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的意思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3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①行云:本指神女。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宋玉《高唐赋》。
此指冶游不归的荡子。
②不道:不知。
③百草千华:“华”同“花”。
此以闲花野草比喻妓女。
翻译:你就像天上飘浮不定的云,不知去了哪里?只知游玩却忘记了回来,也不管春天就要过去,在花团锦簇的寒食节气,你的车马不知停在处。
我含着眼泪独自倚靠在楼台上自顾自语,问那双双归来的燕子,来时可曾与你在路上相遇?我心中缭乱的愁絮就如同空中迷蒙纷飞的柳絮,在迷蒙的梦中你的踪影也无处寻觅。
赏析: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游子就如流云一样游荡忘了归来,在百草千花的寒食节气,处处情人成双成对,就连燕子也知道双双归来,而游子却不知何处。
望着满天纷飞的柳絮,不禁愁情交织,乃至梦中也梦不到游子。
全词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也似乎概况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词写闺怨。
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比作浪子。
他把自己的宝马香车都拴系在浮花浪蕊的青楼妓馆边了。
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
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
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悠悠扬扬的柳絮,漫天飞舞,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
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可谓别开新境。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
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
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
量遍。
1全文赏析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
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
而除了闺
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
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
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
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
沁园春-恨阅读答案-郑燮(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沁园春-恨阅读答案-郑燮沁园春·恨①【清】郑燮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落梅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5篇)1.落梅原文及翻译赏析第1篇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译文及注释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
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
砌:台阶。
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谬:不合情理的。
权柄:犹权利。
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
主张:主宰;作主。
赏析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
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
“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
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
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宋词译文及鉴赏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用以表达自己的一生哀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清平乐·年年雪里》作者:宋·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年年雪里》【注释】①此首当系赵明诚病故后,金兵大举南犯,词人流寓浙东时所作。
③馁(ruó):揉搓。
⑧海角天涯:当指温州江心孤屿.《清平乐·年年雪里》【简析】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
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上片忆旧。
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
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
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蝶恋花》)。
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
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叙今。
“生华”意为生长白发。
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
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意为看着。
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
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
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
《西江月·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
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江月·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西江月·梅花宋代: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
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注释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赏析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形容男人多情的诗1、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点绛唇·花信来时》晏几道(宋代)释义:上天赋予了人多情的心,却不肯给予长相守的机会。
2、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苏轼(宋代)释义: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3、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纳兰性德(清代)释义: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
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端午日》殷尧藩(唐代)释义: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5、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赠别》杜牧(唐代)释义: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纳兰性德(清代)释义: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7、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冯延巳(五代)释义:梅花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片,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般随风飘转。
8、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宋代)释义: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
9、风流不把花为主。
多情管定烟和雨。
------《菩萨蛮·芭蕉》张鎡(宋代)释义:芭蕉并不以绚丽多姿的花朵来展露风流,只在烟雨空濛的时刻撩拨人们的情思。
10、无限事,许多情。
------《鹧鸪天·佳人》苏轼(宋代)释义:事很多,情也很多。
关于梅花的诗句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注释: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翻译:At the corner of the wall several plum blossoms are blooming, defying the cold all by themselves.-赏析: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描写,赞美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2. 梅花开雪中,相看斗奇绝。
——高启《梅花九首·其一》-注释:梅花在雪中绽放,相互比较,奇特绝美。
-翻译:Plum blossoms are blooming in the snow, looking at each other, extremely wonderful and unique.-赏析:此句展现了雪中梅花的奇美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者介绍: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3.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注释:平常窗前的月光,只是因为有了梅花的映衬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翻译:The moon in front of the window is just the same as usual, but it becomes different only because of the plum blossoms.-赏析:以梅花为点缀,凸显出环境的清幽与雅致。
-作者介绍:杜耒,南宋诗人。
4.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注释:不知道靠近水边的梅花会先开放,还以为是经过冬天的积雪尚未消融。
