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7.33 MB
- 文档页数:95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植物种植方法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巧妙的植物种植方法,可以为园林增添绿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园林艺术设计中,植物种植方法的选择与植物的特性、生长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种植方法,包括栽培方式、配植方式和组合种植方式。
一、栽培方式1. 土壤栽培:土壤栽培是最常见的植物种植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植物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质地,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以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疏密调整,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 水培栽培:水培栽培是室内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水中,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在水培栽培中,可以选择透明的水培容器,使植物的根部可见,增加观赏性。
此外,还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需要注意的是,水培栽培需要定期更换水质,以防止水质污染。
3. 室内栽培:对于那些不适合在户外生长的植物,可以选择室内栽培的方式。
通过在室内环境中模拟适宜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
在室内栽培中,可以利用花盆、花架等容器,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摆放,打造出美观、舒适的室内园林空间。
二、配植方式1. 单一种植:单一种植是一种常见的配植方式,适合园林中大面积植物的种植。
通过选择同一种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可以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
此外,单一种植还有利于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方便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疏密调整。
2. 混合种植:混合种植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组合在一起种植的方式。
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补,创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
在混合种植中,可以选择不同种类植物的树冠形态、花色和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增加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组合种植方式1. 开花季节组合种植:通过选择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种植,可以实现园林全年开花的效果。
一、金叶过路黄的介绍金叶过路黄(学名: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ongyeguang)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属于旌节花科旌节花属。
其叶片呈金黄色,植株矮小密集,枝叶繁茂,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
金叶过路黄是一个矮生灌木,具有耐阴、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栽培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金叶过路黄的栽培技术1.土壤要求金叶过路黄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为宜。
在栽培时可适当施加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
2.光照要求金叶过路黄偏爱半阴环境,适宜在树荫下或半阴处生长,不耐直射阳光,高温干燥的环境容易使其叶片出现萎缩和褪色现象。
3.水分管理在生长期间,金叶过路黄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但不宜过多浇水,以免导致根系腐烂。
冬季要注意防止积水造成冻害。
4.修剪管理金叶过路黄生长迅速,需定期修剪和整形,以保持植株的紧凑形态。
适当的修剪可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增加植株的观赏效果。
三、金叶过路黄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金叶过路黄因其叶片鲜艳、生长矮小紧凑,适合用于庭院、公园、绿化带、景观道路等场所的装饰和美化。
在景观设计中,金叶过路黄常被用作地被植物,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组合,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立体感。
金叶过路黄还可以用来修饰石园、水池等场所,增加景观的亮点和色彩对比,提升整体美观度。
四、结语金叶过路黄是一种具有优良观赏效果的园林植物,其栽培技术也比较简单易行,适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广泛应用。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搭配,可以充分发挥金叶过路黄的装饰和美化作用,为人们营造出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推广金叶过路黄的栽培和应用,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五、金叶过路黄的园林应用案例金叶过路黄作为一种优秀的园林观赏植物,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应用案例。
以某市中心公园为例,设计师在该公园的景观道路两侧利用金叶过路黄进行植栽,形成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既强化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游客营造了一个欢快、宜人的视觉感受。
探究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园林植物是指在城市、乡村、公园、景区等各种公共和私人场所种植的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园林植物从营养地、气候条件、生长环境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园林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究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
1. 植物选种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用途、环境等条件,进行科学选种。
丰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达到相同功能的植物要尽量减少重复种植。
2. 植物配置依据不同的场地、路段和建筑物等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美观、舒适的交通街区、城市公园和社区绿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3. 培土配方培土是标准化控制植物生长的关键神器,按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制定不同配方,如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润土、改良土壤生物性状与肥源能力。
4. 切割技术切割技术是将植物的侧枝靠近主干的部位切除,可以使植物轮廓整齐、疏枝长势,并使光照充分。
在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中,切割技术也是一项重要技术。
5. 洒水技术洒水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采用不同的水量和方式,达到适量浇水的目的。
一般来说,较大或极瘦的树木、小树木和灌木,中等水量频繁浇水更为适宜。
1. 病虫害防治在园林植物的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在春夏季,虫害繁殖速度极快。
因此,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为了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养护人员应定期给植物施肥。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施肥种类和配比也不同。
