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打破“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只是通过项目式教学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形式,结合现今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以项目研发为最终目的,将研发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技术标准、工艺规范、职业素养等全部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产业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机融合。
关健词:产教融合项目研发课程开发人才培养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缙云县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5.8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6.2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4.5%。
目前,随着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名”(名校、名师、名专业)工程建设的开展,承担电子专业团队建设任务的“舒伟红名师工作室”开展以“一梯四能六段育人”课改为研究载体的工程建设,构建以校本教材、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库。
该工程建设推动着新型“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一)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实行两年学校专业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并已与多家企业成功签约,如缙云县同欣电子厂、浙江俊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昌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台州立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有了与这些企业的签约合作,课程开发团队可以进入企业,了解产业发展模式与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项目内容。
再通过探究、学习、提炼等方法将项目内容逐步细化,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和特点,以及产品制作的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生成一批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项目。
(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
专业任课教师有23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占比约为50%;中级教师7人,占比约为30%。
专业任课教师中有省级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教坛新秀2人。
基于项目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高职类学生而言,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已经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笔者的教学感受及其他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高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项目驱动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24-03《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
目前,许多教师反映该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对所授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开阔视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更是一个突出的任务。
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突出该课程的实用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器材为实验箱或已设计好的电路板,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设定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箱或者电路板上连线和测试,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再看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值一致。
这种实验内容比较枯燥,缺乏实用性,学生普遍兴趣不大,而且学生无需学好理论知识也能按步骤得到结果。
很多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好,即使得到了正确结果,也不知道该结果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放弃了这种实验方式。
项目驱动教学是高职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项目驱动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点,将授课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再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开展教学工作。
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以及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灵活选取项目,实用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许多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摘要: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实验的重要教学环节。
文章根据实际教学来安排,以两级放大电路和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内容设计进行设想举例,对其教学中的内容改革进行探索,讨论。
关键词:Multisim 仿真分析电路设计
实训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课程,利用培养受训者的能力来选材,启发学习过的功能电路,单元电路进行总的方案构造提出不同要求,从而能单独完成设计任务。
利用multisim软件的仿真功能看到仿真结果,以便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分析速度,增加分析精度,扩大分析广度。
这与实际测试电路相比,可以扩展研究范围,测到更多数据,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要对电子电路现代化设计方法必须要掌握,并要提高掌握新的知识点与应用能力。
1 实验教学进程安排举例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分析电路原理图计算理论值,然后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测试,仿真测试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后确定设计电路的方案,其次再进行实际电路设计。
1.1 两级放大电路
以下是学生能够自主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实验为例进行实验内
容的安排。
学生在了解元器件的基本性能和测试方法后,在multisim 仿真软件平台上连接基本电路,连接单管放大电路实验。
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以及动态参数,得出放大倍数,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得出仿真测试的数据和理论值相符,学生在电子技术实验箱上连接实际电路,进行测量。
对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际测量,学生自行设计中,得出两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两级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图如图1所示。
1.2 多谐振荡器电路
以下是用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为例,采用不同型号的器件,确定多谐振荡器电路非门的选择方案,为后面的综合电路设计做准备。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自激振荡电路,也称为无稳态电路。
多谐振荡器在0.1之间周而复始的变换,因而输出矩形波。
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学生分别采用CD4069芯片和74LS14芯片来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基于multisim的多谐振荡器仿真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基于multisim
的多谐振荡器仿真波形图,如图3所示。
图3中有两条波形,上面蓝色脉冲波形是采用CD4069芯片连接电路后自激输出的结果,下面黄色的脉冲波形是采用74LS14芯片连接电路后自激输出的结果。
基于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两种芯片搭接电路进行结果比较,74系列芯片扫描速度比CD系列要快。
之后的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彩灯循环电路,根据彩灯循环电路的设计要求,需要多谐振荡器产生脉冲方波,供给计数时序分配电路作计数脉冲,学生在选择非门时会自行选择CD4069芯片来作为多谐振荡器的非门,这样电路的稳定性也得以提高。
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在基本单元电路的仿真测试与实际搭接电路的验证后,随后可安排一些综合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例如,数字电子计时器,有源滤波器等电路。
在学生的多次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莉.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