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断层的识别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925.59 KB
- 文档页数:3
井下常用的断层性质识别方法1、揭露断层的征兆(1)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中裂隙显著增加,一般越靠近断层越明显。
(2)煤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
这是由于断层两盘相互错动,牵引附近煤岩层变形的结果。
(3)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
这是由于煤层较松软,或者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受到断层挤压和揉搓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所致。
(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揉皱和破碎现象,煤呈鳞片状、粉末状,常有效褶曲出现。
(5)在大断层附近常半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小断层与大断层性质相同,是大断层伴生小构造。
(6)充水性强的矿井,在巷道接近断层时,常出现滴水、淋水以致涌水等现象。
这是由于上部含水层或者其他水体沿断层附近裂隙下渗所致。
2、断层性质区分(1)井下实地观察:查明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也是确定断层类型不可缺少的一向工作。
落差小于巷道高或小于煤厚,根据上下盘移动方向,可以直接判定;落差大于巷道高或大于煤厚,根据顶底板岩性或者摩擦面判定。
断层标志,有一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断层两盘相对为位移的方向。
例如,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反阶步。
在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断层在不同侧面造成的地层效应,综合分析断层多方面的标志,才能正确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
当测定了断层的产状和确定了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就可定出断层的类型,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等。
1、正阶布2、反阶布3、擦痕及两盘运动方向(2)层位对比法:根据巷道揭露的断层两盘煤岩层位,进行对比,再根据断层的产状,确定断层的性质。
利用层位对比法,可初步判定断层性质(存在标志层的判定会更加准确)(3)伴生派生构造判断法:断层附近常伴生派生一些小型列些构造或者拖拽牵引,这些构造在成因上与断层有密切的联系,可根据这些构造的产状,从而推测出断层的产状。
1、正断层,伴生小的正断层及张裂隙2、逆断层,伴生小的逆断层及剪裂隙3、正断层的牵引褶皱4、逆断层的牵引褶皱(4)区域规律类推法:随着矿井资料的积累,对矿区出现的断层得出某些规律性认识,并据此指导断层性质的判断。
断层、裂缝识别属性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相干体技术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相位的相似性。
当地层岩性、特征等地质因素横向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地震波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引起地震波的各种属性变化。
反之,作为一种属性应用,地震波横向变化时,根据地震道相干性计算的数值必然发生变化,且变化敏感,相干值低的点与地质不连续性(如断层、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相关。
因此,相干体切片包含了断层、微断裂的信息,它可直观地显示微断裂的相对发育程度。
通常,长度较大的线状或大曲率半经的曲线为断层的显示,长度较短的则为微断裂的显示,微断裂的显示越密集,则预示微断裂越发育。
层倾角和方位角图也有类似的功能,只是各有所长。
图片上较长的线性条带显示,一般也是断层的体现,其中短促的线性条带通常是微断裂的体现;而断层之间,方位角的线状或大小(色彩)变化现象则体现了裂缝的发育状况,通常线状显示越密集、色彩越丰富,则预示裂缝越发育。
通过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的叠合显示,可更加清晰地描述地质体产状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分析构造的变形程度和裂缝的发育程度,从而有助于分析储层物性的相对优劣。
SMT中该类属性应用SMT中所有高级属性都集成在一个模块RSA中,因此要计算该类属性首先从project中找到RSA模块,打开进入属性选取窗口。
RSA模块中相干属性名称为Similarity,这里翻译过来实际上是相似性,意为相似性越差,越不相干,反映横向的不连续性,指示断层、裂缝或者特殊岩性体的存在;相似性越好,越相干,反映横向上地层具有连续性。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属性silimarity来检测尺度较大的断层,当然有时候也对小断层有用。
在similarity属性下方为silimarity variance,翻译为相似性的方差。
数学上,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通俗点讲,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断层是地壳中存在的岩石层面或岩石体之间的裂隙,通常与地震活动相关。
在野外勘察中,为了判别断层的存在和性质,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标志:
1. 地形标志:断层通常在地表上形成一系列的地形特征,如断崖、地裂、悬崖等。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方向。
2. 岩石标志:断层两侧的岩石通常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
例如,一侧的岩石可能被挤压或拉伸,形成瘤状或伸展结构,而另一侧则可能出现断块或断裂带。
3. 地球物理标志:断层会影响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
地震波传播速度、重力场、磁场和电性等都可以用来检测可能的断层。
4. 地质标志:断层的存在会改变岩石层面的相对位置和性质,如变形和变质。
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变质程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性质。
以上是断层的一些野外判别标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 -。
倾角构造导向滤波方法识别小断层
解淑林;宁松华;曾德龙;郑超;欧钦;王政
【期刊名称】《中国锰业》
【年(卷),期】2017(035)002
