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1.加工方法机械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焊接加工、冲压加工、锻造加工和喷涂加工等。
其中,切削加工是最常见的加工方法,它通过切削刀具切削工件材料,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磨削加工是利用磨料进行研磨和抛光,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焊接加工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将两个或多个工件连接在一起。
冲压加工是通过模具对薄板材料进行变形和切削。
锻造加工是利用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喷涂加工是将涂料喷涂在工件表面。
2.加工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的加工工序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镗削、拉伸、冲孔等。
车削是利用旋转的切削刀具将工件外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铣削是将刀具在工件上旋转和移动,将工件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钻削是通过切削刀具旋转和推进,在工件上形成孔洞。
磨削是利用磨料切削材料,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镗削是通过切削刀具在孔内切削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拉伸是将金属材料拉伸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冲孔是利用模具对板料进行冲孔,形成所需孔洞形状和尺寸。
3.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加工精度,它是描述工件形状和尺寸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加工精度一般分为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是指工件尺寸与设计要求尺寸之间的偏差。
形位精度是描述工件形状和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表面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
4.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外观和性能。
常见的表面质量要求包括粗糙度、平面度、圆度和直线度等。
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单位面积上起伏的平均高度差。
平面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的一个指标。
圆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圆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直线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直线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总之,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加工方法、加工工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对零件进行材料加工、成形和加工表面处理等过程,最终使得零件达到所需的形状、尺寸、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下面将介绍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一、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流程1.零件装夹零件装夹是指将待加工的零件固定在加工设备上,以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准确,加工过程中不产生相对位移。
2.车削车削是通过旋转工件,以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方式,将工件外表面旋削下来,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3.镗削镗削是通过将刀具在工件内孔中做径向运动,去除内孔表面的金属材料,使其达到所需的直径、圆度和光洁度要求。
4.铣削铣削是通过将刀具在工件上做径向和周向运动,去除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使其达到所需的平面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要求。
5.火花加工火花加工是利用电火花放电原理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放电,将工件上的材料溶解和熔化,并通过水冷剂迅速冷却,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6.磨削磨削是通过在工件表面和砂轮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去除,以达到所需的平面度、圆度、光洁度和尺寸要求。
7.锤击锤击是通过将锤击力作用于工件上,去除工件上的金属材料,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8.切割切割是通过机械力或热能,将工件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切割方法有剪切、火焰切割、激光切割等。
二、常见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方法1.塑性加工塑性加工是通过在零件上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塑性加工方法有拉伸、压缩、弯曲、冲压等。
2.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零件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变其性能和硬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退火、时效等。
3.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零件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镀铬、镀镍、镀锌、喷涂、抛光等。
机械加工复习资料第一节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使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或性能产生变化的过程 )和辅助生产过程 (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的过程 )。
从原材料到该机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产品的装配等过程属于直接生产过程; 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及设备维修等过程属于辅助生产过程。
2. 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 (或一组 )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 (如一台机床或一个钳工台 ),对一个(或同时对儿个 )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固定和工作是否连续。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工序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1. 安装工件加工前,使其在机床或夹具中相对刀具占据正确位置并给予固定的过程,称为装夹(装夹包括定位和夹紧两过程 )。
安装是指工件通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2. 工位工位是指在一次装夹中,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图 1-2 为在三轴钻床上利用回转工作台,按四个工位连续完成每个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和铰孔。
采用多工位加工,可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被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3. 工步当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步。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
