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光学的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两个城市间的光缆中的一条光导纤维的一段,光缆总长为L ,它的玻璃芯的折射率为n 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 2.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c ,则对于光由它的一端射入经多次全反射后从另一端射出的过程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n 1< n 2,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1n L cB .n 1< n 2,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大于1n L c C .n 1> n 2,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1n L c D .n 1> n 2,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大于1n L c2.某单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波长为λ0,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 ,波长为λ,水对这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当这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下列正确的是( )A .v=nc ,λ=n c 0λ B .λ0=λn,v=sini csinr C .v=cn ,λ=c v0λD .λ0=λ/n,v=sinrcsini 3.半径为R 的玻璃半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两束平行单色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AOB =6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3,则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 点的距离为( )A .3RB .2RC . 2RD .R4.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A.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B.C.D.6.如图所示,黄光和紫光以不同的角度,沿半径方向射向半圆形透明的圆心O,它们的出射光线沿OP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O是黄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B.AO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C.AO是黄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D.AO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比较a、b、c三束光,可知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c光的波长最大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播时,c光的速度最大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D.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最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彩色光带是光的全反射现象B.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9.如图所示为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获得的干涉图样.现让a、b 两种光组成的复色光穿过平行玻璃砖或三棱镜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只有③10.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则A.玻璃对a、b光的折射率满足n a>n bB.a、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满足v a>v bC.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将先消失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时,相邻亮条纹间距离a光大于b光11.如图所示,一束红光P A从A点射入一球形水珠,光线在第一个反射点B反射后到达C点,CQ为出射光线,O点为球形水珠的球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光线在B 点可能发生了全反射B .光从空气进入球形水珠后,波长变长了C .光从空气进入球形水珠后,频率增大了D .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光从A 点射入后到达第一个反射点的时间增加了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 。
习题九 几何光学(习题参考解答)[9-1] 将一物置于长柱形玻璃的凸球面前25cm 处,设这个凸球面曲率半径为5cm ,玻璃前的折射率n=1.5,玻璃前的媒质是空气,求:(1) 像的位置,是实像还是虚像?(2) 该折射面的焦距。
已知:5.11525====n n cm r cm u o 求:①?=v ②??21==f f 解:∵ rn n v n u n 1221-=+ ∴ 515151251-=+.v . )(25cm v = 成实像当:时∞=u 2f v =515.112-=f cm f 152=当:1f u v =∞=时55.15.111=∞+f cm f 101=答:像的位置在球面后25cm 外 为实像焦距cm f 101= cm f 152=[9-2] 有一厚度为3cm ,折射率为1.5的共轴球面系统,其第一折射面是半径为2cm 的球面,第二折射面是平面,若在该共轴球面系统前面对第一折射面8cm 处放一物,像在何处? 已知:cm d 3= 1=o n 5.1=n cm r 21= ∞=2rcm u 81=求:?=v解:∵ rn n v n u n 1221-=+ ∴ 215151811-=+.v . cm v 121=又 ∵ ∞-=+--5.111)312(5.1v ∴ cm v 6=答:像最后成在第二折射面后6cm 处。
[9-3] 一个双凸透镜,放在空气中,两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5cm 和30cm ,如玻璃折射率为1.5,物距为100cm ,求像的位置和大小,并作图验证之。
已知:cm r 151= cm r 302-= 5.1=n cm u 100=求:像的位置?=v 像的大小解:∵ 透镜的焦距f 为:()121111-⎥⎦⎤⎢⎣⎡⎪⎪⎭⎫ ⎝⎛--=r r n f ∴ 1)301151)(15.1(-⎥⎦⎤⎢⎣⎡---=f )(20cm =又 ∵ fv u 111=+ ∴20111001=+v )(25cm v =又 ∵ 放大率 uv m = 10025= 41=答:像的位置在透镜后20cm 外,实像且放大率为41[9-4] 一对称的双凸透镜折射率为1.5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12cm ,其曲率半径为多大?另一双凸薄透镜置下列介质中,其左边为折射率为n 1=4/3的水,右边为空气,且右侧球面的半径与上一透镜的相同。
