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_deco风格阐述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ART DECO是一种设计风格,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现代艺术运动。
它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
它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Art Deco在1928年至1930年代于英、美风行,到了1960年代又再一次的流行起来。
它普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Modernism)早期的一种形式。
产生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就是一部装饰设计史‖。
装饰作为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形式,不仅仅是各种色彩、线条、体块等元素的堆积,更重要的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
所以,艺术发展史上各种风格主义的出现和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史。
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仍然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当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者英国人莫里斯正在质疑工业生产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反对工业产品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却在寻找另外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形式。
他们并不反对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同时怀念手工业产品的精致和新艺术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装饰性和自然性,所以他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工业生产的新艺术形式。
1925年法国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成型。
在欧洲,它更多体现在工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上,而财力雄厚的美国把它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建造摩天大楼,从而将这一风格在全球推广。
30年代建成的纽约第三高楼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将其风格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代表。
所有艺术风格的成长都在被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反思而不断丰满。
ArtDeco”风格介绍Art Deco”风格介绍“Art Deco”风格,⼜被译作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摩登风格等。
"Art Deco”是20世纪⼆三⼗年代风⾏于全球的⼀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以严明的轮廓、⼏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艳丽⾊彩为其特点.1、图案组成表现为以下⼏种形式:A、纵三段的⽴⾯构图,强调对称,追求宏⼤的⽓魄,简洁雅致的营造⼀种古典秩序感、;B、通过变形、简化、采⽤⼏何形状或⽤折线进⾏装饰,线条硬朗; 原则上灵活运⽤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何造型充满诗意和富于装饰性,C、将古典装饰转变成了摩登装饰,多⽤放射状、V形图案,以较机械式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何构图等等,D、常⽤⽅形、菱形和三⾓形作为形式基础,植物的造型也是常⽤元素,将植物造型抽象升华为⼏何造型。
经过提炼的图案表现出特殊的装饰性,夸张造型中既保留了华丽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现代⽓息。
E、融合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设计上的运⽤,同时还有东⽅的⼀些野性原始的图腾艺术形式2、建筑的顶部结合采⽤⾦字塔状台阶式退台的造型处理,错落有致的屋顶轮廓,强调了建筑物的⾼耸、挺拔,给⼈以拔地⽽起、傲然屹⽴的⽓势。
形体呈阶梯状收分,强调垂直线条,于稳重中显⽓质。
建筑⽴⾯采⽤竖向窗带组织出了丰富的线条装饰,整体凹凸的⽴⾯⼲净利落,线、顶⾓线等部位,内部门窗、栏杆、家具细部等。
4、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泽;并以明亮且对⽐的颜⾊来彩绘,⾊彩设计中强调运⽤鲜艳的颜⾊、暖⾊和⾦属⾊,造成华美绚烂的视觉印象。
并以明亮且对⽐的颜⾊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粉红⾊、电器类的蓝⾊、警报器的黄⾊,到探⼽的橘⾊、及带有⾦属味的⾦⾊、银⽩⾊以及古铜⾊等等。
在上海,则集中了占全球总量第⼆的Art Deco建筑,从30年代的和平⼤饭店、锦江饭店、百⽼汇到现在的顶级豪宅翠湖天地,兰馨公寓、都是Art Deco建筑的典范;电影参考:《了不起的盖茨⽐》。
ART-DECO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的心引力而达到的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严厉夺目的色彩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
ART-DECO也被称为装饰艺术,,表达了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感;而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的是一种复兴的城
市精神.,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一种运动与风格。
往往突出外立面竖向线条的使用, 同时,其建筑装饰会尝试新鲜元素的使用,如钢铁、玻璃等,不拘一格,旨在追求单个建筑作品的个性与不可复制性
装饰符号或装饰构件采用类似麦穗状的放射性图案,或者强调竖向关系的直线,以及众多“ART-DECO”(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细节和小品,让建筑的层次变得更为丰富细腻。
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Art Deco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
保证建筑随着时光流逝亦不褪色。
持久而赋予艺术的建筑,突出了锦天华苑的独特,更彰显出居住者的不凡。
ART DECO对建筑的影响
1.符合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2.符合时代精英的价值观。
