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8.4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6)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1. 看拼音,写字词。
在满天fán xīng________之下,在téng luó________花的芬芳之中,伏在母亲xī________上听故事的画面,是我永不màn miè________的回忆。
二、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诗句中的“思潮”是指接二连三的像________一样的思想活动;从“清响”一词可以体会到波涛的声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给画“________”部分换种说法,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________(3)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
请仿照诗句写一写。
明月啊!________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诗句中有三个表示方位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诗句,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
________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二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一个引申而来的。
(2)诗中的“你”指________。
这首诗歌由鸟儿的巢联想到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
(3)在“心中的风雨来了”时向亲人倾诉,寻求慰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也有过,请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 )和孩子对母亲(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风雨》作者贾平凹练习题【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短篇小说奖;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 .题目解读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3.字词1) 给加点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 )锥形()2) 解释词语偌大:刹那:疏忽:4.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1. 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试说明。
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研读·赏析】1.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
《风雨纵横好题诗》培优练习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安禅不必须山水鲁先圣1中年以后,尘世间的是非曲直,基本就想明白了。
尤其对自己,我努力到达自己心灵的最深处,看清自己,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
对于属于我的,我努力握在手掌;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我不作非分之想。
这让我活的轻松愉快,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而智慧。
2真正的贤者,专心于心灵的宁静,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徘徊,在幽静的林中漫步,在苍然的树下暝想,如莲叶上的露珠,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
3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
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你当下的生活本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隐藏在当下的生活中。
如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
4柏拉图曾经训斥一个玩牌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却说:“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我。
”柏拉图则反驳说:“习惯可不是小事”。
生活正是如此,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发现了人性的真谛:无数的人,甚至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正是从开始并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倒掉的。
而中国古代的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说的是这个命题。
5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不论处于什么境遇,不生悲喜忧乐,随缘任运,便没有什么能伤害自己,便无处不是逍遥自在。
6古人造了“度日如年”这个词,意在形容深陷泥泞中的人悲苦的生活境遇。
还造了“消磨光阴”这个词,意在形容胸无大志、无所事事的人。
7其实,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有另外的视觉看人生。
顺境,是上苍的恩赐;逆境,是人生的历练。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欣赏时光”,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世界哪里还有枯燥与乏味呢?8柏拉图提醒老年人,要常常去观看青年人的舞蹈和游戏,以便再次享受到肢体已经久违的灵活和健美。
9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恐慌,我每天都兴致昂扬地徜徉在对逝去的青春的回味中。
《风雨》习题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秦腔》《高兴》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写作背景《风雨》写于1982年,是贾平凹初期的作品,却显示了作家敏锐、精细入微,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刹那间()蜷曲()葡萄蔓()弧形()倏乎()凸起来()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1)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2)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3.体会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课文探究】4.文章描写风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又是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表现狂风的?5.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写风,仔细阅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些地方的风。
6.“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一结尾十分精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文段精读】阅读“垂柳全乱了线条”到“下坠成弯弯的弧形”,回答问题。
7.选文第一段从上文描写树林全貌,落笔到具体的垂柳、杨叶、芦苇,对这三种植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8.选文第二段写到断了牵绳的羊,主要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表现了羊在风雨中的什么状态?9.选文第二段末的“两步远”与“长时间”两个词有何表达作用?10.下列对选文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对柳条的描写注重写其在风中的变化,将无生命的柳条写得生动传神。
B.对出门找羊的小女孩的描写,其“红衫”从色彩上更具视觉冲击力,“锐声叫唤”更是以听觉来渲染狂风的肆虐而不可阻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习题及答案XXX《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班级:姓名:【题】一、理解性默写:1、XXX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
2、XXX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二、赏析选择题:1.对XXX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D)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解析】D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2.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旷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解析】A诗人病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借以衬托诗人的爱国情怀。
3、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年近七旬的XXX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B、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
