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的栖息地(自然)——关微(金鼎学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成分B.如果有毒物质DDT 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鹰C.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绿色植物 → 昆虫 →杂食性的鸟 →鹰D.若鼠的数量大增,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也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草和草鱼3.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关注生物圈,关注栖息地就是关注人类自己,下列对生物圈、栖息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C.各种栖息地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一致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5.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影响因素主要是()A.水分B.温度C.空气D.阳光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小花园中的生物种类时的记录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名称月季喜鹊杨树睡莲蝴蝶苍蝇数量27株3只10株很多20只15只生活环境陆地上杨树上陆地上水池中月季花上垃圾箱旁A.调查前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B.月季花上的一只蝴蝶飞到调查区域外,也要把它记录下来C.调查时不能伤害生物,也不能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D.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将表中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要想使小鱼存活较长时间,需要放入( )A.细菌B.河蚌C.青蛙D.水藻8.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中均属于生物的是()A.植物和动物B.空气和土壤C.白板和投影D.标本和显微镜9.下列选项中,不可以看做生态系统的是A.如皋萝卜B.龙游河C.蔬菜基地D.水绘园10.材料:“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如图所示)。
五年级青岛版《生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栖息地的概念,知道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
掌握不同类型生物栖息地的特点,如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
学会分析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特定的栖息地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分析案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对比归纳能力。
经历小组讨论、模拟探究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生物栖息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栖息地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栖息地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基本生存条件。
了解不同类型生物栖息地的环境特点和生物适应性特征。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生物与栖息地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如何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栖息地环境,以及生物对栖息地的反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栖息地破坏问题,并思考有效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生物栖息地的视频(如热带雨林中丰富的生物种类、沙漠中耐旱生物的生存状态、海洋中多样的生态系统等精彩片段)、生物栖息地图片(清晰展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海洋等不同类型栖息地的风貌和生物)、生物适应栖息地环境的动画演示(如骆驼的储水结构、鸟的翅膀适应飞行等)、栖息地破坏案例视频(森林砍伐、湿地减少、海洋污染等对生物的影响)、保护栖息地宣传资料(图片、公益广告等)。
2.实物或模型(可选):一些生物栖息地的模型(如简单的森林生态模型、沙漠微缩景观等)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栖息地和生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多种生物在各自环境中生活的视频,画面中有在森林中穿梭的猴子、在草原上奔跑的斑马、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在海洋里游动的鱼群等。
河北省廊坊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作用)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没有什么作用2.11月初是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乌桕树红叶最佳观赏期,导致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温度B.水分C.空气D.土壤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水稻、柳树、海带B.松树、蘑菇、葫芦藓C.蚯蚓、地衣、蕨D.金鱼藻、仙人掌、猫4.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
下列特征中能表明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有一定的形态B.能在人体内繁殖C.含有蛋白质D.能使人患病5.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活环境理解正确的是()A.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不同栖息地的特征是由土壤类型决定的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6.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小麦和杂草B.猫和老鼠C.青蛙和蛇D.蛔虫与人7.汕头市有很多树是春季落叶的,这些树木通过落叶能( )A.进行呼吸B.遗传和变异C.带走部分废物D.生长和繁殖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泰州人民公园B.美丽的校园C.凤栖湖D.城市中的人群9.“蜻蜓点水”属于下列生物特征中的()A.繁殖B.应激性C.生长D.新陈代谢10.“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A.虾→小鱼→大鱼B.虾→小鱼→大鱼→细菌C.泥巴→虾→小鱼→大鱼D.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11.下列哪一项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A.大树底下好乘凉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三七在密林下生长得很好12.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棵大柳树B.一座小山上的树C.一个湖泊D.一条鱼13.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A.鸟B.木瓜C.蘑菇D.人14.下列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草地B.一个池塘C.一片树林D.一块农田中的水稻15.秋季枫叶变红,漫山遍野。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掌握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食虫鸟→蚱蜢→草B.阳光→草→蚱蜢→食虫鸟C.草→蚱蜢→食虫鸟D.草←蚱蜢←食虫鸟2.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中鸟类与蝗虫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捕食与竞争C.竞争D.竞争与合作3.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长B.生殖C.应激性D.新陈代谢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都能够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B.生物都能繁殖C.绝大多数生物都能够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D.