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设计(主要)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3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通信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依据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本项目的设计文件、工程监理合同、审批合格的施工图文件,协助建设单位以控制投资、进度、质量、安全为核心,对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
为使本工程项目全面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的各项目标。
特制定本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1工程概况及特点为适应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的铁路运输目的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通信系统更具有可靠性,确保行车的安全畅通及高效率运营。
1.1.1本工程通信网由承载网、业务网和支撑网组成。
通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传输及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站间行车电话机及其它通信系统。
车站场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电话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及其它通信系统。
1.1.2本工程对既有光接入网的传输部分进行更新改造,利用新设20芯光缆的2芯光纤开通基于SDH-622Mb∕s的光传输系统,网管设于银川通信站。
1.13利用地区光缆开通基于SDH-155Mb∕s的光接入网系统,就近在车站接入SDH622Mb∕s光接入网系统,为新建车站站房、IokV配电所、分区所以及红外轴温监测机房等提供传输通道。
1.144本段交换网维持既有、新增自动电话通过光接入网接入既有程控交换机。
惠农通信工区、银川通信工区新设应急通信现场设备,预留接入兰州局应急通信系统中心条件。
沿线新建通信、信息机房设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及新建机房环境进行统一的集中监控,纳入银川既有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中心。
既有干局线传输系统设备继续使用,本工程对既有光接入网的传输部分进行改造,各站数字调度通信系统设备利旧;沿线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利IBo1.2编制依据《包兰线惠农至银川段增建第二线工程HYXS-I标段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有关设计图纸、资料及补遗、答疑书。
国家和铁道部、兰州铁路局颁布的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1、通信网工程设计2、程控室工程设计3、传输室工程设计第二类:通信论文4、光城域网研究与组网5、光波分复用技术的研究与分析6、光同步数字体系的研究与分析7、论述移动通信的应用及发展8、铁通XX分公司宽带业务现状与发展9、铁通XX分公司发展策略10、提速铁路专用通信业务及发展11、自拟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通信工程专业课题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题目要求《通信网设计》一、设计要求:1、作某一范围长途干线网设计;2、绘出新设计通信网图并作相应阐述。
二、主要内容:1、对通信网种类及构成要素作概括性阐述;2、拟定长途网业务节点数量及选用相应设备;3、对新设计通信网的信道构成特点、网型、保护方式等作相应阐述。
《程控交换工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对原有设备情况的调查,收集各种资料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交换网图3.根据交换网图提出中继方式,其中包括信令方式,接口方式及传输方式等内容4.画出工程所需各部分图纸5.写出设计规范书及设计说明书二.完成图纸名称:1.交换网图2.中继方式3.设备平面布置图4.总配线架,数字配线架端子分配图5.电缆径路图6.电源系统图7.工程数量表《传输室工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结合本单位条件或者处自拟条件作传输室施工设计,规模不限;2、采用光纤传输设备或者数字微波设备及相关附属设备(如中配架、数配架、引入架、试验架等);3、对各项设计作重点说明。
二、主要内容:1、传输室设备平面布置图;2、通信网图;3、室内信道直线径路图;4、中配架运用及分配图;5、布线计划图改工程数量表。
第二类:通信论文题目要求1、根据所选题目进行现场调研及收集资料;2、根据题目说明论文主要包括哪些部分;3、对每一部分作详细论述;4、论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及结论;5、所涉及的数据、图表要准确;6、论述过程中要有自己独创的观点;。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信工程设计作为通信行业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通信工程设计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信工程设计的概念通信工程设计是指在通信工程项目中,根据用户需求、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要求,对通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和验收的过程。
通信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规划:根据用户需求,对通信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系统规模、技术方案、网络结构等。
2. 网络设计:根据系统规划,对通信网络进行设计,包括传输网、接入网、无线网等。
3. 设备选型:根据网络设计,选择合适的通信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基站等。
4. 工程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
5. 系统验收:对通信系统进行验收,确保系统功能、性能、安全性等符合要求。
二、通信工程设计的特点1. 技术性:通信工程设计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如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光通信等,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2. 复杂性:通信系统涉及众多环节,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 可变性:通信工程设计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等因素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4. 创新性:通信工程设计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三、通信工程设计的原则1. 需求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确保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性。
