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注:I.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程造价、工程建筑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其课程名称和课时数有一些差异),它是所有土建类课程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原理、再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各种施工组织应用软件,掌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等,对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三、设计思路根据建筑施工流水作业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选用施工进程(施工准备、施工方案选择、进度安排、平面图布置、目标保证措施)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1.由易到难和施工的先后顺序;2.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4.考虑区域施工特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正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正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XXXXXXX学院《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必填)《建筑施工组织》是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
不仅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工程实际中解决建筑施工组织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保证,是取得建设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模块。
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施工组织》是我院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下的一门课程,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等,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本课程打破了传统建筑施工组织教材的理论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材编写思路,围绕就业岗位,基于实际工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
全书分为4个模块,内容包括建筑施工组织认知、施工组织准备工作、施工组织编制、施工组织的实施。
根据以上行动领域,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分解,并按行动体系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表1 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必填)表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三、课程目标(必填)(一)总体目标课程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组织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质,培养学生经济而合理地选用建筑施工组织和正确使用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用建筑施工组织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标准是一份指导性文件,旨在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的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操作,具备较强的建筑工程施工能力。
二、课程内容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工程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施工工艺等。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3.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方法、过程,以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践教学通过现场实习、课程设计等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四、评价体系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个方面。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成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作业、课程设计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1. 课程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2. 教学大纲:根据课程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行业开展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课程体系《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根据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制定的。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施工组织原理、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资源管理等内容。
实践操作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 建筑施工组织原理:通过学习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方式。
2. 施工计划编制:学习如何利用先进的施工组织软件,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任务分解、项目时间表等内容。
3. 施工进度控制:学习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度情况,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防止延误。
4. 施工资源管理:学习如何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施工组织方案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要求,制定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目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施工任务。
通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掌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详细版)《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标准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标准(详细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常用设备和材料使用方法,掌握建筑施工中的合理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课程内容
1. 建筑施工流程和组织
- 施工组织设计
- 施工流程安排
- 现场文明施工
2. 建筑工程测量与放线
- 建筑工程基准点设置与传递- 基本量的测量方法
- 坡度测量方法及坡度放样3. 基础工程施工
- 基础与地下室施工
- 地基处理
- 基础的制造
4. 混凝土工程施工
- 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结构施工
- 模板工程
5. 钢筋工程施工
- 钢筋加工
- 钢筋接头处理
- 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
6. 烟道、排水、给水设施施工
- 建筑给排水系统
- 烟道施工
- 部分建筑给水设施
7. 木工施工
- 木材加工
- 木结构施工
- 木作构件制作
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 门窗安装
- 墙、顶、地面砖、石材的施工方法- 手绘涂饰、贴面材料施工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现场参观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考核方式
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实训1周,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施工组织与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案例解析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施工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训练项目为载体,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养成良好的工程施工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建筑工程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流水施工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要素,能准确计算单代号、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并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
3.熟悉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则,能够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0适用专业:建筑工程二、课程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建筑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业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使学生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
三、课程目标(一)建筑施工组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1)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2)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3)具备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2.技能目标(1)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2)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
(二)工程项目管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和任务;(2)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当前几种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了解项目投资目标论证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4)掌握进度控制的含义、目的,掌握进度计划系统的构成,掌握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进度控制方法;了解总进度目标的论证;(5)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控制依据、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2.技能目标(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2)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整体态度目标1.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2. 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技术总结。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建筑施工组织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内容。
1. 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4. 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施工组织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6. 施工组织中的质量管理。
7. 施工组织中的成本管理。
8. 施工组织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9. 施工组织中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10. 施工组织中的创新与改进能力。
三、教学要求。
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施工实践经验。
