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及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829.10 KB
- 文档页数:24
压疮护理常规范文压疮是一种因压迫、摩擦或剪切力作用于身体一些部位,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压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压疮预防和治疗方面,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压疮护理的常规措施。
1.评估:对于每位患者,护士都应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重、体型、感知状况、日常活动水平、尿控制能力等方面。
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患者的压疮风险水平,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为了减少摩擦和剪切力,应将患者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如30度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护理人员应注意使用柔软的织物来垫患者的床垫,以减少压力和摩擦。
此外,还可以使用保湿乳液来滋润和保护患者的皮肤。
3.压力分散:压力分散是预防和治疗压疮的重要手段。
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可以使用特殊的床垫或床垫套来实现压力分散。
此外,还可以使用静脉曲张袜或弹力绷带等辅助设备,减少肢体静止导致的压力。
4.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和恶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这包括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提供足够的水分。
5.换位:为了减少持续压力对皮肤的影响,应定时为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或换位。
一般建议每2小时进行一次换位,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翻身技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6.寻求医疗建议: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红肿、渗液、坏死等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建议。
压疮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7.教育和培训:对于患者和家属,护士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压疮的预防、护理技巧和压疮的追踪和管理。
只有患者和家属都了解压疮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止和治疗压疮。
总之,压疮护理的常规措施包括评估、皮肤护理、压力分散、营养支持、换位、寻求医疗建议以及教育和培训。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压力对皮肤的损伤,预防和治疗压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
术中急性压疮的护理术中急性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其中又以术后1~3d最为多见。
由于手术过程中一些非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比如无法通过改变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受压等,使得术中护理干预受到极大限制,导致手术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大大提高,对手术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现就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护进展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预防和减少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提供参考。
1 相关因素1.1 自身因素压疮发生与年龄、体型、合并疾病、情绪、营养等患者内源性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和皮肤弹性下降、胃肠道功能降低等,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及皮肤、皮下组织缺血缺氧使压疮发生率增高;资料统计报道40岁以上患者压疮发生率是40岁以下的6~7倍。
患者体型过瘦(≤40kg)时皮下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卧位时皮肤血管受压更明显而发生循环不良,而过胖(≥75kg)时体质量过大造成压力增加,均容易发生压疮,另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等患者是压疮的高危群体,其中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危险性高3倍。
1.2 外界因素1.2.1 力学因素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是压疮形成最重要、最基本的致病因素,其中压力尤其是垂直压力在术中压疮发生中占主要地位。
人体组织可在承受短时间的较大压力或较长时间的小压力时不引起损害,但在9.3kPa持续2h时就会导致不可逆组织细胞变化而造成损害。
搬动患者时的拖拉拽等动作、床单皱褶不平或有渣屑时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皮肤的潮湿程度与摩擦力相关,而潮湿可引起皮肤松软、浸渍,更容易被摩擦力所伤。
摩擦力可导致皮肤角化层破坏继发出血、炎性细胞积聚和皮肤坏死,另外摩擦力还可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这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剪切力可明显提高垂直压力对血管的损伤,持续30min以上的剪切力即可导致深部组织不可逆损伤。
1.2.2 手术因素进行心脏、血管、脊柱、颅脑等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时间、体位等原因使其成为术中压疮的高发人群,另外术中体腔暴露时间过长、大量低温血输入以及大量冲洗液冲洗体腔等均可能引起外周血运紊乱,进而造成局部受压部位血供降低而发生压疮。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_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压疮是指因长时间的持续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它主要发生在长期卧床、坐位或行动不便的人群中,如老年人、残疾人、术后患者等。
预防和护理压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高康复效果。
一、压疮的预防1. 评估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体重、活动能力、感觉功能、尿失禁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给患者进行清洁护理,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3.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适当的保湿剂,帮助皮肤保持湿润。
选择含有维生素E和芦荟等成分的保湿剂,可以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4. 避免过度摩擦:在患者的移位和转身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摩擦皮肤。
使用合适的转位工具和垫子,减少皮肤与床垫之间的摩擦。
5.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减少对同一部位的持续压迫。
翻身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 使用合适的床垫:选择适合患者的床垫,如气垫床、泡沫床垫等。
床垫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透气性,减少对皮肤的压迫和摩擦。
7. 注意营养摄入: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预防压疮非常重要。
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皮肤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8. 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和家属,应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
教育他们如何进行正确的压疮预防和护理,以及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
二、压疮的护理1. 清洁伤口: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压疮,需要定期进行伤口的清洁护理。
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
2. 使用敷料:根据压疮的程度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
敷料应具有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 预防感染:对于有感染迹象的压疮,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药物和消毒剂,帮助控制感染的发展。
4. 疼痛管理:压疮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手术压疮的原因及术中护理效果分析【摘要】手术压疮是手术患者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困难。
本文从手术压疮的定义和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手术压疮的原因,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和护理效果。
通过对手术压疮的护理重要性和建议的进一步提高手术压疮护理水平,强调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
文章总结了手术压疮对患者的影响,强调了提高护理水平的必要性,为手术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有望提高护士和医护人员对手术压疮护理的重视程度,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压疮、原因、护理、预防、效果、患者、重要性、建议、手术期间、手术后、技巧、分析、水平提高。