2. 技术先进: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安全可靠:确保通信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
4. 经济合理: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 可扩展性:考虑未来技术发展,使通信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四、通信工程关键技术1. 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为通信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第1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第2章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3)2.1 通信网络基本概念 (3)2.2 网络拓扑结构 (3)2.3 传输技术及设备 (4)第3章网络规划方法与流程 (4)3.1 网络规划概述 (4)3.1.1 基本概念 (5)3.1.2 网络规划目标 (5)3.1.3 网络规划原则 (5)3.2 网络规划需求分析 (5)3.2.1 业务需求分析 (5)3.2.2 用户需求分析 (5)3.2.3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5)3.3 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6)3.3.1 网络拓扑设计 (6)3.3.2 设备选型 (6)3.3.3 技术体制选择 (6)3.3.4 网络优化 (6)第4章案例一:城市宽带接入网规划 (6)4.1 项目背景与需求 (6)4.2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7)4.3 效果评估与优化 (7)第5章案例二:数据中心网络规划 (8)5.1 项目背景与需求 (8)5.2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8)5.3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8)5.4 功能评估与优化 (9)第6章案例三:企业内部网络规划 (9)6.1 项目背景与需求 (9)6.2 企业内部网络设计 (9)6.3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线 (10)6.4 网络安全策略与实施 (10)第7章案例四:无线局域网规划 (10)7.1 项目背景与需求 (10)7.2 无线局域网架构设计 (11)7.3 无线信号覆盖分析 (11)7.4 网络优化与维护 (12)第8章案例五: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12)8.1 项目背景与需求 (12)8.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12)8.3 基站选址与覆盖分析 (12)8.4 网络优化与调整 (13)第9章网络规划中的新技术应用 (13)9.1 软件定义网络(SDN) (13)9.1.1 SDN概述 (13)9.1.2 SDN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3)9.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14)9.2.1 NFV概述 (14)9.2.2 NFV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4)9.3 5G通信技术 (14)9.3.1 5G概述 (14)9.3.2 5G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4)9.4 物联网技术 (14)9.4.1 物联网概述 (14)9.4.2 物联网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5)第10章网络规划与设计实践总结 (15)10.1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5)10.1.1 典型案例分析 (15)10.1.2 经验总结 (15)10.2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15)10.2.1 现有挑战 (15)10.2.2 未来发展 (15)10.3 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展望 (15)10.3.1 研究成果梳理 (15)10.3.2 应用前景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4.6.4 变电站通信网的基本设计原则变电站通信的内容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地采集控制单元与变电站或电厂主控室监控管理层之间的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远方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
系统通信网架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电力系统的连续性和重要性,通信网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
2)系统通信网应能使通信负荷合理分配,保证不出现“瓶颈”现象,保证通信负荷不过载,应采用分层分布式通信结构。
此外应对站内通信网的信息性能合理划分,根据数据的特征是要求实时的,还是没有实时性要求以及实时性指标的高低进行处理。
另外,系统通信网设计应满足组合灵活、可扩展性好、维修调试方便的要求。
3)应尽量采用国际标难的通信接口,技术上设计原则是兼容目前各种标准的通信接口,并考虑系统升级的方便。
4)应考虑针对不同类型的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系统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灵活多样的且具有延续性。
5)系统通信网络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约。
6)对于通信媒介的选用、设计原则是在技术要求上支持采用光纤,但实际工程中也考虑以屏蔽电缆为主要的通信媒介。
7)为加速产品的开发,保持对用户持续的软件支持,对用户提出的建议及要求的快速响应,就要求摆脱小作坊式的软件开发模式,使软件开发从“小作坊阶段”进入“大生产阶段” ,采用先进的通信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发应用于其之上的通信软件平台。
4.6.5 通信网的软硬件实现1.硬件的选择为了保证通信网的可靠性, 通信网构成芯片必须保证在工业级以上, 以满足湿度、温度和电磁干扰等环境要求。
通信CPU 可采用摩托罗拉公司或西门子公司的工控级芯片,通信介质选择屏蔽电缆或光纤。
2.接口程序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接口,技术上设计原则是兼容目前各种标准的通信接口,并考虑系统升级的方便。
