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综合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永定河是海河流域重要水系之一,保证其防洪安全是事关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国家重要交通干线和中下游地区安全的大事。
近年来,永定河防洪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防洪标准有了较大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永定河防洪工程的实际,在对原防御洪水方案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提出本方案。
一、防洪工程体系目前,永定河已形成了由官厅水库、大宁水库、永定河滞洪水库,440余公里干流堤防,卢沟桥、屈家店等水闸枢纽,小清河分洪区、永定河泛区、三角淀分洪区等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已基本达到百年一遇的设计标准。
官厅水库已达到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保坝的防洪标准。
直接保护北京市区的卢沟桥以上左堤已达到防御可能最大洪水(流量16000立方米/秒)的标准,三家店至卢沟桥段右堤已达到百年一遇(流量6200立方米/秒)的防洪标准。
小清河分洪闸达到设计标准。
卢沟桥至屈家店永定河左右堤已基本达到百年一遇洪水(流量2500立方米/秒)的设计标准,左堤设计超高2.5米,右堤设计超高2.0米。
由于历史原因,永定河泛区形成了分区滞洪的格局。
屈家店水闸枢纽(包括北运河节制闸、新引河进洪闸和永定新河进洪闸)已达到设计标准。
北运河已达到流量400立方米/秒的设计行洪能力。
永定新河泥沙淤积严重,尾闾泄洪不畅,尚未立项治理,近年虽进行了应急清淤整治,目前仍达不到流量1400立方米/秒的设计行洪能力。
二、防御洪水原则(一)确保北京、天津等城市城区的防洪安全,保证官厅水库、卢沟桥以上永定河左堤、卢沟桥水闸枢纽、屈家店水闸枢纽、永定新河右堤的防洪安全。
(二)当发生设计标准(百年一遇)以下洪水时,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视洪水情况,合理运用大宁水库、永定河滞洪水库,永定河泛区分区运用,减少淹没损失,兼顾洪水资源利用。
(三)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合理防御洪水,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当卢沟桥发生流量为6200立方米/秒以上至7500立方米/秒(二百年一遇)洪水时,采取措施,加强防守,确保永定河堤防安全;当卢沟桥发生流量大于7500立方米/秒洪水时,弃守卢沟桥以上右堤;当卢沟桥发生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秒洪水时,弃守卢沟桥至金门闸段右堤。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9•【字号】门政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门政发〔2022〕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现将《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依照执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2022年4月19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二〇二二年四月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市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门头沟区立足新版北京城市总规赋予的“三大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突破,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新篇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主动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治理新模式,积极谋划碳中和路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恢复、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门头沟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30)》《北京市门头沟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战略实践摘要: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内生态良好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对于永定河进行良好的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作,能够有效地为京津冀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同时通过生态修复工作也能良好的去促进永定河区域内的水资源水质的提升,增强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作用,促进永定河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使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能够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
1永定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永定河水资源超载现象严重当前永定河山区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该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76m3,而这种人均水资源量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8%,这也严重表明是该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少,而又受到当前该区域内的气候变化以及相应的下列面变化的影响,导致当前永定河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处于向下衰减趋势。
在相应的生产与生活工作当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水资源因子,导致了当前对于永定河区域的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相对过高,永定河上游区域的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对于农业用水量相对较多,同时缺乏对于用水量的规划预计控制,导致了农业用水量占永定河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这也就严重导致了永定河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当前对于永定河水资源的超载现象,使得需要去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对永定河进行良好的生态修复,有效的去对应用和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工作。
1.2对环境承载能力差在永定河区域内会存在相应的工业生产场地,而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会产生相应的废水,这就导致在当前的永定河区域内cod以及氨氮如何量超过了永定河本身的纳污能力,导致当前永定河区域内水资源的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