【摘要】低序级小断层的识别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以及储层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三维地震体数据运用基于倾角控制的构造导向滤波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三维地震相干体等技术对低序级小断层进行解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胜利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证明.这两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震解释人员快速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并能指导断层平面组合方案的正确性.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解淑林;宁松华;曾德龙;郑超;欧钦;王政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江油621709;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三维构造解释中的小断层识别技术及应用 [J], 李健雄;董文波
2.基于扩散滤波方法的小断层识别技术 [J], 董志华;周家雄;隋波;李勇
3.基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小断层识别技术 [J], 杨漫坪;王林飞;林童;李兆亮
4.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地震倾角求取方法及其在构造导向滤波中的应用(英文)[J], 刘财;陈常乐;王典;刘洋;王世煜;张亮
5.断块油藏小断层构造解释与识别技术 [J], 胡晨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勘探断层识别方法
“哇,这是啥呀?”我看着电视上那些奇怪的线条和图案,好奇地问。
旁边的爸爸说:“这是地震勘探呢,能找到地下的断层。
”啥是地震勘探断层识别呀?听起来好神秘呢。
嘿,原来地震勘探断层识别有好几种方法呢。
有一种是看地震波的变化,就像小侦探找线索一样。
当地震波遇到断层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
那怎么看呢?得用专门的仪器来接收地震波,然后分析这些波的样子。
这可不能马虎哦,要是弄错了,就找不到断层啦。
地震勘探断层识别在生活中有啥用呢?比如说盖大楼的时候,要是不知道地下有没有断层,那可危险啦。
就像你在沙滩上堆城堡,要是下面有个大坑,城堡不就容易塌嘛。
所以得先找到断层,避开它们,这样大楼才能盖得稳稳的。
还有找石油的时候也能用得上呢。
石油有时候就藏在断层附近,找到断层,说不定就能找到石油啦。
这不是跟寻宝一样嘛,刺激得很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参观一个科技馆。
里面就有关于地震勘探断层识别的展示。
有个大哥哥给我们讲解,他说就像医生给地球做检查一样,找到地球的“小毛病”。
哇,那一刻我觉得好厉害呀,这些科学家就像
超级英雄,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震勘探断层识别真的好重要呀!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还能帮我们找到宝藏呢。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科学,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保护地球的小英雄呢。
浅谈断层特征及识别方法摘要断层广泛的发育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形成机制各异,大小差别极大,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其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识别、判断断层的存在并且给断层分类。
其中断层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别又是重中之重。
关键字:断层位移相对运动断层面识别方法1.引言在进行断层识别的过程中,方法是多样的,在确定地质整体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是当前比较集中的一种手段,采用综合方法识别断层非常重要,本文主重点介绍断层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别方法。
2.断层的相关概念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它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指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
2.2断层的分类通常按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分为:①正断层,是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称为逆断层。
根据断层倾角大小进而分为高角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他们之间以45°角为分界。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是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另外还有如下的两种常见分类方式: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的走向方位的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依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断层可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矿井掘进工作面小断层识别及处理摘要:由于现代矿山高强度开采,巷道掘进量也随之大量增加。
煤巷、半煤岩巷岩巷年掘进量超过15000km。
随着安全高效机械化采矿技术在的应用,掘进速度和支护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矿山科技的迅速发展,科研院校、企业等就巷道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了研发,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于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中。
关键词:矿井掘进;工作面;小断层识别;处理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煤矿巷道掘进事业发展迅猛,不仅掘进施工技术水平还是掘进的机械装备等都有了迅猛的发展,掘进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煤矿掘进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岩巷掘进技术差距大。
以国有重点煤矿为例,每年岩巷掘进进尺煤矿巷道是煤矿井下生产的脉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事业发展迅速,每年的掘进量都在突飞猛进的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不全已经超过了10000km,实现煤矿巷道的快速掘进,保持其畅通和完好,对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矿生产矿井的井巷开拓工程中,岩巷快速掘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岩巷是构成生产矿井采区或生产水平接替的主要链锁工程项目;在生产矿井井巷开拓工程量中,岩巷占有很大比重,约上巷道开拓总量的20%。