高中几何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2×10^8 m/sC. 1×10^8 m/sD. 4×10^8 m/s答案:A2.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
A. 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变弯B. 彩虹的形成C. 影子的形成D. 放大镜放大物体答案:C3. 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是()。
A.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 入射角大于反射角C. 入射角小于反射角D. 入射角和反射角无关答案:A4. 以下哪种镜子是凸面镜()。
A. 化妆镜B. 汽车后视镜C. 潜望镜D. 穿衣镜答案:B5.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是由于()。
A. 透镜的形状B. 透镜的材质C. 透镜的厚度D. 透镜的曲率答案:D6.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答案:D7.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波相遇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答案:D8.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B. 光从水中射入空气C.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D.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偏振现象()。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通过偏振片后,振动方向被限制答案:D10.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答案:3×10^812.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答案:小于13. 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__________上。
几何光学试题精选及答案1.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已知θ1>θ2.用n 1、n 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 1、v 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B )A .n 1<n 2,v 1<v 2B .n 1<n 2,v 1>v 2C .n 1>n 2,v 1<v 2D .n 1>n 2,v 1>v 22.两束单色光A 、B 同时由空气射到某介质的界面MN 上,由于发生折射而合成一复色光C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D ) ①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 ②A 光的折射率大于B 光的折射率③∠AOM 和∠BOM 均大于∠NOC ④∠AOM 和∠BOM 均小于∠NOC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由折射率为2的材料构成的半圆柱的主截面如图所示,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的光线a 射到圆柱的平面后,光线b 和c 分别是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若半圆柱绕垂直纸面过圆心O 的轴转过15º,而光线a 不动,则(B )A .光线b 将偏转15ºB .光线b 将偏转30ºC .光线c 将偏转30ºD .光线c 将偏转45º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透明介质制成的三棱镜的截面,且∠A =300,在整个AC 面上有垂直于AC 的平行光线射入.已知这种介质的折射率n >2,则(BC )A .可能有光线垂直AB 面射出B .一定有光线垂直BC 面射出C .一定有光线垂直AC 面射出D .从AB 面和BC 面射出的光线能会聚于一点5.如图所示,水盆中盛有一定深度的水,盆底处水盆放置一个平面镜.平行的红光束和蓝光束斜射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射出并分别投射到屏MN 上两点,则有(B )A .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 端B .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 端C .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 端D .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 端6.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分别照射到玻璃三棱镜AC 面上,穿过三棱镜后互相平行,则(C ) A .a 光的频率高B .b 光的波长大C .a 光穿过三棱镜的时间短D .b 光穿过三棱镜的时间短7.MN 是空气与某种液体的分界面.一束红光由空气射到分界面,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进入液体中.当入射角是450 时,折射角为300, 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 A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0 B .该液体对红光的全反射临界角为600 C .在该液体中,红光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介质 空气O A B N M C M 红光 蓝光 a b C A红光450 空气 300 O M 液体D .当紫光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到分界面,折射角也是3008.光从介质1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进入介质2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论述:①光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较大;②光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较大;③光从介质1射向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④光从介质1射向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09专题:几何光学专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块透明介质,折射率不同,截面为14圆周,半径均为R,对接成半圆。
一光束从A点垂直射入甲中,OA=22R,在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从乙介质D点(图中未画出)射出时,出射光线与BD连线间夹角为15°。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1)乙介质的折射率;(2)光由B到D传播的时间。
2.如图所示,单色细光束射到一半径为R的透明球表面,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入射角θ1=60°,该光束折射进入球内后在内表面反射一次,再经球表面折射后射出,出射光束恰好与最初入射光束平行。
