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朝天椒无公害间作套种技术[摘要]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该文介绍了朝天椒与玉米间作,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柘椒1号与小麦套种,柘椒1号与西瓜、甜瓜间套,朝天椒与大蒜套作,朝天椒与春棉间作,幼龄经济林间作朝天椒等套种技术,可以在黄淮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朝天椒;无公害;间作;套种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以朝天椒为主要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很快。
无公害朝天椒可与小麦、玉米、西瓜、甜瓜、大蒜、春棉、幼龄经济林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具体技术如下。
1朝天椒与玉米间作朝天椒与玉米间作是一种优良的栽培形式。
据测定,朝天椒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在30000lx左右,光补偿点在1500lx左右,而玉米的光饱和点则高得多。
所以,在玉米行距加大的情况下,每一片玉米叶子都能充分吸收光能,提高单株产量。
由于朝天椒光饱点较低,在玉米遮阴时,不但不影响生长发育,还受到遮荫的裨益。
据测定,朝天椒间作玉米后,朝天椒植株上的光照强度显著减弱,比自然光照减少,间作区的田间小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间作区的气温、地温都比单作的低2~3℃,相对湿度也相应增加,经常维持在70%~80%,可比单作增加20%左右,为朝天椒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
随着田间小气候的改变,植株间的温度发生变化,当朝天椒被玉米遮荫时,上层叶面温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比单作时降低2~4℃。
由于间作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朝天椒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株高增加,根重和根系体积也明显增加,坐果率提高,日灼病病果率大幅度减少,病毒病发病指数降低,所以单产明显提高[1-2]。
大蒜茬、油菜茬、小麦茬朝天椒均可与玉米间作。
2.6m一带,7行朝天椒1行玉米。
朝天椒行距30cm,株距20cm;玉米株距15~20cm。
膜棉田在现蕾期(约6月上中旬)及时破除地膜并结合浇小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
盛花期重施花铃肥并浇透水,追施尿素25kg,为预防早衰在8月10-15日补施盖顶肥或进行3~4次叶面喷肥。
2.5 化学调控 根据棉田地力状况和棉田长势合理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先控后促、少量多次原则,并做到三看:看天(天气情况)、看地(地力情况)、看苗(长势情况)。
一般使用缩节胺化控,每667m2蕾期每次用1.0~1.5g,花铃期每次用2.0~3.5g。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用乙烯利加速棉铃成熟,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苗期至初花期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中期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后期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加强对刺吸式害虫防治,重视盲蝽蟓的防治,选用内吸型杀虫剂,防治时间掌握在傍晚。
虫害重点做好苗期蚜虫、蓟马和中后期棉铃虫、盲蝽蟓的除治。
病害主要是苗期立枯病、炭疽病,选择调整播期、躲避低温、种子或土壤处理、喷施波尔多液及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对枯黄萎病采用倒茬播种、增施钾肥、拔掉病株进行除治;对红叶黄枯病采用增施钾肥解决。
2.7 防止雨后积水、内涝 天津地区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为雨季阶段,降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通过培土抬高垄背加深垄沟,横向开挖毛沟,可以减轻田间积水,并可清除棉田内的积水。
(收稿日期:2012-08-06)朝天椒是内黄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平均每667m2产200~250kg,效益为2000~30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子弹头、三樱椒等自留种为主。
小麦、玉米是内黄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平均每667m2产400~500kg,效益为800~10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百农AK58、周麦16、周麦22等。
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平均每667m2产650~750kg,效益为1300~15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18、中科11、豫禾988等。