3.表达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Art Deco实质上是摩登时代的生活形态在建筑上的延续,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简述装饰艺术运动及其特点装饰艺术运动:一场充满艺术与设计美学的运动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是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兴起于法国并影响到欧美各国的一场设计运动。
这场运动强调装饰性、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形式简洁、色彩鲜明以及材料运用多样化,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强调装饰性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性,反对简单、单调的现代主义风格。
设计师们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各种装饰元素,如几何图形、线条、色块等,使得作品充满了华丽感和艺术感。
这种强调装饰性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对新奇、独特和奢华感的追求。
二、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完全摒弃现代主义,而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们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吸收了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如简洁的线条、流畅的造型等,使得设计作品既具有古典美的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三、形式简洁尽管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性,但设计师们在形式上依然追求简洁和流畅。
他们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创作出许多形式简洁而富有创意的作品,如玻璃吊灯、金属家具等。
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展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精髓。
四、色彩鲜明装饰艺术运动在色彩运用上极具特点,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
设计师们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如红与黑、蓝与金等,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
五、材料运用多样化装饰艺术运动对于材料的运用也十分多样化。
设计师们不仅运用各种传统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还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型材料,如玻璃、塑料、合成纤维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极为新颖,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总的来说,装饰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出一种充满艺术美感的设计风格。
这场运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来的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artdeco建筑风格Art Deco建筑风格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鲜明的视觉效果使其在当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建筑风格之一。
本文将探讨Art Deco建筑风格的特点、起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Art Deco的特点Art Deco建筑风格以其奢华、精致和几何化的设计特点而闻名。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性、线条的流畅性以及镶嵌在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元素。
与此同时,Art Deco建筑风格还经常使用一些流线型的形状和装饰,这是反映当时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交通运输方式的产物。
Art Deco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二、Art Deco的起源Art Deco建筑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20世纪初传播到了其他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逐渐增加,这也促使了Art Deco风格的流行。
Art Deco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古埃及艺术、印度艺术、日本艺术以及机械设计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既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又兼具现代感。
三、Art Deco建筑的影响Art Deco建筑风格的影响不仅限于建筑领域,它还对设计、时尚、家具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装饰品和家具设计方面,ArtDeco风格注重几何形状、镶嵌宝石和金属装饰等元素,为后世的设计师们提供了无限的灵感。
此外,Art Deco建筑风格也为电影和戏剧的舞台设计带来了新的元素,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Art Deco建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是一系列Art Deco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金碧辉煌的外观和雕塑装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在巴黎,让·布邦广场的Grand Palais则以其大气磅礴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细节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些地标性建筑不仅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也成为了Art Deco建筑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品。
ArtDeco建筑风格“ArtDeco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
Artdeco也被称为装饰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一种运动与风格。
风格常用方形、菱形和三角形作为形式基础,创造出许多繁复,缤纷,华丽的装饰图案。
