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风能资源调查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3.1.基本状况我国风能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地区”,资源比较集中,经过不长时间的酝酿讨论,中国政府发展风电的思路逐步统一到“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思想上来,要求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建设。
2008年以来,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以各省风能资源普查及风电建设前期工作为基础,甘肃、新疆、河北、蒙东、蒙西、吉林、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相继完成。
根据规划,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前提下,各风电基地具备总装机1.38亿kW的潜力。
3.1.1.河北风电基地河北省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
张家口坝上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4~8m/s,主风向为西北风,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张家口地区风能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坝上的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的低山丘陵区和高原台地区。
该地区交通便利、风电场建设条件好,非常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崇礼县和蔚县部分山区也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承德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7.96m/s,主风向为西北风,主要集中在围场县的北部和西部,丰宁县的北部和西北部,平泉县的西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沧州的沿海滩涂,年平均风速为5m/s 左右。
根据河北省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各规划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以及河北省沿海区域。
经对河北省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电网规划容量等条件的分析,共计规划了59个子风电场,到2020年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413万kW,建成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河北省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张家口市选择了39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955万kW,承德市选择了16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398万kW,沿海地区选择了4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60万kW。
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容量表见表12。
吉林省风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弃风解决方案探讨王彧杲【摘要】为有效应对吉林省风电发展中的弃风问题,对吉林省风能分布、利用状况进行综述,利用统计数据对吉林省风能资源特点及风力发电出力规律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吉林省弃风问题的方案,力求构建吉林省新型能源消费结构,以新能源替代和抑制常规非再生能源的消费增长,为吉林省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发展探索新思路。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wind curtail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in Jilin province,th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nd energy in Jilin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wind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laws of wind power outpu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Operable solutions to wind curtailment in Jilin province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constitute new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Jilin province,so as to replace and inhibit the tra-ditional non-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with new energy.This will explore new ideas for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n Jilin province.【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风能资源;弃风;风力发电特征【作者】王彧杲【作者单位】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811 吉林省风能资源概况吉林省位于东亚大陆中部的中高纬度地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
2024年吉林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前言能源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能源市场的状况对该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吉林省能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能源消费状况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大省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吉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为XXX万吨标煤。
其中,煤炭是吉林省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占比约为XX%。
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发电、供暖等。
不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煤炭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吉林省的石油消费也占据一定比重,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等行业。
再生能源在吉林省的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吉林省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便捷的能源供应。
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能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产业在吉林省占据重要地位。
煤炭产业是吉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吉林省境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产煤能力居东北地区前列。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整顿和转型升级力度,推动煤炭产业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
电力产业是吉林省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资源,同时也依靠煤炭发电和核能发电。
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吉林省正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鼓励投资者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石油产业在吉林省的发展相对较弱。
吉林省境内的石油储量较为有限,主要以石油加工为主。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对石油石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推动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市场政策状况吉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能源市场的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