由于对于相应的周边区域内的工业管理水平不足,对其排放的相应废水以及污染物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以及对于相应的污染源制造区域的监控力度不足,在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以及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去,就使得水中的污染物超标,严重超出了永定河水资源的纳污能力,因此就导致了永定河区域内的水质长期处于恶化状态,污染严重也就导致了该区域内的水资源不能够发挥其饮用水的功能。
为啥要治理永定河1三大阶段及其特点1.1三国至隋唐时期历史上,永定河以源源不尽的流水孕育了华夏文明,哺养了北方各族人民。
辽金之前,永定河灌溉之利史不绝书。
三国魏嘉平二年(250),刘靖为屯田的需要,兴建戾陵堰,开挖车厢渠,引用永定河水灌溉蓟城南北的土地,每年达2000顷。
景元三年(262),樊晨、刘弘更制水门,修复堰渠。
北魏熙平元年(516),幽州刺史裴延隽又修复戾陵诸堰,“溉田百余万亩,为利十倍”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幽州刺史解律羡又“导高粱水北合易京(今温榆河),东会于潞,因以溉田,边储岁积,转漕用省,公私获利焉”隋开皇年间(581-600),“引卢沟水,广开稻田数千顷”金时,“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同时,永定河还给人们带来航运之便。
隋大业四年(608),“春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琢郡”经研究,它的路线是沿桑干河故道今凉水河直抵蓟城南郊(今北京广安门外一带)。
由上可知,三国至隋唐时期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以发展灌溉和航运为主,且集中于北京一带。
究其原因,一是北京是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人口比较集中,二是流域人口稀少,生产规模和水平比较低下,自然环境特别是森林未曾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1.2辽金至明清时期以辽金时代为界,永定河流域森林经历了重大变化。
由森林破坏所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所带来的频繁河道变迁,由河道变迁所带来的洪水灾害,从金代开始显现出来,而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和减轻永定河洪灾,从辽代起开始修筑永定河堤防。
由于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堤防规模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和质量越来越高。
辽代,升幽州为南京,开始筑堤。
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号中都。
首都的防洪和漕运引水使永定河堤防工程愈显重要。
据考证,卢沟桥以上的石堤应始于此时。
元至元九年(1272),定燕京为大都,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永定河生态治理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属全国四大防洪江河之一的海河水系,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5个区,河段长约170km,流域面积近3200km2,占到北京市流域总面积的20%。
永定河位于北京西部地区,是北京西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千百年来她哺育了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
永定河为北京的环境和人类生活提供了水源。
她的生命之水,在北京的形成、发展、繁荣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永定河出山以后,由北往南历经迁移,在古河道上留下众多湖泊和洼地,是北京古典园林形态和生机的源泉。
北京城座落在永定河的洪积冲积扇上,侯仁之院士曾指出:北京城市发展的雏形,起源于古代卢沟桥附近的永定河的渡口,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同时,历史上的永定河孕育和滋养了北京城。
2022年7月1日,古老的卢沟桥开始蓄水,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景观得以恢复。
随着北京建设宜居城市规划的实施,永定河流经的西南五区正努力营造绿色生态文化经济区域,永定河这条母亲河必将绽放她不老的容颜,焕发熠熠生机。
1永定河北京段治理情况及问题永定河历史上发生水灾,受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几乎没有工程防范措施。
只是到了明代以来,才陆续修建了一些堤防。
建国后,永定河的防洪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先后多次投资兴建了一系列的防洪工程:官厅、友谊等多座大型水库和三家店拦河闸、卢沟桥分洪枢纽等工程;对永定河堤防多次加高加固,对河道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
目前,永定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已趋于完善。
永定河从官厅到卢沟桥段,400多m的落差,加上北京西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气候因素,决定了其被列入全国重点防洪河道之列。
1.1永定河近年来的治理和开发情况永定河自1956年以后没发生过较大洪水,三家店以下自1995年以后彻底断流。
河道无水更带来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河床裸露;空气污染严重,成为北京的风沙源;河道内砂石无序开采屡禁不止,造成河道坑洼不平、河道主槽及滩地不规整等。
第1篇一、背景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全长747公里,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永定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水污染严重、河道干涸断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问题。
为改善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永定河治理工作。
二、治理工作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开展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永定河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水资源管理(1)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2)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打通引黄北干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通道,完成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扩机工程,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小红门再生水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
2. 河道治理(1)加强河道清淤、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恢复河道生态环境。
3. 水污染防治(1)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确保永定河水质达到规定标准。
