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皮影的文化意义与审美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晋南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 .
概说
皮影,也称“灯影戏”或“影戏人”,与木偶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表演的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概说
Part.零二
陇东皮影
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 .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唐山皮影
滦州皮影
Part.零六
民间皮影的造型
制作工序
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落样、雕刻、敷色、定型、装订六道工序.
民间皮影的造型——制皮
民间皮影的造型——落样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上色
民间皮影的造型——上色
民间皮影的造型——定型
民间皮影的造型——装订
Part.零五
民间皮影的源流
一九四九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一九五五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