这两件事,就把告别中国语文课时的气氛与心情突显出来了。
D.《阳光的两种用法》中,“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2.对于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匆匆》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B.《那个星期天》中的母亲十分辛劳,以至于她忽略了对孩子的承诺。
C.《阳光的两种用法》中,母亲和街坊毕大妈都是有智慧和温暖的人,能让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D.《别了,语文课》一文只用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就把“我”的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别了,语文课》中“我”内心情感变化的句子是()A.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B.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地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C.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
D.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二、填空题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和______。
(2)《别了,语文课》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件事情来表现出“我”对国语课的依依不舍。
(3)《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用法。
5.积累运用1.《匆匆》是一篇______,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
文章紧紧围绕“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______和_________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别了,语文课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7 别了,语文课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本文讲述了陈小允要随家人移民到中美洲,对语文课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的事,表达了他强烈的___________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深_____________之情。
二、疑难探究1.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2.如何理解“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_,原名何松柏,著名___________作家。
2.读重点字。
滋味()包裹()浅显()张皇()华侨()擦拭()3.识多音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咽()____________ 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辨形近字。
簿()____________ 饶()______________薄()____________ 绕()______________5.解关键词。
(1)():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2)温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眼中充满热泪。
6.感知课文。
本文记述了“我”以前不喜欢语文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__________的美好,决心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二、品读达标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8.“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
”这两句话是对陈小允的什么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心情?9.如果你是陈小允,你想对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B 能力拓展巧提升(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一、基础达标(2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使劲.(jìn)简练.(liàn)奇.怪(qí)B.榜.样(bǎng)趣.味(qù)懒.洋洋(lǎn)C.扎.手(zhā)眼眶.(kuàng)华侨.(qiáo)D.张皇.(huāng)沉寂.(jì)包裹.(guǒ)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