1. 引言1.1 手术压疮的重要性手术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导致皮肤和组织受损的情况。
手术压疮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甚至可能导致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压疮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手术压疮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手术压疮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手术压疮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
手术压疮还可能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康复进程。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压疮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手术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关怀和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手术压疮的定义和特点手术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而导致皮肤组织受压迫,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发展成皮肤组织坏死的情况。
手术压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压疮是在手术期间由于手术台、手术姿势等因素导致的,一般在手术结束后症状会逐渐显现出来。
2. 压力分布不均: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容易造成皮肤某个部位受到持续性的压迫,使该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最终导致皮肤组织受损。
压疮护理操作要点压疮护理的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皮肤清洁:压疮患者的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可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在清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和热水,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清洁后,可以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患处,并使用吸湿性好的护垫或纱布进行保护。
2.定期翻身拍背:定期翻身拍背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一般建议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翻身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拖、拉、扯、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3.使用适当的敷料: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和伤口状况,可以选择适当的敷料进行治疗。
常用的敷料包括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硅胶敷料等,这些敷料能够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要注意观察敷料的吸收情况,及时更换。
4.用药治疗:对于压疮较严重的情况,可以外用抗菌药膏、修复药膏等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能够起到杀菌、消炎、促进愈合的作用。
在使用药物前,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5.饮食调理:压疮患者的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加重病情。
6.其他注意事项:在护理压疮患者时,还要注意保持床单被服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
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需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免发生拖、拉、推等现象。
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枕。
同时,还要注意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
总之,压疮护理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上操作要点,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翻身拍背、使用适当的敷料和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饮食调理和其他注意事项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压疮,促进患者的康复。
手术压疮的原因及术中护理效果分析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及现在开展的各种护理措施。
同时相信在手术过程中,只要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严格实施预防手术压疮发生各项护理操作,手术患者的压疮时可以避免的。
标签:手术;压疮;危险因素;护理机体的骨隆处组织如果长时间受到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复合力等作用,本身供给营养的组织血管受到破坏,血液循环收到阻碍,使局部的皮肤、皮下组织正常的功能丧失,从而造成局部组织受到破坏、坏死形成压疮[1-3]。
临床对于手术压疮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但是对于患者手术中受到压迫的部位在手术后1~6h内发生的组织损伤称为压疮,患者在手术后1~3d出现此类情况最多。
患者因为手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患者局部组织压力无法得到缓解,这也造成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的高危人群。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院内压疮23%与手术有关。
患者一旦形成压疮,容易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使患者住院时间长,患者的医疗费用也会增加负担。
所以对于患者的手术中的压疮应提高预防和护理。
1术中患者发生皮肤压疮的危险因素。
1.1患者内源性危险因素体形/年龄:患者的体重如果超重,或者由于病情等因素身体过于消瘦都容易引发压疮。
患者的体重如果过于重,身体压力就会增加,长时间的卧床致使压疮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过度消瘦时,身体的皮质层薄,没有保护也会容易发生压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减退,身体的感官、运动、神经都降低,神经末梢循环不良,患者的皮肤弹性缺乏、松弛、干燥,自我保护能力变差,当长时间受压后,皮肤、皮下组织长时间循环差,容易引发压疮。
1.2患者外源性危险因素1.2.1麻醉麻醉药物使患者的肌肉容易发生松弛,并且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患者的肌肉、大血管麻醉后不能自主支配,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循环容易发生障碍,造成局部组发生缺氧状况,正常的物质交换受到阻碍,无氧代谢物积存体内,长时间以上情况就会形成压疮。
1.2.2手术时间/类型/体位有相关的研究指出,人体正常情况下,神经支配皮肤最大的缺血缺氧耐受度为5h左右,当机体处于69.75mmHg压力值时,人体组织在承受2h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手术室患者压疮管理制度指南一、引言压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因长时间受压、摩擦、潮湿、温度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多、皮肤受压部位固定等原因,易发生压疮。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手术室压疮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手术室护士、护理部人员等。
2. 小组负责制定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监督执行,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管理制度1. 压疮风险评估(1)术前评估: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皮肤类型、营养状况、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觉、潮湿、摩擦力、剪切力等。
(2)术中评估:术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压疮预防措施。
(3)术后评估: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由病房护士继续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 压疮预防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
(2)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组织受压。
(3)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
(4)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
(5)对高危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
3. 压疮监测与报告(1)护士长定期检查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发现压疮病例,及时报告护理部,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定期统计压疮发生率,分析压疮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四、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 开展压疮案例分析,分享压疮预防成功经验。
3. 鼓励护士参加压疮相关学术活动,了解压疮研究动态。
五、质量控制1. 护士长定期检查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护理部对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定期对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