第3课《雨的四季》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请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2.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 )静谧.( )吝啬..( )高邈.( )莅.临( )咄.咄逼人( )彩棱.镜( )淅.( )淅沥.( )沥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4.下列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柔软畅快姿容绵绵如丝B.浇灌铃铛倾诉争先恐后C.厌烦凄冷飘落迫不急待D.斗笠屋檐滋润干净利落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棱.镜(líng)花苞.(bāo)吝.啬(sè)端.庄(duān)B.池畦.(wā)睫.毛(jié)化妆.(zhuāng)掩饰.(shì)C.高邈.(mào)干涩.(sè)凄.冷(qī)莅.临(lì)D.静谧.(mì)绿茵.(yīn)娇媚.(mèi)粗犷.(guǎng)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B.而荷叶铺满..地等待着雨点。
..了河面,破切C.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三、综合性学习7.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隐含着人们对重大变故的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风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是()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国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的民族魂。
A. 风雨飘摇百折不挠B. 风雨飘摇百炼成钢C. 风雨同舟百折不挠D. 风雨同舟百炼成钢答案:C解析:首先理解四个成语意思,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风雨飘摇”形容形式很不稳定,“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结合语境“风雨同舟”更合适。
“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伤都不退缩,“百炼成钢”比喻久经锻炼变得十分坚强,结合语境“百折不挠”更合适。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2.下列句子,其排列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一项是()我们不停为你加油。
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
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___①____。
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___②___,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
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___③____,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的一部分。
A.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③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B.①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②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C.①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D.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答案:C解析:①②③分别处于三组排比句中。
每一组排比句都遵循了由“痛苦、付出”到“成功、胜利”的过程,再抓住句中关键词“镰刀”“流离失所”“咬紧牙关”等就可以轻松作出正确的选择。
点评: 读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理解语段中的“你”指灾区人民,也可理解为遭受了灾难的祖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质量监管人员的火眼金睛....,总能让刻意伪装的假冒产品一下子现出原形。
暴风雨阅读答案6篇暴风雨阅读答案1(1)闷热的夜,令人______,我辗转不眠。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______。
(2)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______甲,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3)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______乙。
(4)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5)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6)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______躯体。
(7)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勤学院(8)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______丙。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9)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______丁,使人心潮激荡。
(10)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11)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12)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3)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疲惫惊恐窒息B. 惊恐窒息疲惫C. 窒息惊恐疲惫D. 惊恐疲惫窒息2.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A. 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 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C. 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D.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3.第(6)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风雨》习题
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秦腔》《高兴》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写作背景
《风雨》写于1982年,是贾平凹初期的作品,却显示了作家敏锐、精细入微,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刹那间()蜷曲()葡萄蔓()
弧形()倏乎()凸起来()
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1)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2)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3.体会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课文探究】
4.文章描写风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又是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表现狂风的?
5.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写风,仔细阅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些地方的风。
6.“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一结尾十分精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文段精读】
阅读“垂柳全乱了线条”到“下坠成弯弯的弧形”,回答问题。
7.选文第一段从上文描写树林全貌,落笔到具体的垂柳、杨叶、芦苇,对这三种植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8.选文第二段写到断了牵绳的羊,主要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表现了羊在风雨中的什么状态?
9.选文第二段末的“两步远”与“长时间”两个词有何表达作用?
10.下列对选文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对柳条的描写注重写其在风中的变化,将无生命的柳条写得生动传神。
B.对出门找羊的小女孩的描写,其“红衫”从色彩上更具视觉冲击力,“锐声叫唤”更是以听觉来渲染狂风的肆虐而不可阻挡。
C.对葡萄蔓的描写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并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葡萄蔓被狂风剥离大树的情形,从侧面展现了狂风的威力。
D.面对狂风,苍蝇大量聚集在电线上作着荡秋千的游戏。
1.略。
2.(1)“飘”“斜”生动地展现了鸟儿在狂风中不能自主的状态,“颤”字写出鸟翅被狂风吹折的瞬间情形,这几个动词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猛烈。
(2)“吃惊”写出猫的诧异心理,通过写猫的感受,生动地表现狂风的威力。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
(2)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被风吹倒时的情态。
4.侧面衬托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羊、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湿猫、瓦、浮萍、水池、鱼儿、老头、孩子们
5.旷野中的风,院子里的风,高处的风,巷道里的风,池塘里的风
6.妙处之一:放船出去,暗示雨来了,可以让船起航;妙处之二:扣题,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道出了雨;妙处之三:结尾呈现出温暖的画面,让读者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有回味前面精彩描写的余地。
7.垂柳表形,杨叶着色,芦苇摹声,充分调动读者的感觉去细细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8.主要是从动作、颜色两个角度来描写的,表现了羊在风雨中的惊恐不安、脆弱无助。
9.“两步远”与“长时间”两个词形成对比,充分表现了狂风之猛烈,女孩寸步难行。
令人寻味,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