4. 生态修复(1)实施湿地恢复、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永定河流域生态平衡。
三、治理成果1. 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 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高,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3. 水质得到改善,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4. 永定河流域生态功能逐步复苏,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
2. 河道治理工程进度缓慢,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
3. 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部分污染物排放仍需加强监管。
4. 生态修复工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1. 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生态环境。
2. 加快河道治理工程进度,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
3. 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
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借“自然之力”复苏永定河这是永定河治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2021年9月27日,随着屈家店枢纽开闸,一路欢快的水头冲出闸口,汇入永定新河奔流入海,永定河实现历史性全线通水。
无水不成河,河流的生命在于流动。
身处水资源极度短缺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博弈最激烈的海河流域,如果说让这条断流长达数十年河流“复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么让水流经沙化严重且分布大型砂石坑的河床,避免任何大规模的人工措施仍能贯通河道,不得不可谓难上加难。
科学决策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开展了为期3年的国家水专项“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2018ZX07101005)课题研究,通过一系列科技攻关助力永定河全线通水,实现“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目标。
理念之变:人工引导,自然发育——打破思维惯性,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数百万年前,永定河奔出太行山,从黄土高原冲刷裹挟而来的泥沙沉积形成北京小平原,由此成为北京的母亲河。
历史上,永定河山谷幽深、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见底,同时水量充沛、洪涝灾害频发。
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连年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永定河走向另一极端:水量逐渐减少至断流干涸,河床裸露、黄沙遍布,一度成为城市的伤疤。
拯救永定河,一系列行动陆续开展。
尤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作为“六河五湖”重要河流之一,永定河治理提上重要日程。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5至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造为贯通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
把脉问诊,精准施策。
课题组把全长170公里的永定河北京段分为山峡段(幽州入境至三家店拦河闸)、平原北段(三家店至宛平湖末端)和平原南段(宛平湖末端至崔指挥营市界)。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9.22水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我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成效及实践展望四方面对总体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一、总体方案编制背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六河五湖”生态治理与修复。
永定河是“六河五湖”的重要河流之一,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生态系统退化、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1.存在的主要水问题(1)水资源禀赋差,超载严重永定河山区水资源总量26.61亿m3,人均水资源量276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8%。
受气候及下垫面变化影响,水资源量衰减趋势明显,2001—2014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02亿m3,与1956—2010年相比减少了21%。
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过高,达到89%。
上游农业生产用水方式粗放、种植结构仍不尽合理,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高达66%。
(2)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污染严重COD、氨氮入河量分别超过纳污能力1.5倍、7.6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26.8%,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河长达52%以上。
大部分河段入河污染物尤其是面源污染缺乏有效控制,加之点源污染监控不够,长年超纳污能力排放,水质长期处于恶化状态。
官厅水库由于受到污染,1997年后丧失了饮用水水源地功能。
(3)生态空间不足,功能退化永定河流域森林覆盖率14.3%,与全国的21.6%仍有一定差距,且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例偏大,为79%;流域湿地率仅2%,与全国的5.6%相比有较大差距。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8.18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治理范围、治理目标、总体布局和实施安排,即:到2020年,河道生态水量2.6亿m3基本得到满足,初步形成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到2025年,基本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未来,永定河恢复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再现河道清水长流、湖泊荡漾涟漪、沿岸绿树连绵、城乡山川相融的自然山水风貌。
与以往历次治理不同,本轮永定河综合治理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推动的,以生态水量保障和全线生态通道贯通为目标,以流域投资公司为主体,按照市场化方式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行动。
一、永定河流域基本概况永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山西高原北部。
流域地跨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5个省(直辖市),总面积4.7km2。
