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9:第5课 杜甫诗三首
- 格式:doc
- 大小:25.27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第5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答案】B【解析】木:树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答案】D【解析】A.独自/只。
B.数词/副词,一旦。
C.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均为连接。
3.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C【解析】A.意动用法。
B.名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和“繁”字的用法相同。
D.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答案】D【解析】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B.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这是个贬义词,而此处为褒义语境。
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___。
姓名,年级:时间:课后作业(五)杜甫诗三首练习1 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解析]木:树叶。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解析]省:曾经.[答案]C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故园:故乡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冬天穿的衣服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砧:捣衣石C.一去紫台..,独留青冢向.黄昏.....连朔漠去:离开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向:朝向,对着D.万里..多病独登台...悲秋常作客,百年万里:离家万里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解析]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B.万里悲秋常作客C.分明怨恨曲中论D.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错误! B。
错误!C。
错误! D.错误![解析] A项,独:独自/只,仅仅;B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答案] D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对偶)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夸张)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 .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解析“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错误,“他日泪”指为往昔而生悲。
★★答案★★ D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急天高猿啸.哀 啸:啼叫 B .无边落木.萧萧下 木:树木 C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 渚.清沙白鸟飞回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塞上..风云接地阴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陈圆圆、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B .“青冢”指昭君墓,因其“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后来,“青冢”一词含义逐渐扩大,泛指坟墓。
C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形式、格律都比较自由,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
近体诗是唐初开始形成的,是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写《秋兴八首》(其一)时,在夔州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B.《秋兴八首》(其一)诗人通过描写玉露、枫树林、波浪、菊花、孤舟等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C.《咏怀古迹》(其三)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诗人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诗圣的忧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6.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____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
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不可一世闭关自守 B.不可一世急功近利闭关自守C.闭关自守不可一世急功近利 D.不可一世闭关自守急功近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没读多少书,但她单凭______,也认得了一些字,而且能够背出一些简单的古诗。
②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成了小朋友________的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哼上两句。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______的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A.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 B.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C.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闻目睹 D.耳熟能详耳闻目睹耳濡目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次大赛本着继续扶掖杂文新秀、普及杂文尤其是荒诞为宗旨,这让我们在欣喜之中再一次见证了荒诞杂文确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第5课杜甫诗三首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 朔.漠(sù)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霜鬓.(bìn) 渚.清(zhū)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牵挂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4.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第5课 杜甫诗三首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系:联系 [答案] A[解析] B 项省:曾经。
C 项恨:遗憾。
D 项系:系舟上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 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 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面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词,朝着,向着 [答案] D[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
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
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 .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地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答案] D[解析]“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的只有《登高》一首,其他两首没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5 杜甫诗三首[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万壑.hè渚.清zhǔ萧森.shēn飞湍.tuānB.潦.倒liáo 凋.伤diāo 扪.参mén 咨.嗟zīC.鱼凫.fú 青冢.zhǒng 巉.岩chán 吮.血yǔnD.朔.漠sù 省.识xǐng 嗟.尔jiē 暮砧.zhēn解析:A.“森”读“sēn”;C.“吮”独“shǔn”;D.“朔”读“shuò”。
答案:B2.下面的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上有村。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D.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解析:上有村—尚有村;常做客—常作客;连溯漠—连朔漠。
答案:D3.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拴,绑)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省悟)C.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新的,与“旧”相对)D.丛菊两开他日..泪 (他日:往日)解析:“新”是“刚刚”的意思。
