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期刊借版面费敛财 科技期刊登小学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不宜投稿的期刊目录为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促进我校科研发展,使科研成果管理趋于客观化、规范化、公正化,根据学校2009年反对学术腐败的要求,下列范围或种类的期刊,被列为2009年及其以后我校教师不宜投稿期刊(第三批):一、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检索不到刊号的刊物,切勿投稿。
无论刊物如何自我介绍,不宜听信刊物提供的网站和信息,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新闻机构查询”(选择查询种类为期刊)栏目查询刊号、出版单位、主管单位等信息,检索不到信息的为非法刊物,切勿投稿。
如《教师教育科研》、《科学教育家》、《职业圈》等。
二、非省部级学术刊物,不宜投稿。
根据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认定省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1.国家行业学会、专业学会和国家部委主办或主管的学术期刊(列入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名录除外)。
2.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3.省部大报理论版。
4.一般本科院校学报。
5.在正式出版的全国性本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可视同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三、非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不宜投稿。
投稿前,请认真甄别学术刊物的主办单位,非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如各类出版社(国内绝大多数出版社已经完成转制,成为从事文化出版的企业并按市场化运作)、报刊中心、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办公室、协会等主办的刊物,不宜投稿。
如黑龙江省报刊出版中心主办《经济研究导刊》、安徽省老科教工作者协会主办《科教文汇(旬刊)》、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校外教育(理论)》、河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办《科技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楚报刊中心主办《文学教育》、中国宇航出版社主办《科技创新导报》、长春出版社主办《考试周刊》等。
四、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专业方向、学科范围不符的刊物,不宜投稿。
目前,一些刊物为了盈利赚钱,跨专业、行业、学科胡乱设立栏目,吸收稿源,如科技类刊物所办的“社科”、“教育教学”、“文化卫生”、“医学”等栏目。
bianji chuban- 85 -关于学术期刊版面费问题的思考杨 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00][摘要] 学术期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探讨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是否合理合法合适,必须综合考虑学术期刊属于社会公共财富,具有非市场化、非商品化的公益属性,同时结合我国学术期刊现状,即受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学位授予以及期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学术期刊版面属于稀缺资源。
提出解决版面费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与引导,一方面必须坚持学术标准、采取同行审稿保证学术质量;另一方面必须精细化科研考评管理办法,探索学术期刊考评标准。
[关键词] 学术期刊;版面费;科研管理;期刊管理;期刊评价[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10-0085-04一、引言学术期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近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器。
学术期刊起源于西方,在欧美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学术期刊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积极探索并学习借鉴西方期刊的成功经验,目前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广大学界同仁对学术期刊爱之深、责之切,围绕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存在诸多广受争论的话题。
例如,学术期刊是否需要市场化、学术期刊编辑部门是否需要转企,等等。
同样,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是否合理合法合适,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引发诸多争议的话题。
围绕这一话题,赞同的观点认为:学术期刊是为科研项目服务的,……为发表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与参考。
……因此,科研工作者分摊一部分科技期刊的成本是合理的[1]。
也有学者从借鉴西方经验的角度出发,指出: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对作者收取一定数额的论文版面费,用于维持刊物的生存并有所发展,并非我国首创,世界上许多知名期刊都有对发表论文都采取不同程度的收费政策[2],认为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做法源自西方,合情合理。
学术期刊版面费:在合理性与违法性之间?======================================================================版面费是学术期刊在刊发作者论文前向作者收取的所谓版面使用费用或赞助费。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以及出版发行行业对经济效益的越发追求与对社会效益的日益漠视,不少学术刊物都走上了“办刊收费”之路,不同程度地向作者收取一些所谓的“版面费”。
而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学界的纵容以及主管部门纠察之失利,学术刊物收取版面费的风气已经在我国蔓延不止,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针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批评,然而,在众多批评声中,我们却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尽管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行为是非法的,但版面费的存在却有其合理性!换言之,学术期刊办刊收费是一种处在合理性与违法性之间行为。
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么?笔者不敢也不愿苟同。
笔者认为,学术期刊办刊收费的行为既不具有合法性,更不具有合理性。
支持版面费的学者认为,版面费之所以能在学术期刊中普遍存在, 必然有其合理的存在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客观条件:我国的职称评定制度。