上游桑干河、洋河两大支流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朱官屯汇合后称永定河,天津屈家店以下至入海口称永定新河,全长747km。
其中,北京市境内长170km,涉及延庆、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6个区,是北京境内最大河流,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
二、永定河流域功能多重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
永定河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流域自然特性是永定河的表征规律,而引导其发展演变的是流域内部经济特性,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相统一,实现自然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是治理永定河的根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关键问题及方向杜勇1,2,万超1,杜国志1(1.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100086,北京;2.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00048,北京)摘要:介绍了永定河流域治理需要突破的问题,结合分析永定河流域功能多重性阐述了现阶段永定河生态修复理念,指出单靠政府一方的努力难以实现流域治理目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06•【字号】京政发〔2015〕8号•【施行日期】2015.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5〕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本市是资源型缺水特大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调配水平和保障能力,现就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能力为中心,以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深化水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和污水治理,“把再生水用起来、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经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以下统称清水)与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建立城乡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解决重点河段污水直排入河及河道“脏、乱、臭”问题,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
再用3至5年时间,建成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河湖连通更加顺畅,水环境更加优美的水网体系,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以上。
浅谈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杨向巍苗春霞杨春英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09年第02期摘要: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是永定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存在着堤防先天不足、配套工程老化、河道淤塞严重、安全建设、工程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于该泛区的治理办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其防洪滞洪效用。
关键词: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0 引言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是永定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蓄滞洪区涉及永清县4个乡镇、68个村、12760户、53683人、耕地102541亩,可蓄滞洪水1.3亿立方米。
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的防洪体系主要包括南前卫埝、南小埝、永定河右堤故道段和新筑堤段(即北遥堤),堤防材质均为沙质土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南前卫埝为省二级堤防,上起眼兆屯,曲长14公里,行洪标准800m3/s;南小埝为省二级堤防,上起眼兆屯,下止辛立村,沿程曲長32公里,行洪标准1000-1500m3/s;永定河右堤为国家二级堤防,其中,故道段上起西起眼兆屯,下至小荆垡,全长12.16公里;新筑堤段即北遥堤自小荆垡到新立村止,长10.1公里,行洪标准2500m3/s。
1 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在永定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作用1.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位于永定河中下游,担负着保卫京津、华北油田、京山铁路、京九铁路、津浦铁路、津保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及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担。
1.2 在防洪运用中的重要作用在海委编定的《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中规定永清县永定河蓄滞洪区:流量800-1000立方米/秒且南前卫埝池口口门前水位达到21.6米(85黄海高程)并继续上涨时,南前卫埝池口口门弃守,南小埝以北地区过水行洪;流量1000-1500立方米/秒且南小埝南石口门前水位达到17.5米并继续上涨时,南小埝南石口门弃守;流量1500-2000立方米/秒时且南小埝潘庄子口门前水位达到21.0米并继续上涨时,南小埝潘庄子口门弃守。
审批:审定:校核:编写: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6)第二章工程概况 (7)2.1工程概况 (7)2.1.1河道疏浚工程 (7)2.1.2陡坡工程 (8)2.1.3军庄排洪工程 (8)2.2水文气象条件 (9)2.3工程地质条件 (9)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计划 (12)3.1施工总体部署 (12)3.2施工总体计划及施工阶段划分 (13)3.3确保工期措施 (13)3.4施工准备 (13)3.4.1技术准备 (13)3.4.2现场生产准备 (14)3.4.3材料准备 (15)3.5施工平面布置方案 (15)3.5.1总体布置原则 (15)3.5.1施工围挡 (16)3.5.2施工用水 (16)3.5.2施工用电 (16)3.5.3施工道路 (16)第四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6)4.1土方工程 (17)4.1.1碾压试验 (17)4.1.2挖弃与填筑 (18)2 / 284.2护坡工程 (19)4.2.1削坡 (19)4.2.2浆砌石砌筑 (19)4.2.3多孔生态植物护坡 (20)4.2.4多孔生态植物护坡绿化 (21)4.2.5环保型绿色植被砼护坡 (21)4.2.6环保型绿色植被砼护坡绿化 (21)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22)5.1质量保证体系 (22)5.2质量保证措施 (22)第六章安全管理措施 (23)6.1安全目标 (23)6.2项目部安委会 (23)6.3现场安全管理 (23)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24)7.1组织措施 (24)7.2环境保护措施 (25)7.3文明施工措施 (25)7.3.1生活区管理 (25)7.3.2现场管理 (26)第八章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27)8.1 劳动力配置 (27)8.2主要材料配置 (27)8.