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37.31 KB
- 文档页数:3
潮州古城2019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古建筑风貌,潮州古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为了保护和传承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同时提升城市形象,潮州市政府制定了2019年的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保护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保护和修复潮州古城的古建筑和文物,使其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2.提升潮州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3.开展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4.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体验,增加游客满意度;5.加强对潮州古城的管理和保护,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针对潮州古城的古建筑,将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古建筑修复专家团队,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整治,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建立古建筑修复基金,用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潮州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进行以下工作:•对古城内的道路进行改造和修复,提升其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对水、电、燃气等供应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停车场管理系统,解决停车难问题;•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
3. 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具体计划包括:•举办潮州古城文化节,展示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潮州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4. 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体验,将进行以下工作:•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粤府函〔2023〕246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246号潮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的请示》(潮府报〔2023〕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潮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潮州市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特色产业发展高地、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潮州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功能定位和本地实际,打造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增长极。
发挥比较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能力,增强潮州市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功能。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潮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7.70平方公里(26.6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1.20平方公里(22.68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406.11平方公里(60.92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96.05平方公里(59.41万亩)以内。
广东省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则3一、规划编制目的和指导思想4二、规划编制依据4三、规划期限和范围5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6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7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8三、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8四、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第三章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12一、土地利用战略13二、规划编制的指导原则13三、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6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7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9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24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25二、县(区)级土地利用调控27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1一、允许建设区32二、有条件建设区33三、禁止建设区33四、限制建设区34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5一、控制范围与用地规模36二、空间布局36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37四、土地用途分区38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41一、建设用地复垦42二、三旧改造43三、园地山坡地改造44四、其他土地开发45五、现代标准农田建设46六、围海造地47第九章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49一、交通运输工程用地50二、能源电力工程用地51三、水利工程用地51四、环保工程用地51第十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52一、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53二、保护基础生态用地53三、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54四、促进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的建设55第十一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措施56一、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57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5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9一、完善规划管理制度60二、合理运用经济手段61三、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62四、加大规划监察执法力度62附表:附表1潮州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潮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 潮州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4 潮州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附表5 潮州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附表6 潮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附表7潮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8潮州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表附表9潮州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表附图:附图1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附图2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4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5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6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7 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附图8 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9 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10 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前言潮州市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省交界,南接汕头市,西连揭阳市,北通梅州市,濒临南海,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
潮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潮州市区“十五规划”的具体情况,远景发展以西南、西北方向为主,调整城市的工业布局,在城市外围设集中的工业园;主要工业用地迁移至城市北部、西部和韩江东岸意溪镇东北。
