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运城历史文化的介绍1000字运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地级市之一。
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将对运城的历史文化进行介绍。
运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而运城最早的城市规模始于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汉代时期,运城成为了晋阳郡的治所,并且在此时期开始了城市的规划建设。
随着历史的变迁,运城曾先后成为北魏、北周、隋朝、唐朝等多个王朝的重要城市,对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影响。
运城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就是运城古城,它位于运城市区西南部,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运城古城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
古城内有大量的古建筑,如宏伟壮观的皇城、精巧细致的宫殿、庄严肃穆的庙宇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运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是闻名遐迩的五台山。
五台山地处运城市北部,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古老的佛教寺庙、石窟、塔庙等。
五台山还是道教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信仰者前来朝拜和游览。
运城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文化景点,如永济古城、盐湖文化景区等。
永济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物,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方。
盐湖文化景区则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和独特的盐湖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运城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城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运城腰鼓、运城麒麟舞、运城木版年画等,这些都是运城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运城作为山西省的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的家乡山西运城的一些风俗习惯-
山西运城是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山西省著名的文化重镇。
运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数千年以前一直保存至今,城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
首先,运城的民族爱情很强,以至于当人们结婚时,他们都会准备许多小礼物,比如糖果、饼干和乳酪,希望新郎和新娘的婚礼和幸福的爱情有一个完美的开始,还有一些古老的习俗,传说当新娘子穿过门槛时,有一块“门前石”,希望这一块石头会带来新郎新娘一家子平安和荣幸。
此外,运城还有着许多风俗习惯,比如每年重阳节时会烹饪“醋溜糕”,它是一种传统食品,寓意寿与福。
每到冬至,总是有一种浓浓的家园温情,家人们团聚一堂,吃着汤圆,体会家的温暖。
运城人也很重视宗教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都会有许多人前往庙宇参拜,他们也会购买特定的“送神礼物”,比如香烛和红豆,以示尊敬,久久不买到手的红烛还可以让人深深的一路祈福。
此外,运城还有许多佛教文化,比如放生会、超度会等,以及许多民间节日传统,比如“七夕情人节”和“端午节”,这些都是保留着运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运城的风俗习惯独一无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习俗,对许多喜欢山西传统文化的人而言,运城是一个有着传统风情的古老名城,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悠久的城市。
山西运城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山西运城,这个地方可真是让人惊叹啊!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呢!我来给大家讲讲这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吧。
我们来说说运城的古城墙。
这座城墙可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哦!它高达12米,厚达15米,围着整个城市,真是壮观啊!走在城墙上,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回到了古代。
而且,这座城墙还有很多故事呢!比如说,传说中这座城墙是为了保护城市免受外敌侵袭而建的。
当然啦,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但是它们让这座城墙更加神秘莫测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运城的木塔寺。
这座寺庙建于公元497年,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遗址之一。
这座寺庙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比如说那个高达35米的铜佛像,还有那些精美的石刻和壁画。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啊!而且,这座寺庙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呢!传说中,这座寺庙是由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亲自设计建造的。
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之一哦!所以说,这座寺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来说说运城的关帝庙。
这座庙宇建于公元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关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座庙里有很多关公的文物和雕像,比如说那个高达18米的关公铜像,还有那些精美的石雕和木雕。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啊!而且,这座庙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呢!传说中,这座庙是由一位名叫张飞的大将亲自设计建造的。
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将之一哦!所以说,这座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勇气和坚韧精神之一。
山西运城的世界文化遗产真的很多很多啊!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如果你有机会去运城旅游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哦!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它们深深地吸引住的!。
运城习俗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行地,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是华夏历史名人的摇篮。
在运城有着运城人民创造的各类各样的民俗文化,他们代代相传。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使运城成为了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
