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3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揭题:2、朗读诗题,理解题意3、了解诗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
(3)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
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4)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对劳动人民的(),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导学目标】1. 了解并记忆《鹅》、《静夜思》、《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2. 归纳并记忆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
3.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古诗,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抒情。
【导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导入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
引导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古诗有哪些特点?2. 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给孩子们呈现三首古诗《鹅》、《静夜思》、《登鹳雀楼》。
让孩子们先自由阅读,然后进行简单的感想交流。
二、理解古诗(25分钟)1. 进一步解读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抒情。
引导孩子们分析古诗中的感情、景物描写、意境等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表达和诗歌的美。
2. 引导孩子们分析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例如《鹅》中的“提针鸭细丝”,《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
让孩子们记忆这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以便后面的朗读与写作。
三、朗读古诗(15分钟)1. 让孩子们分组朗读古诗。
每个小组选一首古诗进行朗读,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比表演。
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古诗的语调、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对孩子们的朗读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美和表达方式。
四、写作练习(45分钟)1. 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写作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改编,并辅以绘画、配乐等方式进行表达。
可以是我们现代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幻想的情境。
2.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运用他们刚刚学习的古诗词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指导孩子们进行完整、连贯的写作,并在写作过程中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五、结课(10分钟)1. 请孩子们轮流参加展示。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展示。
2. 教师提问、点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勇于创新。
【导学目标】1. 了解并记忆《鹅》、《静夜思》、《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2. 归纳并记忆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两首古诗2.通过独立试探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式明白得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琢磨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照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文大意二、要充分预习,有情感朗诵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说明和翻译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试探,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标准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址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青年时期是在父切身旁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较,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很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表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一辈子理想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张籍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少时侨寓和州乌江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峻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那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纳兰性德(16—168)清朝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假设,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绩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朝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自学导航】.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2.正确、流畅地朗诵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意万重()洛()阳榆()关那畔()行千帐()灯风一更()3.运用积存的学习方式,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4.说明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的意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信意万重整句诗的意思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文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6.认真朗诵三首古诗,把你以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想念能够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能够写写简单的批注《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合作探讨】、请同窗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一想你恍如看到了如何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能够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二、《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仍是远?什么缘故?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3、你喜爱《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什么缘故?你感觉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以为还能够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一想,结合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什么缘故?4、是什么勾引发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想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诵,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现出来、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觉有什么不一样?【练练测测】、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那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能够看出那个地址离他的家乡并非远诗中的“绿”字能够换成、、等字,但“绿”字加倍传神,“绿”字让咱们想到等描述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述春天的诗句3、王安石评判《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述,请找出来抄一抄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适合?并说说什么缘故(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默写《秋思》【能力提升】、想象《秋思》中刻画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信”片段,或抓住“复恐”“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信”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二、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现(选做)。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正确读写“洛阳、榆树、湖畔、帐表”等词语。
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重点)
3、学习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难点)
二、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三、知识链接: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课前积累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主学习
一、我要用心地把诗词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词读流利。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三、通过预习,我搜集到了有关这三首诗的作者以及主要作品,我想摘抄下来。
王安石
张籍
纳兰性德
我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
四、质疑。
读完课文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合作探究
4、默写《长相思》。
12《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齐唱歌曲,激情导入)1.师:有一首歌曲唱得好,有国才有家。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成龙、刘媛媛演唱的歌曲《国家》。
2.出示唱词,播放歌曲,学生跟着唱。
3.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对爱国爱家有了新的认识。
是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战死沙场,多少诗人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爱祖国、爱民族的强烈情感的。
4.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乃、熏、亥、恃”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会默写《示儿》。
3.读懂诗歌的题目,理解诗的意思。
能结合有关资料,说说诗中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体会意境,反复品味,在朗读中感悟。
3.敢于质疑,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三、字词运用(一)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1.要求会认的字:乃n ǎi 熏x ūn 亥h ài 恃sh ì 擞s ǒu2.要求会写的字:祭 乃 熏 杭 亥 恃 哀 拘3.读读记记下面的词语:九州 祭奠 万事空 烟熏火燎 醉人 杭州恃才傲物 万马齐喑 哀求 抖擞 不拘一格(二)词语解释。
万事空:什么也不知道了。
但悲:只感到悲伤。
北定:向北挺进,收复中原广大地区。
家祭:家庭祭祀活动。
题临安邸:写在临安的旅店里。
题,写。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暖风:“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吹得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游客。
本课不是指观光旅行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本课指朝代统治者。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1.读古诗,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和下列词语。
耘田供耕织稚子玻璃陂寒漪2.初读课文,选出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涟漪(yī qí) 玉磬( xīng qìng) 银钲( zhēng bǐng)(昼尽)夜知(晓浇) 耕(籽耘)3.认真读古诗,借助课文插图和注解,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绩麻:__________傍:__________稚子: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漪:______________腔:__________信口:__________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中,“玻璃”指的是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二、再读课文体会感悟1.读一读,选一选。
(1)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中,描写儿童模仿大人干农活的诗句是( )A.昼出耕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这两句诗写的是儿童模仿大人( )A.学种瓜B.学耕织2.再读课文,我知道:(1)《稚子弄冰》一诗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名?请你选一选( )。
A.银钲B.玉磬C.古等(2)《村晚》一诗中,放牛的孩子在做什么?把相关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查阅资料我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查阅资料:(1)范成大,字至能,晚号________。
_______名臣、文学家。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2)杨万里,字廷秀,号_______。
________著名诗人,与_____、尤袤、________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四、我的疑问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张籍(767―830) 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意万重()洛()阳榆()关那畔()行千帐()灯风一更()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
为什么(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能力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