据此对潮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如下:(1)原有古城区及韩江东岸桥东片区风景旅游渡假区划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2)城市一般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和工业区划分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3)本规划对潮州市区不划定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潮州市城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参见附图“潮州市城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潮州市城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案》(GJ14-1996)的规定,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市城市规划区(面积174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如下:一、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我市城市规划区暂不划定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二、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我市城市规划区(1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区域,二类功能区执行GB3095-1996二级标准。
三、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我市城市规划区暂不划定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四、达标期限我市城市规划区划定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在2003年底前完成达标工作。
潮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图见附图6-2编制说明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案》(GJ14-1996)的规定,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市城市规划区(面积174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进行了划分,现将编制改功能区划作如下说明:一、划分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由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1600年潮州城变迁,2.33平方公里古城之外发展规划编者注:晋初潮地设置“海阳县”,县城位于今天的归湖镇,也是潮汕地区唯一发现晋代古墓的地方。
《海阳县志》记载海阳县城在归湖。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首设立“潮州”,公元607年罢州复称义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府治迁至现潮州古城位置,号称“三山一水绕城郭”,目前依然保存着城垣、城门等古城遗迹,东临韩江,当闽广之冲,上控漳汀,下临百粤,右连循赣,左瞰汪洋,广袤四五百里,固岭东第一雄藩也。
北宋、南宋、明朝多次修复城墙,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修复广济桥,对堤城再加修复,东门更名为广济门。
此时潮州古城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即至今2.33平方公里范围。
归湖江岸曾发现明代砖窑群,其烧制的砖条铭刻“潮阳县造”、“海阳县造”字样,经研究为明代洪武筑城及其后城垣维修专用砖。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各类涉及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行业发展规划,都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二古代潮州府城的建城史《周礼·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古代的建城规制对潮州古城的发展建设影响深远。
宋代以前潮州有子城,但现无从考证。
大规模的筑城始于宋代,宋绍兴十四年,濠流旧址(即在原有旧城基础上)开始筑城;到绍定端平年间知军州事王元应等继续筑城,有十一座城门。
到了明代,潮州城日臻完善,明洪武三年明将俞长辅把原有的土筑城墙西南段改为石筑,并减城门为七座。
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概述于2005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同意,潮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新版总规”)的编制工作。
现新版总规编制完成,已由市政府审查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成果完善后按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批。
实施年限为2008-2020年。
新版总规明确了中心城区潮州市未来发展方向跨江向东拓展,形成“一江两岸,依山环洲,四轴三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由原来44平方公里扩大为90平方公里。
原城区消防规划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扩大而不适用,因此应依据城市新版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编制。
把中心城区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编制,建立一个完善的消防体系势在必行。
(二)城市性质粤东经济次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地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三)城市规模规划远期末(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以江(韩江)、河(北溪)、山(笔架山)、洲(仙洲岛)、城(潮州古城)为城市空间结构核心,以跨江交通干道为发展主轴,带动中心城区跨越韩江向东发展,营造一江两岸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江两岸,依山环洲,四轴三片区”。
一江两岸韩江及其两岸地区。
韩江是潮州最重要的城市自然景观轴线,韩江两岸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和形象塑造地区。
依山环洲依托桥东组团内大量生态山体建成深入城市中心的绿肺,环绕仙洲岛和江东北洲形成一江两岸发展的城市核心景观。
四轴四条主要的城市轴线,其中又包括两条城市意象轴和两条滨水公共空间轴。
两条城市意象轴是火车站广场——枫溪广场——潮州行政中心——开元寺——湘子桥——笔架山;潮州东大道(韩江东岸)——潮州大桥——潮州大道(韩江西岸)城市意象轴。
两条滨水公共空间轴是韩江滨水公共空间轴;北溪滨水公共空间轴。
潮宗街现状及规划保护措施潮宗街(Chao Zong Street)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是传统的潮州文化聚集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潮宗街的现状和规划保护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潮宗街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价值。
潮宗街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街道两旁有众多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涵盖了明清两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二是商业特色。
潮宗街以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
街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小店,出售着潮州特色的陶瓷、木雕、潮绣等手工艺品,同时还有众多传统小吃摊位,如鱼蛋、牛肉丸、蚝煎等,让人流连忘返。
三是居民生活。
潮宗街至今仍是很多潮州居民的居住地。
街道两旁有不少老宅院,屋内住着当地居民,他们生活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保留着潮州传统的居住方式和习惯。
这些老宅院是潮宗街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潮宗街的宝贵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潮宗街的独特文化,有必要采取以下规划保护措施:一是完善保护机制。
应建立潮宗街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在城市规划中将潮宗街的保护纳入考虑范围,加强对潮宗街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二是加强维修和保养。
鉴于潮宗街大部分是古建筑,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政府应出资进行维护修缮,加强对古建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潮宗街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得以保留。
三是推广传统文化。
潮宗街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加以传承和弘扬。
政府可以加大对潮宗街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潮州文化,同时还可以扶持相关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产业,让潮宗街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
四是提升旅游设施。
潮宗街的旅游业是支撑潮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改善潮宗街的交通和环境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推动潮宗街旅游的发展,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客流量,避免对潮宗街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和破坏。