民俗是一个保罗万象的宝库,主要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等,他的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现在讲一下农事生产民俗。
一:耕作的时序,节气习俗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农事活动与二十四节气:一般,在运城,运城市俩年三熟。
在十月十几的时候就开始种小麦(秋分时),在六月十几的时候开始收小麦,小麦收完之后,紧接着就种玉米,玉米成熟期较短,在十月初的时候就可以收了,接下来就种小麦,就这样,循环往复。
二:农事占卜习俗一般在初一早晨,如果天气晴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庄稼丰收。
三:祈福习俗农历二月初二,阳王镇举办“二月二闹社火迎农事”社火展演活动。
当地农民表演了高台花鼓、秧歌、马拉鼓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节目,为新春农业祈福。
四“禁忌习俗民间禁忌,主要是指一社群内共同的文化现象。
大体由来有四个方面,即对神灵的崇拜和畏惧,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
在运城禁忌,春节的时候,不能往外面泼水,那样的话就意味着把自己家的财神给泼出去了。
一般,春节时,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
运城介绍词概述运城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地级市。
运城市地处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运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内容,带您深入了解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历史沿革1. 原始时代运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曾是古代先民居住的地方。
出土的大量考古遗物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包括石器、陶器等。
2. 周朝时期运城市在周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当时的运城是晋国的都城,发展迅速,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3.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运城成为了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运城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名人和文化精英。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运城成为了山西省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之一。
许多皇宫、庙宇、园林等建筑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兴建和发展。
运城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发展。
5. 现代历史运城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但在改革开放后,运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城市。
文化遗产1. 运城城墙运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高的古城墙之一。
城墙周长近8公里,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城墙高大而坚固,有着壮丽的气势,是运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五台山五台山位于运城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寺庙,是佛教信仰者的朝拜圣地。
五台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3. 闻名中外的运城木版年画运城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木版画的活化石”。
运城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运城古建筑群运城市内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皇宫、庙宇、园林等。
这些古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自然风光1. 隆兴寺大峡谷隆兴寺大峡谷位于运城市境内,是中国北方一处自然奇观。
运城传统文化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
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
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
是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
运城,古称河东。
这里,文化遗址荟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
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有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一致的认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秦、汉、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尧、舜、禹)看运城。
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人类的始祖和起源。
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
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
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
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
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
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
运城风土人情简介运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晋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运城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是一座兼具古风和现代气息的城市。
以下是对运城风土人情的简介。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运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着众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文殊寺、霍州城墙、五台山景区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闻名中外的永济木塔,它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塔,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
运城的历史文化是当地人心中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探寻古迹和文化遗产。