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5.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足指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即整个地球B.大气圈的气体只有氮I气、二氧化碳和氧气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生物圈包含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陆地以上10千米6.沙漠地区的植物种类比热带雨林少,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B.温度C.空气D.阳光7.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改变C.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8.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大熊猫C.机器人D.向日葵9.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调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国正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调查前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任何调查都要逐一调查,并作好记录D.调查结果要进行分类和整理10.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虫B.钟乳石C.贝壳D.始祖鸟化石11.下列谚语中体现遗传现象的是( )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B.一树之果有苦有甜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2.在下列生物中,能把生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A.豆科植物B.枯草杆菌C.草履虫D.食肉动物13.炎热的夏天里,人和动物都会大量排汗,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A.需要营养物质B.生长和繁殖C.遗传和变异D.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14.生态系统的哪一种成分在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A.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15.杜鹃花是长沙市的市花,校园里的杜鹃花在4月初就盛放了,而大围山山顶的杜鹃花却要到4月底才进入盛开期。
湖南省娄底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蚯蚓在土壤中钻行可以使土壤疏松,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A.依赖B.适应C.影响D.改变2.平谷区大华山镇探索“废桃枝生产菌料、桃林下种植赤松茸、废菌料还田提升桃品质”模式,形成废桃枝、菌底料、肥料“三位一体”循环生态系统。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桃属于生产者,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B.叶螨以桃树上的嫩叶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C.赤松茸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利用,体现了生态效益3.某科技兴趣小组想了解本校校园内鸟的种类和数量的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分析法D.调查法4.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活需要营养B.都能呼吸C.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D.都会运动5.下列诗句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生物具有应激性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光照影响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7.某生物学习小组进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此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A.光照B.温度C.植被D.土壤2.小组成员选择在裸地、草坪、灌木丛三地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A.裸地B.草坪C.灌木丛D.都可以3.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少的一类是( )A.昆虫B.鸟C.猛兽D.植物2.中华古诗词浩如烟海,下列古诗词中除哪项外,都描述了生命现象()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乍动的时节。
这个时候,越冬的昆虫开始苏醒。
影响昆虫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5.下面所言的事物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狗B.真菌C.细菌D.病毒6.苏辙有“苦寒坏我千裘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
该诗句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7.七仙岭是保亭的标志。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七仙岭中的树B.七仙岭中所有的生物C.七仙岭中的动物D.整个七仙岭8.生物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能利用多种途径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的特征的是A.激烈运动后出汗的现象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机器人工作需要消耗能量D.微生物使落叶慢慢腐烂,进而被分解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绚烂多姿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流水潺潺B.春雨绵绵C.秋风阵阵D.绿草如茵11.每年我国绿化面积不少于1亿亩,人工造林不少于2000万亩。
山西省大同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D.雨露滋润禾苗壮——环境影响生物2.关于生物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迄今为止,仍然是所有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B.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C.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D.包含多种生态系统,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互不关联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都需要()A.获得营养B.繁殖后代C.进行呼吸D.生长发育4.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哪种生物最容易被忽略()A.树苗B.小草C.鸟D.爬虫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下列针对这句诗所描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B.草和豆苗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草是影响豆苗生活的环境因素D.自然界的生物要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6.下列影响勺嘴鹬(如图所示)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7.迄今为止,科学家探测到地球是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我们都要关注地球生态环境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下列关于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人C.生物圈内的各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D.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还包括生物所处的环境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条河流C.一片草地D.池塘中的所有鲫鱼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理念,彰显着“共同体”责任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动力。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若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丁→丙→乙→甲D.丙→丁→甲2.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B.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C.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D.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3.仔细分析下列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新冠肺炎病毒C.珊瑚D.电脑合成的“柯鸡”4.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5.紫薇花是安阳市的市花,又称“痒痒花”,因为当你轻轻抚摸或挠它的树干时,树枝会浑身颤抖,甚至发出轻微的“咯咯”声。
