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二卷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70.09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高考真题(新高考II卷)语文(包含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新课标二卷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11篇)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较新11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二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谁较具风采篇一新课标二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谁较具风采【作文真题】新课标全国二卷:创新、技术、爱好(材料作文)材料一:老李带领公司走进了国际化的领域。
材料二:老王是普通焊接技工,通过自己努力变成了国际大牌工匠。
材料三:一个摄影师拍摄一组照片发到自己微博,受到广泛赞扬。
(新课标全国二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优秀作文】风采,其实恰如其分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
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
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时光的河流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河流,也都在不断地制造着河流。
不同的河流有不同的河道,不同的流速,不同的水温,不同的鱼群。
河流的长度,代表着生命的宽度,河流的深度,代表着生命的厚度。
父亲那一代人的河流,是土路。
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土地,用肩膀扛起生活,用勤劳书写着人生。
土路的河流,虽然泥泞,但流淌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我这一代人的河流,是水泥路。
我们继承了父亲那一代人的勤劳,又拥有了更多的机遇。
水泥路的河流,宽阔平坦,但我们却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孩子们这一代人的河流,是高速公路。
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无尽的资源和便利。
高速公路的河流,快速而充满激情,但也让人感到疲惫和迷茫。
【乙】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人类生活的源泉。
河流的变迁,反映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古至今,人类对河流的依赖从未改变,对河流的敬畏也从未减弱。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也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变迁。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长城,都是河流的馈赠。
河流也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河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河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污染、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使得许多河流陷入了困境。
保护河流,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源泉,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 请简要概括【甲】文中父亲那一代人、我这一代人、孩子们这一代人河流的特点。
答案:父亲那一代人的河流特点是土路,泥泞但流淌着希望和梦想;我这一代人的河流特点是水泥路,宽阔平坦但感到迷茫;孩子们这一代人的河流特点是高速公路,快速而充满激情但也让人感到疲惫和迷茫。
2. 【乙】文中提到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答案: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孕育了人类文明和见证人类历史的变迁。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长城等都是河流的馈赠。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1. 【小题1】(5分)文章主要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辅助诊断、智能药物研发等,以及它对人类医疗事业带来的变革。
答案: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诊断、智能药物研发等方面,它为人类医疗事业带来了变革。
2. 【小题2】(5分)文章通过对比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方式,突出了人工智能的优势。
答案:文章通过对比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方式,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效率、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
3. 【小题3】(5分)文章提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伦理问题等。
答案: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面临数据安全、伦理问题等挑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4. 【小题1】(6分)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中“闲愁”一词,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忧伤。
B. 词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描绘了词人孤独的景象。
C. 词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 词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描绘了美丽的夜景。
答案:C5. 【小题2】(6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B. 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
C.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D.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答案:C6. 【小题3】(6分)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①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太阳的照射。
②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1分)7. 【小题1】(5分)默写下列句子。
①(重点字: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②(重点字: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案: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甲】①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籍贯河间(今河北献县)。
刘长卿生活在盛唐末期至中唐,与孟浩然、王维、高适等诗人交好。
刘长卿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多写山水田园、边塞塞下、羁旅行役等内容,情感深沉,意境开阔。
②刘长卿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写景抒情为主,如《望洞庭》、《长沙过贾谊宅》等;后期以抒发个人抱负和感慨为主,如《送李中丞赴楚州》、《登岳阳楼》等。
③刘长卿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 情感深沉:刘长卿的诗歌多抒发个人的忧愁、孤独、悲愤等情感,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意境开阔:刘长卿的诗歌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光,如《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
3. 语言简练:刘长卿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如《送李中丞赴楚州》中的“落日故人情,沾衣泪满巾”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乙】①《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③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湖光与秋月相互辉映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次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地描绘了湖面平静如镜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展现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末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用青螺比喻洞庭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
④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甲】①《送李中丞赴楚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落日故人情,沾衣泪满巾。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确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选项答案:A(2)文本中提到的“XX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本内容,XX现象指的是...(3)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提出的观点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下列关于XX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描述B. 错误描述C. 正确描述D. 错误描述答案:B(2)根据文本,XX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根据文本,XX的主要作用是...(3)文本中提到的XX与YY之间有何联系?答案:文本中提到的XX与YY之间的联系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下列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分析B. 错误分析C. 正确分析D. 错误分析答案:B(2)文中的“XX”一词,其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文中的“XX”一词象征的是...(3)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思想?答案: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解释B. 错误解释C. 正确解释D. 错误解释答案:B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XX特点的一组是:A. 正确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选项答案:A3. 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4. 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或情感?答案: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正确赏析B. 错误赏析C. 正确赏析D. 错误赏析答案:B2. 诗歌中“XX”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诗歌中“XX”一词表达了诗人...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 【解析】“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错,原文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品的接受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只是并不重要。