一道工序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工步。
为了提高生产率,常常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这样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4. 走刀走刀(又称工作行程)是指刀具相对工件加工表面进行一次切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切削、磨削、钻孔、铣削、车削等操作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切削原理:机械加工的核心过程是切削,切削原理是切削过程中工具刃口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中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以及切削力等基本概念。
2.工艺规程:机械加工的过程需要设计工艺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确定工艺参数以及机床刀具的选择等。
工艺规程是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3.机床类型与选择:机床是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类型非常重要。
常见的机床类型包括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
不同的机床有着不同的加工能力和适用范围。
4.刀具类型与选择:刀具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刀具类型包括车刀、铣刀、钻头、刨刀等,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工件材料和切削类型等因素。
5.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这些参数影响着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效果、表面质量以及加工时间等。
正确地选择和控制这些参数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6.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质量是评价加工效果的重要指标。
表面质量受到切削工具的刃口状况、切削参数的选择以及机床精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对于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关键。
7.公差与尺寸链:加工过程中,公差是指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工件所允许的误差。
在加工过程中,合理地选择公差能够在一定的经济成本范围内保证产品质量。
尺寸链是一种通过合理地选择加工公差来保证产品尺寸质量的方法。
总的来说,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包括切削原理、工艺规程、机床类型与选择、刀具类型与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表面质量、公差与尺寸链等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一、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制成各种零件并装配成机器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生产准备、制造毛坯、切削加工、装配、检验及试车、油漆和包装等。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性质及相对位置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如毛坯的制造(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工艺等)、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顺序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作地、工人、工件与连续作业构成了工序的四个要素,若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更,则构成了另一道工序。
一个工艺过程需要包括哪些工序,是由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所决定的。
如图1-36所示的阶梯轴,因不同的生产批量,就有不同的工艺过程及工序,如表1-4与表1-5所列。
图1-36 阶梯轴表1-4 单件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表1-5 大批量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2)安装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加工位置上至少要装夹一次,但有的工件也可能会装夹几次。
如表1-5中的第2、3及5工序,须调头经过两次安装才能完成其工序的全部内容。
应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安装误差,又增加了装卸辅助时间。
(3)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为减少装夹次数,常采用多工位夹具或多轴(多工位)机床,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经过若干个不同位置顺次进行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3.1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三、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厂一般从其他工厂取得制造机械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为工厂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原材料和半成品产品(机器)生产技术准备毛坯制造切削加工检验、装配调试(车,铣,刨,磨,钻,镗等)(检验、组装,部装,总装)(铸造,焊接,压力加工等)(工艺规程、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的配备)生产过程原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器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辅助过程:统计报表、动力供应、运输、保管、工具的制造修理等。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Ⅰ工序Ⅱ工序N安装工位工步走刀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四要素:工人、工作地、工件与连续作业。
其中任一要素发生了变更就构成了另一道工序。
工序数——组成一个工艺过程的工序数是由被加工工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决定的。
大批量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单件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安装是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部分工作内容。
当一道工序中只发生一次安装时,该工序的工作内容与安装的工作内容是相同的;当一道工序中发生n次安装时,该工序的工作内容是这n次安装工作内容的综合。
为减少安装误差,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
工位是工件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当一次安装中工件只在一个位置完成加工内容,该安装的工作内容与工位的工作内容相同;当一次安装中工件在n 个位置完成交给你个内容,该安装的工作内容是这n测工位工作内容的综合。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材料加工的过程。
机械加工是现代制造领域中最常用的加工方式之一,它广泛应用于零件加工、模具制造、零部件加工等领域。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刀具选择和切削参数的确定。
首先,材料选择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第一步。