装置通信CPU除保留标淮的RS-232/485接口用于系统调试维护外,其他各种接口采用插板式结构, 设计支持以下三类共七种方式:标准RS-485 接口,考虑双绞线总线型和光纤星形耦合型;标准Profibus MMS接口,考虑双绞线总线型、光纤环网、光纤冗余双环网;标难Ethernet,考虑双绞线星形和光纤星形(通信管理单元考虑以上两种类型的双冗余配置)。
附件1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2014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12规范引用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通信网组成45总则56规划目标57需求预测68技术原则89技术经济分析16附录A 变电站业务及可靠性要求16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通信网规划设计的有关工作。
2规范引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 标准电压DL/T 395 低压电力线通信宽带接入系统技术要求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447 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5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268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271 大型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737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865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电监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005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和定义3.1.1省际骨干通信网(缩写GW)由公司总部(分部)至省公司、直调发电厂及变电站以及分部之间、省公司之间的通信系统组成。
3.1.2省级骨干通信网(缩写SW)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至所辖地市电力公司、直调发电厂及变电站,以及辖区内各地市公司之间的通信系统组成。
3.1.3地县骨干通信网(缩写DW)由地市公司至所属县公司、直调发电厂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供电所及营业厅等的通信系统组成。
3.1.4 10千伏通信接入网由变电站10千伏出线至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环网单元、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分布式电源站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的通信系统组成。
3.1.5传输网是实现各类业务信息传送的网络,负责节点连接并提供任意两点之间信息的透明传输,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
通讯网络设计与搭建操作流程规范第1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 (5)1.1 项目背景 (5)1.2 需求分析 (5)1.3 技术选型 (6)1.4 预算评估 (6)第2章网络拓扑设计 (6)2.1 网络结构 (6)2.2 节点布局 (6)2.3 链路规划 (6)2.4 网络冗余设计 (6)第3章网络协议选型 (6)3.1 传输层协议 (6)3.2 网络层协议 (6)3.3 数据链路层协议 (6)3.4 应用层协议 (6)第4章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 (6)4.1 设备选型原则 (6)4.2 核心设备选型 (6)4.3 边缘设备选型 (6)4.4 采购与验收 (6)第5章 IP地址规划与分配 (6)5.1 IP地址规划原则 (6)5.2 私有IP地址规划 (6)5.3 公网IP地址申请 (6)5.4 IP地址分配策略 (6)第6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6)6.1 设备基本配置 (6)6.2 端口配置 (6)6.3 VLAN配置 (6)6.4 路由配置 (6)第7章网络安全设计与部署 (6)7.1 防火墙配置 (6)7.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7)7.3 VPN部署 (7)7.4 安全策略配置 (7)第8章网络监控与故障排查 (7)8.1 监控系统部署 (7)8.2 功能监控 (7)8.3 故障排查流程 (7)8.4 常用故障排查方法 (7)第9章网络优化与调整 (7)9.2 网络拥塞分析 (7)9.3 优化方案制定 (7)9.4 优化效果评估 (7)第10章网络设备维护与升级 (7)10.1 设备维护策略 (7)10.2 硬件维护与更换 (7)10.3 软件升级 (7)10.4 备份与恢复 (7)第11章网络项目管理与验收 (7)11.1 项目进度管理 (7)11.2 项目质量管理 (7)11.3 项目成本管理 (7)11.4 项目验收 (7)第12章网络运维与培训 (7)12.1 运维团队建设 (7)12.2 运维管理制度 (7)12.3 培训与技能提升 (7)12.4 应急预案与演练 (7)第1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 (7)1.1 项目背景 (8)1.2 需求分析 (8)1.3 技术选型 (8)1.4 预算评估 (8)第2章网络拓扑设计 (9)2.1 网络结构 (9)2.2 节点布局 (9)2.3 链路规划 (10)2.4 网络冗余设计 (10)第3章网络协议选型 (10)3.1 传输层协议 (10)3.1.1 TCP协议 (11)3.1.2 UDP协议 (11)3.2 网络层协议 (11)3.2.1 IP协议 (11)3.2.2 ICMP协议 (11)3.3 数据链路层协议 (11)3.3.1 Ethernet协议 (11)3.3.2 PPP协议 (11)3.4 应用层协议 (11)3.4.1 HTTP协议 (12)3.4.2 FTP协议 (12)3.4.3 SMTP协议 (12)第4章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 (12)4.1.1 适用性原则:根据网络规模、业务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网络设备。
附件1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2014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 (2)2规范引用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通信网组成 (5)5总则 (5)6规划目标 (6)7需求预测 (7)8技术原则 (9)9技术经济分析 (16)附录A 变电站业务及可靠性要求 (17)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通信网规划设计的有关工作。