豫东地区朝天椒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新技术王传福;双红【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豫东地区朝天椒生产概况,总结了该地区间作套种的4种新模式及高产栽培要点.【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2页(P152,194)【关键词】朝天椒;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作者】王传福;双红【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开封475000;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开封475000【正文语种】中文豫东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9%以上,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的30%左右,朝天椒栽培亦不甘落后,自1976年日本枥本三樱椒在柘城引种成功后,经过40余年的发展,直至今天豫东地区朝天椒栽培面积逾越110万亩,其中商丘的柘城县(40万亩)、宁陵县(4 万亩)、民权县(3 万亩)、睢县(3 万亩)、睢阳区(2 万亩)、梁园区(1.5 万亩),周口的西华县(16.8 万亩)、太康县(15 万亩)、项城县(9 万亩),开封的杞县(11.5万亩)、通许县(5.6万亩),占河南省朝天椒栽培面积的50%以上,当前涌现一大批土地流转在100亩以上专业种植朝天椒的种植大户,朝天椒已成为该地区的一个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40余年来通过农业科研人员以及广大椒农不懈的努力,摸索、实践、学习、创新使朝天椒品种由单一的日本枥本三樱椒发展为更适合本土种植优质高产的三樱椒、子弹头等的改良品种及杂交一代朝天椒新品种;产量由起初的75 kg/亩提高到目前的500 kg/亩以上;育苗由原来的直播、传统育苗发展为现代的基质育苗、工厂化育苗;种植模式由起初的三樱椒单一栽培发展为今天的多模式间作套种,春椒、麦茬椒和粮椒套种、菜椒套种、瓜椒套种、果椒、林椒套种等因地制宜适合不同茬口的间作套种模式已广泛应用。
大面积规模栽培已实施水肥一体化,节能环保无公害栽培技术逐步实现。
通过多种不同间作套种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4种比较科学合理、高效增产的朝天椒间作套种新技术,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4期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以朝天椒为主要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很快。
无公害朝天椒可与小麦、玉米、西瓜、甜瓜、大蒜、春棉、幼龄经济林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具体技术如下。
1朝天椒与玉米间作朝天椒与玉米间作是一种优良的栽培形式。
据测定,朝天椒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在30000lx 左右,光补偿点在1500lx 左右,而玉米的光饱和点则高得多。
所以,在玉米行距加大的情况下,每一片玉米叶子都能充分吸收光能,提高单株产量。
由于朝天椒光饱点较低,在玉米遮阴时,不但不影响生长发育,还受到遮荫的裨益。
据测定,朝天椒间作玉米后,朝天椒植株上的光照强度显著减弱,比自然光照减少,间作区的田间小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间作区的气温、地温都比单作的低2~3℃,相对湿度也相应增加,经常维持在70%~80%,可比单作增加20%左右,为朝天椒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
随着田间小气候的改变,植株间的温度发生变化,当朝天椒被玉米遮荫时,上层叶面温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比单作时降低2~4℃。
由于间作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朝天椒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株高增加,根重和根系体积也明显增加,坐果率提高,日灼病病果率大幅度减少,病毒病发病指数降低,所以单产明显提高[1-2]。
大蒜茬、油菜茬、小麦茬朝天椒均可与玉米间作。
2.6m 一带,7行朝天椒1行玉米。
朝天椒行距30cm ,株距20cm ;玉米株距15~20cm 。
朝天椒玉米间距40cm 。
玉米宜选用稀植大穗型品种。
2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2.11m 一带3行小麦,行距20cm ,留空地60cm 套栽2行朝天椒,行距20cm ,株距30cm 。
麦椒间距20cm 。
麦收后,麦地中间点种1行玉米,株距27cm 。
2.22m 一带6行小麦,行距20cm ,留空地1m 。
朝天椒的种植方法朝天椒是一种辣椒品种,也叫作辣椒王,非常受人喜爱。
它的口感辣味浓郁,颜色鲜艳,不仅可以用于烹饪,还可以制作辣椒酱等调料。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朝天椒的种植方法。
1. 土壤选择:朝天椒适合在含砂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
2. 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约6-8小时,然后用纱布包好,放在暗处发芽,一般1-2天就能发芽。
3. 播种与育苗:将发芽的种子播种到育苗盘或小苗盆中,播种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一般在25-30摄氏度之间。
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做一次移栽。
4. 移栽: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一般在夏季晴天或早晚较凉爽的时候进行移栽。