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需要根据所需的产品或零件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机械加工材料有金属材料(如钢、铝、铜等)、塑料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和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其次,加工方法选择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以及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设备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镗削、切割、切割、拔丝、热处理等。
第三,刀具选择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刀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加工材料的硬度、材料的切削性能、工艺的精度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刀具有车刀、铣刀、钻头、齿轮刀具等。
刀具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加工要求来进行,不同的刀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工艺特点。
最后,切削参数的确定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切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深等。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所走过的距离与单位时间之比,进给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材料的临时加工速度,切深是指每次切削刀片与工件之间的距离。
切削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加工材料的性质、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工件的精度要求来确定。
总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一系列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的加工操作,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的确定等步骤的合理组合,可以实现对材料的加工和形状的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准确控制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一、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制成各种零件并装配成机器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生产准备、制造毛坯、切削加工、装配、检验及试车、油漆和包装等。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性质及相对位置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如毛坯的制造(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工艺等)、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顺序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作地、工人、工件与连续作业构成了工序的四个要素,若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更,则构成了另一道工序。
一个工艺过程需要包括哪些工序,是由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所决定的。
如图1-36所示的阶梯轴,因不同的生产批量,就有不同的工艺过程及工序,如表1-4与表1-5所列。
图1-36 阶梯轴表1-4 单件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表1-5 大批量生产阶梯轴的工艺过程(2)安装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加工位置上至少要装夹一次,但有的工件也可能会装夹几次。
如表1-5中的第2、3及5工序,须调头经过两次安装才能完成其工序的全部内容。
应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安装误差,又增加了装卸辅助时间。
(3)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为减少装夹次数,常采用多工位夹具或多轴(多工位)机床,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经过若干个不同位置顺次进行加工。
(4)工步工步是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变化其中的一个就是另一个工步。
如图1-37所示车削阶梯轴Ф85 mm外圆面为第一工步,车削Ф65 mm外圆面为第二工步。
这是因为加工的表面变了。
有时为了提高生产率,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这也可看作一个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如图1-38所示。
图1-37 车削阶梯轴 图1-38 复合工步(5)走刀 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削,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如图1-37所示车削阶梯轴的第二工步中,就包含了两次走刀。
3.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零件在计划 期为一年的生产纲领N 可按下式计算)1)(1(βα++=Qn N式中:N —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 —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 —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α、β—备品率(%)和废品率(%)。
当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后,还要根据车间的情况按一定期限分批投产,每批投产的数量,称为生产批量。
(2)生产类型 根据生产纲领的大小和产品品种的多少,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1)单件生产:产品的种类多而同一产品的产量很小,工件地点的加工对象完全不重复或很少重复,例如重型机器、专用设备或新产品试制都属于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进行轮换。
普通机床、纺织机械等的制造等多属此种生产类型。
按照批量的大小,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三种类型。
3)大量生产: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进行某一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
如汽车、轴承、自行车等的制造多属此种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取决于产品(零件)的年产量、尺寸大小及复杂程度。
表1-6列出了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纲领及工艺特点。
表1-6 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纲领及工艺特点单位:件二、工件的安装和夹具1.工件的安装定位: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必须将工件放在机床的工作台或夹具上,使它占有正确的位置。
工件在定位之后,为了使它在切削过程中,不致因切削力、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而偏离正确的位置,还需把它夹紧。
安装: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全过程。
安装工件时,一般是先定位后夹紧,而在三爪卡盘上安装工件时,定位与夹紧是同时进行的。
安装方式:(1)直接安装法工件直接安放在机床工作台或者通用夹具(如三爪卡盘、四爪卡盘、平口钳、电磁吸盘等标准附件)上,有时不另行找正即夹紧,例如利用三爪卡盘或电磁吸盘安装工件;有时则需要根据工件上某个表面或划线找正工件,再行夹紧,例如在四爪卡盘或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工件。