近几年,随着开采方法口技术的发展,岩巷在巷道开拓总工程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对于老矿区来说岩巷在巷道开拓总量中仍占15-20%。
同时不少矿井随着生产能力的。
不断扩大,矿井开拓延伸速度更快,导致采掘关系更为紧张。
因此,不断提高岩巷掘进速度,对保证煤矿采掘关系正常发展尽快形成采区或生产水平的生产系统,进一步缓解掘进工艺紧张状况,对促进矿井稳步施工生产十分有帮助。
2矿井快速掘进技术2.1综掘机快速掘进技术①综掘机配单体气动锚杆钻机支护技术特点:该技术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比较成熟,适应一般地质条件的巷道掘进与支护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掘进与支护交替顺序作业,掘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1、非纵测线上辨别断层比较明显,往往能看到波的走时跳跃。
在断层附近能看到能量的明显衰减。
有的断层记录上看不到波的跳跃,但和纵测线一样,也能产生回转现象。
在断层附近由于岩石吸收系数增大,不管设计何种观测系统,断层点附近的能量都会减弱或消失。
地震同相轴错断,间断,扭曲等,都可能是断层特征。
2、岩层破碎带判识准则为:深度偏移图像中正负反射波组较明显且杂乱,正负反射波能量相当或正反射能量略强;纵波波速下降,在岩性图中,各曲线都呈较明显、密集的起伏变化;二维、三维图像中反射面较多,较集中,且相互重叠。
3、含水岩体、水体及夹泥带判识准则为:深度偏移图中P波反射较S波弱,且S 波负反射能量较正反射强;速度图中P波处于高速区,S波处于低速区;反射层提取图中S波出现较明显的负反射面;岩性图中S波曲线明显下降,纵横波波速比V/s 和泊松比显著增大,岩体密度p和动态杨氏模量E等明显下降。
4、断层破碎带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波遇断层破碎带反射较强,若岩层富水横波反射也较强,深度偏移多以强烈的负反射开始,以强烈的正反射结束,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多而杂乱,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窄、延伸性差。
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纵横波速总体下降,但高低变化频繁。
5、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横波在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内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与断层破碎带内基本一致,但泥夹石充填型溶洞深度偏移图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数量视充填物内块石粒径和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块石粒径和含量大则正负反射层较多而杂乱,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窄、延伸性差;块石粒径和含量小则正负反射层少,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宽、延伸性好。
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内纵横波速总体下降,高低变化频率随充填物内块石粒径变大而降低,随充填物内块石含量变大而升高。
6、软弱夹泥充填型溶洞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波遇软弱夹泥充填型溶洞反射很强,若岩层富水横波反射也较强,深度偏移以强烈的负反射开始,以强烈的正反射结束,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少、正负相间、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宽、延伸性好。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低序级断层是指断层面倾角小于30度的断层,由于其倾角较小,常常难以被发现和识别。
然而,低序级断层的存在对于地质灾害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地识别低序级断层成为了地质学家和矿产资源开发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地质勘探方法
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地质勘探人员对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低序级断层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且结果受到勘探人员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2. 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是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学原理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该
方法主要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手段,来探测地下的
物理性质变化,从而判断低序级断层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
快速、准确地识别低序级断层,但缺点是需要专业的地球物理学知识
和设备,成本较高。
3. 遥感方法
遥感方法是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
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来获取地表的影像数据,从而判断低
序级断层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地表情况,但缺点是受到天气、云层等因素的影响,且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和设备。
综上所述,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识
别效果。
34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对局部微幅构造、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2) 小断层封闭性对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识别方法探讨小断层一般指断距小延伸长度短的断层。
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断距小于15m 左右,表现为微小错断、同相轴扭曲、振幅突变、相邻层位错动等现象,具有多解性、难以识别的特征; 在单井剖面上表现为地层缺失在10 m 左右的断层。
