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增添绿意,还能够提供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它们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氮氧化物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净化空气。
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林植物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并散发太阳辐射,起到遮阳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地表的温度。
它们的树冠也可以减少雨水的直接撞击地面的力量,减缓降雨对地面的冲击。
园林植物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降低环境的湿度。
这些都对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园林植物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土壤。
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
它们的树冠可以减少雨水的直接冲击,降低了径流量,有利于水的渗透和保持地下水的水位稳定。
园林植物还可以通过吸收和蓄存雨水,保持水资源的供应。
园林植物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空间,为各种小型生物生活提供了栖息场所。
它们提供花蜜、果实等食物来源,为各种昆虫和鸟类提供了食物。
一些植物还可以提供种子和繁殖的地方,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迁移。
这些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增添绿色,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保护水资源和土壤,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功能,注重其生态价值,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添生态园林的美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园林生态环境的质量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作为生物体,能够承担物质循环和生态吸附的功能。
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有害气体,同时释放氧气、水分及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的根系不仅可以固定土壤,还能减轻雨水流量及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园林生态环境的质量。
二、增强城市氧气供应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排放的有害气体不断增加,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
园林植物的绿色生态功能能够降低城市污染,特别是它们所具有的氧气生成功能。
园林植物通过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从而增强城市的氧气供应,提高城市环境的生态质量。
三、丰富生态园林景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花色、枝叶、叶形等特性,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丰富生态园林的景观。
适当的搭配和布置,既能弥补园林空间的不足,又能给访客带来美的享受。
四、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园林植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稳定地生长和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极端的环境、气候和生态条件,植物会对自身进行适应,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我们要重视植物的多样性,选择适应本地生态条件并符合生态环境的植物资源,保护和维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们的安排和使用都应当妥善考虑,依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景观以及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置。
同时,在植物的引种、培育和维护方面也要加强管理,提高生态园林的品质和环保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绿色安全、和谐宜居的生态园林空间。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声、防止水土流失等,能够在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园林植物中的环保资源1.1环境监测资源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对大气污染表现出较强的敏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时,往往有不同的反应[1]。
因此,这些具备以上特性的植物能够成为环境监测指示资源。
例如,用于监测SO 2污染的植物有:乔木中的白杨、雪松等;灌木中的月季;地被植物中的彩叶草等。
当大气中的SO 2浓度超标时,这些植物的叶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变黄或出现斑点等。
用于监测CL 2的植物有:鸡冠花、枫树等,这些植物对CL 2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如果大气中氯气含量超标,叶片就会出现斑块和正常组织界限模糊,甚至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的现象。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根据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含量的反应程度判断出环境是否被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2环境净化资源园林植物净化环境的原理在于,通过植物的气孔与角质层吸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污染物,经由植物维管系统运输与再分布,经过植物自身的代谢功能,从而完成对污染物的分解。
作为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SO 2所产生的危害也是最严重、最普遍的。
很多园林植物资源都能够分解吸收SO 2,其中以乔木或者灌木等木本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悬铃木、杜鹃、海桐、垂柳等。
此外,地被植物中的菊花、石竹等也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SO 2。
作为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氯化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取代酶蛋白中的金属元素,酶蛋白活性一旦丧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能够吸收分解氯化物的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例如,臭椿、侧柏、紫藤、桑树等。
1.3环境修复资源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其生存环境中的氮、磷等有害元素,利用这些元素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或者由根系吸收后运输至自身的茎、叶等部位,大幅降低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
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用植物生态学对绿色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绿色生活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绿色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主流。
人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在绿色生活理念的推动下,植物生态学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植物生态学在园林配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态学不仅可提高园林建设的环保性能,还为园林增添美感。
1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作用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植物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及改变环境的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向日葵的敏感性,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否超标,利用柳树对汞的敏感性,检测土壤中的汞原则是否超标,利用萝卜对氯化氢和氯的敏感性来检测氯化氢和氯是否超标。
植物还可以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冬青篱笆和松树可吸附粉尘,白掌和芦荟可吸附甲醛等有毒气体,银杏和石榴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丁香和梧桐可减少有害微生物,挥发出来的性油可抑制人体内肺结核病原体的生长,起到高效解毒的作用。
仙人掌有防沙固沙的作用,利用浮盆、浮体和浮盆式植物修复水体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净化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另外,植物还能增添园林可观赏性。
将植物生态学运用到园林植物配置中,不仅发挥了植物的实际作用,还增添了园林的艺术美感[1]。