目前,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大都要求教授、副教授、讲师或相应职称的科研人员,每年都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不予评定职称或要“下岗”。
由于学术期刊数量有限,而要求发表的论文却数量惊人,对版面的需求严重大于供给,便产生了学术与金钱的交易——版面费。
(2)现实因素:专业学术期刊大多因发行量少,广告难做,加上印刷费上涨等原因,导致办刊经费紧张,而财政拨款只够刊物的印刷费和基本的事务开销,甚至个别学术刊物还要自负盈亏。
为维持办刊,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也是无奈之举。
(3)直接动力: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收入较低,工作枯燥而辛苦。
他们除了工资收入外,只有很少的编辑费和校对费,长期生活在小康标准之下。
期刊发表后付费骗局在当今社会,学术期刊发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发表论文是评定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获得学术声誉和职业晋升的关键途径。
然而,随着学术期刊发表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一需求,设立了一些名为“期刊发表后付费”的骗局。
首先,这些骗局通常会以虚假的学术期刊为幌子,吸引学者和研究人员投稿。
他们会打着“快速发表”、“高影响因子”等旗号,吸引投稿者。
一旦投稿被接受,他们就会要求作者支付高昂的发表费用,有些甚至需要支付审稿费、版面费等。
这些费用通常高得离谱,有时甚至超过了正规学术期刊的发表费用。
而且,这些虚假期刊通常不具备学术权威性,发表的论文往往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和引用,甚至会因为论文质量问题而被撤稿。
其次,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学者对发表论文的迫切需求,制造一些虚假的发表指标,如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
他们会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捏造这些指标,使得这些虚假期刊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然而,这些指标的真实性常常是不可靠的,一旦被揭露,不仅会损害作者的学术声誉,还会使得论文失去了真正的学术价值。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作者的需求,向他们推销一些所谓的“发表服务”,承诺可以帮助作者在一些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些服务通常包括代写论文、代投稿、代审稿等,以及利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
然而,这些所谓的“发表服务”往往是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一旦被发现,不仅会使得论文失去学术价值,还会对作者的学术生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期刊发表后付费骗局是对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严重挑战。
对于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选择投稿的期刊,避免落入这些骗局的陷阱。
同时,学术机构和学术出版社也应该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监管,打击这些不法行为,维护学术的公正和规范。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地遏制这些骗局的蔓延,保护学术的纯洁和尊严。
学术期刊:问题不是收钱,而是没有好文章近日,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根据会议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的科技期刊已达约5100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技期刊大国。
但是,其中科技期刊整体水平不高,也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根据科协资料显示,收取版面费已经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收入之一。
结合近日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版面费合理性讨论,记者会后采访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
谈到饱受非议的“研究生卖血”事件,以及近年来对版面费收取是否合理的质疑时,冯长根表示,这件事的确让人很痛心,但是“我们不能把社科类学术期刊和科技类学术期刊混在一起谈”。
“首先,国家每年的科技投入已经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而社会科学的投入无法和这个数字相比。
其次,从学术期刊的性质来看,它就是应该为科研项目服务的,科技期刊收版面费就和参加会议要交注册费一样,为发表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信息和参考。
而且在科研经费中有一部分是保证学术交流的,所谓的学术交流就包含了版面费、会议注册费。
因此,科研工作者分摊一部分科技期刊的成本是合理的。
”那么如果有钱就能刊登论文,质量又如何保证?“关键就在于是先收钱,还是后收钱”,冯长根认为版面费收取的正常的渠道应该是论文先要经过评审,评审合格的论文才能被发表,发表以后才能收取版面费。
“我承认有的编辑部把‘经’念坏了,变成了只要给钱就上论文,发表论文是纯粹为了挣钱,这些期刊做得越来越厚,什么文章都能登。
所以这不是版面费制度的错,这是有人把制度异化了,这是个思想问题。
”“我认为版面费制度本身不是一个坏制度,因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规律发表论文,现在被加进了人为因素就变成了腐败。
”摘自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科协下面的期刊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会做处理,但是中国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种,各种层次和级别的都有,管理上确实比较混乱。
而正是这些少数的出问题的期刊把整个科技期刊的名誉弄坏了。
粤教人[2005]15号关于注意防范非法期刊欺骗教师发表论文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被取缔的30个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的期刊名单,11月再次公布了60种非法报刊名单并宣布依法取缔。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也在网页上特别提示了一批国内非正式出版物及其刊号。
在2004年我省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在上述公布或提示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为增强对非法期(报)刊和国内非正式出版物欺骗性的防范意识,切实保障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强对非法期刊的防范意识按照我国出版管理的有关规定,凡未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进口、发行单位,从事出版、进口、发行业务的,为非法出版活动,其所出版、进口、发行的出版物也是非法出版物。
