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003
- 格式:pptx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90
第1篇一、引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的内涵、职能、原则以及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管理的内涵1. 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合理组织、筹集、运用、分配资金,进行资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它涉及到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运营、分配等各个环节。
2. 财务管理的特点(1)综合性: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2)动态性:财务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3)风险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1. 资金筹集职能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主要包括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
内部筹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留存收益、内部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外部筹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2. 资金运用职能资金运用是指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主要包括投资、融资、运营等环节。
3. 资金分配职能资金分配是指企业将取得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包括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
内部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将收益分配给股东、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将收益分配给债权人、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
4. 财务控制职能财务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控制财务风险、优化财务结构等方式,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四、财务管理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财务管理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
2. 动态性原则财务管理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3. 风险性原则财务管理应注重风险防范,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4. 效益性原则财务管理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组织、运用、分配资金。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的第三章主要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财务报表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财务信息。
首先,我们将学习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这涉及到评估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结构,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和长期偿付能力。
我们将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从中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利润表,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
我们将关注毛利率、净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等指标,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最后,我们将学习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重点关注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
我们将研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以评估公司的现金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来比较不
同公司或不同时期的财务表现,以及如何利用行业平均数据来进行
比较分析。
我们还将讨论财务杠杆效应、股东权益回报率和资产回
报率等指标,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总之,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的第三章将帮助我们掌握财务报表
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公司的
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专
业人士至关重要,也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
析工具。
《财务管理》第三阶段导学重点财务管理第三阶段学习包括三个章节:第七章:营运资金概论第八章:流动资产管理第九章: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第七章营运资金概论1 营运资本概念(1)广义:总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2)狭义:净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
2 营运资本持有政策(1)激进(宽松)持有:高风险高收益;(2)保守(稳健)持有:低风险低收益;(3)中庸(适中)持有:介于两者之间。
要在风险与收益间进行权衡选择。
3 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即为流动负债如何与流动资产相配合(1)理解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区别和意义,理解临时性流动负债和自发性流动负债的区别和典型代表项目。
(2)配合方案按如下图记最好。
配合型筹资政策(完全匹配,是一种理想的、对企业有较高资金使用要求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资本成本较低,但风险较大)稳健型筹资政策(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低)(3)影响筹资组合的因素:利率期限因素、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取得长期资金难易程度以及行业因素和企业规模因素等。
4 流动资产按流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
流动资产按收益性由强到弱排列:存货、应收账款、有价证券、现金。
第八章流动资产管理一现金管理1现金管理目标:在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得最大的长期利润。
2 现金持有动机(1)交易动机:日常需要;(2)补偿动机:银行要求保留存款余额(3)谨慎(预防)动机:应付突发意外情况;(4)投资动机:获得更高收益。
2 现金持有成本(1)机会成本: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投资收益。
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2)短缺成本: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补充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持有量无明显比例关系。
(4)总成本:由于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所以会存在一个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总额最低的点,此时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水平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财务管理第3章财务分析导学第三章财务分析导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性内容,是企业做出筹资、投资、日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决策的前提。
财务分析的核心是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及背后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因素,为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提供判断问题的依据。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依据;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与程序;正确理解和使用财务比率,掌握盈利能力系列指标、营运能力系列指标、偿债能力系列指标和企业发展能力系列指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框架与方法,了解我国企业经营业绩综合体系和方法。
二、知识要点1.从企业财务分析的不同主体看财务分析的不同目的;2.财务分析的四种评价标准(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预算标准)的使用对象;3.水平分析法和垂直分析法在资产分析中的应用;4.正确理解和使用盈利能力系列指标、营运能力系列指标、偿债能力系列指标和企业发展能力系列指标;5.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框架;6.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模式的优缺点。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分析财务分析部分的重点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点不同,股东关注其股本的保值增值,目的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债权人关注其贷款的安全性,目的是到期能够收回本息,管理层关注其资产的营运能力及其经营业绩的大小;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如何利用财务分析技术建立一个财务分析框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发现财务政策如何配合经营政策,判断对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状况分析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层所关注的财务信息的侧重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比率分析法的不足?具体财务比率的使用方法?为什么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成为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判断的综合性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判断的分析路径及主要分析指标?四、教学实现过程(一)预习导航1.预习内容财务分析的内涵;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财务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