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28)第九章附图 (29)9.1项目组织机构体系图9.2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9.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 / 289.4质量保证体系图9.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图4 / 28第一章、编制依据1.本合同段xx ~xx水库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京津冀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
上世纪中期,永定河水量较为丰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流域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响,永定河逐渐断流,平原段基本干涸,河床沙化,生态退化严重。
2016年12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发布,计划用5至10年时间,进行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
京津冀晋四省市协同联动,实施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持续对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
2019年春季,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等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2.7亿立方米,永定河补水水源条件形成。
官厅水库向下游河道集中补水2.3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
2020年春季,官厅水库生态补水出库总量1.66亿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天津市武清区,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线贯通。
2021年,加快完成小红门再生水、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补水工程,使得永定河水源更趋多元化。
9月27日,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贯通入海,26年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
2022年,永定河实现春秋两季全线通水,全年累计通水时长达123天,累计补水2.57亿立方米,并首次实现年度内两次贯通入海。
目前,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已启动,预计向永定河补水7.35亿立方米,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至120天,力争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除了补水,永定河流域还启动了其他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维持河道生态基流。
如永定河山峡段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修复永定河及其一级支流清水河,对清水河主河槽进行平整和绿化,对河道岸坡进行修复,对两岸绿地进行补植,新建东湖林、青白口两处湿地,扩建现有王平湿地,形成三处近自然型河流湿地。
永定河治理现状及群众反映和相关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永定河定位为“京西绿色生态走廊与城市西南生态屏障”,防洪、供水、生态是永定河三个重要功能。
永定河的早期工程建设多以防洪工程为主,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治河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逐步过渡。
历经多年整治,永定河的防洪安全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态环境状况还相对薄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水资源紧缺,永定河有限的水资源几乎全部用于北京西部工业建设,使三家店以下河道断流、干涸。
河道内历史原因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坑。
由于坑壁陡峭,植物无法生长,河床逐渐沙化,冬春季节,风沙弥漫。
随着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入河污水排入量逐年增多,污染河道。
永定河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永定河目前面临流域内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河道生态环境恶化、防洪堤坝受破坏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北京市把永定河主要作为泄洪河道,一定程度忽视了其生态涵养和城市景观的作用,使得永定河及沿岸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其作为北京“母亲河”的形象。
沿河的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区,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30%,GDP只占12%,地方财政收入只占5%左右。
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发展初期,与发展快速的北京东部和北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联系西南区域的生态纽带和北京重要的生态廊道,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不仅能极大地改善京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经济价值,而且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北京建设国际性宜居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是主线、节水是理念、生态是效果”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新思路,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社会参与、统筹规划、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把永定河建成“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成为城市西部绿色生态走廊,服务沿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支撑。