-翻译:I don't know that the plum blossoms near the water bloom first. I suspect it's the winter snow that hasn't melted yet.-赏析:生动地描绘出早梅的神形,给人以惊喜之感。
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译文]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出自] 冯延巳《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人不见:根据叶嘉莹先生释义,不是确指具体人,“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
鲛绡:用以掩泪的绡巾。
译文1: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
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译文2: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
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
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译文3:站在高楼上,看那千万片梅花从树枝上落下,梅花啊,你本无情之物,为什么还仍然是那么独自多情,仿佛雪花一样随着轻风在空中飞舞。
想起昨天晚上,宴席中歌舞飞扬,美好情景眨眼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散酒醒,更增加了无穷的愁绪。
向远方望去,群山环绕,早春季节,四面吹来的清凉的寒风,大雁飞过,傍晚时光,远方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霭。
从早到晚,我呆呆地站在这儿,依着栏杆,眺望那心中思念的人,然而始终看不见,心中愁肠百结,不禁潸然泪下,只能拿出手绢轻轻地擦拭。
赏析:词的开端“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着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及注释】作者:不见长安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片,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般随风飘转。
昨夜响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过后增添了无限愁思。
登上楼台只觉的的山岭四面皆是寒气,远处的大雁尽数飞过,黄昏时候烟霞深浅不一。
片刻间倚着栏杆的人已经不见了踪迹,用鲛纱掩去泪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
【赏析】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
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
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
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著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
梅离枝头,尚且流连“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散去,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无可奈何!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感慨,似乎是飘忽无端、不可确指的。
但通过合理的联想,读者似乎又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这个词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凉,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陨落的意义。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
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
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
量遍。
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赏析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
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
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
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
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引言:欧阳修身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词作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来分析一下欧阳修的词作艺术风格。
词使于唐而盛于宋,他曾经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过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听众和读者,也为后世人们所肯定和传诵。
作为独具特征的唐宋词风,固然是由一个个词人的具体创作实践形成的,而不同词人的创作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但是他们都处于唐宋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在总体的创作风格上,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非个人的或超个人的倾向,使词在诗歌以外形成“别是一家”的风格特征。
身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革新,他被薛砺岩《宋词通论》称为宋词的“四大开祖”之一。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面开拓,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词作之所以能有这些方面的革新是与他生活的体验有密切关系的。
他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部分“雅词”表现出性格中的这个侧面。
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青时候的生活,则颇为风流放任。
他自己说过:“三十年前,尚好3.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
”(《答孙正之第二书》)因而也写了一些“世俗之气”的艳词。
直到庆历五年,欧阳修因“张甥案”被贬,由于受到打击,他对以外那种纵情歌酒宴会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未戳伤,在词里他用“白发戴花君莫笑”、“自首相逢,莫话哀翁、但斗樽前语笑同”、“便须豪饮放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来作自我安慰,表现出不服老的精神。
从而致使这个时期的词作很少出现别离、情爱题材,更多的是抒写词人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宦官生涯的深沉感慨。
欧阳修是至情至性之人,情之所至时往往用疏快、疏放之语出之,也有的坦言说出,“毫无假借,直起直落,大开大合,表现豪放疏快的。
【写梅花的诗句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2、更重重、龙绡衬著。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3、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
吴文英《天香蜡梅》4、转思量、镇长堕睫。
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5、谩道广平心似铁。
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6、陇头行客空情切。
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7、中庭寒尽雪微销。
吴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8、明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淮。
陆叡《瑞鹤仙梅》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10、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汪懋麟《误佳期闺怨》11、记月榭、当年见伊。
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12、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13、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14、彦修,钱塘人,名时敏。
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15、此心与、东君同意。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16、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17、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18、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晏敦复《题梵隐院方丈梅》19、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辛弃疾《念奴娇梅》20、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21、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22、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
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23、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24、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
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写梅花的诗句古诗2写梅花的诗句有很多,古今诗人非常喜欢描写和赞美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鹊踏枝冯延巳篇一:《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鹊踏枝冯延巳何娜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鹊踏枝冯延巳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他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他的词个性鲜明,即表达个人主观情感,又不为个别事情所拘束,侧面显示出词的逐渐成熟。
