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改造之整体结构加固共105页
- 格式:ppt
- 大小:9.40 MB
- 文档页数:105
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分析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的结构性能也越来越重视。
房屋的结构性能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核心,因而合理采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年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性,探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策略,为房屋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策略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提高,相关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每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特点、适用范围和加固效果都有一些差异性,所以需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科学选择适合的加固改造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效果。
因此,如何科学应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成为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分析(一)有利于增强房屋建筑的耐用性众所周知,房屋建筑是一项使用频率高、时限长的工程,而在房屋建筑居住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建筑结构性能降低、荷载能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房屋倾斜、墙体开裂、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而,做好房屋建筑的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可以有效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性能,保障房屋建筑有较好的承载力、抗震力,不仅提升了房屋建筑居住的安全性,而且还能增强房屋建筑的耐用性,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有利于满足多元性的房屋需求在开放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房屋建筑功能的需求越发多元化,既要强调房屋建筑结构安全耐用,又要关注房屋居住的环境和品质。
因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科学采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可以在强化房屋结构性能的同时,增加房屋建筑的用途,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房屋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时,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择加固技术和材料,且尽量与原建筑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结构加固效果。
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混凝土构件,由于施工缺陷强度不足,或者既有建筑节点受损,以及建筑功能改造等原因,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依据最新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混凝土构件加固有五种方法:一、增大截面法当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受弯和受压构件时,被加固构件的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应满足按整体截面计算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加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不应小于60mm。
2、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3、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用短筋或箍筋与原钢筋焊接。
4、当截面受拉区一侧加固时,应设置U形筋,并应焊在原箍筋上,单面(双面)焊的焊缝长度应为箍筋直径的10倍(5倍)。
5、当用混凝土围套加固时,应设置环形箍筋或加锚式箍筋。
6、当受构造条件限制而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时,应采用锚固型结构胶种植。
7、新增纵向钢筋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二、置换混凝土法采用置换法局部加固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混凝土构件,当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支顶;当加固柱、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监测和控制;应采取措施保证置换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粘结质量,应满足按整体截面计算的要求。
置换混凝土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置换深度,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不应小于60mm。
2、置换长度应按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检测及验算结果确定,但对非全长置换的情况,其两端应分别延伸不小于100mm的长度。
三、外包型钢法(一)当采用外包型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实腹柱或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式外包钢加固后的钢架与原柱所承担的外力,应按各自截面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2、湿式外包钢加固后的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应按整截面共同工作确定。
(二)湿式外包钢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固用型钢两端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张武松发布时间:2023-06-05T12:35:15.87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6期作者:张武松[导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的总体量越来越大。
一些早期开发的建筑因使用年限长、受建造时材料和技术限制、受外力破坏或腐蚀等原因,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已经大幅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可以通过加固技术,强化房屋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耐久性、抗震性和安全性。
为此,需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工程结构的稳固性。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原则及其价值,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加固改造技术类型及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身份证号码:37142219820718XXXX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的总体量越来越大。
一些早期开发的建筑因使用年限长、受建造时材料和技术限制、受外力破坏或腐蚀等原因,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已经大幅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可以通过加固技术,强化房屋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耐久性、抗震性和安全性。
为此,需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工程结构的稳固性。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原则及其价值,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加固改造技术类型及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引言房屋建筑工程在后期使用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
故此,相关人员在施工操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本着整体性、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在选择和应用施工建材、设备和技术之前,要做好相关调查,包括建筑类型、工程规模、施工环境温湿变化等,合理应用加固改造技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性1.1保证工程项目安全使用安全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之一,当下随着房屋建筑工程各项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架构改造技术保证建筑物体的安全。
结构加固改造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津市东丽区中建玖樾府项目二标段工程A地块,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霞宏道南侧,地上部分为行政办公。
地下为汽车库、设备用房。
地下一层,地上6层,框架结构,层高均为3.9米,建筑高度23.800m,地基采用桩基础,基础采用筏形基础。
该项目目前处于施工尚未竣工状态。
拟在本项目竣工后对该项目进行改造,改造后功能为卫生及服务用房;需加固工作包括:经过结构检测需加固的构件;建筑功能调整造成的承载力的构件; 抗震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构造做法不满足要求等。
