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 格式:docx
- 大小:14.39 KB
- 文档页数:9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健康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
一、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提高他们对职业危害的认知。
只有真正了解职业危害,员工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其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员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能和工作能力。
通过提供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员工健康,减少工伤事故,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和劳动力成本。
最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根据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企业有责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企业履行这一责任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必要条件。
二、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具体内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具体内容将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培训内容,供参考:1. 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员工需要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培训应重点介绍各种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2. 职业病防控知识:员工需要了解常见的职业病种类、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培训应介绍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3.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应介绍与工作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包括正确使用各类工具和设备的方法、操作机器的注意事项等。
员工需要掌握正确和安全的操作方法,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可能性。
4.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培训应介绍企业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包括如何正确判断事故情况、采取适当的避险和救援措施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在当今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卫生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无论是在工厂车间、办公室还是建筑工地,每个劳动者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开展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一、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健康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身体状况,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良好的职业健康状况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能够让人更有精力去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减少因职业病和工伤导致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一个拥有健康员工队伍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职业病和工伤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因此,保障职业健康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因素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如苯、甲醛)、重金属(如铅、汞)、粉尘(如矽尘、煤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引发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2、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振动可能引起手部血管和神经损伤;高温作业容易导致中暑;低温作业可能引发冻伤;辐射则可能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3、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在医疗、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劳动者可能接触到各种病原体,从而引发感染性疾病。
4、劳动组织和管理因素不合理的工作制度、过大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时间、不良的工作姿势等,都可能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导致疲劳、焦虑、抑郁等问题。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在当今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卫生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无论是在工厂车间、办公室还是建筑工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都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提高大家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特地组织了这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一、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卫生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福祉,也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良好的职业健康状况是他们能够高效工作、享受生活的基础。
如果在工作中受到职业病的侵害,不仅会导致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未来的发展。
比如,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长期伏案工作可能引发颈椎病和腰椎病等。
对于企业来说,重视职业健康卫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因员工生病或受伤导致的缺勤和工作中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一个注重员工健康的企业形象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保障职业健康卫生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常见的职业病及危害因素(一)物理因素1、噪声:在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行业中,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甚至耳聋。
2、高温:在夏季的户外作业或高温车间工作,容易引发中暑。
3、振动:操作振动工具的工人,如手持风钻的工人,可能患上手臂振动病。
(二)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在化工、矿山等行业中常见,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有机溶剂:如苯、甲醛等,长期接触可能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
3、粉尘: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纺织等行业,粉尘作业容易引发尘肺病。
(三)生物因素1、细菌和病毒:在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可能感染传染病。
2、寄生虫:在某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如养殖业,可能接触到寄生虫。
(四)其他因素1、不良体位:长时间保持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疾病。
2、精神压力: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安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的根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在从事工作活动时,为保护安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到达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XXX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公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
⑶群体性:接触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皮肤(有些毒物只要接触皮肤就能被吸收)。
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时机极少)。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防护技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职业健康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职业健康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职业健康卫生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2.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2)各类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3)个人防护措施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3.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1)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内容及周期;(2)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3)员工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4.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职业健康事故的现场处置与报告;(3)员工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