这样的一种广阔又感性的意境在他的这首《鹊踏枝》中明显表现。
谁说闲情已经被抛弃很久了呢?每每到春来,那愁绪依然是绵绵不绝,日日在花前痛饮,放肆大醉,不惜镜子里的自己容颜渐渐消瘦。
河畔上芳草萋萋,柳树轻拂,为什么年年都添新愁?独立在小桥之上,清风盈袖,望见远处隐隐约约的树林,在冷清的月光下,与我遥遥相伴。
“谁道闲情抛弃久”,首句发问:谁说闲情被抛弃了很久呢?一句话就流露出绵绵不绝的愁绪。
全词中没有点明这“闲情”指的是什么,引人琢磨。
有说这“闲情”这闲情指的是凄婉的爱情,不无道理,冯延巳深受花间词的影响;也鹊踏枝冯延巳有说这闲情写的他不得意的政治作为,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冯延巳传》)。
他与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
政敌的攻击,难免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
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
然而依据他抒发主观情感又不局限于个别事情的风格,我认为这种“闲情”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情感,它是一种在心中黯然滋生的,不能断绝又难以排遣的忧愁。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名句欣赏
名句: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解释: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山风转。
出处: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原文及译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山风转。
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
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注释:
1)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淡名,商调淡。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
《卷珠帘》《一箩金》。
其用为词牌始于宋。
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2)笙(shēng)歌:吹笙唱歌。
容易:轻易。
3)征鸿:远行的大雁。
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4)“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5)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6)鲛绡(jiāo 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
掩(yǎn)
泪:掩面而泣。
简评: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冯延巳作为两朝元老,从四十四岁开始作宰相到五十六岁最后一次罢相,十二年中间四次罢相。
他一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冯延巳借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忧生念乱”之情,他词作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代他自己而发言的。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南唐】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中所写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楼上春山”三句表现出主人公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
C.“一晌凭栏”,写宴会散后,词人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为什么这样写?【答案】1.C2.(1)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而不甘零落时随风飘飞的景象。
(2)①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多情缱绻的性格。
①描绘了缤纷而凄凉的画面,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
①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作铺垫)【解析】1.(1)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而不甘零落时随风飘飞的景象。
(2)①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多情缱绻的性格。
①描绘了缤纷而凄凉的画面,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
①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作铺垫)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词人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错误。
此词为闺怨词,抒情主人公非词人本人,而是词人代言闺人之怨,“人不见”指不见思念的游子。
故选C。
赞美梅花的精美经典古诗词朝代:五代作者:冯延巳原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朝代:宋代作者:姜夔原文:【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朝代:清代作者:李方膺原文: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朝代:宋代作者:刘克庄原文: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朝代:宋代作者:谢枋得原文: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诗词赏析: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的意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的意思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赏析词的开端“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着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
这正是人世间千古共同的悲哀。
接着“昨夜笙歌”二句,转写现实之人事,在前三句所表现的意象衬托下,此二句也于现实人事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
下片开端“楼上春山寒四面”,以悠闲之笔点缀出极富俊逸高远之景致。
“楼上”已是高寒之所,再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形象地显出词人孤寂凄寒之感。
接着说“过尽征鸿”,写出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词人心中之怅惘哀伤,不言自现。
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写出了一片苍然之暮色,也映衬着人的哀愁心境。
结尾二句“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说词人独自凭栏许久。
“人不见”乃为
内心寂寞之中经常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境界,与前写的春山四面之凄寒和远近暮烟之冥漠相照应,进一步表现了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
“思量”且“遍”,可见其怀思之情的始终不解;“鲛绡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的悲苦哀伤。
全词所写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充满了象喻之意味,结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
冯正中写梅花的落就已经表现了他的特色。
每个人写花落都不同的。
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简洁有力。
可是冯正中说“梅落繁枝千万片”,多么曲折盘旋,沉痛悲哀。
梅落还不够,“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正是冯正中用情的那种固执,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
所以饶宗颐说他是“开济老臣的怀抱”。
前面三句是写眼前的风景,“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是写昨天晚上的情事。
而这情景之间彼此是有呼应的。
良辰美景的“梅花”不能够常有,赏心乐事的“笙歌”也不能常有。
今天面对着梅落繁枝是我昨夜酒醒后的早晨之所见,所以学雪随风转的落花的飞舞,是他笙歌散去之后的惆怅哀伤的盘旋飞舞。
“楼上春山寒四面”,如同上一首“独立小桥风满袖”。
楼上是这么高,这么孤立,而且四面春山,表现出一种隔绝和寒冷的感觉。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鸿雁是传书的,我有所期待,可是过尽征鸿,没有一封我的书信到来,而这个时候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这是等候之中的一种落空的感觉。
在孤独寒冷之中,我所盼望的没有来,而四面一片迷茫。
那种失望和西方的荒谬剧《等待戈多》传达的
期待,盼望的落空是一样的。
不过它们表达的形式不同,《等待戈多》完全是用没有意义的对话,你就觉得这么荒谬,枯燥和单调。
可是中国词所写得怅惘哀伤,幽婉缠绵,你能感觉到情韵的绵长。
“一晌凭栏人不见”,我长久地在楼头伫立。
这时间感觉还曾在
哪里暗示出来呢?前半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那是早晨。
“昨夜笙
歌容易散”,昨夜刚刚过去。
“过尽征鸿”在这四个字之中已经从早晨来到黄昏了,已经到了“暮景烟深浅”的时候。
我长久地依靠在栏杆上,但我所盼望的那个人没有出现。
但冯正中不放弃。
后面接下来说“鲛绡掩泪思量遍”。
鲛,传说海底有鲛人,可以织出绡,一种非常
美丽柔软的材料。
鲛人传说可以泣泪成珠。
泪是这样悲哀,珠是这样美好。
掩,是用手捺一捺,把眼泪拭干。
温柔敦厚,诗教也。
中国人一般不用那种决绝的痛哭哀号,流下泪来还用鲛绡把眼泪轻轻地擦去。
但是,他放弃了吗?没有。
“鲛绡掩泪”,还要千回百转“思量遍”。
译文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
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
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