栽植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株距,一般为30-40厘米左右,保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5.施肥管理:朝天椒对肥料要求较高,每株植株每隔10-15天可追施1次速效肥。
首先给予一次全面肥料作基肥,随后每次追肥时可选择使用氮磷钾比例为1:1:1或1:2:1的复合肥料。
6.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朝天椒病虫害有蚜虫、斑点病、霜霉病等。
定期检查植株,如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
7. 浇水与适当修剪:朝天椒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引起根部病害。
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长势旺盛时,可适当修剪侧枝和顶芽,促进植株分枝,增加果实产量。
8. 果实采收:朝天椒一般在播种后80-90天可进行采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果实的成熟度,一般成熟的朝天椒较为红亮。
果实采摘后及时晾晒或加工,以保持其辣椒原有的味道和质量。
以上是朝天椒的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种植朝天椒不仅可以为您提供美味的辣椒,也是一项有趣的农作活动。
祝您种植顺利,收获丰盛!。
如何种植朝天椒朝天椒既可食用又有药用价值,那朝天椒怎么种植呢?朝天椒的种植方法是店铺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朝天椒的种植方法朝天椒的生长习性植物体多二歧分枝。
叶长4-7厘米,卵形。
花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花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
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圆锥状,长约1.5 (-3)厘米,成熟后红色或紫色,味极辣。
我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
在众多辣椒之中,唯遵义朝天椒最为著名。
朝天椒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
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
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与福建辣椒王等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
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
朝天椒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广西、河北栽培面积较大,贵州、山西、江西、陕西、天津、安徽、山东、内蒙古次之,四川、湖南等省市也有栽培。
河北省主产区为衡水市冀州市、枣强县、故城县、景县,保定市望都县,邯郸市鸡泽县、永年县,邢台市平乡县等;天津市主产区为宝坻区、静海县等;安徽省主产区为亳州市、淮南市等;山西省主产区为运城市等;河南省主产区为周口、开封大部分地区和洛阳市新安县;贵州省主产区为遵义市等,最主要的在山东菏泽地区曹县孙老家镇。
朝天椒的种植:地栽露地大田栽种的,时间要求在每年3月至5月份播种,移栽前,大田必须下足基肥,亩施人畜粪1千公斤以上,磷肥或复合肥50公斤为宜。
移栽密度要求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足水保湿,除草干净,开始开花期亩用尿素10公斤,有条件的施用叶面宝、丰产灵等植物活力素。
朝天椒的种植:盆栽15-25厘米口径的花盆应每盆栽种一株,较大盆可栽2-3株。
所用的土质应多含农家肥为主,以磷肥、尿素、复合肥为补,盆里的土质要求疏松、利水,保持充足的阳光,如冬季室内温度适宜,养护得当,可继续开花,盆栽的植株观果期往往可延长到新年。
三樱椒(朝天椒)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三樱椒(朝天椒)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一、品种选择三樱椒要选纯度高、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大田常用的品种有三樱椒6 号、樱椒8 号、新一代、红太阳等,多为簇生。
二、培育壮苗(一)小拱棚育苗一般拱宽1.5~1.2m,拱高0.6m,麦套三樱椒在3 月上、中旬育苗。
三樱椒育苗的时间应根据栽培时间、移栽苗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可在当地终霜期往前推50~60d 开始育苗。
(二)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暴晒2~3d 并经常翻动,使所有种子都能接受阳光,将晒好的种子先放在50~55℃热水中浸10~15min,然后再放入30℃左右的温水中浸12h。
把浸好的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浸10min。
(三)播种选择无风的晴天中午,在整平的苗床上浇足水,待水下渗后即可播种。
若采用方格育苗法,可在3cm2 的格内,播2~3 粒种子,若没有画方格,即可将种子均匀的撒在畦田内,然后用过滤筛过的细土覆盖种子,厚度为0.5cm。
播种结束后立即在畦面上盖一层地膜,再在拱棚上盖一层薄膜,双膜育苗出苗快、出苗齐。
椒苗萌芽后,立即把棚内陆膜揭开,否则易将苗芽闷死。
(四)苗床管理苗床前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合理控温、合理补水、化学药剂综合防病、通风炼苗等,三樱椒育苗阶段,前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8℃,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后期白天温度在15~20 ℃,夜间温度应在5~10℃。