其中包括:1.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政策:吉林省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风能调研报告风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气流运动产生的能源来产生电力,已经成为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不会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风能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考察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情况并探究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风能技术的现状1、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按照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突破700Gw,其中,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242Gw0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50年,风电市场将占据全球能源总量的26%o2、风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风能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特别是在风机的设计、维护以及升级等方面,许多技术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未来,随着风电市场越来越成熟,领先的企业将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
3、风能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能源相比,风能技术有如下的优势:a.无污染,对环境无任何影响;b.可再生,不会加剧自然环境的压力;C,稳定性高,转化率可达90%以上;d.成本低,发电成本比核能、煤炭等传统能源低,而且稳定性也更高。
二、风能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情况1、中国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长随着政府的支持和风电客户的不断增加,中国风能市场的装机容量逐年增长。
根据网上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240GWo2、风电场的分布在中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方,主要有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
同时,在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也分别建有许多风电场。
总而言之,我国的风电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之一。
三、风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1、政府支持在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政策来鼓励风能技术的应用。
政府设立了多种基金来支持风电技术,同时还制定了多种政策来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
2、技术进步随着风能市场的不断成熟,风机的技术性能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从而降低了成本和维护费用。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摘要:吉林省新能源产业是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好、资源相对丰富、市场巨大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体制、技术、成本等诸多障碍。
因此,政府应在制定相应发展对策,引进新技术,完善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新能源产业。
关键词:吉林省;新能源;现状;障碍一、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吉林省能源相对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0%。
能源不足成了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吉林省结合本省资源情况,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突破口,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风能的开发利用风能是吉林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资源,吉林省有两个地区处于中国风能资源密集的“三北”地区。
据统计,全省风能有效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坚实的风力发电产业基础。
截至2022年2月,吉林省风电场达17座,总装机容量达140.9万千瓦,占吉林省直调装机容量的12%。
吉林省已开发的风电场主要集中在白城、松原以及四平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场地以退化草场和盐碱地为主,风电资源相对丰富,适合风电大规模连片开发。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具有一次性投资、维修简单和受益时间长等特点。
在西部地区,利用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及通讯等方面的用电需求,其研究的小型风电提水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部分地区应用推广。
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吉林省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电源,为优化吉林省能源产业结构做出了很大贡献。
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吉林省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约为60%。
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向西呈增长趋势:东部山区的抚松、靖宇一带日照时数为2000-2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55%;中部的长春、四平一带日照时数为2600~27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65%;西部的通榆、大安以西日照时数在29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65%以上,是吉林省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概述范文引言部分内容如下:1.1 概述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焦点。
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开发潜力和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风能资源情况,并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本报告展开了全国性的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报告的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部分将系统阐述我国各地区的风能资源现状;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将详细介绍我们采取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相应结果;结果与讨论部分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可能解决方案;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次报告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估,全面了解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和利用潜力,并为相关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通过对各地区风能资源情况的详细调查和评价,我们将为推动我国风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和技术指导,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利用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全国范围内的风能资源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价,我们可以了解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利用情况。
下面是相关内容:2.1 风能资源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全国各地的风能资源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收集了来自气象局、测量单位以及现有研究论文等公开数据。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置测站并安装风向仪、风速计等设备,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2.2 风速和风向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我们得出了全国各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风速和主要风向。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在哪些地区可能存在较高的风能资源,并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或其他风能利用项目的地点。
2023年吉林省能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风能等能源资源。
吉林省的能源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吉林省的能源行业中,煤炭是主要能源资源。
吉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长白山地区。
目前,吉林省煤炭产量稳定增长,年产量约为5000万吨。
