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预熟处理和成菜制熟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364.85 KB
- 文档页数:36
原料的初步熟处理、过油、走红、调味......食物的熟制技术初步熟处理初步熟处理,就是按照某些菜肴的需要,将已经过加工的原料,用氽水、过油、走红、或汽蒸的方法再行加热处理,使之保色、保鲜、保脆嫩,排血污、除异味,或达到半熟、刚熟,为正式烹调作准备。
一、氽水氽水又称焯水、水。
就是把生原料放进水中加热,煮到符合烹调要求的半熟或刚熟程度的半成品。
氽水,能够去除一些畜禽类肉和内脏的腥膻味,去除一些蔬菜类原料的苦涩味、辣味,有的干果类如板栗、核桃、莲子氽水后才容易去皮。
氽水后原料能缩短正式烹调时间,使成菜保持原料的色鲜脆嫩。
氽水分为冷水锅和热水锅两种。
1、冷水锅就是冷水和原料同时下锅加热到煮沸。
常用于冷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牛肉、羊肉及家畜内脏,这些原料如果下热水锅,表面会骤然受热紧缩,里外生熟不一,腥膻和污血去不透。
根茎类蔬菜一般也用冷水锅,因为笋类、土豆、慈菇、苕类、竽头等质地坚实或体积较大,下热水锅氽,可能会外烂内生。
冷水锅氽水时,用不要淹过原料,边加热边翻动,除牛羊肉外,应在水沸后及时出料,时间不要过长。
2、热水锅就是将原料投入烧沸的水中。
常用于热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血污和异味较少的鸡、鸭、猪肉,以及蹄筋等肉制品。
大部分绿叶蔬菜如白菜、青菜、绿豆芽、菠菜等及用萝卜,莴笋等根茎类加工的丁丝、块、条也是下热水锅氽水,温度高速度快可以保持菜的营养素、脆嫩和色泽,如果下冷水锅煮的时间长,势必破坏其营养、色素和脆嫩。
用热水锅氽水时,绿叶蔬菜、鸡鸭肝、海鲜等都要沸水快速出水,并用冷水漂清;容易脱色的菠菜、苋菜之类和色浅容易染色的土豆、笋等要单独氽水,以免互相染色;芹菜等有异味的原料也要单独氽,避免与其它原料串味。
二、过油过油又称走油,就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在不同油温的油锅内浸炸成半成品。
过油能使原料具有酥脆或外焦内嫩的口感,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能使油分子渗透进土豆、茄子等含脂肪较少的原料,显著增加原料的芳香气味和风味。
第三章预熟处理[内容提要]预熟处理,又称“初步熟处理”,它既是正式熟处理前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烹制加工的一个环节;烹调原料经过预熟处理后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预熟处理分焯水、过油、汽蒸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其作用、特点和不同程度的技术含量。
掌握好这三种方法,就能达到预熟处理的目的与效果,为正式烹调提供基础和保障。
第一节焯水焯水,又称出水、飞水、冒水、捞水、火旦水等,它是把经过初步加工的烹调原料投入水锅中加热,使其达到一定成熟度的一种预熟处理方法。
一、焯水的作用(一)除去异味异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不同寻常的美味,二是指不同寻常的气味。
烹饪上所提及的异味,是指原料中的苦味、涩味、腥味、臭味等不良的气味。
异味广泛存在于某些蔬菜及动物原料中,属于低于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比较复杂,都易溶于水,比如草酸的涩味、芥子油的苦辣味、尸胺的臭味等均可在热水中分解很大一部分。
另外,血污较大的动物性原料还可通过焯水去除血污。
(二)美化色泽绝大多数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叶绿素使蔬菜呈现绿色,它是由两种构造相似的物质所构成的混合物,分别称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物质,不溶于水,在加热时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与蔬菜中的草酸形成脱镁叶绿素,使蔬菜颜色变暗。
保持叶绿素原有鲜艳程度的办法就是除去蔬菜中的草酸,焯水是除去草酸的最好办法,利用焯水除去草酸,使烹调原料的PH值接近中性,可防止产生脱镁叶绿素,达到保持颜色的目的。
新鲜的蔬菜表面或厚或薄的浮着一层腊膜,腊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蔬菜颜色的感受,焯水可溶化腊膜,提高人们对蔬菜颜色的感受。
另外,绿叶蔬菜通过短时间焯水,原料中细胞壁里的空气被排除,致使细胞壁变得透明,绿色转深。
绿色蔬菜焯水时适量放些苏打粉、白糖、精盐、油脂等,焯水后马上用冷水浸冲,原料会呈现更加鲜艳的颜色。
(三)调整口感焯水能有效调整菜肴的口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调整原料的成熟度,使其口感符合菜肴标准或食用要求烹调原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又由于原料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构有别,因此,各种原料的成熟时间差异很大。