答案:C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双鬓 B.独留青冢向黄昏..C.却看妻子..暮年,壮心不已..愁何在 D.烈士解析:A.古义:极其,副词。
今义:与“甜”相对的不好的味道。
C.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爱人(女方)。
D.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答案:B5.下面李白的诗句《沙丘城下寄杜甫》,按合理顺序排列的是( )①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②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③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④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解析:律诗偶句要押韵,中间两联是对偶句。
答案:B6.下列对联,不是写杜甫的一项是(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3.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A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C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D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答案★★ D4.排出下面四句诗的顺序。
只写序号即可。
①弯弯绿水绕青山②江心来往打鱼船③青山绿水风光好④重重青山抱绿水答:★★答案★★④①③②二、文化传承与理解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一代诗圣的夔州之作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省.识(xǐnɡ)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B.万里C.一去.紫台连朔漠 D.分明怨恨..曲中论6.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庾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画工毛延寿被杀。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
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
【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5课杜甫诗三首在大唐落日的斜晖里,守着秋风破败的草堂,独对黄昏中的青冢,你是否还在回味壮年时的游历?在巫山巫峡边,在萧萧落木下,在清渚白沙间,曾把满腹的感慨忧伤,都化作了“凋伤枫树”的诗句,都化作了“艰难苦恨”的诗行。
在颠沛流离时,你却用对黎民的同情,创造了记载唐王朝兴衰的格律。
感时忧民,情系社稷,穷困潦倒的酸楚,痛失幼子的悲泣,你把所有的感伤,所有的喜悦,所有的恨,所有的爱,都用你精湛的诗艺,融入你的大唐诗史中!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美字体赏美文悲情的沙鸥——杜甫漂泊在烽火之中,如一只在风中飘摇的纸鸢,冥冥之中不知是谁牵动着命运的丝线;又如广阔的天地间飘忽盘旋的一只孤独的沙鸥,不知哪儿是自己栖息的故乡。
半个世纪的沧桑,造就了怎样一个博大的胸怀啊!你流离转徙的一生以及你笔端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重情感的诗句,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你用血和泪涂画的一幅幅形象而生动的图卷,已不用别人再去诉说什么。
少年时的裘马轻狂,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使你更热爱脚下这片神圣的大唐的繁荣土地,你由此而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
既然自己已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就已有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能力。
可惜你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流落到长安天子脚下,却只落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可怜境况。
小人的奸佞,时事的黑暗,使你进一步认识到“朱门酒肉臭”的统治阶级所造成的“路有冻死骨”的深重罪恶。
现实中的碰壁,精神上的打击,并没有击碎你的雄心壮志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你没有像你崇拜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的决绝。
你坚守自身如一块璞玉,执着地等待要绽放自己的异彩。
然而现实中有哪个国君不像不识和氏璧的楚厉王那样平庸呢?你应该懂得历史上的明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贫穷寄食的生活使你看尽了世态的炎凉,善良敏感使你流尽了同情的热泪,孤苦病痛使你尝尽了人世的沧桑,忧国忧民使你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课后作业(五)杜甫诗三首练习1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解析]木:树叶。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解析]省:曾经。
[答案] C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故园:故乡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砧:捣衣石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向:朝向,对着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解析]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B .万里悲秋常作客C .分明怨恨曲中论D .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B.⎩⎪⎨⎪⎧ ①孤舟一.系故园心②一.去紫台连朔漠 C.⎩⎪⎨⎪⎧ 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D.⎩⎪⎨⎪⎧①塞上风云接.地阴②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 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诗三首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
..多病独登台B.万里
..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
..曲中论
..繁霜鬓D.分明怨恨
2.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3.下列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
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
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琐卑气,穷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2)《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9.有人说,诗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公元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11.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D【解析】D项,都是表达一种幽怨愁恨之情。
A项,“百年”,这里指晚年;现代汉语指很多年,一辈子,终身。
B项,“万里”,这里指远离故乡;现代汉语指路程遥远。
C项,“苦恨”,这里指极其遗憾;现代汉语指病苦愤恨。
2.D【解析】“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3. B【解析】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对统治阶级表示谴责,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4.B【解析】颔联未采用拟人手法。
5.D【解析】题干要求选择“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
①中“别有天地非人间”明显指“世外桃源”,②中“十年幕府”“唐诗”“蜀风”指向杜甫,③中“狂”与“醉”的程度非杜甫所有,④中“先生骨”“野老心”符合杜甫。
故②④适合。
6. (示例)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7.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8.C【解析】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9.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
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10.C【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11.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门;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
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