目前,这些非法出版物主要以假冒国内正式期刊的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和发行的期刊,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和发行的期刊等形式出现。
不法分子通过在大陆或者香港、澳门等地设立编辑部、记者站或办事处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活动,大肆收取版面费或广告费骗取钱财。
这些非法出版活动不仅破坏了出版管理制度,扰乱了出版物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误导和欺骗社会公众,损害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危害十分恶劣。
广大教职工要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二、正确辨别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目前出现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
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
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
学术期刊“版面费”问题一、版面费是在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出场并非偶然,无须大惊小怪作者人数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要求发学术论文的数量随之增加。
一般硕士、博士生毕业有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硬指标,论文发得不够就拿不到学位。
教师评职称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正是高校师生获得学位、职称的需要,使得他们对学术期刊趋之若骛,付版面费成了在所不惜的自觉行为。
如广州部分高校的学报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
接收学术论文通常分为内稿和外稿,一般只对外稿依版面数额收费。
发表职称论文QQ:2205424335 城市建设杂志社王编辑[2]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有成本费的,且因有关商品和劳动力的涨价而使其成本费不断上涨。
尽管有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很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从来不收版面费,给作者的稿酬甚至奖励也不少。
但是只要它是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要对论文稿件进行审改、编校、出版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成本。
笔者认为,论文的成本费除出版费、编辑费(包括稿费、审稿费、编校费)外,还应算上两项:编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维持编辑部正常运转的办公费(包括业务会费等)。
我们可以粗算一下:如一家学术期刊有6人、出双月刊、每期刊发论文28篇、期发23万字。
出版费+编辑费+工资+办公费=10000元+(23万×300元+1000元)+(6人×2000元×2月)+(12000元÷6期)=43300元;43300元÷28篇=1546元,即发表1篇论文的成本费是1546元。
现如今哪有“免费的晚餐”?连商家“仅收成本费”对客户来说都成了恩赐和温馨的话语。
再比如全国职称外语考试除收你的报名费等费外,人家也没忘记那张答题卡也得收你一块钱的成本费哩。
国际有惯例、中国科协已认可、作者单位也支持。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将出版业作为信息产业, 在他们国家刊发论文收版面费已成惯例、是很正常的事情。
2016年8月公考时政热点:消除“论文敛财”需重建社会评价体系2016年08月25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男子冒用合法期刊登收费论文敛财,10个月赚千万。
王某先后雇佣8人成立两家公司,在未取得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冒用合法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许诺为作者刊登文章并收取版面费。
王某先后擅自出版多种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间,收取版面费1200余万元。
此案在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王某被控非法经营罪。
王某辩护人认为,王某系和出版社合作,不构成犯罪。
据悉,目前交钱发论文已经“屡见不鲜”,一些教师、学生、职业人士都通过交钱发论文来达到毕业和晋升职称的目的。
(8月10日《北京青年报》)类似现象早已见惯不怪,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利用QQ等工具联系发表论文的掮客。
其实,何止是像王某这样冒用合法期刊登收费论文敛财,即使是某些正规期刊本身,也在通过论文牟利。
此前,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被指收取版面费,据称一般两万字稿件要3万元,杂志社派记者来写要多付5000元。
《报告文学》执行主编吴双承认收费,称因杂志亏损而采取了市场化运作,并表示“大家都这么做,就我们倒霉”。
由此可见,相关领域问题非常严重,也非常普遍。
除了诚信缺失、法治观念淡薄,论文乱象更是折射出当今社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过度依赖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很多时候,一个文凭、一篇论文比实际能力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其实,有没有文凭和论文、有什么文凭和论文以及有没有职称、有什么职称,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惟一标准。
不少有文凭有职称有论文的人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无文凭无职称无论文的“三无人员”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相关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特别是在当今学术领域也惨遭不良风气侵蚀、学术领域也不复再是圣洁象牙塔的现实状况下,论文、文凭和职称更是被掺进了水分,甚至沦为了攫取地位和利益的敲门砖。
有需求就有市场,相关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催生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论文(文凭)”的龌龊一幕。
部分期刊借版面费敛财科技期刊登小学教学论文
2010年全年出版的总共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厚度接近一尺。
记者来扬摄
不同的期刊不同的主管单位同样的负责人
部分期刊敛财的背后是供求失衡
“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价格优惠”、“超低价格”、“全群最低价”、“低到你想不到的价格”……这是自由撰稿人纪争辉(化名)在自己加入的一个QQ群里看到的广告语。
在这个名叫“论文代理联盟”的QQ群里,用户叫卖的“商品”主要是期刊版面。
偶尔,也会有兜售专著书号和论文署名权的信息发布。
一般来说,QQ群里的每位用户会发布一到两种期刊的征稿信息,但纪争辉发现,有一用户发布的征稿信息里提到了好几种期刊:《科技资讯》、《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而近年来,这几本“旬刊”每期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比较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载200多篇论文。