在生产实际中,前期保温防寒,后期根据天气放风防止烧苗。
(五)炼苗在定植前10 天左右炼苗,循序渐进,直到昼夜全部揭除覆盖物,使幼苗获得适应定植后的陆地环境为止。
(六)壮苗标准壮苗标准为株高20cm 左右,苗龄60d,具有10~14 片真叶;叶色浓绿,茎粗壮,节间长1.2cm;根系发达,已发生2~3 个次生根;无病虫害,栽后成活率高、发育快。
(七)病虫害防治幼苗期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5% 百菌清600 倍液连喷2~3次,如发生蚜虫或潜叶蝇,可用1.8%阿维菌素1 500 倍液进行喷施。
朝天椒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天等县是广西唯一指定的指天辣产品出口基地,年出口50吨,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那么朝天椒要怎么种植呢?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朝天椒的种植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朝天椒的植物档案介绍:指天椒,又名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
指天椒是在广西天等县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
该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形态特征:指天椒,为茄科植物指天椒的果实。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
单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7 厘米,全缘,叶端尖,基部渐狭;有柄。
花1~3朵,腋生;萼钟状,先端5齿;花冠5裂,绿白色,镊合状排列;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纵裂; 雌蕊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略呈头状。
生长习性:发芽温度:18-25℃ ,发芽天数:7-15天,生长适宜温度:20-38℃,光照:半阴、阳光充足。
分布范围:我国广西天等县大面积种植。
特色:天等指天椒是在天等县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
该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
天等指天椒种植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所生产的指天椒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
根据检测,天等指天椒辣椒素含量是一般辣椒的155倍,热含量是一般辣椒的15倍,因此,天等指天椒特别辛辣,故享有“天下第一辣”的美称而名扬海外;天等指天椒含有18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成份,氨基酸总含量高达2.8%,所含的钙、磷、铁、钾等有益矿质元素也明显高于一般辣椒;另外,天等指天椒还含有以2—乙氧基—1—丙醇、香樟醇、香茅醇等为主要成份的各种挥发油,所以特别香醇,口感极佳。
地位: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朝天椒的种植方法一、选择优种:选择丰产性突出、抗热、抗病性强、果色红艳、辣味浓郁的品种,如新一代、子弹头等品种。
种植朝天椒的技术与管理方法_朝天椒的功效作用朝天椒是有名的辣椒品种,那么朝天椒如何种植管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朝天椒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朝天椒的种植技术选择富含有机质、土层较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好且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若是纯种指天椒地则在定植前深翻耙碎,施足基肥后开沟作畦,畦宽0.8~1.0米,沟宽0.4米.深0.3~0.5米。
指天椒怕旱又怕涝,宜高垄低畦种植。
4月下旬定植。
起苗前2天苗床要浇透水,起苗时带土挖起尽量少伤根。
选择在晴天定植,每株一穴,淋足定根水.干旱时应连续几天淋够水,利于成活。
定植后一周内及时查苗补栽,保证全苗齐苗。
定植后l0—12天视苗情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稀粪水10~15担,每担加尿素0.2公斤充分搅拌溶解后浇根,并结合松土除草。
6月末7月上旬进行第二次施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或碳酸氢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结合除草大培土。
8月上旬第一次采果前进行第三次施肥,除草、松土,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8公斤。
8月中旬进行第四次施肥,除草、松土,选用速效肥浅施,亩施浓粪水30—35担,并喷磷酸二氢钾、大绿皇等,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率,可以促花保果。
到9月上旬要进行第五次施肥,亩施碳铵25~30公斤,或尿素lO—l5公斤. 加钾肥8~10公斤进行深施并除草培土。
9月下旬再进行一次深施肥。
开穴亩施浓粪水30—35担,每担粪水加尿素0.2公斤充分溶解后施用,并再次喷植物激素以减少落花落果指天椒的一生喜水又怕渍,注意排涝和防旱以保持土壤通透性。
田间不能积水,以防止土壤板结。
防治病虫害:烂根病,病毒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真菌性病虫、软腐病、疮痂病等细菌性病害还有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等。