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如麦穗,太阳图腾等等,显现出华贵的气息。
随着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现时代特征。
ArtDeco建筑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当时的法国博览会临时展示馆是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新精神馆,这是一座小型的住宅,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尽可能地使用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构件组装,设计这座新精神馆时,勒·柯布西埃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理念:新精神涉及一切领域,从国土、城市、街道到住宅,甚至覆盖日用品。
这座建筑犹如一架机器,舒适,实用而又美观,应用了工业生产的纯净产品,新精神馆提倡城市生活的新形式。
ArtDeco并非新古典主义。
ArtDeco是从新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一种艺术风格。
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要素——工业化建筑的表现形式。
(在造型艺术中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线条硬朗;大胆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运用豪华的装饰来提升设计品味;色彩构成上强调强烈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系,彰显时代的特征。
当然也包含有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立面设计上的运用,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
但是Art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现代感。
)是古典对称和现代简约的完美结合体。
ArtDeco风格表现在以下方面:⊕整体布局上讲究古典秩序感,纵三段的立面构图,几何的形体,强调对称,营造一种古典秩序感。
art deco是什么风格Art Deco是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现代艺术和装饰艺术紧密相关。
它充满了优雅、奢华和对高品质的追求,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家具、珠宝和时装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Art Deco的起源、特征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Art Deco起源于法国,在192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首次亮相。
该风格的命名来源于法语“Arts Décoratifs”(装饰艺术),它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多种影响,包括艺术派、装饰艺术、民族风格和文化交流等。
Art Deco的兴起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渴望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体验。
Art Deco风格具有明显的几何线条和对称性,它结合了装饰艺术的华丽与现代主义的简洁。
在建筑领域,Art Deco常常采用高耸的建筑形式和尖顶,如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和迈阿密的亚特兰蒂斯酒店。
在室内设计方面,Art Deco注重对称和对比,并采用金属、玻璃和镜面等材料,创造出富有现代感的空间。
家具方面,Art Deco的设计特点包括抽象的几何形状、镀金装饰和豪华的细节。
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Art Deco的影响也延伸到了珠宝和时装领域。
在珠宝制作上,Art Deco注重几何形状和对比颜色的使用,常常使用切割宝石和镀金的金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时装方面,Art Deco的设计元素可以在服装款式和图案中看到,如对称的图案、抽象的几何形状和镶边装饰。
Art Deco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强调了对高品质材料和精细工艺的追求,激发了设计师们对创新和艺术性的热情。
许多现代建筑和设计作品受到Art Deco的启发,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洛杉矶的格里菲斯天文台。
时至今日,Art Deco仍然被视为一种经典而富有魅力的设计风格。
总结起来,Art Deco是一种源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格,它融合了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举例说明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特点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风格:装饰艺术运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结合了现代主义、非洲艺术、俄罗斯芭蕾舞剧等众多艺术元素,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
这种风格在建筑、家具、珠宝、纺织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2.大胆的色彩:装饰艺术运动偏好鲜艳、亮丽的色彩,如金色、银色、黑色和白色等。
设计师们喜欢将这些色彩用于家具、装饰品和建筑设计中,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效果。
3.流线型的设计:装饰艺术运动追求流线型的外观,这种设计在汽车、家具和家用电器中尤为常见。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赋予了物品现代感,也使得它们更加舒适和易用。
4.材料的选择:装饰艺术运动偏爱高质量的材料,如金属、玻璃、硬纸板和塑料等。
这些材料被用于制造出轻盈、坚固且华丽的艺术品和家具。
5.对称性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中经常使用对称的布局,这种布局给人一种稳重且典雅的感觉。
这种设计特点在许多公共设施和办公大楼的外观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6.机械化的美学:装饰艺术运动是第一批探索机械美学的设计师之一。
他们喜欢将机械设备的美学引入到设计中,例如在手表的设计中引入飞轮的概念,或者在家具设计中加入金属零件等。
7.象征主义: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中经常使用象征主义元素。
设计师们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和图案来表达某种意义或者传达某种信息。
例如,在某位设计师的家具设计中,可能会使用一种特定的花纹来象征某种精神或者理念。