潮州市高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公示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08总则第1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炮浮路、东至金浮路、西至外环西延长线(仁沙路)、南面沙溪镇镇区,涉及井里村、花宫村、乐桥村、深洋村、仁里村、前拢一村、前拢二村、生聚村、内池村、湖美村、刘厝村、东拢村和斗文村等地区,总用地面积6.3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及发展规模第2条人口规模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6.2万人。
第3条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52平方公里。
第4条功能定位粤东综合交通枢纽、汕潮揭经贸合作示范区、潮州多元活力发展先行区。
第5条主要功能交通枢纽、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综合服务。
建设用地性质控制第6条规划结构规划采用“组团式、多点带动、分片开发”的模式,形成“一核、一带、两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核”:以潮汕站为核心培育商业、商务、办公等职能,打造辐射粤东区域的商务办公枢纽核。
“一带”:疏通水系和建设绿廊,打造串联休闲旅游、传统古村落、商务办公、展贸服务、特色商业等多元功能空间的滨水休闲带。
“两轴”:围绕高铁站点和机场,形成南北向的功能发展轴和东北向的产业发展轴,构建带动核心区“十字”活力中轴。
“五组团”:依托服务核心带动,形成商业商务组团、休闲旅游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展贸物流组团、特色小镇组团五大组团。
第7条规划土地利用构成规划范围城乡用地面积为632.01公顷。
其中,建设用地为539.35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85.34%。
非建设用地92.66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14.66%。
第8条用地布局(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51.91公顷,包括八类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B1/A2商业/文化设施用地13.36 2.96% B1/B2/G3商业/商务/广场用地 4.94 1.09%B1/B2/G3/S3商业/商务用地/广场/交通枢纽2.90.64%B1/B2/S4商业/商务用地/交通场站4.470.99%B2/B1商务/商业用地21 4.65% B3/B1娱乐康体/商业用地 3.020.67% 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0.990.22%7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19.1626.37%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110.1324.37%S3交通枢纽用地 3.710.82%S4交通场站用地 5.32 1.18%7U公用设施用地9.11 2.02%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 5.25 1.16%U2环境设施用地 3.860.85%8G绿地与广场用地91.9620.35%其中G1公园绿地54.4412.05%G2防护绿地33.837.49%G3广场用地 3.690.82%城市建设用地451.91100.00%道路交通规划第9条轨道交通落实厦深高铁(梅汕客专)、粤东城际线路及站点,推进“双站合一”的潮汕站扩容建设。
潮州大力发展现状潮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以潮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动潮州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潮州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在制造业方面,潮州加大了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培育支持力度,提升了领军企业的能级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集群,为潮州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潮州市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方面,潮州市注重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通过精心规划,潮州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市区交通更加便利,城市形象更加美观。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潮州市围绕“四纵一横”交通网建设,加快了城市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了潮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同时,潮州市注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通过挖掘潮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潮州市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潮汕文化之旅”和“汕海潮州文化生态园”等。
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进一步推动了潮州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潮州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实施农村改革,潮州市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潮州市大力推广农村创业和就业,支持农民转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潮州市大力发展的现状可谓是日新月异。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潮州市经济稳定发展,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蓬勃兴旺,农村经济欣欣向荣。
展望未来,潮州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潮州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图集潮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第一节区域协调 (7)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8)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7)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6)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3)第一节空间布局 (33)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9)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2)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9)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9)第十节环境保护 (7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 (78)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8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82)第五章规划实施 (84)第一节规划实施政策和措施 (84)第二节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85)第六章附则 (87)附表2-1 城市发展分目标指标体系表 (88)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89)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92)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93)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94)附表3-5 镇(街道)、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95)附表3-6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览表 (1)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名录 (2)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附表3-9 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5)附表3-10 市域传统村落与古村落名录 (7)附表3-11 市域自来水厂建设规划表 (8)附表3-12 市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表 (9)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12)附表4-3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附表4-4 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3)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17)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17)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潮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规,编制《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