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交换原理和数字交换网络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4
有关现代交换原理的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技术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实现的高效、快速和可靠的通信交换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现代交换原理技术:
1. 数字交换技术:数字交换技术通过将传输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使得通信更稳定、质量更高。
常见的数字交换技术包括数字移位、数字时分多路复用、数字频分多路复用等。
2.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小块(即数据包或分组),每个分组携带有目标地址等信息,然后在网络中通过路由器等设备按照目标地址进行转发。
常见的分组交换技术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和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等。
3. 虚拟交换技术:虚拟交换技术是指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虚拟网络,从而实现多个物理网络之间的互联。
常见的虚拟交换技术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和虚拟私有网络(VPN)等。
4.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指通过软件程序实现交换功能,取代传统的硬件设备。
软交换技术具有灵活性、扩展性好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的通信交换场景。
常见的软交换技术包括软交换服务器和软交换平台等。
5. 融合交换技术:融合交换技术是指将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如传统电信网、
互联网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多种通信业务的共享和互联。
融合交换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通信成本。
常见的融合交换技术包括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现代交换原理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还可能出现更多新的交换原理技术。
数字交换根据已知的交换规则交换给定数字的位置数字交换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其目的是根据已知的交换规则将给定数字的位置进行交换。
通过这样的交换,可以改变数字的排列顺序,从而得到不同的组合。
本文将介绍数字交换问题的具体规则和解决方法。
一、交换规则数字交换的规则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相邻数字交换规则:在一串数字中,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进行交换。
例如,对于数字序列[1, 2, 3, 4],可以将2和3进行交换,得到[1, 3, 2, 4]。
2.指定位置数字交换规则:在一串数字中,可以选择指定位置的数字进行交换。
例如,对于数字序列[1, 2, 3, 4],可以选择将第一位的1和第三位的3进行交换,得到[3, 2, 1, 4]。
3.数字间隔交换规则:在一串数字中,可以选择指定间隔的数字进行交换。
例如,对于数字序列[1, 2, 3, 4],可以选择将间隔为2的数字进行交换,得到[3, 4, 1, 2]。
以上仅为交换规则的几种示例,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和情况设计更复杂的交换规则。
二、解决方法解决数字交换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解决方法。
1.暴力搜索法暴力搜索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穷举所有可能的交换方式,找到满足给定规则的交换组合。
具体步骤如下:1)列举所有可能的交换组合;2)根据给定规则判断每个交换组合是否满足条件;3)如果满足条件,将交换结果保存;4)返回所有满足条件的交换结果。
暴力搜索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可以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数字交换问题。
但当数字序列较长或者交换规则较复杂时,其计算量会大大增加,效率较低。
2.优化算法为了提高解决数字交换问题的效率,可以采用优化算法来进行求解。
常见的优化算法有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
以贪心算法为例,其基本原理是每一步都选择当前最优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每一步的最优选择最终得到全局的最优解。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给定规则选择最优的交换方式;2)将当前选择的交换方式应用到数字序列中,得到新的数字排列;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字序列满足给定的交换规则。
现代交换原理1.3 主要的交换方式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电话交换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相互通信时使用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并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的通信方式。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电路上是否有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着,直到通信双方要求拆除电路连接为止。
电路交换的特点①在通信开始时要首先建立连接,在通信结束时要释放连接;②一个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电路,即使该连接在某个时刻没有信息传送,该电路也不能被其它连接使用,电路利用率低。
③交换机对传输的信息不作处理,对交换机的处理要求简单,但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纠正。
④一旦连接建立以后,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时延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
电路交换适合传输信息量较大且传输速率恒定的业务,如电话通信业务,但不适合突发性要求高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1.3.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原来是为完成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方式,由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利用分组交换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完成数据通信业务,也可以用来完成话音和视频通信。
分组交换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首先将需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
在每个分组中都有一个3-10个字节的分组头,在分组头中包含有分组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以控制分组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的是统计复用方式,电路的利用率较高。
但统计复用的缺点是可能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
这是由于用户传送数据的时间是随机的,若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分组数据,则必然有一部分分组需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占用电路传送,若等待的分组超过了缓冲区的容量,就可能发生部分分组的丢失。
另外,在分组交换中普遍采用逐段反馈重发措施,以保证数据传送是无差错的。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题目: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姓名:高文星班级:2006级电信1班学号:200610320132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宋刚老师TSST 时分数字交换网姓名:邓 勇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2006级1班 学号:200610320131 关键字:T 接线器,S 接线器,TSST 网络,阻塞概率摘要:1、T 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母线)上的 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2、S 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 3、A B 的交换:将用户A 的话音信息的PCM 编码由交换网络的上行通路HW1的TS1,交换到用户B 占用的下行通路HW3的TS3,交换网络的内部时隙选用ITS2 一、TSST 系统组成图 1、 网络结构图:CMA16输入控制输出控制CMB162、 系统框图:二、网络的工作原理 1、 T 接线器 (1)基本功能T 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母线)上的 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即将T 接线器中输入复用线上的某个内容交换到输出复用线上的指定时隙。