三、培训形式与方法1.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2.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教学,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3.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培训要求与考核1.所有员工必须参加本次培训,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2.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试或问卷调查,以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3.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将进行再次培训或辅导,直至合格为止。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相信员工们对职业健康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企业也将更加重视职业健康卫生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为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职业健康卫生的范畴?A. 工作环境改善B. 职业病防治C. 劳动者个人防护D. 企业经济效益答案:D2. 以下哪种职业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A. 噪声B. 粉尘C. 辐射D. 高温答案:B3.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进行()体检。
A. 定期B. 不定期C. 招聘时D. 离职时答案:A4. 以下哪种个人防护用品不能预防尘肺?A. 防尘口罩B. 防尘面具C. 防尘眼镜D. 防尘工作服答案:D5.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或者职业,由于自身的(),不宜继续从事该作业或者职业的情况。
A. 健康状况B. 技能水平C. 工作年限D. 文化程度答案:A6. 以下哪种职业病的潜伏期较长?A. 尘肺B. 职业性皮肤病C. 职业性耳聋D. 职业性肿瘤答案:D7.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有效降低噪声危害?A. 使用耳塞B. 建立隔音室C. 减少工作时间D. 提高工资待遇答案:D8. 以下哪种作业属于一级劳动强度?A. 坐姿作业B. 站姿作业C. 轻体力劳动D. 重体力劳动答案:D9.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小时。
A. 8B. 12C. 16D. 24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危害身体健康的工作?A. 用人单位未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B. 劳动者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C.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D. 劳动者患有职业禁忌症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1. 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由劳动者承担。
()答案:错误2. 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答案:正确3.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可以不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答案:错误4.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体检。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手册(一)1.第一部分:引言1.1 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性在现代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卫生是保障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这份培训手册旨在提供全面的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帮助员工了解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2.第二部分:职业健康危害及防范2.1 物理危害2.1.1 噪音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使用耳塞和耳罩的正确方法;工作场所噪音控制措施。
2.1.2 辐射掌握辐射的种类和来源;使用防护设备的正确方法;定期辐射监测和防范。
2.2 化学危害2.2.1 有害化学物质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操作步骤;储存和处理化学品的标准。
2.2.2 化学品泄漏和事故处理急救知识;应对化学品泄漏的步骤;使用紧急设备的技能培训。
2.3 生物危害2.3.1 病原体防护掌握常见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4 职业性损伤2.4.1 手部损伤使用手部防护设备的方法;定期手部健康检查;手部伤害的急救处理。
2.4.2 姿势和人体工程学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设备;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
3.第三部分:职业健康促进3.1 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制定适应工作强度的锻炼计划;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3.2 心理健康压力管理技能;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团队建设和互助机制。
3.3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制定定期体检计划;监测职业健康指标;紧急事件的迅速响应。
4.第四部分:紧急情况处理4.1 火灾和逃生火灾预防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紧急逃生计划。
4.2 急救技能初级急救培训;意外伤害和疾病的紧急处理;紧急救援流程。
结束语通过这份培训手册,我们希望能够增强每位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对潜在危害的认识,同时学会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职业健康卫生是一个团队共同关心的事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卫生是指为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工作环境卫生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在现代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助你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工作场所危害及其防控1. 内容简介:工作场所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是保护职工健康的基础。
2. 化学物质的危害与防控: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和致突变性等。
掌握正确的化学品标识、存放和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是必要的。
3. 物理因素的危害与防控: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它们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中暑、冻伤等。
了解相应的危害控制技术与个体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这些危害。
4. 生物因素的危害与防控: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可能引发感染病,如传染性肺结核、艾滋病等。
了解预防感染的基本方法,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二、职业病防治1. 内容简介: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长期或大量接触而引发的疾病。
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对保护职工健康至关重要。
2. 常见职业病类型及防治方法:分析一些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肌骨疾病等,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例如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卫生监测等。
3. 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法规:介绍相关的国家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排查和评价等,强调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三、职业健康管理1. 内容简介:职业健康管理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预防、监测和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职工身体健康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了解职业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职工的健康水平。
2.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管理体系(OHSMS)的要素和实施步骤,如政策和目标、风险评估和控制、监测和改进等,提醒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及其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问题,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维护工作环境安全与卫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为了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素质,进行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述1. 了解职业健康卫生的概念、意义和目标;2. 掌握职业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3. 学习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定义、分类及危害;4. 了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5. 掌握应急救援措施和遇险自救方法。