此外,园林植物养护还需要注意给植物充足的水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给植物浇水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同。
3. 树木修剪树木修剪是养护园林植物的常规操作之一,一般采用开放式的冠形修剪方法。
为了避免伤害树木,修剪前应先掌握树木生长的特点和方位。
修剪之后,树木的整体形态和健康水平会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也将发生新的变革和发展。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景观必修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书籍概述 (3)三、课程重点内容解析 (4)1.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概念与原则 (5)1.1 定义及意义 (7)1.2 设计原则 (8)1.3 设计要素 (9)2. 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 (11)2.1 植物种类选择依据 (13)2.2 植物配置方法 (14)2.3 季节性植物配置策略 (15)3. 园林植物种植空间布局设计 (17)3.1 空间布局原则 (18)3.2 种植形式与结构 (19)3.3 景观空间营造技巧 (20)4. 园林植物种植与生态环境融合设计 (21)4.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3)4.2 植物种植与生态环境融合策略 (24)4.3 案例分析 (26)四、实践应用案例分析 (27)五、课程总结与个人感悟 (28)一、内容概览《园林景观必修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一本关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种植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与应用以及园林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这五个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分类、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和功能,为后续的种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重点讲解了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包括根据园林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的空间布局、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等方面。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使园林景观更具美感和实用性。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包括植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需求,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巧。
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的栽培与应用观赏草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常见的植物之一。
它们有缤纷多彩、姿态各异、生长繁茂、质感丰富等特点,能够给园林增加美感和艺术价值,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观赏草的栽培观赏草的栽培与普通的绿化植物有很大区别。
观赏草生长迅速,对土壤和光照有较高的要求。
栽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和光照:观赏草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比较高。
土壤应该是富含有机物、排水良好的土壤;光照要充足,不得被大树或高墙挡住。
2、种植方式:观赏草可以通过苗木直接种植或者分株繁殖的方式繁殖。
对于大面积的观赏草种植,可以采用树皮覆盖或草本覆盖的方式,这能够保护土壤、保持养分、降低土壤温度。
3、养护:观赏草生长迅速,需要及时修剪,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并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浇水和施肥,以保证其生长。
1、景观配板:观赏草可以作为配板植物,与其他植物配合,打造出美丽的园林环境。
不同颜色、形态、高度的观赏草搭配在一起,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2、造景设计:观赏草也可以作为园林造景中的主角,通过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创造出独特的景观,例如,可以将紫色的鸢尾和红色的花石竹与黄色的草木樨搭配在一起,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
3、吸引生物:观赏草能够吸引各种野生动物,例如蝴蝶、鸟类等。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观赏草的特色吸引各种野生动物,增加园林的生态价值。
总之,观赏草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颜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正确的栽培和应用,可以打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花园。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园林植物栽培以及养护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现状;未来发展一、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一)栽培前的准备首先需要进行障碍物的清理,其次是地形地势的整理、栽植地的整理、其他附属设施的整理以及苗木的整备。
其中苗木的整备是栽培前准备工作的重点,它包括确定苗木的数量以及选择苗木的质量两大任务。
苗木的数量根据栽植的密度和栽植的面积确定。
苗木的质量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根系完整发达,主根要求短直,接近根茎的区域要求必须有较多的侧根与须根,起苗后大根不能有劈裂之处。
二是苗木一定要粗壮通直,有适当的高度,枝条苗壮,没有徒长现象。
三是没有病虫灾害,没有机械损伤。
(二)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此处分为对花坛植物栽培与树木栽培2种类型的植物开展的栽培技术。
一是花坛植物栽培。
花坛植物栽培又分为3种方法:起苗栽植法、脱盆栽植法以及模纹花坛栽植法。
(1)起苗栽植法。
按照绿化设计的要求,将耐移植的花类植物定位栽培到花坛中。
起苗时要求根部带土,有助于植物的存活。
起苗移栽最好是在阴天进行,因为在降雨前进行移植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缩短缓苗期。
以傍晚时间进行为宜,因为经过一夜的缓苗,其根系的吸水能力已经得到恢复,可以有效地防止植物的凋萎。
(2)脱盆栽植法。
因为花坛植物多数是盆栽育苗,即将开花的植物进行脱盆地栽。
花丛坛应该由中间向外进行栽植,单面式的花坛要从后向前进行栽植,要适当栽植,高的植株应该栽植在花坛的高地段,进行深栽;反之栽在低地段,进行浅栽。
(3)模纹花坛栽植法。
依据花坛的图案设计要求进行放样,要求先进行图案的边缘栽植,然后再进行图案的内部栽植,并且适当地增加栽植的密度。
二是树木的栽植。
树木的栽植首先是依照设计位置进行种植穴的挖定,种植穴的规格要根据植被的根系、土球以及木箱的规格大小而定。
冬青树的种植方法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冬青树是一种优美的园林植物,常常被用于园林景观中。
它既可以种植在庭院、花园、公园等地方,也可以用于街道、广场、景观绿化等环境中。
冬青树在园林景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下面我们将介绍冬青树的种植方法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一、冬青树的种植方法1.选择地点:冬青树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在种植时应选择一个光照充足的地方。
冬青树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即可。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要考虑到冬青树的生长习性和树冠形态,合理安排植株位置,使得整体的景观效果更为美观。
2.土壤准备:在种植冬青树之前,需要做好土壤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清除坏死的根系和伤残的树根,对土壤进行松土和施肥,以提供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适量添加腐殖质或腐叶土,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选择苗木:在选择冬青树苗木时,要选择健康的、无病虫害的树苗,树干笔直,根系发达。