3.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考试、作业、实验和综合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及相关技术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具备一定的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及相关技术。
2、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能够按照行业要求进行施工。
3、具备一定的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工程等。
2、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结构安全、建筑防火、建筑施工安全等。
3、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进度控制等。
4、质量安全控制,包括施工质量验收、质量保证措施、安全防范措施等。
5、实践环节,包括现场实习、施工方案设计等。
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实践环节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五、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课程评价: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实践环节的有效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程特色1、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造价员、质检员级项目管理员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具有从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知识,具有进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具有有关其他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应开设在校内学习的第三学期,以理论一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力度,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目标控制、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招标、文字处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能力,这门课程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2)工程项目结构分解及其编码;(3)任务分工与管理职能分工设计;(4)工作流程组织;(5)项目决策策划及项目实施策划的内容;(6)工程项目质量的特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7)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8)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及其核心任务。
2.能力目标(1)从项目实施与企业批量化生产的特点出发,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2)能够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及其核心任务;(3)能够讲出项目分解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和信息流程图的区别;(4)能够根据工程情况绘制出横道图和网络计划;(5)能够说明施工的伤亡事故情况。
3.素质目标(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精进的意识;(4)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参考学时理论60课时,实践20课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教学法,本课程可通过引入工程案例和实例,引出课程重点。
建筑工程施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三、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在建筑施工中独立组织和管理工程实施,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四、授课对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五、先修课程:建筑工程图样识读、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基础等六、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七、课程内容:1.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a. 施工组织与管理b. 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c. 施工安全管理d.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2. 施工技术与方法a. 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b. 结构施工工艺c. 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d. 施工机械与设备应用3. 质量管理与检验a.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b. 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c. 质量事故处理与预防4. 施工现场管理a. 现场物资管理b. 农民工管理c.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5. 法规与标准a. 建筑施工法规与标准b.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八、学习任务:1. 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基本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
2. 掌握施工图纸识读及现场踏勘与能够进行现场测量与监理工作。
3. 能够编制施工图纸及分阶段计划表并进行施工组织协调。
4. 熟练掌握施工机械与设备操作技能。
5.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知识。
九、考核方式:1. 学期末闭卷考试2. 课堂实操与实习成绩3. 课程论文或实习报告十、教材推荐: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3.《施工现场管理与操作》十一、参考资料: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2.《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法规与技术规范》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结语:建筑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施工实践中的各项管理及操作技术,为将来的施工实践奠定基础,培养优秀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
愿本课程能够给广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在将来的施工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是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制定的一套教学大纲和指导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具备竞争力。
一、课程目标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建筑施工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土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操作技能:学生应具备建筑施工现场常用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技能,包括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设备等的操作技能。
3. 安全管理:学生应了解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掌握施工安全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4. 施工组织与管理:学生应具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包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控制工期、成本和质量等。
二、课程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1. 结构施工:学生应学习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掌握常用的施工方法,如浇筑混凝土、砌筑砖墙、安装钢结构等。
2. 建筑装饰施工:学生应了解建筑装饰施工的基本知识,包括石膏板吊顶、墙面刷漆、地面铺贴等施工工艺。
3. 基础施工:学生应学习建筑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桩基础、浅基础、地下室施工等。
4. 施工技术管理:学生应学习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项目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内容。
5. 设备安装施工:学生应了解建筑设备安装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安装要求,如电气设备、给排水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应综合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现场实训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建筑施工设备和工具,提高技能水平。
3.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估与考核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评估与考核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考试:通过课堂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施工技术应用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熟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3、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
4、掌握各种施工技能,包括钢筋加工、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装修施工等。
5、熟悉施工现场管理,能够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6、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1、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熟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3、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
4、各种施工技能,包括钢筋加工、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装修施工等。
5、施工现场管理,能够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6、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现场观摩、操作实践、项目实训等方式,使学生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
3、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
4、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机考等方式,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成绩:包括现场操作实践、项目实训等环节的表现和成果。
《施工组织》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0202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三、课程性质《建筑施工组织》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土建类课程的延伸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在建筑施工技术基础上,学习领域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之一,是土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加强管理观念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土建施工员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对实现土建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建筑工程技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建筑施工组织》的先修课程为《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建筑CAD》,《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施工组织》课程共6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 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生产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 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单元技术组装到具体施工阶段工作中。
