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搜索雷达的噪声压制干扰效果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180.71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雷达方和干扰方干扰效果的评估摘要:雷达干扰效果的评估已成为电子信息对抗领域的热点课题。
雷达方往往从雷达设备的某些性能或效能参数作为评估指标。
干扰方主要是根据实施干扰后的雷达图像,结合作战人员的电子战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干扰效果。
因此本文提出从雷达方和干扰方两个角度来评估干扰效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
关键词: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电子战图分类号:TN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8-0000-02、引言如今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电子战的斗争是矛与盾的关系。
这里干扰方是矛,是进攻方,而雷达方是盾,是防御方。
干扰方实施干扰的目的是为了削弱或破坏雷达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雷达方则需要采取扛干扰措施,尽量避免对方的干扰。
在实际的干扰效果评估中,雷达方往往从雷达设备的某些性能或效能参数作为评估指标,干扰方主要是根据实施干扰后雷达图像及侦察到信号的变化情况,结合作战人员的电子战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干扰效果。
两者的评估方案都能反映出实际的干扰效果,因此本文从雷达方和干扰方两个方面来评估电子战中的干扰效果。
、基于雷达方的干扰效果的评估电子干扰的分类有很多,按干扰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而有源无源干扰又有许多不同的干扰模式。
由于被干扰的雷达来说,雷达体制、信号形式和抗干扰措施各不相同,被干扰后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对于衡量或比较雷达众多抗干扰技术所具有的综合性能是比较复杂的。
目前,国内外雷达界在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以抗干扰改善因子( EIF),抗干扰能力度量公式,压制系数,自卫距离,抗干扰品质因子等评估指标。
分别介绍如下:一)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EIF)抗干扰改善因子EIF是美国学者Johnston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衡量雷达抗干扰能力,其定义为:雷达接收机在使用和不用抗干扰措施两种情况下,保持输出信噪比相同所需的输入干扰功率的比值。
雷达压制干扰有效性研究与评估作者:幸涛李波波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0年第20期摘要:评估雷达干扰有效性的目的是获得雷达干扰有效、无效的程度。
基于干扰有效性的定义与研究目的,对压制干扰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推导,结合工程实践数据,对于不同航线下干扰机对地面某雷达的干扰过程进行仿真,对试验的干扰有效性和干扰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评估得到的干扰有效性和干扰效果与试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也说明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压制干扰;干扰有效性;干扰评估中图分类号:TN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20-0034-05Research and Evalution on Radar Suppression Jamming EffectivenessXING Tao1,LI Bobo2(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PLA Air Force Equipment Department in Zhengzhou,Zhengzhou 450002,China;2.The 2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Zhengzhou 450047,China)Abstract:The purpose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ar jamming is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degree of radar jamm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research purpose of jamming effectiveness,research and deri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pression jamming.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data,simulate the jamming process of jammers on a certain ground radar under different routes,and evaluate the jamming effectiveness and jamming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 By comparing with the test data,the jamming effectiveness and jamming effect evaluated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 analysis results,which also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Keywords:suppression jamming;jamming effectiveness;jamming evaluation0 引言雷達对抗效果是雷达对抗活动对敌方作战能力造成的影响。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电子战中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技术刘德龙凡浩(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江苏省扬州市225001)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评估准则,对基于干扰方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方法重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电子战;雷达对抗;干扰效果评估雷达对抗是电子战中最常规、最关键的技术手段,能在现代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雷达对抗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干扰效果评估,它能够准确、全面、客观地评价某次雷达干扰实施的效果和电子战装备的作战效能,为战术决策提供支撑。
但是雷达对抗是雷达方和干扰方动态博弈过程,夹杂着许多不定因素,所以对雷达干扰效果的评估是一个相当复杂困难的过程,因此如何改善和提升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技术是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1干扰效果评估的基本概念雷达对抗是指我方根据作战使命使用电子战装备对敌方雷达设备实施干扰,从而促使受干扰的雷达不能正常工作,使其部分功能丧失,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将其摧毁。
通常可以把对敌方雷达被干扰后的损伤或破坏效应进行科学定性或定量的过程称作雷达干扰效果评估。
基于雷达方的干扰效果评估属于事后评估,常用于雷达对抗试验。
在对抗过程中,全程记录雷达屏显,电子战数据,战场双方态势及各平台空间运动信息,然后由专业人员综合对比分析所有数据,以此对干扰效果给出综合评价。
在实际作战中,我干扰实施方很难直接从敌被干扰雷达处获取评估干扰效果所需要的数据,也不可能直接观测到干扰效果,因此这种基于雷达方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并不可用。
根据认知电子战理论,基于干扰方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主要是根据干扰实施前后我方电子战系统侦收到的被干扰雷达的辐射源信息变化情况,并结合先验知识来对干扰策略给出可能的干扰效果。
如图1所示。
2雷达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判定某次对雷达的干扰是否有效时,必须要以科学的评估准则作为依据,并且每条评估准则都应有相应的评估指标。
对抗条件下的雷达系统效能评估I. 引言- 背景介绍- 研究目的和意义- 文章结构概述II. 抗干扰雷达系统概述- 抗干扰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抗干扰雷达系统的技术架构和组成部分- 抗干扰雷达系统常见的抗干扰技术III. 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指标的基本原理-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指标的分类和区分-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指标的具体实现和分析IV.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抗干扰分析方法和过程- 抗干扰仿真和实验验证方法-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的注意事项和限制条件V. 抗干扰雷达系统未来研究方向- 抗干扰雷达系统发展趋势- 抗干扰雷达系统未来研究重点- 抗干扰雷达系统未来应用展望VI. 结论- 文章最终的结论和总结- 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建议。
第一章:引言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系统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电子战装备。
对于现代雷达系统而言,除了在各种特定环境下直接探测和测量特定目标之外,其本质作用是连接整个电子战系统,应对电子战干扰的挑战。