可以在苗木的茎叶上观察,看是否有病害迹象,检查根部是否健康,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树木的存活和生长。
4.种植方法:将选好的冬青树苗木插入到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然后填入土壤,轻轻拍实土壤,最后浇适量的水。
在种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树木的生长。
5.养护管理:冬青树种植后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和修剪。
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温,以免冬青树遭受严寒天气的伤害。
二、冬青树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1.营造景观层次感:冬青树在园林景观中常常被用来营造层次感。
这是因为冬青树的树冠浓密,形态优美,可以在园林中形成明暗不同的层次感,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立体感和美观。
2.点缀景观效果:冬青树的叶片常年翠绿,即使在寒冬时节也可以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可以将冬青树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缀物,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生机。
3.边界隔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冬青树常常被用来作为边界隔离物。
其浓密的树冠可以有效地隔离园区内外的空间,既能够美化园区环境,又能够达到边界标识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配置及种植设计-种植技术1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1.1 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草、灌、乔等不同植物的搭配。
并且还要注意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协调,引进多种类植物。
根据园林气候和水土特征,选择适宜的植物群。
同时还要注意对植物的立体种植,做到植物的科学配置,因地制宜,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保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1.2 注重对色彩的应用色彩是最容易识别的视觉因子,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如果色彩组合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所以色彩在园林设计中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正如有一句话所说“色彩是直接能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所以注重对色彩的应用对于景观园林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注重植物与空间搭配园林的实际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设计者要合理配置植物,充分利用园林空间。
假如空间结构是坡面,就可以在周围布置一些藤本植物,如紫藤、金银花等。
还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搭配,比如在岸边种植垂柳等,增加垂柳随风依依的画意美。
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 种植规划设计的意识淡薄园林管理者在园林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园林的规划,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开发上,把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放在次要的地位,认为只要在园林中栽几颗树,铺一些草就可使得植物造景显得有些单调,脱离了正确的方向。
以致后来出现了一块块呆板的草坪,完全失去了自然美的特征。
2..2 缺乏规划设计人才近些年,园林设计单位往往利用高薪酬去社会上聘请一些园林设计人才,但是由于对植物学、景观学、园林造景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无法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植物种植设计,不懂得对色彩的运用,往往把园林造景工程做成了植物造林工作,大大降低了园林的艺术美。
加之有的单位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缩减他们学习、交流的时间,也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无法使员工从植物种植设计工程中获得实践的经验。
2..3 景观缺乏特色景观园林设计时,管理者不充分注重颜色的选择,没有合理运用色彩学和色彩搭配。
浅谈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绿化;种植设计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1.1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原则,从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考虑,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1.3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
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
1.4植物配置要注意季相的变化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要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
每个区域突出—个季节植物,重点地区应使四季皆有景色。
在以一季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内容,否则一季过后,就会显得单调。
1.5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材料本身有各自的观赏特点,有观叶的、观花的、观果的、赏姿的、闻香的和听声的。
充分利用其特点可以增强观赏性。
提高景观效果,增加趣味性。
1.6植物配置要与建筑物和谐协调植物配置要按建筑的体型、结构,全面考虑,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使建筑产生四季的季相变化,还可以衬托和丰富园景。
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野辽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主干高粗,树冠开阔的树种。
高大的乔木要配置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
在结构细巧、玲珑、精美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叶小、枝条纤细、树冠稠密的树种。
考虑透视需要,宜栽一些低矮的灌木、花卉,使之不显得过分单调。
池岸水边大树配植宜疏,灌木也不宜过密,以免妨碍眺望。
2.园林植物配植的形式2.1乔木的配置形式主要有孤植、对植、行植、丛植和群植等。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植物是表达景观类型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的种植,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物种植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使植物景观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但在造景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植物。
可以参考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2.1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2.2 考虑综合观赏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
具体配置方法有: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不同花期植物结合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2。
3 四季景色有变化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2.4 植物比例要适合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
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