(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①补充完整该光束的光路图,求透明球的折射率;②求这束光在透明球中传播的时间。
3.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ABC为直角三角形,∠A=90°,∠B=30°,边AC长为20cm,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3,一束平行于底边BC的单色光从AB边上的中点O射入此棱镜,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
求:(1)从AB边射入的折射角;(2)通过计算判断光束能否从BC边射出。
4.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2cm,直径AB与光屏MN垂直并接触于A点。
一束激光a从半圆弧表面上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光线与竖直直径AB之间的夹角为60°,最终在光屏MN上出现两个光斑,且A点左侧光斑与A之间距离为4cm。
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②改变激光a 的入射方向,使光屏MN 上只剩一个光斑,求此光斑离A 点的最远距离。
5.(多选)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 、b 两束光线。
则( )A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B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E .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6.(2019·沈阳市第一七0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一光束SA 总是射向圆心O ,在光束SA 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在光屏P 上先看到七色光带,然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 A .红光→紫光,红光 B .紫光→红光,红光 C .红光→紫光,紫光D .紫光→红光,紫光7.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
1.一近视眼患者,远点在眼前2m处,他看远物时应带眼镜的度数为:A.-0.5屈光度B.4.5屈光度C.-5屈光度D.-4.5屈光度2.某人近点在眼前0.9 m处,他读书时应戴眼镜的度数为;A.289度B.510度C.-289度D.-510度3.放大镜的焦距为5cm,则它的角放大率为A.15倍B.10倍C. 2倍D. 5倍4.一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它的焦度为A. 10屈光度B.1屈光度C.2屈光度D.5屈光度5.放大镜的作用是:A.增加光的亮度B.增大视角C.二者都对D.二者都不对6.一油浸物镜恰能分辨每厘米40000条的一组等距线条,光源为波长4500 Å的蓝光,该显微镜物镜的数值孔径为:A.1 B.1.098 C.1.107 D.1.250 7.一显微镜的放大率为200,若物镜的放大率为25,则目镜的放大率为A.175 B.225 C.8 D.50008.一架显微镜物镜焦距为4mm,目镜焦距为30mm,镜筒长16cm, 那么此显微镜的放大率约为:A.333 B.382 C. 403 D.8339.一显微镜的放大率为200,若物镜的放大率为24,那么目镜的焦距为A.2.0cm B.2.5cm C.3.0cm D.3.5cm10.欲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该:A.增大孔径数,增大入射光波长B.增大孔径数,减小入射光波长C.减小孔径数,减小入射光波长D.减小孔径数,增大入射光波长11.在显微镜中使用油浸物镜的目的是:A.保护镜头防止污染B.产生单色偏振光C.增大孔径数D.提高放大倍数12.欲观察0.3μm的细节,显微镜的孔镜数最小应选用(入射光波长为600nm) A.0.6 B.0.85 C.1.0 D.1.221.将一物置于长柱形玻璃的凸球面前25cm 处,设这个凸球面曲率半径为5cm ,玻璃前的折射率n=1.5,玻璃前的媒质是空气,求:(1) 像的位置,是实像还是虚像?(2) 该折射面的焦距。
几何光学习题及解答1.证明反射定律符合费马原理。
证明:费马原理是光沿着光程为最小值、最大值或恒定值的路径传播。
⎰=BAnds 或恒值max .min ,在介质n 与'n 的界面上,入射光A 遵守反射定律11i i '=,经O 点到达B 点,如果能证明从A 点到B 点的所有光程中AOB 是最小光程,则说明反射定律符合费马原理。
设C 点为介质分界面上除O 点以外的其他任意一点,连接ACB 并说明光程∆ ACB>光程∆AOB由于∆ACB 与∆AOB 在同一种介质里,所以比较两个光程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比较两个路程ACB 与AOB 的大小。
从B 点到分界面的垂线,垂足为o ',并延长O B '至 B ′,使B O B O '='',连接 B O ',根据几何关系知B O OB '=,再结合11i i '=,又可证明∠180='B AO °,说明B AO '三点在一直线上,B AO ' 与AC 和B C '组成ΔB AC ',其中B C AC B AO '+〈'。
又∵CB B C AOB OB AO B O AO B AO ='=+='+=',ACB CB AC AOB =+〈∴即符合反射定律的光程AOB 是从A 点到B 点的所有光程中的极小值,说明反射定律符合费马原理。
2、根据费马原理可以导出在近轴光线条件下,从物点发出并会聚到像点的所有光线的光程都相等.由此导出薄透镜的物象公式。
证明:由QB A ~FBA 得:OF\AQ=BO\BQ=f\s同理,得OA\BA=f '\s ',BO\BA=f\s由费马定理:NQA+NQ A '=NQ Q '结合以上各式得:(OA+OB)\BA=1得证 3.眼睛E 和物体PQ 之间有一块折射率为1.5的玻璃平板(见题3.3图),平板的厚度d 为30cm.求物PQ 的像 与物体PQ 之间的距离 为多少?解:.由题意知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发生的轴向位移为:cmn d p p 10)321(30)11(=-=-=',即像与物的距离为cm 103.眼睛E 和物体PQ 之间有一块折射率为1.5的玻璃平板(见题3.3图),平板的厚度d 为30cm.求物PQ 的像 与物体PQ 之间的距离 为多少?解:.由题意知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发生的轴向位移为:cmn d p p 10)321(30)11(=-=-=',即像与物的距离为cm 10En=1题3.3图4.玻璃棱镜的折射棱角A 为60度,对某一波长的光其折射率为1.6.计算(1)最小偏向角;(2)此时的入射角;(3)能使光线从A 角两侧透过棱镜的最小入射角.解:由最小偏向角定义得 n=sin2A0+θ/sin 2A,得θ0=46゜16′由几何关系知,此时的入射角为:i=2A0+θ=53゜8′当在C 处正好发生全反射时:i 2’= sin-16.11 =38゜41′,i 2=A- i 2’=21゜19′∴i 1= sin -1(1.6sin 21゜19′)= 35゜34′ ∴imin =35゜34′5.图示一种恒偏向棱角镜,它相当于一个30度-60-90度棱镜与一个45度-45度度棱镜按图示方式组合在一起.白光沿i 方向入射,我们旋转这个棱镜来改变1θ,从而使任意一种波长的光可以依次循着图示的路径传播,出射光线为r.求证:如果2sin 1n=θ则12θθ=,且光束i 与 r 垂直(这就是恒偏向棱镜名字的由来). 解: i nsin sin 11=θ若θ1sin = 2n , 则 sini 1 = 21, i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