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监测与监控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并实现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任务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监测与监控基础知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任务和功能•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分类和应用场景2. 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3. 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结构和组成•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的部件功能和特点•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安全监测与监控案例分析与实践•安全监测与监控案例分析•安全监测与监控实践操作•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设计与实现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将采用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在实际的安全监测与监控场景中,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活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其中实验报告将占据50%的总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权威教材:《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入门教程:《安全监测与监控从入门到精通》2. 参考书目•案例分析:《智能安防系统实践与案例分析》•技术发展:《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发展与趋势》•实验指南:《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指南》六、总结本课程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监测与监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解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础知识、技术、系统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等方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监测与监控场景中发挥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课程编号:0829210216SMAC《安全监测监控》(Safety monitoring)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培养具有监测监控基础理论知识,通晓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掌握煤矿生产中各种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独立进行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选型设计、现场配置设计;并对煤矿综合信息化技术具有初步了解的应用型本科安全技术人才。
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等专业。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内容广泛,且综合性强,适宜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进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采煤概论或采矿学、矿井通风、煤矿火灾防治、矿井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煤矿电工学、仪器分析等。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理解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我国煤矿监测监控技术水平及应用现状,理解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的三大技术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2、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监控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有关监控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熟练掌握煤矿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有选型、校准、使用及维护的良好技能;4、理解PLC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PLC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技巧;会设计简单的PLC应用系统。
5、掌握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风电瓦斯闭锁装置、胶带输送机监测系统等煤矿安全监测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具有合理选择、现场布置设计及使用分析的能力。
6、理解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典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并能依据具体矿井实际条件进行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选型设计。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1、绪论安全监测监控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等;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典型煤矿现代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情况等。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安全监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监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安全监测的原理: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安全监测的技术:介绍常见的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
4.安全监测的应用:分析安全监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安全监测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监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进行实地安全监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安全监测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282A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安全工程先修课程:流体力学、高等数学、电工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目标1: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安全监控/检测系统的工作依据和工作原理,并能在工程应用中熟练适用。
目标2:掌握生产过程参数(压力、温度、流量和物位)检测与监控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有毒有害、可燃性、爆炸性气体及噪声的检测方法;依据所学能够分析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测仪表是否适用,并能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熟练选择/ 运用检测/监控仪表,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2、课程教学过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1、5.3)第一节安全检测与安全监测第二节检测系统的构成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设立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意义。
掌握检测系统的构成和传感器的类别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内容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传感器在监控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过程参数检测与监控(4.1、5.3)第一节压强检测与监控1.压强基本概念2.压力检测方法3.压力计的选用与安装第二节温度检测与监控1.温度的测量原理2.热电偶温度检测3.热电阻温度检测4.温度检测仪表的使用与安装第三节流量、流速检测与监控1.节流式流量计2.电远传式转子流量计第四节物位检测与监控1.浮力式液位检测2.差压式液位计3.超声波物位检测4.其它物位检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各类检测仪表中相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压力、温度、流量和物位检测的适用传感器和仪表;掌握流体静压和动压之间的转化;掌握电气压力检测的方法及原理;赛贝克效应和热电偶测温。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内容电远传式压力测试;电动式差压变送器;伯努利方程及应用;赛贝克效应与热电式;超声波物位计。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检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2. 学生具备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针对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一般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安全检测与监控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2. 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安全检测与监控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安全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安全检测与监控基本概念: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概述2.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讲解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红外线探测器等)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3.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阐述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摄像头、录像机、报警器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4.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安全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5.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设备选型、布局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6. 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培养学生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各种检测技术、监控系统和安全评价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能力,能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安全检测技术:详细讲解各种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3.安全监控系统:介绍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监控系统进行安全管理。
4.安全评价:讲解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5.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检测监控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安全监测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安全监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在实际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监测与控制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安全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安全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场景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遵守安全规程,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安全监测与控制的概念和实际应用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安全监测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监测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监测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常见的安全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监测概述2. 安全监测设备:讲解各种安全监测设备(如传感器、报警器、监测仪器等)的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监测设备3. 控制系统:阐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类型,分析其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及其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法规在安全监测与控制中的作用。
安全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安全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监控系统的搭建和维护。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监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安全监控设备和软件,掌握监控系统的搭建和维护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监控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监控概述:介绍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安全监控设备:介绍各种安全监控设备的功能、特点和应用。
3.安全监控软件:介绍安全监控软件的功能、特点和应用。
4.安全监控系统搭建:讲解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安全监控系统。
5.安全监控系统维护:讲解如何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的安全监控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监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学生动手搭建和维护安全监控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控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安全监控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学院:石化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编写人员:侯国安教研室主任审核:院长签字:2018年9月《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具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和用途,传感器基本理论及主要技术特征,测控分站结构、功能以及实现功能的方法和原理,测控信号在系统中传输时的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匹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测信息处理基本方法以及作为安全信息用于管理方面的基本功能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相关知识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工程实际问题,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思想。
三、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和理解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以及传感器基本理论,具有采用正确方法和措施调校各种传感器,合理选择和优化监测监控系统能力;培养细心踏实、思维敏锐的精神。
2.掌握瓦斯、矿井环境状态参数检测、矿井生产系统工况参数检测,具备依据矿井检测监控系统的需要,合理选择监控设备,正确安装监测监控设备的能力;培养培养独立思考、爱岗敬业的精神。
3.掌握气体成分检测,粉尘检测,机械振动检测,噪声检测,红外气体浓度监测技术,以声发射理论为基础的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具备依据化工检测监控系统的需要,合理选择监控设备,正确安装监测监控设备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爱岗敬业的精神。
4.掌握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基础,安全监测监控管理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工业技术,具有依据化工或者矿井生产条件和采掘工作条件制定监测监控技术措施的能力;培养创新、敬业的精神。
5.通过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全面学习,具备化工与煤矿安全参数的测定、施工、维护、设计、管理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