8.抽象化的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喜欢将抽象的设计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这些设计可能来自于自然,也可能来自于人工,但它们都被抽象化处理过,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9.融合东西方文化: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并不排斥其他文化的影响。
他们在设计中经常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元素,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使得他们的设计更加丰富和多元。
10.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装饰艺术运动强调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ART DECO是一种设计风格,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现代艺术运动。
它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
它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Art Deco在1928年至1930年代于英、美风行,到了1960年代又再一次的流行起来。
它普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Modernism)早期的一种形式。
产生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就是一部装饰设计史‖。
装饰作为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形式,不仅仅是各种色彩、线条、体块等元素的堆积,更重要的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
所以,艺术发展史上各种风格主义的出现和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史。
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仍然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当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者英国人莫里斯正在质疑工业生产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反对工业产品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却在寻找另外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形式。
他们并不反对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同时怀念手工业产品的精致和新艺术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装饰性和自然性,所以他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工业生产的新艺术形式。
1925年法国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成型。
在欧洲,它更多体现在工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上,而财力雄厚的美国把它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建造摩天大楼,从而将这一风格在全球推广。
30年代建成的纽约第三高楼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将其风格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代表。
所有艺术风格的成长都在被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反思而不断丰满。
如今,人们在对刚刚逝去的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带来的冷漠和无视人的使用功能的反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人的精神感受。
特别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人们趋向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
在这样的风潮下,人们从过去的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从风靡20年代装饰主义的高贵典雅、到后现代主义的个性鲜明都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设计中。
ART DECO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装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整个设计界的探索,由于在各国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当地的本土特征,更加多元化,所以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流行的风格。
但它仍具有一致的特征,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泽;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华美绚烂的视觉印象。
历程意大利未来主义表达了对新世界的向往、对新生活充满热情,体现在ART DECO的装饰要素上有太阳的光芒,闪电的纹样等;俄国构成主义将结构当成是设计的起点,其奠基人塔特林把各种材料在一系列几何造型的基础上作了研究,认为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立体主义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体现在ART DECO上主要是强调几何图形和多点透视。
192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墓穴重见天日,古墓中抽象的几何图形、金属器具的光泽,陶器上的黑白色,古建筑的装饰纹样等都刺激着设计师的灵感,这些正是装饰艺术运动所追求的。
此外,伴随着疯狂的殖民掠夺的是对非洲原始文化及南美洲古文化的狂热追求。
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性,木雕的明快简练都被吸纳进ART DECO的美学体系。
南美洲玛雅文化中艺术装饰纹样的简练、神秘精神化都吸引着当时的艺术家、设计师的目光。
20世纪初期舞台艺术也对ART DECO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芭蕾舞为代表的舞台艺术成为现代派舞台艺术的主流。
俄国笆蕾舞剧团曾多次到巴黎演出,其服装绚丽,大量采用古铜色等金属色,紧凑贴身的服装等。
这些造型也被运用到了ART DECO的设计中。
美国黑人爵士乐的节奏感和随意性也强烈刺激着设计师的灵感。
机械时代的华美主张处于手工业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ART DECO呈现出注重传统装饰与现代造型设计的双重性。
它反对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
