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24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生命生命》是现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本文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
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
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
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
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
《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19 《生命生命》说课稿隆昌小学:罗靖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生命生命》。
一、说教材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四篇课文的主题词是“热爱生命”,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
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2、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说学法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生命生命》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生命生命》说课稿《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5组第三篇课文。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生命生命是一篇蕴含哲理的优美散文,残疾作家杏林子叙述的三个扣人心弦的小故事给人启迪,如何将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不仅仅是作者内心的感叹,也将成为学习感悟的切入点,而作者残儿不废,笔耕不辍的精神又能帮学生理解文章的深意。
四年级的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
而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本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我决定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结合词语的意思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我将体悟三个故事作为教学的重点。
将在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学生同时接触着新知识,因此不必将老师当成绝对的传授者,也不必将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
在教学中,我将会采用情境法、演示法、讨论法、朗读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我追求的是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课堂。
那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这篇课文我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教学伊始,我会直接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一词,问学生对生命一词的感受。
然后再板书一个生命,再问学生感受。
随即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最后一词提问:看到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回答之后我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点。
1、文章写了哪些和生命有关的故事。
2、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是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我的教学就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
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
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②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
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③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2对词语的理解。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本课是指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写作思路。
震撼:震动;摇撼。
本课是说我被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所震动,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生命生命说课稿附有PPT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生命生命》说课稿《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 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感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会认,会读本课的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本课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与生命之中,达到光凭借学生自悟无法达到的高度。
那么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依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第一是: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第二就是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首先在谈话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
上课开始,我板书“生命”二字,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学生在畅所欲言后,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绍杏林子是我国台湾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