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钢筋下料计算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 教学项目按照“从准备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工作先后顺序进行设计安排,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由中级施工员→高级技术人员→总工的方向转变。
(3)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评价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65%),即教学效果分别从职业素养养成、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审等多方面,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建设项目的组成、建筑产品及施工特点掌握建设程序、施工程序的内容;2.了解施工准备工作的意义、分类及要求,掌握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及方法;3.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流水施工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4.掌握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时间参数的计算,管件路线的确定方法;5.了解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编制依据;6.熟悉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的选择方法;7.熟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要量计划的编制方法;8.了解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方法;9.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编制依据与原则、编制程序与内容;10.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程序及施工顺序、施工起点及流向确定方法;11.掌握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选择及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的制定方法;12.掌握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要量计划的编制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2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施工实务能力的学习、训练与提高。
该课程是施工员、建造师等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
它涉及测量、材料、力学、结构、机械、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本课程前续课程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均采用典型项目图纸(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预应力屋架结构)驱动教学,到本课程学习时对该图纸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程学习时,主要是从图纸项目的建造角度来阅读和认识。
3课程设计思路走工学结合之路,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等。
核心岗位是施工员。
在施工现场,施工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结果认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土方及地基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模板配板设计、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等行动领域。
根据以上行动领域,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容分解,并按行动体系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把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对应以上各行动领域的九大知识模块进行解构,如把原冬雨期施工的内容知识分解到各相应的知识模块中。
同时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我们将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小型”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
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再施工现场对学生能力要求和学生现阶段专业能力特点, 和企业制定了具体的工学结合实际工作项目, 再根据本课程特点将 各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能力训练有针对性地分解到实践教学中,引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建筑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业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使学生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
3 课程目标
(一)建筑施工组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
(1)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
(2)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3)具备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2.技能目标
(1)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2)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
(二)工程项目管理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
(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和任务;
(2)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当前几种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了解项目投资目标论证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4)掌握进度控制的含义、目的,掌握进度计划系统的构成,掌握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进度控制方法;了解总进度目标的论证;
(5)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控制依据、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2.技能目标
(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2)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整体态度目标
(1)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2)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技术总结。
4 课程内容及要求
5 实施建议
1.师资要求: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
2.参考资料
建议使用教材:《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王立霞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建议参考书:《施工组织与管理》,孟小鸣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张长友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
1)启发讨论教学法
------指针对课程内容,采用设关、引导、启发、讨论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总结不同任务、不同情境的学习方法。
2)案例教学法
------是指借助生产实践中的大小案例,将案例带入课堂,或将学生带入案例现场,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管理情景之中,组织学生对工程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培养提高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指针对课程关健知识点联系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相关训练任务,学生在企业技术员和老师指导下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实践应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互式教学法
-----创造良好的校园局域网络环境,建立详实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余随时上网进行自学并提出疑问,教师可随时在网上进行答疑,实现师生交互式教学与学习。
根据课程特点,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工程案例等多维一体的教学平台,扩大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多面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考核与评价
(1)题型应包括概念、填空、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等且不少于四种类型。
题量要适中,确保2个小时做完,但也不得少于1.5小时;考题宜先易后难,基本知识的题量占80%,难度题量占20%。
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
学生必须在完成作业和正常考勤后,方能参加考试。
(2)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考勤、作业(包括大型作业):40%,期末考试:60%。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概述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完成一单位工程的: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人材机等资源需用量计划、主要技术和组织措施、施工现场平面图等内容的设计。
3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组织施工的问题,为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4 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单位工程的性质、平面尺寸、结构形式;
(2)根据单位工程性质确定施工顺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
(3)能熟练应用已有的工程量计算分项工程的劳动量;
(4)根据施工条件提供的工人数熟练计算分项工程的作业时间;
(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掌握其编制方法并学会如何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6)编制劳动力、机械、材料等需用量计划;
(7)掌握编制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文明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经济措施;
(8)掌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布置原则,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
进度安排如下:
5 实施建议
1.课程设计上交成果
每位同学课程设计完毕后按学校统一的设计书样纸,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各种资源需用量计划表;主要技术经济措施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每位学生上交的以上文件,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计算准确,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
2.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考核要求:
(1)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本次设计。
(2)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
(3)要求按设计要求绘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符合制图标准,布图合理,图面整洁。
(上机绘制也应符合制图标准)
评分办法:
在整个课程设计阶段,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及创造能力。
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内容完整性、正确性、答辩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按95、85、75、65、45分五级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