2规范引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 标准电压DL/T 395 低压电力线通信宽带接入系统技术要求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447 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5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268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271 大型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737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865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电监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005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和定义3.1.1省际骨干通信网(缩写GW)由公司总部(分部)至省公司、直调发电厂及变电站以及分部之间、省公司之间的通信系统组成。
3.1.2省级骨干通信网(缩写SW)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至所辖地市电力公司、直调发电厂及变电站,以及辖区内各地市公司之间的通信系统组成。
3.1.3地县骨干通信网(缩写DW)由地市公司至所属县公司、直调发电厂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供电所及营业厅等的通信系统组成。
3.1.4 10千伏通信接入网由变电站10千伏出线至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环网单元、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分布式电源站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的通信系统组成。
一、接入网概述光纤接入网的形式根据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光纤接入方式可分为如下几种: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小区);FTTH(光纤到用户);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F(光纤到楼层);FTTP(光纤到电杆);FTTN (光纤到邻里);FTTD(光纤到门);FTTR(光纤到远端单元)。
其中最主要的是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H(光纤到用户)三种形式。
光接入网的优点:(1)光纤接入网能满足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
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除了打电话、看电视以外,还希望有高速计算机通信、家庭购物、家庭银行、远程教学、视频点播(VOD)以及高清晰度电视(HDTV)等。
这些业务用铜线或双绞线是比较难实现的。
(2)光纤可以克服铜线电缆无法克服的一些限制因素。
光纤损耗低、频带宽,解除了铜线径小的限制。
此外,光纤不受电磁干扰,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用光缆代替铜缆,可以解决城市地下通信管道拥挤的问题。
(3)光纤接入网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而铜缆的价格在不断上涨。
(4)光纤接入网提供数据业务,有完善的监控和管理系统,能适应将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需要,打破“瓶颈”,使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无线接入网的形式(一)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是用户终端固定的无线接入。
其典型应用就是取代现有有线电话用户环路的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也有码分多址(CDMA)等(二)移动无线接入1无线本地环系统(WLL)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线通信系统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的优点:1.建网投资费用低,与有线网建设相比,省去不少铜线设备,网络设计灵活,安装迅速,大约几周就可投入使用,加速资金回收。
2.扩容可以因需求而定,方便快捷,防止过量配置设备而造成浪费。
3.运营成本低,无线接入取消了铜线分配网和铜线分接线,也就无需配备维护人员,因而大大降低了运营费用。
移动通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学习并了解移动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优化和运维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的实际操作能力;3. 提高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3. 增强学生对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拓展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探索新技术。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网基本概念: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2. 移动通信网原理与技术:学习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3. 移动通信网体系结构: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接口标准及相关协议;- 教材章节: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4.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学习网络规划、优化方法以及工具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5.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维与管理: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运维流程、管理制度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与管理”6. 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探讨移动通信在物联网、5G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 教材章节:第六章“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第1周:移动通信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2周: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3周: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第4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第5周: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与管理;- 第6周:移动通信应用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