二、淳朴的民俗文化运城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运城的民间艺术如龙灯舞、太极拳、糖画、剪纸、皮影戏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是当地居民非常珍视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此外,运城的美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夫李桶饼、扁食面、驴肉火烧等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三、自然景观丰富多彩运城还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五台山景区、慈光山景区、柳林风景区等。
景区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登山、观光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除了景区以外,运城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像是泽州地区的黄河大峡谷和神木地区的三角峪景区等都是自然风光优美,人迹罕至的好去处。
四、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运城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现代城市的建设使运城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城市内各种文艺活动、商业活动纷繁上演,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充满活力的氛围。
此外,运城的交通也十分便利,从这里到各大城市的公路、铁路、航空都十分发达,方便游客和旅客的出行。
总之,运城是一座融合了古典和现代文化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景观和美妙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
这座城市的特点和魅力,让人想要不断探索和了解。
运城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运城市是山西省的一个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博大精深。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玩。
以下是一些运城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的介绍。
1.瑶妹会瑶妹会是一个在清明节期间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这个节日,运城各地的青年男女会来到城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瑶妹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青年男女们会跳起欢快的舞蹈,互相搭配,舞蹈动作流畅优美。
此外,青年男女还会在广场上观看瑶妹艺术表演,包括唱歌、跳舞、板鼓、蹴鞠等,表演精湛,引人入胜。
2.豫北大梆子豫北大梆子是山西省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于1929年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城地区在豫北大梆子表演上有很长的历史,这里的演员和观众都对豫北大梆子拥有深厚的感情。
在运城市每年六月,有豫北大梆子戏剧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爱好者前来观赏。
3.庙会庙会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很流行的传统节日活动,以供奉神像为主题,热闹非凡。
在运城市,每年的太行山佛峪庙会是当地最著名的庙会活动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个庙会上品尝到运城当地的传统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更能够感受到运城民间艺术的魅力。
4.摔跤比赛摔跤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山西省特色民间体育。
运城市的摔跤比赛有着很长的历史,并且特别受欢迎。
每年九月,运城市都会举办摔跤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各地及海外的运动员前来参赛。
在这个比赛中,你可以感受到参赛选手的勇气和坚毅,更能够加深对中国民间体育的了解。
以上就是运城市的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游客可以在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的同时品尝到当地美食。
参加这些活动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地域文化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挖掘好、整理好运城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为便于群众接受,笔者觉得可以用“一猿一火冠华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庙两司马、一山十寺一宫堂、一楼一院一圣人、一洞一城扬天下”来概括。
人类远古文化。
用“一猿一火冠华夏”来概括,以运城为代表的晋南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
“一猿”是指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揭开了人类发源的神秘面纱,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一火”指的是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用火的痕迹,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先河,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
距西侯度不远的匼河遗址群,属于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此处出土的大量石制工具,证明当时的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并重的生活。
同时,匼河文化呈现为群组,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原始人群落。
为什么说“冠华夏”,运城国保单位90处,在全国所有地级市里排名第一。
近年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奇先生和刘起釪先生提出:“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在古代夏是中国之人,而中国就是冀州,冀州就是中国。
这些丰富翔实的文化遗存、考古成果、专家论断,不仅证明了运城就是以尧舜禹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就是“古中国”文明发源地,更为弘扬尧舜禹文化、打造人类远古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农耕源头文化。
用“一湖一祠一裴家”概括。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运城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一湖”指的是运城盐湖。
古河东盐池形成于7000万年前。
运城,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名,是一座盐务专城,全国仅此一家。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河东池盐成为人们的日常食用品、祭祀贡品、货币代用品、军需用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唐代
运城池盐的收入曾占到全国赋税收入的八分之一,被历代统治者看作是“国之大宝”而予以保护和重视。
“一祠”指的是万荣后土祠,是专为祭祀后土圣母而建的祠庙,被誉为“海内祠庙之祖”。
后土祠,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文化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据历史记载,黄帝在后土祠“扫地为坛”,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祭祀后土的先河。