2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2.1植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温度、湿度、阳光、空气、二氧化碳、土壤、气候都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于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从自然环境条件出发,保证植物能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适应生存。
2.2实现园林内的植物互补共生在园林内种植植物时,要注意各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基于不同植物的生长特征,不同植物可能会争夺养分、阳光、水分。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和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角度进行分析。
一、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质量。
同时,园林植物的绿色植被能够有效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此外,园林植物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2.减缓城市雨水径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减缓城市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园林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可以吸收大部分的雨水并逐渐释放,达到减少雨水径流的效果。
同时,适当种植一些耐旱植物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3.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二、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策略1.合理配置绿地布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该合理配置绿地布局,将园林植物纳入城市规划中,确保绿地的均衡分布和覆盖范围。
通过在城市各个角落种植园林植物,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城市气温。
2.种植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该多样化,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易于维护的园林植物。
同时,要避免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植物,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以增加城市的景观效果。
3.加强绿色植被的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该加强对园林植物的保护,避免乱砍滥伐和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同时,要建立起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确保园林植物的长期稳定生长。
同时,要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园林植物的管理效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园林植物的管理效率,如采用智能灌溉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等,实现对园林植物的精准管理和监控。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园林植物,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以下是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细节:首先,园林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一些大型园林植物如松树、榆树、枫树等,都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氢气等,并将其转化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降低空气污染的效果。
此外,园林植物具有消音的作用,能够吸收噪音,使环境更加安静、舒适。
其次,园林植物能够调节气候。
在城市地区,由于道路和建筑物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也愈发明显。
在这种环境下,植物的叶片能够吸收日照中的大量热量,将其转化为水分蒸发时消耗的热能,从而起到降温效果。
因此,在建设生态园林时,要尽可能多地种植树木、草地,让它们扮演调节气候的角色。
再次,园林植物还能够保护水资源。
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才能保持优良,而生态园林正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
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修建生态湿地和回收中水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和污水资源,使之得以再利用,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此外,园林植物还能够改善土壤质量。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质、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在建设生态园林时,应该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栽种方式,以达到最优的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
最后,园林植物还能够增加城市绿地的美观性和文化意义。
园林植物和绿色植被能够赋予城市绿地更加活力和生机,使城市的外观更加美观,也赋予了城市以文化意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绿地的文化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因为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发挥着多重作用,它们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水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城市绿地的美观性和文化意义。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园林植物的作用将更加不可或缺。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摘要】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绿色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栖息地,调节气候环境,还能美化环境景观。
园林植物的种植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还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它们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和繁衍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的维持。
未来,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园林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对生态园林建设的贡献无可替代,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园林建设、绿色覆盖面积、空气质量、生态栖息地、气候环境、环境景观、重要性、贡献、发展。
1. 引言1.1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增加绿色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栖息地,调节气候环境,还可以美化环境景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园林植物的种植与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还可以降低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园林植物在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应当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更多的种植和保护园林植物,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正文2.1 增加绿色覆盖面积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增加绿色覆盖面积。
通过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可以有效地增加园林区域的绿色覆盖率,提升环境的整体质量。
绿色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净化空气、保持土壤、减少噪音及紫外线辐射的侵害。
当园林区域的绿色覆盖面积增加时,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绿色覆盖面积的增加可以吸收城市的废气,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好像一阵清风拂过。
你想啊,植物不只是好看,它们可是大自然的“绿色卫士”。
它们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
想象一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真是“心旷神怡”啊。
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仿佛在说:“来吧,靠近我,享受大自然的怀抱。
”而五彩斑斓的花朵则像是在开派对,招呼着小蜜蜂和蝴蝶,真是热闹得不行。
再说说它们的防风固沙功能。
风一吹,沙子就飞起来,眼看着就要把你“刮得七零八落”。
但植物们可不怕!它们像是勇敢的盾牌,挡住了狂风,保护了土地,真是“舍我其谁”。
尤其是在那些干旱的地区,植物的根系深深扎进土里,像是给大地打了个“牢牢的钉子”,防止了土壤的流失,真是为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后就是水土保持功能。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了水,生活就麻烦了。