结合用药,及时对症防治。
适时采收,当椒果的粜皮呈棕黄色时使可采收。
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采收回来的果实要及时加工处理,如烘干、晒干等,提高商品经济效益。
河南省朝天椒间作套种模式及发展建议董晓宇姚秋菊*韩娅楠常晓轲程志芳刘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河南省是朝天椒种植及销售大省,形成了朝天椒与其他主产农作物不同的间作套种模式。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朝天椒的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分析了间作套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河南省朝天椒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朝天椒;间作套种模式;问题;建议;河南省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087-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2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枥木三鹰椒在柘城县试种成功后,河南省的朝天椒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朝天椒在豫东、豫北、豫西等地区种植面积已达13.9万hm2左右,年产销量约50万t[1],成为主产区许多乡镇的主要经济作物。
间作套种能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均可与朝天椒间作套种,河南省各朝天椒产区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形成了朝天椒与其他主产农作物不同的间作套种模式。
近年来,各种间作套种模式逐渐代替单一的朝天椒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河南省朝天椒主要间作套种模式1.1小麦—朝天椒1.1.1地区分布。
由于河南省为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小麦—朝天椒间作套种模式在河南省最为普遍。
据统计,河南省朝天椒种植区目前80%以上采取麦垄套种朝天椒栽培模式[2],不同朝天椒产区都大量采用此种套种模式。
1.1.2品种选择。
朝天椒多选用抗病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的簇生型品种,如三樱系列、望天红系列等。
小麦选用早熟、矮秆、抗病、抗倒伏、丰产、优质的品种,如矮抗58等。
1.1.3栽培时间。
小麦10月初播种,生长期至次年6月初。
朝天椒次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育苗,4月下旬或5月上旬定植,9月底或10月初采收。
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辣椒作为防虫防病的技术,同时在辣椒栽培的过程中套种玉米,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土壤处理:在选择种植地点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选择肥沃、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土地。
在播种前,要先进行耕翻,并施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秸秆、畜禽粪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 辣椒栽培:在播种之前,要先对辣椒进行育苗。
选用优质、抗病虫害的种子,进行育苗,苗期一般为20-30天。
在种植时,要注意行距和株距的适当调整,以及适时的施肥和浇水。
3. 套种玉米:在辣椒成熟前,可以在辣椒株旁套种玉米。
这时,需要在玉米种植前,进行适当的土壤处理和施肥。
在套种玉米时,要注意玉米和辣椒之间的距离,以及适当的浇水和施肥。
4. 病虫害防治: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治辣椒和玉米的病虫害。
可以利用辣椒的抗病虫害特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5. 收获和处理:在辣椒和玉米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和处理。
可以将辣椒晒干、晒黑后,进行保存和销售。
而玉米则可以进行脱粒、加工成玉米面等食品,也可以用于酿酒和饲料。
总之,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可行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辣椒与玉米间作的技术要点蔬菜,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利用作物高矮不同,互相弥补,合理利用生产空间。
辣椒植株矮,增加玉米的通风透光性,有利用玉米利用空间潜力发挥个体优势,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玉米杆高,为辣椒遮阳,减轻辣椒日烧病、病毒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这种栽培方式在丘陵或半山区,每亩产玉米450公斤,产值1000元,辣椒1300公斤,产值3900元,共计每亩收入4900元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地理条件:丘陵、山区海拔400米以上山地露地栽培;
2、种植季节安排:鲜食玉米3月上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8月上旬玉米收获;