此后,仅汉、唐、宋三朝就有8位皇帝、先后20多次亲临万荣祭祀后土。
“一裴家”是指闻喜裴氏家族,上自周秦、下至明清,先后出过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除此之外,舜帝陵、傅说祠、飞云楼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圣地,以及嫘祖养蚕、舜耕历山、后稷嫁穑、黄帝战蚩尤、司马光砸缸救人等历史传说,唇亡齿寒、居安思危、兵不厌诈、病入膏肓、刮骨疗毒等成语典故,张仪,荀子、廉颇、王勃、王维、薛仁贵、柳宗元、吕洞宾、杨贵妃、关汉卿、杨深秀等历史名人,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黄河根祖文化。
用“一河一庙两司马”作概括。
运城,堪称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在运城,能够最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感知到中华文明的起源,触摸到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所留下的生息繁衍、建都立业的文化遗迹。
“一河”当然指的是黄河。
黄河流经运城的8个县(市、区),母亲河的千年流淌既为运城带来了鱼跃龙门、伯乐相马、秦晋之好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为运城孕育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圣天湖。
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9.7万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被誉为“白天鹅栖息的天堂”。
“一庙”指的是盐湖池神庙。
池神庙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是赞颂、礼拜大自然的神庙。
舜帝曾在这里抚五弦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在池神庙里供奉着“三神”(日神、风神、池神),充分展示“古中国”、中华先祖起源的地望。
“两司马”指的是史学两司马,编纂《史记》的司马迁与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史记》与《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籍中的两部名著。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大规模文献整理,全书130卷,所记历史断限,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两部名著为我国史学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宗教信仰文化。
用“一山十寺一宫堂”作概括。
中国的文化思想,素称有儒释道三教。
运城的儒家文化自尧舜禅让、西河设教直到薛瑄创立河东学派,可谓源远流长。
道家文化,则以吕洞宾为其代表。
“一山”是指中条山。
中条山分布有五老峰、雪花山、历山、九峰山、百梯山等自然风景名胜区,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地和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尧、舜、禹、汤都曾活跃于此。
运城的佛教文化,也遗迹众多。
“十寺”指的是以《西厢记》故事和神奇的莺莺塔而闻名中外的永济普救寺,号称中条第一禅林的永济万固寺,以雕刻著名的《赵城金藏》而著名的绛县太阴寺。
另外,稷山的大佛寺保存有巨大的土佛,青龙寺保存有早于永乐宫的壁画。
新绛的龙兴寺,不仅有能冒烟的宝塔,还存有唐代著名的碧落碑,而福胜寺也以存有珍贵的文物著称。
以及盐湖区的静林山、万寿天宁寺、盐湖区的泛舟禅师塔、芮城的寿圣寺等等。
“一宫”是指芮城县永乐宫。
吕洞宾为蒲州永乐县人氏,故里在今芮城县永乐镇,为了供奉祖师吕洞宾,全真教道士在今芮城县永乐镇修建了著名的大纯阳万寿宫,民间俗称为永乐宫,属中国新道教的发端,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金元之际,全真教道人丘处机西行万里,与成吉思汗结交,之后全真教便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奉,盛极一时。
永乐宫三清殿等宫殿中的元代壁画,由当时的民间艺术家创作,规模宏大,人物众多,造型各异,
画法精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块瑰宝。
现在的永乐宫,与其周边的纯阳观、九峰山,以及永济的五老峰、河南灵宝的函谷关、陕西的华山等地,组成了一个中国道教文化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堂”指的是绛州天主教堂。
河东地区的基督教传入也较早,明万历年间,意大利神父艾儒略来到绛州,建起了河东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
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又在新绛县建起一座规模较大建筑宏伟的天主教堂,为哥特式风格,至今保存完好。
河东民俗文化。
用“一楼一院一圣人”作概括。
“一楼”指的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
人们称其为“蒲州城九曲黄河第一楼”。
著名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流芳千古。
如今,鹳雀楼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追求进步与卓越的“励志之楼”。
“一院”指的是万荣的李家大院,与万荣笑话博览园两大景区号称“河东民俗博物馆”,其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一圣人”是指三国名将关羽。
关羽跨越儒释道三教,与孔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成为全球华人血脉相连的桥梁。
解州关帝庙就是为了纪念关羽而兴建的,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的关帝圣殿,也是运城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示。
现在,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谈起河东民俗,当然少不了河东特产,至今稷山板枣、运城相枣、芮城屯屯枣等仍然颇有名气。
蒲州桑落酒也久享盛誉。
运城小麦面粉质量上乘,延伸出馍馍、烧饼、麻花、面条等一系列面食产品,都各具特色,如闻喜花馍,造型丰富,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另外,闻喜煮饼、羊肉胡卜、稷山麻花、芮城麻片、万荣凉粉、河津芝麻酥糖等,都是著名美食;绛县山楂、临猗万荣苹果、平陆百合、垣曲猴头、蒲州青柿等,也是著名特产。
工艺品方面,则有新绛云雕、稷山螺钿、绛州澄泥砚、绛州木版年画等等。
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5项,省级
114项,市级262项,名列全省之首。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璀璨迷人,既是运城历史的骄傲,更是运城未来的财富。
红色革命文化。
用“一洞一城扬天下”作概括。
“一洞”指的是夏县堆云洞。
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村土岗上,因雨后岗上积云缭绕,雾霭长存,洞门云封,故称“堆云洞”;又因为其外观似西藏布达拉宫,堆云洞又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1922年,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道观创办了“平民中学”,把这里作为传布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招收北方九省学生达1200余人,其大部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1928年中共河东特委在这里成立,并在此秘密活动长达十年,堪称晋南革命的摇篮。
“一城”指的是1947年华北野战军三打运城,给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城市攻坚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