2.C 【解析】因果关系不当。
3.B 【解析】“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的说法于文无据。
4.D 【解析】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用于句首的词语及句子成分,如,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主语的情况。
画线句中的所字结构“所住”为名词性词组,根据句意应放在句首,据此可排除A、B两项;护儿、宇文忻为人名,根据句意应放在句首,据此可排除C项。
5.C 【解析】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6.C 【解析】从原文“今被执矣”可知,皇帝已先于来护儿被抓,是无力保护他,所以,“引发炀帝大怒……没有设法保护”错。
7.(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关怀养育他,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教诲。
(来护儿)年纪虽小,但超绝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要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远大。
长大以后,(来护儿)具有非凡的谋略,十分出众,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
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因在平定陈的战役中立下战功,进升为上开府,被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擅长理政闻名,多次受到慰问勉励。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前须知: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开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到达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到达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开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和远航带来活泼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开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那么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外乡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外乡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那么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22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最新版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4. 下列哪个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鼓作气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纸上得来终觉浅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文章一】(一)1. ①指植物、昆虫、鸟类、鱼类、动物等生物的生存环境;②指一切生物生存的环境;③指影响生物生存的一切因素。
2. ①D ②C ③D ④B(二)①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生物种类繁多,生存环境各异,使生物适应各种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
②从“生物的适应性”角度分析,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使生物在恶劣环境中得以生存。
③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文章二】(一)1. ①A ②B ③C ④D2. ①B ②C ③A ④D(二)①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生物进化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②从“生物遗传”角度分析,生物遗传使生物后代具有父母优良特性,适应环境。
③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古诗一】(一)1. ①A ②B ③C ④D2. ①A ②C ③B ④D(二)①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结尾,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古诗二】(一)1. ①A ②B ③C ④D2. ①A ②C ③B ④D(二)①诗人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开篇,描绘了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②诗人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结尾,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一)1. ①A ②B ③C ④D2. ①A ②B ③C ④D(二)①拟人:将无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
②比喻: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③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四、作文(60分)题目:传承与创新要求: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2.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3.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精选3篇)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篇1一、现代文阅读1.暂无。
2.暂无。
3.D4.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6.C7.D8.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示例】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
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
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10.C 11.B 12.D13.(1)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14.①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
②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
15.B【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
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试题情境】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16.【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适用地区:辽宁、重庆、海南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存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开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消耗的本钱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管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阅读
1.B
2.C
3.D二、实用类阅读
4.C 2.B
5.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三、文学类阅读7.C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①坚持行业规矩。
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
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
为染蓝娟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工作。
四、文言文阅读10.A 11.C 12.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五、诗歌阅读14.B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六、名篇名句默写(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这个字打不出来,应为“车”字旁)(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七、语言文字应用17.B 18.C 19.D20.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③如果音量过大21.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图片源自网络,答案源自考试中心)。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二卷完整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寻代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集成。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洲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思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 ,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