用这种方法安装工件时,找正比较费时,且定位精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工具或仪表的精度,以及工人的技术水平,定位精度不易保证,生产率较低,所以通常仅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专用夹具安装法为某一零件的加工而专门设计和制造夹具,无需进行找正,就可以迅速而可靠地保证工件对机床和刀具的正确相对位置,并可迅速夹紧。
利用专用夹具加工工件,既可保证加工精度,又可提高生产效率,但没有通用性。
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需要一定的投资,所以只有在成批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益。
2.机床夹具的分类和组成机床夹具(jig and fixture for machine tool)可根据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等类型。
根据所使用的机床可将夹具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钻模)、镗床夹具(镗模)、磨床夹具和齿轮机床夹具等。
根据产生夹紧力的动力源可将夹具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电动夹具、电磁夹具和真空夹具等。
图1-40 平面定位用的定位元件专用夹具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1)定位元件夹具与工件选定的定位基准面接触,用以确定工件正确位置的零件。
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用支承钉和支承板作定位元件,如图1-40所示。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用V形块和定位套筒作定元件,如图1-41所示。
工件以孔定位时,用定位心轴和定位销作定位元件。
图1-42a为圆柱销,图1-42b为菱形销。
图1-41 外圆柱面定位用的定位元件图1-42 定位销(2) 夹紧机构工件定位后,为了防止工件由于受切削力等外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而将其夹牢紧固的机构。
常用的夹紧机构有螺钉压板(图1-43a)、偏心压板(图1-43b)、斜楔夹紧机构、铰链夹紧机构等。
(3)导向元件用来对刀和引导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零件,例如图1-39所示夹具上的钻套。
其它导向元件还有导向套、对刀块等。
钻套和导向套主要用在钻床夹具和镗床夹具上,对刀块主要用在铣床夹具上。
(4)夹具体和其它部分夹具体是夹具的基准零件,用它来连接并固定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和导向元件等,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它将夹具安装在机床上。
根据加工工件的要求,有时还在夹具上设有分度机构、导向键、平衡铁和操作件等。
整个夹具及其零件都要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刚度,并且结构要紧凑,形状要简单,装卸工件和清除切屑要方便等。
3.基准及其选择在零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某些点、线、面来确定其要素间的几何关系,这些作为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设计基准是设计时在零件图纸上所使用的基准。
以设计基准为依据来确定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如图1-44a 所示,齿轮内孔、外圆和分度圆的设计基准是齿轮的轴线,两端面可以认为是互为基准。
(2)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是在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它们分别用于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工件的测量检验和零件的装配。
定位基准:工件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对于机床及刀具相对位置的表面。
例如车削图1-44a所示齿轮轮坯的外圆和左端面时,若用已经加工过的内孔将工件安装在心轴上,则孔的轴线就是外圆和左端面的定位基准。
图1-44 设计基准粗基准:最初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是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
精基准:在其后各工序加工中所用的定位基准是已加工的表面。
(3)粗基准粗基准的选择应保证所有加工表面都具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而且各加工表面对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的位置精度。
其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1)选取不加工的表面作粗基准,如果零件上有好几个不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作粗基准。
如图1-45所示,以不加工的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既可在一次安装中把绝大部分要加工的表面加工出来,又能够保证外圆面与内孔同轴以及端面与孔轴线垂直。
2)选取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加工时,余量均匀。
例如车床床身(图1-46),要求导轨面耐磨性好,希望在加工时只切去较小而均匀的一层余量,使其表层保留均匀一致的金相组织和物理力学性能。
若先选择导轨面作粗基准,加工床腿的底平面(图1-46a),然后再以床腿的底平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图1-46b),这样就能达到目的。
图1-45 套筒法兰加工实例图1-46 床身加工的粗基准图1-47阶梯轴的加工3)对于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零件,应选择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以避免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
如图1-47所示阶梯轴,表面B加工余量最小,应选择表面B作为基准。
4)为使工件定位稳定,夹紧可靠,要求所选用的粗基准尽可能平整、光洁,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冒口切痕或其它缺陷,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5)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这是因为粗基准一般都很粗糙,重复使用同一粗基准,所加工的两组表面之间的位置误差会相当大,因此,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4)精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应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可靠方便。
其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1)尽可能选择尺寸较大的表面作为精基准,以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即。
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定位误差。
3)基准统一原则。
零件上的某些精确表面,其相互位置精度往往有较高的要求,在精加工这些表面时,要尽可能选用同一定位基准,以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4)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
5)自为基准原则。
当有的表面精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如导轨磨)时,可利用被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叫做自为基准原则。
此时的位置精度应由先行工序保证。
在生产实际中,工件上定位基准面的选择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上述原则,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灵活运用。
4.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1)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任何一个工件,在其位置尚未确定前,均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 空间三个直角坐标轴x 、y 、z 方向的移动与绕它们的转动,分别以x ρ、y ρ 、z ρ、x )、y )、z)表示,如图1-48a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