吉林省的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工业和民用,是支撑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除了煤炭,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吉林省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和长春盆地,年产量约为1500万吨。
吉林省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吉林市、长春市和延边州等地,年产量约为250亿立方米。
目前,吉林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为吉林省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传统能源,吉林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有较大发展潜力。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水力和风能资源,尤其是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水力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吉林省的水电和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吉林省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在吉林省的能源行业市场中,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吉林省的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且稳定供应,因此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加大,吉林省的煤炭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吉林省的煤炭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率,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与此同时,吉林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吉林省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吉林省的水电和风电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将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的来说,吉林省的能源行业市场现状是煤炭为主导,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
吉林省的煤炭产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清洁利用率,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同时,吉林省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吉林省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到200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1220万千瓦,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近68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规模的56%;在建风电规模还有260多万千瓦。
东北地区风电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度高及相关产业支撑力强,三是未来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仍大有潜力。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并结合地方统计在建规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地方风电装机规模第一名是内蒙古自治区,达到382万千瓦,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建规模约50万千瓦。
其中,蒙东地区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万千瓦。
第二名是辽宁省,风电装机达到119万千瓦,在建规模近60万千瓦。
第三名是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118万千瓦,在建规模约40万千瓦。
黑龙江省风电装机达到63万千瓦,在建规模115万千瓦。
(文档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2009-2-16)吉林省风电能资源概况吉林省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4.8米/秒,扶余、长春、梨树约为4.3米/秒,东部山地风速小,一般为3米/秒以下,通化南部临江为最小风区,年平均为2米/秒以下,天池一带为特大风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
吉林省风能资源东部山区偏小,西部偏大。
风能的多少决定于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时数。
吉林省有效风能密度年平均值为60~180瓦/米2,平原大于山区,近海区大于内陆。
中西部平原多在120瓦/米2以上,延边近海区为160~170瓦/米2,东部山地一般为80~100瓦/米2左右。
长白山天池一带,有效风能密度最大,为1100瓦/米2。
全省有效风速时数与有效风能密度分布不同,中西部地区达4000小时以上,有效风速的累积频率达50%~60%,通榆多达6197小时,有效风速累积频率为71%,全年有半年多时间的风力资源可供利用。
风能发电调研报告风能发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发电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风能发电的现状及潜力,我们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风能发电进行了调研。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风能发电的现状、风能发电的优势与劣势、风能发电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有效数据。
三、调研结果1. 风能发电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风能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都建设了风电场,通过利用自然风力转化为电力,满足电力需求。
目前,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600GW,占全球电力装机容量的10%。
2. 风能发电的优势与劣势:调研结果表明,风能发电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资源丰富、无污染、可再生等。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风能发电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较小。
然而,风能发电也存在一些劣势,如依赖风力、地理条件限制等。
3. 风能发电的应用领域:调研结果显示,风能发电主要应用于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等领域。
在某些地区,风能发电成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电力需求。
4. 风能发电的发展前景:调研结果认为,风能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风能发电将在未来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争取进一步发展风能发电产业。
四、结论风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风能发电将逐渐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以推动风能发电行业的发展,并促进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吉林省能源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本文将对吉林省能源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该市场的潜在机会和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能源供需情况、能源消费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 能源供需情况2.1 能源供应情况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是该省主要的能源来源,占总能源供应量的大部分。
此外,吉林省还有较多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可供利用。
2.2 能源需求情况2.2.1 工业能源需求吉林省的工业部门是能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吉林省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钢铁、化工和机械制造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2.2.2 城市居民能源需求随着吉林省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居民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主要体现在居民生活用电、取暖用气和交通能源方面。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 能源消费特点3.1 煤炭消费特点吉林省在能源消费中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大。
然而,煤炭的高污染和高能耗特点已经引起了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压力。
3.2 新能源消费特点吉林省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消费正在逐步增加。