永定河建立管理四十年成就回忆与展望分析论文永定河建立管理四十年成就回忆与展望分析论文永定河是北京市重要的防洪河道,经过多年的建立与管理,河道治理与防洪体系建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城市开展对永定河功能定位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景观功能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xx 年,是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成立40 周年,更是江水进京、制定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
以此为契机,本文回忆了永定河四十年建立管理成就,谋划永定河开展,以期为永定河的建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源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经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由永定新河入渤海,河流总长747km,流域面积4. 7 万km2。
永定河在河北幽州以下进入北京市,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区,于大兴区崔指挥营出市界,北京市内河道长170km,流域面积3168km2。
永定河位于北京市西郊,地势上居高临下,直接关系着首都的防洪平安,被列为全国四大重点防洪河道之一。
永定河北京段的管理机构为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隶属北京市水务局,成立于1975 年,负责永定河北京段的防汛管理、河道管理、工程管理和水政执法等工作,同时对沿河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区河道管理部门负有业务指导和协调的职能。
永定河管理处成立40 年来,在河道治理、防洪工程建立和管理、生态环境建立与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防洪体系日趋完备,河流生态日渐恢复,依法行政逐步标准,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
2. 1 修建卢沟桥分洪枢纽永定河卢沟桥至三家店间河道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而卢沟桥以下河道的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为了解决上下游防洪标准不同带来的调度问题,1987 年,修建了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
枢纽的修建有效解决了永定河的防洪调度问题,通过合理调度,使得永定河发生百年一遇以下洪水时,既保证了卢沟桥下泄流量不超过下游河道设计标准,又保证了卢沟桥以上洪水不漫溢。
永定河综合治理借鉴成功模式恢复景观水面
2009年08月27日 00:01北京商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段主河道长169.6公里,流经首都西南五区,流域面积为3168平方公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北京市把永定河主要作为泄洪河道,忽视了其生态涵养和城市景观的作用,使得永定河及沿岸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并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母亲河”形象,永定河流域的开发治理工作已势在必行。
水利专家表示,恢复永定河景观水面所需水量较少。
从目前永定河水源供给来看,可以考虑以下水源条件:一是首钢搬迁后节省的工业用水;二是永定河上游的官厅水库可以考虑适量放水;三是北京城八区污水处理厂改造为再生水厂后。
另外,永定河部分河段自身还有少量径流,这些都为永定河恢复景观水面创造了一定条件。
赵弘告诉记者,在永定河治理中,太原汾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等河流治理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城市河流治理模式和经验。
永定河三段治理设想
根据永定河不同河段的环境特点和生态功能要求进行差异化整治,通过治污治水、美化绿化等工程建设,将永定河建成一条满足防洪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价值巨大的绿色河流。
具体可分三段治理:
第一段:官厅山峡——三家店,恢复河道的自然景观为主
此段为官厅山峡段,河长约108.5公里,被称为京西小“三峡”;永定河此段以自然、野生环境的修复为主,山峡两岸峭壁陡峻,高山连亘,水流弯曲,主要是还原河道的自然景观;该段河道狭长陡峭,沿途有典型的高峡平湖风景区,如珍珠湖。
第二段:三家店——卢沟桥,永定河“生态休闲带”
此段主河道长约18公里,简称“卢三”段,大部分经过石景山和门头沟区。
此段的建设应恢复河道景观水面,综合治理周边区域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河流治理应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注重与城市周边道路和建筑和谐统一;着重考虑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和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重点发展以观光、休闲、游憩为主的休闲产业,打造北京永定河“生态休闲带”。
同时,在此段永定河开发治理过程中,通过在永定河上建设跨河大桥和沿河高速公路,将沿河高速公路、跨河大桥等地标性城市景观与永定河河道治理结合,彼此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北京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三段:卢沟桥以下河段,修复生态景观
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滩地、郊野公园和湿地景观为主。
改善河道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永定河房山和大兴段建设滩地、湿地景观和郊野公园。
永定河两岸规划旅游线
2010-08-14 13:31:38 来源:北京晚报
[提要] 永定河两岸面积达12.7公里的特定区域将为市民开辟出停车场及滨水参观旅游循环路线,还将规划出晓月段、园博园段和莲石段共计3段水域。
“三段”则是根据河堤内水资源的配置情况,将该区域自南向北分为晓月段、园博园段和莲石段。
北京晚报讯(记者张楠)永定河两岸面积达12.7公里的特定区域将为市民开辟出停车场及滨水参观旅游循环路线,还将规划出晓月段、园博园段和莲石段共计3段水域。
北京市规委昨天公布《永定河两岸环境建设与整治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中既涉及对永定河城市段的环境建设与整治方案,也包含了重点地区详细规划编制、道路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
永定河贯穿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大兴,却处在长期断流、沙化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境况。
按照北京市的规划,到2014年永定河将建成长170公里、面积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公顷,绿化面积9000公顷,彻底消除扬沙扬尘,每年补回地下水1亿立方米;自上而下形成6处重点水面、10大主题公园等空间景观布局。
记者从该方案中了解到,本市将对永定河长约10.8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的特定范围先行整治,南起丰台区卢沟新桥,北至阜石路西延线。
在这个范围内,将通过打造“一环、三段、九节点”,全面带动永定河两岸规划建设。
其中,“一环”是以交通可达性为前提,考虑车行、步行等多类型交通方式,利用现有城市道路、河堤路,打通临时路,并建设停车场。
届时,永定河两岸将为市民建成永定河滨水参观旅游循环路线。
“三段”则是根据河堤内水资源的配置情况,将该区域自南向北分为晓月段、园博园段和莲石段。
而“九节点”是沿线环境整治的森林公园、科技园北、园博园、梅市口、晓月岛、宛平城、分水闸、南大荒、首钢南9个重点节点。
目前,“九节点”已经指导、协助沿河五区政府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