(2)基本组成 如图所示T 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 ,控制存储器CM 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串并转换等)组成。
CM 和SM 都包含若干个存储单元,存储数量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
(3)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T 接线器由两种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
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下,SM 的写入和读出地址按照不同的方式确定。
A :输出控制方式T 接线器的输入线的内容按照顺序写入话音存储器的相应单元,即输入复用线上第I 个时隙的内容就写入SM 的第I 个单元;输出复用线某个时隙应读出话音存储器哪个单元的内容由控制存储器的相应单元来决初级T 次级TS1S2输出侧控制存储器CM定,即控制存储器第J 个单元存放的内容K ,就是输出复用线第J 个时隙应读出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写入的,在此呼叫期间,控制存储器第J 单元内容保持不变。
/2)通信技术课件图4-1 点对点通信的实例)用户间通过交换设备连接图4-4 交换方式分类通信技术课件图4-5 电路交换通信技术课件(b)最简单的上升旋转型选择器图4-7 步进制交换机实例图通信技术课件(a)步进制交换机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图4-8 纵横制交换机(a)交换机整体图通信技术课件(b)交换机正视图图4-9 数字程控1240交换机实例图图4-10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图4-12 输入控制型S接线器通信技术课件图4-13 输出控制型S接线器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图4-15 TST网络通信技术课件图4-16 数字程控交换机基本结构(1)话路系统通信技术课件图4-17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通信技术课件图4-18 电话接续基本信令流程们在用户线上传输。
用户线信令从功能上又可分为三种。
通信技术课件图4-19 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示意图图4-20 信令系统结构示意图通信技术课件通信技术课件图4-21 报文交换工作原理图报文交换的主要优点2、分组交换的概念通信技术课件图4-23 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通信技术课件图4-24 数据报方式原理图通信技术课件图4-25 虚电路方式原理图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差错校验和重发),而且对于分组型终端,在用户线部分也可以同样进行差错控制。
所以,分组在网内传输中而分组交换方式则不同,报文中的每个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传输途径。
由于分组交换机至少与另外两个交换机相连接。
当网中发生故障时,分组仍能自动选择一条避开故障地点的迂回路由传输,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3)为不同种类的终端相互通信提供方便分组交换网进行存储一转发交换工作,并以X.25建议的规程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从而能够实现不同速率、码型和传输控制规程终端间的互通。
信息的传输时延较小,而且变化范围不大,能够较好地适应会话型通信的实时性要求。
数字交换原理
数字交换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时很有用。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待排序的数字序列中,比较相邻两个数字的大小,并根据需要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将数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的目的。
具体来说,数字交换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 设定一个待排序的数字序列,可以是一个数组或者列表。
2. 从序列的第一个数字开始,依次与其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3. 如果当前的数字大于后面的数字(升序排序),则进行交换。
4. 继续比较并交换,直到序列中所有相邻的数字都被比较过。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序列都被遍历完毕,并且没有需要交换的数字为止。
通过这种方式,数字交换原理可以将待排序的数字序列逐步调整为有序的序列。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
表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数字交换原理常常被用于对简单的数字序列进行排序。
但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由于其时间复杂度较高,往往会选择其他更高效的排序算法来替代。
总的来说,数字交换原理是一种简单但是有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比较和交换数字的方式,将待排序的数字序列转化为有序的序列。
通过理解和运用数字交换原理,可以更好地处理和排序数字数据。
第3章 程控交换技术 89存放的内容,是第q 条输入复用线在时隙I 时应接通的输出线的线号。
S 接线器一般都采用输出控制方式。
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可实现广播发送,将一条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同时输出到多条输出线。
3.2.3 数字交换网络在实用上,单一的S 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 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但T 接线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通常采用多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
常见的类型有TS n T 型,STS 型和TTT 型。
S n 表示有几个S 级,n 一般为1~3。
1.TST 数字交换网络TST 数字交换网络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字交换网络结构,很多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都采用了这种网络结构,例如AXE10,FETEX-150和5ESS 数字程控交换机。
(1)TST 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典型的TST 交换网络的结构如图3-12所示。
TST 交换网络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是T 接线器,中间采用S 接线器。
对于一个有n 条输入复用线和n 条输出复用线的交换网络而言,需要配置2n 套T 接线器。
其中一个n 套在输入侧,称为初级T 接线器,将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选定的交换网络内部的公共时隙;另一个n 套在输出侧,称为次级T 接线器,将交换网络内部的公共时隙的内容交换到输出线的指定时隙。
交换网络内部能够提供的公共时隙的数量决定了交换网络中能够形成的话音通路的数量。
中间的S 接线器主要由一个n ×n 的交叉接点矩阵和具有n 个控制存储器的控存组来组成,用来将交换网络内部运载用户信息的公共时隙,从一条输入侧复用线上交换到规定的一条输出复用线上。
初级T 接线器和次级T 接线器总是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一般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入端称为上行通路,用来与用户信息的发送端相连;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出端称为下行通路,用来与用户信息的接收端相连。
(2)TST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TST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如图3-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