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
从上世纪20年代色彩鲜艳的爵士图案到30年代的流线型设计,从别致的法国香水瓶到林立于美国西海岸的摩天大楼,都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组成部分。
ART DECO当时风靡的其原因是其自身的折衷风格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设计师大多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来创造新的形式。
设计追求单纯简洁,但它不像同时期的包豪斯派,一味强调功能性,彻底抛弃装饰,而是主张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
ART DECO风格的酒店客房设计,融合了很多阿拉伯元素。
Armand–albert rateau在1920-1922年为Jeanne lanvin设计的室内,如今已是ART DECO 在巴黎的展示馆。
室内的墙面是绘有玉米花的蓝色丝绸,盛开的雏菊花装饰的落地灯和生绿绣的矮桌,都是来自东方的古董。
这个公寓混合了三种法国古典风格的设计,是ART DECO多元素混合的极好诠释。
Armand albert rateau在1920-1922年为Jeanne lanvin设计的有传统特色的女会客室。
室内设计创造出一种名为boudoir style的特殊风格来,奢华与舒适并重,采用多种装饰形成夸张的效果。
偏重采用豪华与贵重的材料做主体,还通过青铜、象牙、磨漆等手段处理,以装饰手法强调家居的豪华。
家具造型夸张,利用纺织品创造豪华、绚丽的装饰。
较有影响的设计师如鲁尔曼,擅长用象牙镶嵌,造型趋于简单明快的几何形,对比强烈;布瓦雷特是奠定法国时装设计国际地位的大师,其室内设计融合了东方装饰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对于ART DECO的形式和使用材料有许多影响,造型中对直线、垂直线的应用,反映出ART DEC的特色。
ART DECO之所以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就是由于它的五彩斑斓和激烈昂扬的色彩塑造。
在如今强调个性和张扬独立精神的时代特征下,色彩理所当然成为寄托精神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室内设计也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白色,热烈的红色、温情的紫色、忧郁的蓝色、深沉的黑色以及各种华丽的壁纸使空间多姿多彩,充满创意。
简洁又不失装饰性的造型语言ART DECO所体现出来的基于线条形式的强烈的装饰性,在原则上灵活运用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几何造型充满诗意和富于装饰性。
这种创造方式就是赋予形体―意味‖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观念注入设计的过程。
ART DECO风格,常用方形、菱形和三角形作为形式基础,运用于地毯、地板、家具贴面等处,创造出许多繁复、缤纷、华丽的装饰图案,亦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比如麦穗、太阳图腾等等,显现出华贵的气息。
由几何图形演化而来的抽象石膏雕塑是整个空间的中心,稳重中凸显气质。
当前的室内设计师沿用了这一风格,设计的家具饰面材质、选料精美,使用镶嵌贝壳等特殊工艺,传承欧洲经典,使其显得高贵优雅。
有的家具在深沉的黑色贴面材料中镶嵌洁白的贝壳,画龙点睛,流出七彩光晕;有的用胡桃木做饰面,饰以看似平滑而色彩浓重的几何图案;腿脚的螺旋纹理依然传承经典,于张扬中内敛温柔。
同时植物的造型也是ART DECO风格设计中的常用元素。
在这种风格中通常使用大枝叶大线条的干枝干花类,然而不同于新艺术风格对植物纹样的模仿,而是将植物造型抽象升华为几何造型。
经过提炼的图案表现出特殊的装饰性,夸张造型中既保留了华丽的风格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浓烈又精致的室内装饰品在艺术装饰品(如雕塑、壁画等)的选用上,雕塑通常选用富于曲线感的过渡作品,壁画通常选用抽象或富于异国情调的作品。
自然又个性的材质搭配ART DECO风格中对金属、玻璃的运用同样已经成了其灵魂所在,通常情况下,此类材质用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内部门窗、栏杆、家具细部等。
具体来说,家具材料多采用实木,保留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色泽并且通过色彩对比,通常是红—黑—红,产生强烈装饰性。
局部采用金色和银色点缀于线脚和转折面,强调家具的结构和质感以及雍容华贵的气质。
材料本身依然可以通过二次加工产生别样风情,例如表面进行图案刻画,并用抛光金属镶嵌和对比。
而地面材料通常运用花岗岩或大理石进行图案拼接和创造,多用例如金线米黄、啡网纹、黑金沙等机理丰富多样的材料来体现华贵气质。
除此以外,ART DECO风格中,对富于异国特征的材质的运用也非常普遍,例如,对中国瓷器、丝绸,非洲木雕,日式锦帛,东南亚棉麻,法国宫廷烛台等,都很好地丰富了ART DECO 的内涵与形式。
有人认为,都市人的怀旧创造了ART DECO在当今社会的流行和时尚。
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解释,但不仅仅因为怀旧才能时尚,而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造就了时尚。
对于经典的简单复制和怀旧并不是好的设计,时尚的生命力在于从经典中寻找精髓和品质,在现代审美的理解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
Art Deco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已经有大量Art Deco风格的建筑和各种日用品,通过古董市场的旧货店,我们可以领略到在文革时期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老式洋家具、各种电器、生活器皿等等,无不流露着浓郁的Art Deco风格特征,象征生命力的卷曲图案、金字塔形状的台阶式构图、放射状线条都是典型的Art Deco造型语言,在建筑上,由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设计,建造于一九三四年的上海国际饭店(Park Hotel),就已经成为Art Deco风格的典型,并在同时出现了众多的这一风格的建筑,如早期的百乐门歌舞厅,苏州河畔一号码头建筑群,外滩的和平饭店、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以及各种带有Art Deco风格的别墅、洋房等等,这也是我儿时在上海所留下的最多的记忆和留恋。
到了20世纪中叶,这一经典而极具生命力的装饰艺术风格,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直到一九九八年,伴随着金茂大厦的落成,那种极为强烈的Art Deco风格,足以让人震惊,时隔64年,新的Art Deco时代又重新开始。
机械时代的华美主张处于手工业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ART DECO呈现出注重传统装饰与现代造型设计的双重性。
它反对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
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
从上世纪20年代色彩鲜艳的爵士图案到30年代的流线型设计,从别致的法国香水瓶到林立于美国西海岸的摩天大楼,都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