1.正演模拟指导识别法正演模拟是以明确研究区地质体地震记录特征为目的,通过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征,为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地质体提供地震波波场依据。
针对A 地区,以地震资料主频25Hz 设置不同砂体厚度、不同断距的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 当断距为10m,反射同相轴出现较明显错断; 断距为5m,同相轴出现扭曲,断距不明显。
对比几组模型,砂体等厚时断距越大,同相轴错断越明显; 等断距时砂体厚度越大,错断越清晰。
将正演模拟结果应用到A 地区精细构造解释过程中,能有效地指导小断层的识别。
2.地震技术综合识别法在地震构造解释中,由于垂直断层方向的地震剖面能清晰地识别出断层,因此,可以先应用多方向地震剖面显示来准确验证断点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线剖面并列显示连续追踪断点连续性。
一般连续多线并列显示主要用于判断小于半个相位的错断和小扭曲的平面展布特征,在小断层断点在剖面上反射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数据体显示对相同剖面发育小错断或微弱扭曲的同一位置在不同数据体剖面上进行分析对比,识别、解释小断层,追踪出断层平面展布,结合水平切片和相干切片相互验证。
3.相控识别法相控识别法是利用测井、录井资料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结合“数砂体”和“厚度突变”识别断层。
在A 油田B1区块首先应用测录井资料对BinIV油组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通过数砂体的方式确定主力油层B2小层发育5 套砂体,层厚35 m,而B4只发育4 套单砂体,层厚较其它井薄10 m左右,因此判断该井过断层。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分析摘要:前人多是对主要断层进行精细刻画及研究,大断层的勘探程度相对较高,但各区仍发育有众多低序级断层,且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和勘探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方法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常规地震资料中,沿目的层及其附近强反射同相轴做层位自动追踪比较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得到较好的追踪结果,效果比较理想,对小断层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0引言目前,识别低序级断层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震剖面直接识别法在地震剖面上大断层很容易辨认,主要表现为:反射同相轴或波组错位现象显著出现;断层处的反射同相轴具有波形转变、能量减弱等特点;剖面上高序级断层附近会出现断裂带;断层延伸一般较远,对区块或区带起着控制作用等一些很明显的特征。
低序级断层在断距和延伸长度上规模都比较小,在剖面上同相轴变化很微弱,特别是一些断距小于 10m 的低序级断层。
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其特征可以总结为:(1)地震同相轴微小错位;(2)地震同相轴相位扭曲;(3)反射振幅突然变弱或变强;(4)上下相邻层位的错动;(5)同相轴相位突变和转换。
2)水平切片法根据水平切片上的同相轴强弱来判断反射波强弱程度,根据同相轴的宽窄程度来判断地层的倾斜程度,根据同相轴错开的大小来判断断距大小。
小规模断层在这类切片上特征反映十分明显,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夸大,这些特征可以总结为(1)同相轴错断现象比较显著;(2)同相轴发生位置的错开,但间断现象不显著;(3)振幅迅速变化,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宽窄突然改变;(4)地震同相轴突然弯曲;(5)同相轴延伸方向改变。
3)相干切片法断层导致层位不再连续,利用相干体可以有效地突出这种异常特征。
通过改变相干步长,在相干切片上可以明显的识别大、小断层。
在相干切片上小断层处主要表现为:(1)当遇到断层时,地层会发生不连续,同时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振幅大小忽然变化,利用相干体能够有效地突出这种异常特征;(2)在相干切片上,深颜色为异常区,亮颜色代表正常区,在这类切片上,断层的走向和互相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
煤矿掘进工作面小断层识别及处理摘要:煤矿掘进工作面小断层对于煤矿开采而言是一项重要问题,对此加强识别及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煤矿掘进的工作效率,并且有效减少企业成本。
针对此问题,相关人员应对煤矿掘进工作面的综合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及设备技术加强识别并制订可靠的处理方案,促进煤矿的安全顺利生产。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小断层;识别方法;引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煤炭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公路挖掘是煤炭开采的一个关键环节,往往面临不同的结构性缺陷、周围岩石应力集中以及顶板和煤层高度破碎,这不仅使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而且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安全。
煤炭企业应更加重视选择适当的方法,克服各领域的漏洞,确保安全和快速开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煤矿掘进工作面根据地质资料分析,采用工程类比法。
当巷道出现变形、漏帮漏顶或巷道施工过断层带、破碎带时,必须对原有支护进行补强。
对照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补强形式主要有套棚、打挑棚和补打锚索等[3-5]。
对局部架棚支护进行补强支护前,首先加固临近支架,棚撑、木楔打齐,打上劲。
所套棚或挑棚必须正规,梁腿接实,与原支架间用木鞋、木楔打紧,棚撑打齐必须定期对补强支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度,每班开工前,由班队长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其他施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若发现工作地点顶板、支架、设备及安全设施等有安全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有关施工人员需要熟悉矿井施工期间应用到的所有支护设备,以便提升矿井支护效果。
2煤矿掘进工作面技术及小断层地质构造的影响1.严重破坏煤层。
如果煤矿掘进工作面出现断层,会对开采区域划分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会破坏煤层的完整性,进而加大煤矿生产的难度。
一旦煤层受到断层的影响,不利于开拓方式的布置,而且在掘进过程中煤层很容易出现断失的情况,同时施工量也会随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