第九章烹饪原料加热制熟处理技法本章内容:第一节预熟处理和成菜制熟处理第二节单一加热技法和复合加热技法学习目标:掌握从生鲜原料到烹制成熟菜肴的各种具体方法,进一步理解火候的基本原理,认识各种烹饪加热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范围。
学习重点:预熟处理和成菜制熟处理、单一加热技法和复合加热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中国烹饪实践中,常将烹和调同时或交替使用,有时还要运用多种加热技法,但是也有只加热不调味或只调味不加热的情况。
因此,通常将加热制熟处理技法按操作目的分为三类:第一类称预熟处理:主要是为了制的半成品,所以往往只烹不调,所用烹调方法也比较单一。
第二类称成菜熟处理:即制得菜肴成品,即烹又调,加热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采用多种加热方法。
第三类称非热处理:通常用于冷菜制作,往往只烹不调,甚至完全生食。
第一节预熟处理和成菜制熟处理为了使得菜肴有各种不同的特殊风味,或者为了除去食物原料中的不良成分和影响,或者为了缩短正式烹调时间,厨师常对食物原料进行预熟处理。
通常预熟处理不调味,所以技法简单。
一、预熟处理预熟处理——指在正式烹调之前,对食物原料先行加热,制得菜肴半成品的加工过程。
(一)预熟处理的目的和作用预熟处理中,也需要传热介质作为传热手段,但被处理的的原料几乎都是固体形态,处理之后的半成品也都是固体形态。
而最后的半成品或成品为液态或胶状态的,便不视为预熟处理,例如吊汤和把肉皮熬成胶胨,又如干料涨发,实际上也是预熟处理过程,但不视为。
因为预熟处理是成菜前的一个工序,不同于原料的初加工和精加工。
该加工的目的是:1、除去原料中不利于菜肴质量的异味通过加热使这些异味成分从生物组织中分解游离出来,在降低其蒸气压的情况下挥发出去;或者用水加热,让这些异味成分溶解于水而除去。
2、改进原料色泽或使料块定型不管是水或油加热都能使原料凝固或上色(虾、蟹上色;在碱性环境下蔬菜显得更绿,行业称定绿)。
3、调整同一种菜肴中主辅料的成熟速度,缩短正式的加热时间不同的食物原料,因其比热容不同,所以热容量不同,加上料块大小和用量多少的差异,因此在同一加热条件下,其生熟程度也不同,故而不可能同时出锅,必须经过预熟处理。
原料的熟处理原料的熟处理很多菜肴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制成的,都需要先进行初步熟处理。
所谓的初步熟处理,就是将之前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通过油、水、汽等方式,将这些原料变成半熟或全熟的操作过程。
经常用到的初步熟处理的方法有四种,即焯水、过油、红锅、汽蒸等。
初步熟处理是烹制菜肴的一个基础环节,不仅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异味与异物,还可以使原料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在缩短烹制时间的同时,还方便切配成型。
猪蹄一、焯水的作用、分类与操作要领焯水,又称沸水,是依据烹调的需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装满水的锅中,加热至半熟的状态,就可以取出,以便切配后再进行烹调。
当然,焯水也是具有一定原则的。
根据原料的特性,不同的原料所用的焯水时间会有不同。
各种原料,大多都有大小、软硬、老嫩的区别,因此焯水时应该分别对待。
比如,莴笋有大小、老嫩的分别,大的、老的,焯水时间要长一点;小的、嫩的,焯水时间要短一点。
一般来说,具有特殊气味的原料要分开焯水,许多原料都具有某种特殊气味,比如芹菜、萝卜、羊肉等。
这些原料如果与一般无特殊气味的原料同锅焯水,就会使一般原料沾染上特殊的气味,影响口味,因此必须分开焯水。
1.焯水的作用(1)便于去皮和切配成型如栗子,核桃仁、西红柿等去皮比较困难,如果能先焯水,去皮就会容易很多,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还有些肉类、动物内脏等原料,焯水之后更加利于切配。
(2)焯水可以去除原料的腥膻等异味如羊肉等具有膻味的肉类,经过焯水不仅可以去膻味,还能去血污、腥气,尤其各种动物性内脏,必须经过这个处理才能达到制作要求,一些蔬菜经过焯水去掉本身的涩、苦等异味后,会变得更加酥脆爽口、色泽艳丽。
(3)有利于节约烹制菜肴的时间经过焯水的原料,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在正式烹制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提高菜肴的品质,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在短时间内烹制而成的菜品,是非常重要的。
(4)能使不同成熟速度的原料保持成熟度的一致不同的原料,成熟的速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