新能源消费特点是低污染、可再生和多样化。
4. 未来发展趋势4.1 能源结构调整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吉林省将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费量,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2 能源节约与环保吉林省将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推广节能技术、鼓励能源管理和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
4.3 新能源市场发展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政策的支持和发展,吉林省的新能源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未来将有更多的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更多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
5. 结论吉林省能源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东北地区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到200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1220万千瓦,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近68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规模的56%;在建风电规模还有260多万千瓦。
东北地区风电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度高及相关产业支撑力强,三是未来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仍大有潜力。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并结合地方统计在建规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地方风电装机规模第一名是内蒙古自治区,达到382万千瓦,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建规模约50万千瓦。
其中,蒙东地区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万千瓦。
第二名是辽宁省,风电装机达到119万千瓦,在建规模近60万千瓦。
第三名是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118万千瓦,在建规模约40万千瓦。
黑龙江省风电装机达到63万千瓦,在建规模115万千瓦。
(文档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2009-2-16)
吉林省风电能资源概况
吉林省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4.8米/秒,扶余、长春、梨树约为4.3米/秒,东部山地风速小,一般为3米/秒以下,通化南部临江为最小风区,年平均为2米/秒以下,天池一带为特大风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
吉林省风能资源东部山区偏小,西部偏大。
风能的多少决定于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时数。
吉林省有效风能密度年平均值为60~180瓦/米2,平原大于山区,
近海区大于内陆。
中西部平原多在120瓦/米2以上,延边近海区为160~170瓦/米2,东部山地一般为80~100瓦/米2左右。
长白山天池一带,有效风能密度最大,为1100瓦/米2。
全省有效风速时数与有效风能密度分布不同,中西部地区达4000小时以上,有效风速的累积频率达50%~60%,通榆多达6197小时,有效风速累积频率为71%,全年有半年多时间的风力资源可供利用。
东部山区少于3000小时,其中集安仅为1200小时,可供利用的风力甚少。
全省风能分布不平衡,长白山苔原地带、白城西部、四平、长春、扶余等地年有效风能均大于600千瓦时/米2,其中天池、四平中部和通榆等地在1000千瓦时/米2以上,为富风能区;其他地区在200~600千瓦时/米2之间,年有效风能的距平百分率达15%左右。
小于200千瓦时/米2,为贫风能区,如通化、集安等地。
各地年际变化明显。
季节分配是春季最大(天池、珲春冬季最大),占全年风能的40%~50%;夏季最小,约占全年10%~20%;秋季大于20%;冬季地区差异大,中西部不足20%,东部在30%~40%之间。
风能日变化以清晨最小,随后逐渐增加到14时为最大。
吉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空间不均,时间变化大,可通过与其他能源互补利用,以提高利用率。
在空间分布上,西北部西至白城、南到双辽、北到松原、敦化等地属于风能较丰富区。
从吉林市、长春市、四平市一线到东南的通化、白山、延吉市一线属于风能可利用区。
吉林省缺少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分布在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图们和汪清地区,西部的白城、通榆和乾安地区。
其他地区均为风能可利用区。
目前西部地区已建、在建风电场已有6 个,分布比较密集。
而长春、四平地区虽无已建、在建风电场,但可用空间有限。
因此,吉林西部地区为未来风能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大唐、龙源、华能等多家知名电力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吉林,并吸引了西班牙、韩国的一些企业进行投资。
全省已建有通榆县同发风力发电场、洮北青山风电场、镇赉风电场、大唐双辽风电场等大型发电场,并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目前,白城市洮南大唐二期工程风电装机5 ×104 kW,已完成投资312 ×108元;洮南市向阳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100 ×104 kW,投资近百亿元,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已与吉林省政府签约筹建。
在建的乾安爱华风电场装机4195×104 kW。
吉林省2020 年的风电发展规划目标是:2010 年装机容量达到120 ×104 kW,2020 年达到200 ×104 kW,并规划建设通榆、洮南两个100 ×104 kW风电基地。
根据专家预测,吉林省2010 年将达到135 ×104 kW,2020 年将达到535 ×104 kW。
2008年4月吉林省气象局完成的《吉林省风能资源详查工作测风塔选址报告》通过了专家审查。
白城市风能资源:
据白城市气象局从1951年至2000年观测的全区风速变化图资料和历史风资料记载证明,白城辖区内风能资源是吉林省风能储量最具
开发潜力地区.据气象专家测算,在白城五个县(市、区)内整个大气中,总的风力每年可发电达2076亿千瓦时,有效风能密度达268—348w/米。
,年平均风速可达4.51米/秒(6米高以下的风速),10至20米高的风速可达6米/秒以上,开发风电场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可装风机容量达60 0多万千瓦。
风机年可有效运行2100多小时,年发电量可达120亿千瓦时,产值60亿元,年缴纳利税达6.6亿元,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
到2008年底,白城风力发电产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目前全市已建立风力发电场17个,优势非常明显,装机容量达113万千瓦,年底可实现并网发电105万千瓦,发电量占全省风力并网发电的88.8%,占全国风力发电总和的10%。
存在的几个问题
1、白城地区风能资源相对不足。
白城地区虽然风能资源总量较丰富,但就建设风电场来讲,风能资源相对不足。
国内新疆等地区的风电场机组发电利用小时在2700小时左右,而白城地区风电场机组发电利用小时仅在1900-2100小时左右,在保证风电企业利益前提下,导致企业上网电价上升。
3、省内发电市场极度困难,无力消化吸收风力发电的高电价。
因此,目前我省扩大风电场建设尚需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商电力规划、物价、电网等部门后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报国家批准实施。
白城通榆县风能资源:
地处西风带,受西伯利亚寒潮和内蒙古高压气流影响,加之地处大兴安岭与长白山脉间的西南气流下降通道上,且地域宽广、开阔平坦,一般海拔140-180米,导致通榆县地面以上10米高度年度平均风速达4.7米/秒,40米高度年度平均风速达6.7米/秒,65米高度年度平均风速达7.38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2瓦/平方米,年有效风速时长(4-25米/秒)7656小时,面有效发电时长达2100-2400小时,秋冬盛行西北风,春夏盛行西南风,风向稳定,全县待开发风场面积1600平方公里,可开发容量达800万千瓦,是吉林省风能储量最为丰富地区之一,东北地区最优质的内陆风场。
截止2008年末,统御风电装机量达到49.5万千瓦。
先后与吉林电力、西班牙歌美枫、韩国风能、西班牙ICS、华仪电气、中广核等十几家风电开发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前定了开发总量为600万千瓦的风电开发协议及备忘录,是通榆成为了吉林省最火热的风电开发市场。
1月21日三一通榆风电产业园项目在长春市签约。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2013年预计达产100亿元,届时该产业园将成我国最重要的风电产业化基地之一。
说明:
我国风能的空间分布可划分为4 种区域类型: ①风能丰富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WPm2 ,风速(3~20) mPs 的年累积小时数大于5 000h ; ②风能较丰富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50~200)WPm2 ,风速(3~20) mPs 的年累积小时数为3 000h~5 000h ;
③风能可利用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50~150) WPm2 ,风速(3~20)mPs 的年累积小时数2 000h~3 000h ; ④风能贫乏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50WPm2 以下,风速(3~20) mPs 年累积小时数2 000h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