二、工作环境安全与卫生1. 学习工作场所的安全标识和安全措施;2. 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和事故类型;3. 掌握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 学习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的方法;5. 了解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体力和心理应对方法。
三、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1. 了解不同行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及其病因;2. 学习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3. 掌握职业病防护的原则;4. 学习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的正确方法;5. 了解职业病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
四、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1. 了解长期工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习心理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的维护;3. 掌握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4. 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方法;5. 了解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五、劳动保护与权益维护1. 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内容;2. 掌握劳动保护与权益维护的相关法律知识;3. 学习维权途径和方法;4. 了解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途径;5. 学习合法维权的技巧和策略。
六、职业健康文化建设1. 掌握职业健康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3. 了解职业健康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路径;4. 学习职业健康文化宣传和教育方法;5. 了解职业健康文化建设的评估和监管体系。
七、职业健康与生活质量1. 了解职业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 学习提升生活质量的方法和策略;3. 掌握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的重要性;4. 学习运动锻炼和休闲娱乐的管理;5. 了解职业健康的幸福指数和幸福度评估。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健康卫生的主要任务?A. 预防职业病B. 控制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C.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D. 促进员工身心健康2.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的核心是?A. 建立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B.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C. 培训员工职业健康卫生知识D.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3. 以下哪种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职业病?A. 高温环境B. 噪音环境C. 辐射环境D. 所有以上选项4. 以下哪种个人防护用品不属于防护服?A. 防尘口罩B. 防护眼镜C. 防护手套D. 防静电工作服5.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A. 发现职业病B. 评估员工健康状况C. 预防职业病D. 所有以上选项6. 以下哪种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尘肺病?A. 粉尘B. 噪音C. 辐射D. 化学物质7. 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A.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B. 加强通风换气C.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D. 所有以上选项8. 以下哪种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A. 噪音B. 粉尘C. 辐射D. 化学物质9. 以下哪种措施可以预防职业性皮肤病?A. 加强个人防护B. 选用低毒或无毒替代品C. 定期开展皮肤检查D. 所有以上选项10. 以下哪种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中毒?A. 化学物质B. 粉尘C. 噪音D. 辐射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与员工个人无关。
()12. 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疾病。
()13. 企业应当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4. 防护用品的使用可以完全替代安全防护措施。
()15. 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应当由企业承担。
()16. 员工有权拒绝从事可能损害自身健康的作业。
()17. 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18.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员工的法定权益。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一、职业健康卫生的基本概念职业健康卫生是指为了保障职工健康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和卫生管理活动,包括职业病的防治、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等。
职业健康卫生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职工身体的危害和社会经济损失,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二、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病、职业性放射病等。
职业病的防治是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包括: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减少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和程度,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健康监测。
通过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和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范,促进职业健康。
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职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种管理规范,包括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卫生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等。
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是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结合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价结果,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适当的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是根据标准内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
四、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监测是指对从事职业作业的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活动,以便采取措施控制职业危害。
职业卫生监测包括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测两个方面。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是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噪声、振动、辐射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价;职业健康监测是对职业病的发生、职工健康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第一篇: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概述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针对职业场所工作者进行的安全、健康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健康卫生问题也愈加复杂和严峻。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职业病防治、环境污染控制、事故防范等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相关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1、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指由于从事某项工作、接触某种物质或工作场所环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是与劳动有密切关系,与劳动条件、环境和原材料等有关,发病率高、病因明确、预防可行、社会影响大。
2、常见职业病有哪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常见的职业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尘肺病和中毒性肺病:如煤工尘肺病、矿工尘肺病、石棉肺、有机溶剂中毒等。
(2)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苯中毒、氨中毒等。
(3)职业性皮肤病:如职业性湿疹、铬皮病、粉尘性皮肤病等。
(4)职业性眼病和听力损伤:如职业性钢铁眼、噪声性耳聋等。