3、选用品种:鲜食玉米选用华珍、小蜜蜂、超甜2018等,辣椒选用早熟品种如甜杂一号等;
4、种植密度:畦宽 1.2米、沟宽0.3米,辣椒每畦种2行,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70厘米,每亩栽2200株,玉米每畦种植一行,种在畦的中间,株距0.4米,每亩种植900株;
5、肥水管理:辣椒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60公斤。
第1页共1页。
玉米双株最佳种植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众多的种植技术中,双株种植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双株种植技术,包括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管理技巧等方面。
一、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作和施肥等处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2. 种子选择种子的选择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建议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
3. 种植密度在进行双株种植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玉米品种等因素来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种植量在60000-80000株之间比较合适。
二、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种植方式双株种植是指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两株玉米,株间距为60-70cm,行距为70-80cm。
在实际种植中,可以采用直播或插秧的方式进行。
2. 控制株高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控制玉米的株高。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摘心、施肥和整枝等方法来控制株高。
3. 施肥技巧玉米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生长健壮,因此施肥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4. 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管理。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溉,以保证玉米的生长需要。
三、后期管理技巧1. 病虫害防治玉米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2. 采收技巧在玉米成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采收。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的方式进行采收,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3. 后期处理在采收后,需要对玉米进行干燥、脱粒等后期处理。
在双株种植中,可以采用阳光晒干或机械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以保证玉米的质量和储存期限。
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阳畦育苗、精细整地、适期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朝天椒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挖穴点播、肥水管理、防病治虫、完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朝天椒玉米间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朝天椒;玉米;双株间作;增收效果
中图分类号s3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55-01
朝天椒属短日照作物,喜冷凉、干燥气候,10~12h日照条件下,最适宜开花结果。
间作玉米可为其遮阳纳凉,防止阳光曝晒,有效减轻日灼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朝天椒为玉米生长发育拓宽了空间,创造了优良的光照、通风条件,抗倒、抗病、增产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实践还观察到,高温高湿季节土壤湿度过大时,玉米植株可大
量吸收水分,避免因湿度过大而危害朝天椒正常生长的多种细菌、真菌性传染病害,使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间作作物的产量、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据统计,2008年采用朝天椒间作玉米种植的地块,均产干辣椒3.77t/hm2,按8.0元/kg计算,产值3.02万元/hm2;均产玉米7.55t/hm2,按1.6元/kg计算,产值1.21万元/hm2,合计产值4.23万元/hm2,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增加产值1.20~1.80万元/hm2。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挖掘大田种植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综合产出效益,自2006年起,泊头市齐桥镇农技