紫薇花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能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6.小刘观察到劳动基地里种植的向日葵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这体现了生物( )A.需要营养B.能生长和繁殖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抚州名人雕塑园”占地1000亩,有6个广场、5个人工湖、9座桥梁,66座名人雕像,为江西省最大的生态人文园林,是旅游、休闲的好场所。
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抚州名人雕塑园B.园区内的雕像C.园区内的游人D.园区内的桥梁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书柜B.含羞草C.石头D.机器狗9.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测量生物体时,一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
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的是()A.蚯蚓的刚毛B.猪的皮肤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片2.以下各类生物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消费者是()A.鱼、虾B.牛、羊、家禽C.人和宠物D.野兽3.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石”文化闻名全国。
下列有关“石”的选项,属于生物的是()A.礁石B.生石花C.钟乳石D.雨花石4.下列有关生物生存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是环境中的全部因素B.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可以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因素C.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构成的因素D.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5.仙人掌有刺尖的叶、肉质的茎、发达的根。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尖的叶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B.肉质的茎富含较多水分C.发达的根有利于固着土壤D.仙人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6.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池塘里游动的小鱼,空中飞的小鸟等都是生物。
一位同学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都有器官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能繁殖7.下列不是生物的是()A.蘑菇B.含羞草D .斑马C .机器人8.下列实例符合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B.荒漠中的骆驼排尿和出汗少C.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9.不是关于生物的描述是( )A.麦浪滚滚B.梁上双燕C.流萤点点D.春来秋去10.若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的方法是A.多方面查阅资料B.听别的同学介绍C.在实验室观察标本D.亲自进行野外调查11.小明是个细心的孩子,他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长在干旱地区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生长在潮湿土壤中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浅,这种生长现象主要是( )A.受根的向肥生长的特性影响B.受根的向地生长的特性影响C.受根的向水生长的特性影响D.以上三种都不是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B.植物的残枝败叶中已经没有能量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的13.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C.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14.进入4月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北京柳絮纷飞,柳树飞絮一般集中在4月上旬到5月下旬,约50天左右。
动植物的栖息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动植物几乎是无处不在。
知道不同环境生存着不同的动植物。
2、能对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
3、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上的动植物是无处不在的。
知道不同环境生存着不同的动植物。
难点:能对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动植物无处不在,世界上有许多动植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地球上动植物无处不在。
2、能简单描述不同环境之中的动植物的特点。
活动器材:
录像及相关图片、课前调查表。
活动二:将动物按栖息地分类
活动目标:
能将不同的动物按照它们的栖息地分类,并能说出它们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特点。
活动器材:
每组一套各种小动物的图片以及一张标明各种不同栖息环境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动植物无处不在,世界上有许多动植物。
1、翻开书本,观察图片。
(1)说说看到了什么动物?
(2)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3)南极是个怎样的地方?
(4)讨论企鹅为何能适应的南极生活。
(5)你还对企鹅了解哪些知识呢?
(6)南极还生活着那些动植物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7)简单介绍南极的生物圈。
2、观察:仙人掌
(1)这是什么植物?
(2)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3)沙漠有什么特点?
(4)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这个地方呢?
(5)沙漠里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呢?
(6)它们有什么特点?
(7)简单介绍沙漠的生物圈。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1)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它们长得怎么样?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环境里还生存着哪些动植物?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4、讨论
(1)从刚才的交流讨论中,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总结:动植物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
5、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动植物。
(1)思考:南极的动植物和沙漠的动植物可以互换家园吗?为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吗?
(4)观看录像:各种各样的动物。
6、教师小结
动植物遍布地球的各个交流,动植物都有适合自己的住所。
活动二:将动物按栖息地分类
1、游戏:将动物按栖息地分类。
2、讨论:为何要这么分类?说说理由。
3、总结。
(附:课前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