二、环境污染控制1、职业场所的环境污染有哪些?职业场所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氛围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物质污染等。
2、如何控制环境污染?(1)音、光、温、湿度等方面要注意合理控制,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戴防护眼镜、戴口罩等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物质。
(3)控制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采取防护措施,使得有害物质在工作环境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事故防范1、职业场所事故类型有哪些?常见职业场所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坍塌、中毒、电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
2、如何防范职业场所事故?(1)安全生产意识要培养,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违章操作、不盲目冒险、不擅自改装。
(2)设备和设施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运行安全。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快速的进行现场救援。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大等。
三、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须承担的义务: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正确使用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及时报告事故隐患;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有关资料等。
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一、生产性噪声1、职业性听力损伤: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2、噪声的危害:听力疲劳、听力减退、噪声性耳聋引起语言障碍、生活、工作不便、社交受限等。
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等。
3、生产性噪声的预防:改造声源、降低噪声。
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耳塞、耳罩、防护帽。
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
二、高温与中暑1、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
2、中暑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3、中暑预防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急救:迅速把病人移至阴凉处,平卧休息。
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
在头部、腋窝、股窝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与此同时,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帮助散热。
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口服人丹、囊香正气水等。
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及早送往医院。
三、粉尘与尘肺病1、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空气中粉尘浓度: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3、粉尘的危害: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粉尘可通过呼吸器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
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肤莪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4、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5、粉尘与尘肺病预防防尘的主要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员工的白觉行动;(2)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3)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4)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5)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6)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7)维修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8)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四、职业中毒1、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汽或者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者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损害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肝脏等,引起职业中毒。
2、影响职业中毒的因素:毒物的毒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
3、职业中毒的表现: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脑病。
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变性;溶血性贫血。
呼吸系统:窒息状态;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消化系统: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
4、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生产场所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生产流程应做到密闭化,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
生产车间要有有效的通风系统,增加通风排气设备,将有毒气体局限化并及时排出。
建立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制度。
定期测定,以提供改进预防措施的依据。
建立工作前体检、定期体检制度。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面具、袖套、眼镜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应急措施和注意事项1、烧伤急救常见烧伤源有:热液、热蒸汽、火焰、炽热金属、化学烧伤等。
热力烧伤急救:一灭:迅速灭火,除去热源,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二查:除烧伤外,检查全身有无其他伤害,如骨折、内脏损伤、每煤气中毒等。
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四包:用干净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
五送:初救后,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化学烧伤急救: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或药剂仔细处理, 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类: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然后用中和剂,即强酸烧伤用弱碱,如苏打水、碱性肥皂中和;强碱烧伤用弱酸,如食醋、硼酸水中和。
2、眼睛受伤急救若眼睛受到污染,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得稍有延迟,且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
冲洗时,用手将眼睛翻开,并让眼球动,确保眼睑遮盖下的每一部分均冲洗到。
也可以用无任何刺激性的水溶液。
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再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在此基础上,送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急救。
3、固体化学品处理注意事项不要随便用手接触任何化学品,因其特性可能是有毒或是腐蚀性,接触后会令人中毒或腐蚀皮肤。
如意外被危险化学固体粉末或碎粒溅着身体,要立即扫除并立即用水冲洗。
不要尝试固体化学品的味道或气味,因为此化学品可能含有毒性。
不兼容的固体化学品要分开存放,加上标签并将器皿锁好,由专人保管。
如危险固体化学品被倒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进行清除程序。
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
如不清楚某种化学品的特性,要作危险化学物处理。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4、液体化学品的处理注意事项不要随便接触任何化学液体,因其可能滚烫、有毒或腐蚀性。
如意外地被危险液体化学品溅泼或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不要再又液体化学品的范围内吸烟,因此等液体可能是易燃物品。
不要在倾倒液体化学品后,立即将瓶盖旋上或将瓶塞塞紧。
如危险液体化学品被泼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
如存放危险液体化学品的器皿没有标签,确认该化学品立即加上标识,才可使用。
如不清楚某种液体的特性,要当危险化学液体处理。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5、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正确的选择:首先了解危害的性质和程度,选择正确的防护用品。
其次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最后考虑使用者的舒服程度。
正确的使用:要充分明白和依照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前和 使用后要检查和清洁,如发现个人防护设备有任何损坏,应报告主管, 并立即更换。
正确的保养:个人防护用品,用后要清洁吹干,妥善存放,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保养。
加强监督:单位主管要监督员工是否在工作期间有依照指示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员工须按指示佩戴防护器具,妥善保管,如有损坏要向主管报告,不可误用嗅液体化学品的气味,因此等液体可能会发出有毒气体。
或尝试液体化学品的味道,因此等液体可能含有毒性。
不要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