抗干扰雷达系统具有先进的探测器和高分辨率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电磁兼容所导致的重要性能问题,因此成为电子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干扰雷达系统不仅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比传统雷达系统更高质量的目标探测和跟踪,同时还能对主动干扰的源头进行精细定位,提高了战场环境下指挥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抗条件下的雷达系统效能评估进行研究。
在实际部署和运行期间,雷达系统必须在各种恶劣的环境和干扰下可靠稳定地运作,并且满足各种精度和效率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成为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提出可行的抗干扰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指标和方法,为研究抗干扰雷达系统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抗干扰雷达系统的背景和其在电子战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将对抗干扰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技术架构和组成部分以及常见的抗干扰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Sc i e n ce Tec hn o l o gy and En g i n ee r i n g V o l.12 No. 21 J u l.2012第12 卷第21 期2012 年7 月1671—1815(2012)21-5163-05 2012 Sc i.T ec h. En grg.远程支援干扰下搜索雷达探测效能评估蔡金煌王晓薇叶博(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77)摘要考虑远程支援干扰的影响,采用系统有效性分析(S EA)方法,提出搜索雷达探测效能评估的 3 个主要性能度量。
并根据各性能度量的权重和串并联关系,建立探测效能评估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不同高度层、天线俯仰角度对应的雷达探测效能进行仿真分析。
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是准确、可行的,且对于合理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最大程度上发挥雷达探测效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SEA 方法搜索雷达效能评估文献标志码A中图法分类号TN959. 1;探测效能的天线俯仰角计算方法。
搜索雷达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担负实时向跟踪制导雷达指示来袭目标并提供各项参数的任务,其探测效能的发挥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有效杀伤来袭目标的前提[1]。
现代防空作战中,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在高强度的电磁干扰下,搜索雷达的探测效能将大打折扣。
雷达所面临的电磁干扰类型主要有远程支援式干扰和自卫式干扰两种,其中以远程支援式干扰最为常见,影响最大。
因此,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雷达远程支援式干扰条件下的探测效能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制约探测效能发挥的可改进指标,研究如何确定指标值能最大程度上规避远程支援式干扰带来的影响,对发挥雷达最大探测效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实战环境中,搜索雷达的各性能指标处于动态变化中,常用的效能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德尔菲法等,只是静态地评估系统效能,无法做到客观准确。
1 SEA 方法简介SEA 方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信息与决策系统实验室提出的一种动态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一、绪论1.1 前言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论文结构二、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基础2.1 雷达系统的基本构成2.2 雷达抗干扰的基本概念2.3 雷达抗干扰的评估指标三、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3.1 基于脉冲压缩特性的评估方法3.2 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评估方法3.3 基于波形分析的评估方法3.4 基于时频分析的评估方法四、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实验验证4.1 实验环境与设备4.2 实验方案设计4.3 实验结果分析五、总结与展望5.1 研究成果总结5.2 研究不足与展望5.3 实际应用前景PS: 在提纲中提到的各个小节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论文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一章绪论1.1 前言雷达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科研领域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防范和应对不同形式威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其中,针对雷达抗干扰的要求和研究越来越关注。
雷达抗干扰是评估雷达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评估雷达抗干扰性能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由于雷达系统长期处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在雷达工作中不断发生,导致雷达性能下降,从而威胁到雷达的正常工作、任务完成能力,甚至导致战场打击的失效。
因此,对于雷达的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是解决雷达系统工作中干扰问题的关键。
对雷达抗干扰性能加以评估,不仅能完善雷达设计和制造,提高雷达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还为一些特殊场合的雷达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本论文主要从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角度出发,探究了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并通过实验验证,综合评价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研究:1. 分析已有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探讨其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探讨提纲:I. 前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B. 国内外研究进展II.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意义与目标A. 雷达抗干扰的概念B.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意义C.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目标III.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A. 模拟方法B. 实验方法C. 数学模型方法D. 统计学方法IV.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A. 抗干扰能力指标B. 抗干扰效果指标C. 抗干扰可靠性指标V.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应用实例与展望A. 应用实例B. 展望VI. 结论与建议A. 主要研究结论B. 研究不足与展望C. 建议注:以上是提纲,具体论文内容应依据提纲来详细展开。
第一章:前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探测和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但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遭受到的干扰也越来越多,影响到雷达的探测和测量效果,降低了雷达的实用价值。
因此,如何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雷达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雷达抗干扰有很多种形式,如抗人类干扰、抗噪声干扰、抗干扰源干扰等。
干扰源种类繁多,其时空特性也各不相同,探测场景也不同,因此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成为一个复杂和繁琐的工作。
B. 国内外研究进展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有关雷达抗干扰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在雷达抗干扰领域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抗干扰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如信号处理、天线阵列、雷达参数优化等技术手段,增强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2.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研究:主要是研究雷达抗干扰效能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干扰特征,确定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3.抗干扰效能评估应用研究:主要是将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雷达系统中,并通过仿真或者实验方式进行验证,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
总体来说,国内外研究者在雷达抗干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抗干扰效能评估领域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