“一篇稿子收几百元,每期总共刊登几百篇,利益不用算,您也清楚。
”纪争辉对记者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发论文为由向《中外医疗》的杨编辑询问,该编辑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今年的《中外医疗》等上述期刊的版权页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则“特别提示”:为共同维护出版纪律与尊严,请作者勿向本刊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支付任何费用。
否则,出现纠纷,本刊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4种期刊同一个负责人
在上述QQ群里,有两个用户经常“捆绑”着发布上述4种期刊的信息。
纪争辉查询发现,这4种期刊在新闻出版部门备案信息中登记的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证实了上述任职信息:郭陆庄同时担任了《科技资讯》的社长和总编,《科技创新导报》的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编,《中外医疗》的社长和总编。
同时,他还是《糖尿病新世界》的执行总编。
上述期刊编辑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
例如,张金荣同时担任《科技资讯》的副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副主编,《中外医疗》的副社长,《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编;《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的编辑部主任均为陈鹏,且这两种期刊总编室的3位工作人员完全相同……
除此之外,上述各期刊的关联关系还可以从刊社地址、征稿说明中窥见一斑。
例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糖尿病新世界》在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的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备案地址是相同的。
有一名自称“张老师”的编辑在不同时间发的约稿函里留下了同一个联系方式,却分别为《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约稿。
再如,这4种期刊的封二和封三会相互刊登彼此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今年第3期的《中外医疗》封二刊登了《科技资讯》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启事的最后写道:“本刊长期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技创新导报》和《中外医疗》期刊开展学术交流,优秀稿件我刊可推荐至以上刊物优先发表。
”
主管部门称,主管单位不同可能存在卖刊号现象
据记者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网站上查询,上述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却不尽相同。
《科技资讯》的主管单位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单位是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导报》的主管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管单位是科技部,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外医疗》的主管单位是卫生部,主办单位是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记者通过北京市工商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科技资讯》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外医疗》杂志社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种期刊的总编或社长由同一人担任的现象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有的期刊集团有很多报刊,可能只任命一个总编或社长。
但是,如果一个总编掌管了多种不
同类型的杂志,而这些杂志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现象就值得怀疑了。
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不一样,几乎不可能同时任命同一个总编或社长,这里面很可能存在卖刊号的现象。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年检结束之后,新闻出版总署在其期刊查询系统中,除公开期刊的刊名、刊号、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之外,还将公开该期刊的第一责任人姓名,以便公众查询、监督。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学教学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期刊创办时,须有确定的业务范围,其中包括期刊的办刊宗旨。
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其性质,一旦刊载内容偏离了办刊宗旨,或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擅自变更办刊宗旨,均属违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发现,上述4种期刊均为旬刊,刊载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论文,但其办刊宗旨难称与学术有关。
例如,《科技资讯》的办刊宗旨是:“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技探索历程。
本刊主要刊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献和最新资讯。
”
记者翻阅了几本新近出版的《科技资讯》,其中设置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与环境”、“污染与防治”、“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科技教育”、“学术论坛”、“图书馆论坛”等13个栏目,除与科技相关的文章外,也不乏《浅谈如何巧记单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探讨》、《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中》等基础教育领域的论文。
刊登在《科技资讯》上的绝大多数论文的篇幅为1个页码。
2011年第3期的《科技资讯》有256个页码,刊登论文212篇。
印刷的正文字体用的是小五号,很少有论文配发图表。
近两年的《科技资讯》采用的印刷纸张都非常薄,但记者将2010年出版的全部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测量其厚度,刻度显示其超过了28厘米,接近一尺。
《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等3种期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其页码数和刊登的论文数量略逊于《科技资讯》。
例如,2011年出版的《中外医疗》有192个页码,刊登论文158篇。
2010年全年的36期《中外医疗》叠放厚度超过2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