园林植物通过根系的吸收和蒸发作用,帮助调节土壤的水分。
想象一下,炎炎夏日,植物们像个小水管,不停地给周围的环境补水,真是个“水源小卫士”。
在一些山区,植物更是防止泥石流的“英雄”,它们的根系将土壤紧紧抓住,仿佛在说:“别怕,有我在!”说到生态环境,咱们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为各种小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圈。
你看,那些小鸟在树枝上唱歌,squirrels在地上跳来跳去,真是热闹得很。
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仔细欣赏这自然的美妙。
不信你试试,找个地方静静地坐着,听听鸟鸣,看看小动物们的互动,心情会好到飞起。
园林植物还可以帮助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里高楼林立,阳光一照,感觉热得像在蒸桑拿。
可是有了绿植,就像给城市披上了一层“绿袍”,瞬间降温,给人一种“凉爽透心”的感觉。
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简直是“惬意得不得了”。
这些植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爽,还能吸附一些有害气体,真是两全其美。
园林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简直是“神奇得不行”。
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美化城市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和变化可以为城市环境增添不同的色彩和气息,使城市更加美丽。
园林植物可以被用于城市公园、广场、街道、商业区等场所的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一个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净化空气。
同时,园林植物还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促进城市社区建设
园林植物可以为城市社区的建设提供支持。
在城市社区中,园林植物可以被用于建设社区公园、小区花园等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园林植物还可以增加社区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保护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许多生态要素,如植物、动物、土壤等。
园林植物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支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园林植物还可以保护城市的水源、土壤和空气等生态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
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声、防止水土流失等,能够在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园林植物中的环保资源
1.1环境监测资源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对大气污染表现出
较强的敏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时,往往有不同的反应[1]。
因此,这些具备以上特性的植物能够成为环境监测指示资源。
例如,用于监测SO 2污染的植物有:乔木中的白杨、雪松等;灌木中的月季;地被植物中的彩叶草等。
当大气中的SO 2浓度超标时,这些植物的叶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变黄或出现斑点等。
用于监测CL 2的植物有:鸡冠花、枫树等,这些植物对CL 2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如果大气中氯气含量超标,叶片就会出现斑块和正常组织界限模糊,甚至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的现象。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根据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含量的反应程度判断出环境是否被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2环境净化资源
园林植物净化环境的原理在于,通过植物的气孔与角质层吸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污染物,经由植物维管系统运输与再分布,经过植物自身的代谢功能,从而完成对污染物的分解。
作为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SO 2所产生的危害也是最严重、最普遍的。
很多园林植物资源都能够分解吸收SO 2,其中以乔木或者灌木等木本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悬铃木、杜鹃、海桐、垂柳等。
此外,地被植物中的菊花、石竹等也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SO 2。
作为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氯化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取代酶蛋白中的金属元素,酶蛋白活性一旦丧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能够吸收分解氯化物的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例如,臭椿、侧柏、紫藤、桑树等。
1.3环境修复资源
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其生存环境中的氮、磷等有害元素,利用这些元素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或者由根系吸收后运输至自身的茎、叶等部位,大幅降低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
现如今,土壤污染中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也是最难治理的污染物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存留时间较长,
是对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富集重金属,例如,雪松、圆柏等,尤其是肾蕨,其对重金属中的砷元素达到了超富集水平。
对重金属中的锌元素有较强富集能力的植物有:杜鹃、红枫、月季、丁香等。
2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用于对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一些植物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表现出了特别
的反应,其叶片的敏感度较高,环境被污染时,一般会出现枯萎、变色等症状。
在监测环境污染时,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这些敏感特性,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
在需要进行监测的大气污染区,定点栽培指示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反应,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指标和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的种类与含量,甚至是对大气污染的历史做出推理[2]。
例如,需要监测SO 2时,可利用对其敏感度较高的紫荆、油松等植物,通过检测这些植物叶片、树皮等硫物质的含量,推测大气中SO 2浓度,如果含量超标,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
2.2用于对大气污染进行净化
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它们在净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在需要治理的环境污染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资源进行治理。
例如,在城市中心地区,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可以种植银杏、国槐、海桐等,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2.3用于对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
很多园林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通过根系吸收把土壤中的重金属运输至地上,这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例如,美人蕉、构树等植物在富集重金属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对土壤中的铅、镉等有较好地去除作用。
另外,现代人工浮床技术的使用,可利用植物治理水体污染,绿萝、睡莲等在治理水体污染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哈斯其木格.浅析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3(12)
2
杨艳红,李卫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3)
(责任编辑舒丹丹)
作者简介:张天明(1986.2-)男,汉族,新疆伊宁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
园林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张天明
(伊宁市合作区管委会建管办,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草原退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人
类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
本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的环保资源,探讨了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生态绿化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