站会同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开始进行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探索和筛选。
近几年,在小孙庄、黄蛮及周边乡村累计推广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模式超过3 000 hm2,重点村推广率达到80%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已逐渐成为当地高效农田的主选栽培模式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1种植模式
3月中、下旬,朝天椒阳畦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大田。
移栽时,每隔80cm定植朝天椒4行,行距40cm,预留部分作为玉米种植带,10月中、下旬,早霜前收获;5月上、中旬,朝天椒缓苗后,在预留的80cm空地中间穴播玉米,留双株栽培,8月底至9月初,完熟期留秆收获。
2栽培技术
2.1朝天椒
2.1.1精选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果型端正、制干率高的优质椒种,如日本三鹰椒、津椒1号、豫椒一串红等。
2.1.2阳畦育苗。
3月底,选择背风向阳地块,按东西走向开挖半地下式苗床。
苗床深50cm、宽150cm,长度视育苗量而定。
床土掺入足量腐熟的骡马粪,适量配施复合肥,混合均匀后回填苗床,浇水沉实,畦面距地表20cm左右。
将椒种平摊在报纸上晒种2~3d,用50~60℃的温水浸泡4~6h,捞出晾干,用纱布包好,放在28~30℃的环境条件下,保湿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早、晚用清水淘洗1次,2~3d
大部分种子萌动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将种子在苗床上撒匀,筛细土0.5~1.0cm盖匀。
在苗床上方用竹片或鲜柳条支设拱架,覆盖好塑料布,四周用粗泥封严,苗龄45~50d。
育苗期间,及时疏除过密的疙瘩苗和畸形苗,控温控湿,培育壮苗,同时注意防止苗床边缘秧苗顶膜,避免造成幼苗灼伤。
2.1.3精细整地。
早春解冻前,及时春灌造墒。
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60.0~75.0t/hm2,配施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多元微肥11.25kg/hm2。
表土化冻风干后,深耕耙磨。
地整平后,按高10~15cm、宽50cm、垄距20cm的标准起双垄,垄顶覆盖宽60cm的地膜,提温保墒,备栽朝天椒。
2.1.4适期移栽。
5月初,选择无风晴好天气,揭膜炼苗。
炼苗7~10d 后,移栽定植。
定植时,用削尖的木棍在地膜上扎洞,每洞栽种2株椒苗。
用壶沿膜口斟水补墒,待水下渗后,用湿土压严,保墒缓苗。
2.1.5田间管理。
椒苗成活后,及时进行基部培土,适度蹲苗。
初花期,土壤墒情不足时,顺垄沟浇水,洇地补墒。
下午4时后,用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叶面喷肥。
进入盛花期,结合浇水或趁雨,膜下追施三元复合肥375~450 kg/hm2。
若遇突降大雨天气,及时排净田间积水,避免造成落叶、落花、落果或出现渍害死苗现象。
9月下旬以后,分生花蕾结出的椒果,一般不能正常成熟,宜尽早摘除,使植株营养充分供给有效椒果,保证产量和品质。
成熟前,偶遇连阴雨天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失去生理功能的衰老枝叶,改善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预防染病霉烂,促进椒果着色和商品价值提高。
2.1.6病虫防治。
朝天椒苗期容易受到蚜虫危害,坐果后常会受到棉铃虫侵袭。
当发现蚜虫、棉铃虫为害,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0.2%阿维虫清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除效果良好。
雨季是细菌性斑点病和软腐病的多发季节,在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于茎叶喷淋,防除效果十分理想。
2.1.7适时收获。
10月中、下旬早霜来临前,当椒果充分红透、颜色转深发亮、植株下部叶片变黄时,即可拔株收获。
收获后的椒秧可散放在地里晾晒,待叶子完全风干、晃动椒果能听到籽粒声响时,将植株枯叶抖净,集中采摘,分级贮藏、销售。
2.2玉米
2.2.1品种选择。
要选择增产潜力大、抗性好、品质优良、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如浚单20、先玉335、科丰11等。
2.2.2挖穴点播。
5月上、中旬,在预留出的空地中间开穴点播玉米,穴距35cm,每穴点种3~4粒。
当幼苗长到五叶期后,开始间苗、定苗。
定苗时选留同样大小的植株,每穴留2株,留苗密度
3.00~3.75万株/hm2。
2.2.3肥水管理。
玉米定苗后,适度蹲苗。
于拔节、抽穗前,结合浇水或随雨追施1次氮肥,追施尿素225~300kg/hm2。
抽雄、灌浆期若遇“卡脖旱”,及时浇水补墒,以确保玉米高产所需的肥水供给。
2.2.4防病治虫。
由于朝天椒病虫防治过程中的预防效应,玉米生育期很少受到病虫侵袭。
当玉米苗期发现蚜虫、飞虱危害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除治,以防粗缩病发生;吐丝期可用0.2%阿维虫清乳油1 000~1 500倍液,涂抹雌穗,避免棉铃虫、玉米螟、毛毛虫等危害。
2.2.5完熟收获。
8月底至9月初,当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变黄枯死、苞叶变白松散、花丝变褐枯萎、果穗下垂、籽粒坚硬且颜色发亮时,便可以收获。
为了预防晚秋高温干燥天气对朝天椒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收获玉米时可先采收果穗,保留秸秆,继续为朝天椒生产营造较为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