2、本工程结构加固改造包括一下内容:1.3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1.3.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1.3.2 该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加固施工竣工后算起为50年(C类)。
1.3.3 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材料加固的结构及构件,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时间宜为6~8年,不应迟于10年。
1.3.4 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且不得超过设计使用荷载。
1.4 本工程自然条件1.4.1 基本风压:0.55kN/m2,本项目风压采用0.5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1.4.2 基本雪压:0.40kN/m2。
1.4.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等级如下:地下: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1.4.4 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特征周期:0.75s。
1.5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本工程室内正常环境为环境类别一类;消防水池、卫生间所有构件环境类别二a类, 基础、地下室外墙、临土地下室顶板室外露天的雨蓬、排水天沟等结构构件环境类别二b类。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2.3 设计选用活荷载标准值如下(业主应注意使用时不应超过此限值):门诊 2.5kN/m2 病房、办公 2.0kN/m2餐厅 2.5kN/m2 卫生间 2.5kN/m2手术室、牙科门诊、检验室:3.0 kN/m2 DR室:5.0KN/ m2储藏室、药库、药房 5.0kN/m2 走廊、候诊 3.0kN/m2电梯机房 8.0kN/m2 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档案室 5.0kN/m2 配电室 5.0KN/m2门厅、电梯厅 3.5kN/m2 上人屋面活载标准值2.0kN/m22.0kN/m2 不上人屋面活载标准值 0.5kN/m2注: a.未注明荷载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012年版采用。
结构加固改造之结构构件加固结构构件加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竖向构件加固:对建筑的柱子、墙体等竖向构件进行加固。
一般采取的加固方法有包裹法、钢板加固法和外加剪力墙等。
包裹法是在原始构件外面包裹一层新的混凝土或钢板,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钢板加固法则是在原始构件表面贴上一层钢板,增加其抗拉能力;外加剪力墙是将钢筋混凝土墙板直接添加到原始构件外部,增加其整体承载能力。
2.横向构件加固:对建筑的梁、楼板等横向构件进行加固。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翼缘加固、粘贴加固和预应力加固等。
翼缘加固是在梁的顶部和底部增加钢板,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粘贴加固是在梁或楼板表面粘贴一层新的混凝土或碳纤维增强材料,增加其抗弯能力;预应力加固则是通过在梁或楼板上增加预应力筋或钢束,增加其整体承载能力。
3.锚固加固:在构件的连接处或节点处进行加固。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锚栓加固、钢板连接和粘结加固等。
锚栓加固是在构件连接处或节点处安装螺栓或钢筋,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剪力或拉力;钢板连接是通过连接钢板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增加其整体承载能力;粘结加固则是利用高强度黏结材料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增加其抗剪强度和整体承载能力。
4.基础加固:对建筑的基础进行加固,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有增加基础面积、加固基础土体和加固基础底座等。
增加基础面积可以通过加宽基础底座或增加基础底座的长度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加固基础土体是通过加固土体或注入增稳材料来提高基础土体的承载能力;加固基础底座则是在原始基础底座上增加一层新的混凝土或钢板,以提高其整体承载能力。
结构构件加固是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建筑的竖向和横向构件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其整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进行结构构件加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加固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和材料,同时要进行详细的构件检测和计算,确保加固效果和安全可靠性。
同时,在加固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加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证。
结构加固施工方案第1篇结构加固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建筑物结构安全成为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是必要的。
本方案针对某建筑物结构加固项目,制定如下施工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消除建筑物结构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 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施工范围及内容1. 施工范围:本项目涉及建筑物主体结构、屋面、地下室等部位的加固。
2. 施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的加固;- 墙体、剪力墙的加固;- 屋面及地下室顶板的加固;- 结构连接部位的加固;- 防水、防火、防腐处理。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 钢筋混凝土加固:- 采用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布进行加固,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 采用粘钢或粘碳板进行加固,提高构件的受力性能;- 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等,增加构件的截面面积和受力性能。
2. 墙体及剪力墙加固:- 采用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等,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采用混凝土置换法、注浆法等,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3. 屋面及地下室顶板加固:- 采用增设预应力拉索、增设支撑体系等方法,提高屋面及地下室顶板的受力性能;- 对屋面及地下室顶板进行防水、防火、防腐处理。
4. 结构连接部位加固:- 采用增设拉结筋、碳纤维布加固等方法,提高连接部位的受力性能;- 对连接部位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 项目组织:- 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施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设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后勤等专业组,明确各组职责。
2. 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面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质量员:负责项目质量检查、验收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 后勤保障:负责项目后勤保障工作。
超全面的结构加固解析(建议收藏)一、加固纵览加固类型房屋结构加固工程加固类型对于房屋结构加固工程,可分为房屋结构整体抗震加固(即体系加固)和构件加固。
体系加固是针对房屋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不足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而进行的加固;构件加固是针对局部构件承载力不足而进行的局部构件的加固。
加固原则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3、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4、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5、加固设计应注重节点连接构造设计。
加固内容及方法体系加固砌体结构加固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砌体结构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抗震承载力不满足时,宜采用的加固方法1)拆砌或增设抗震墙2)修补和灌浆3)面层或板墙加固4)外加柱加固5)包角或镶边加固6)支撑或支架加固整体性不满足时,宜采用的加固方法1)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或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形成闭合。
2)当纵横强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长锚杆、外加柱和外加圈梁等加固。
3)楼、屋盖构件支撑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托梁或采取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等的措施;对腐蚀变质的构件应更换;对无下弦的人字屋架应增设下弦拉杆。
4)当构造柱或芯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外加柱;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墙体交接处增设互相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构造柱。
5)当圈梁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圈梁;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端加锚杆代替;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上下两端增设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