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经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黄帝内经》中有关时令养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提炼。
首先,养生要顺应四季而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春夏时节保养阳气,秋冬两季养收、养藏,所以能同自然界其他的万物一样,维持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希望对你有用!时令养生经:深秋【深秋养生,从润肺开始】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相信已经开始有人和我一样开始出现肺部不舒服的现象了,这个时候,滋润我们的肺是当务之急。
为了降燥,这个时候我们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如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等,一定要注意少食辛辣食物。
肉类最好也要减少食用,但是可以吃一些温性的鱼,如养血滋阴的墨鱼、健脾开胃的黄花鱼,补虚、健胃、益肺的银鱼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鲫鱼等。
但要少吃带鱼、鲢鱼、鳝鱼等温性鱼类。
【不同人群的养生重点】女性补血是常年不变的话题。
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女性血气充足,才会给人健康,红润的感觉。
同时中医也认为,只有血液充足,眼睛才能视物清晰,肤色才能饱满红润。
可适当多吃黑豆、发菜、胡萝卜、龙眼肉等。
男性注意滋养肝肾也极其的重要。
很多男性并不像女性一样心细,注意养生。
并不重视保养肝脏,而等到发现异常时又开始大把大把的吃药。
其实平时不经意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滋润肝脏。
比如在日常生活饮食中适当食用虾仁、淡菜、牡蛎、泥鳅等。
老年人应注意适当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的抵抗能力相较青年差很多,可适量食用大蒜、山药、香菇等食物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儿童在这个季节应该注意饮食,避免发生腹泻等现象。
每年8月至12月是儿童腹泻高发时期,多数都是由不当饮食引起的。
【经典亲民养生圣品】杏仁养肺: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
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养生养生保健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原文及译文进行深入探讨。
一、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1. 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2.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3. 时辰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和意义二、《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1.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原文进行解读2. 对《黄帝内经》中十二时辰养生法的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及分析3. 结合原文和翻译版本,深入探讨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具体内容和要点三、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方法及意义1. 如何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的安排2. 十二时辰养生法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具体实践方法3. 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调整身体状态和预防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四、个人观点和理解1. 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2.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体会和效果3. 对于传承和发展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建议和展望结语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的内涵和精髓。
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将十二时辰养生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期待与您的深入交流和探讨。
(注:以上内容为文章提纲,具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每个部分的字数和篇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天文观测和太阳运行的规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为两个小时,这种时间划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也在医学、养生保健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状态、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在不同的时辰会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黄帝内经养生篇原文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经典,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黄帝内经·养生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它详细阐述了人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帝内经·养生篇》的原文。
原文摘录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何也?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岐伯曰:材有余而力不足者也。
黄帝曰:人有材力而不生者,何也?岐伯曰:生气在内,伤气在外,五藏不安,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故材力而不生也。
…(以上为摘录,原文较长,此处省略部分内容)解读《黄帝内经·养生篇》首先描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长寿和健康情况与现代人相比的不同。
古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且活到百岁以上,是由于他们对阴阳之道有深刻理解,能够合理地运用术数,掌握正确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他们不会过度劳累,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因此能够长寿。
接着,黄帝问及为什么现代人到了中年开始身体衰老,并且无法延续后代。
岐伯回答说,现代人材有余,但力不足,即显得体力不支,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
进一步详细解释,现代人内部的生气受到伤害,外部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侵害,导致五脏功能失调,饮食不合理,作息无规律,从而造成了精力衰退和不孕不育的问题。
总结《黄帝内经·养生篇》强调了人们在养生过程中应该遵循阴阳调和、术数运用、适度饮食和规律作息等原则。
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比之下,如果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因此,《黄帝内经·养生篇》给现代人以启示,我们应该注重调节阴阳平衡、科学地运用术数、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经《黄帝内经》中对五脏的叙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春季,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食韭菜夏季,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立秋到秋分)秋季,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季,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对五脏好的食物:心脏:桂圆(一天3颗),甘草。
肺脏:黄芪,党参,杏仁,萝卜。
脾脏:茯苓,薏仁。
肝脏:甘蔗,阿胶,玫瑰,茉莉,枸杞,红枣(一天10~20颗)。
肾脏:芝麻,黑豆,核桃,山药。
肠道:粗粮。
皮肤:动物皮,银耳。
脏器排毒保养:心脏:舌头溃疡,额头长痘,胸闷心悸,失眠。
排毒:吃苦味如莲子。
吃绿豆汤。
指压少府穴(手掌4、5掌骨间)。
午间最佳。
食疗:红枣红豆黑米粥。
肺脏:皮肤晦暗,便秘,多愁善感。
排毒:食用百合莲子,蘑菇。
运动排汗。
指压合谷穴(虎口下面)。
清晨最佳。
脾脏:面部色斑,白带多,肥胖,口臭,唇溃疡长痘。
排毒:吃酸如醋,乌梅。
指压商丘穴。
饭后走动水果。
食疗:红豆薏仁粥。
按摩:按摩三阴交穴。
按摩天枢穴(脐旁两寸)。
揉隐白穴(足打趾甲根部内侧)。
揉足三里穴。
揉公孙穴。
肝脏:指甲凸起或下陷,乳腺增疼痛,情绪抑郁,偏头痛,脸侧长痘,痛经。
排毒:吃青色食物如青橘子柠檬。
按摩太冲穴5分钟。
按摩:揉中封穴,曲泉穴,期门穴各20下。
肾脏:经少,水肿,下额长痘,易疲倦。
排毒:食用冬瓜。
按摩涌泉穴。
晨起最佳。
保养:冬季最佳。
冷水洗脸。
温水刷牙。
热水泡脚。
食疗:板栗鸭子白菜汤。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十二经络养生法一、手太阴肺经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
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
(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
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
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黄帝内经》的顺时养生经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1期汪文忠(浙江杭州 310004)《黄帝内经》是传统养生的经典著作。
其主张之一是天人相应,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介绍了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天候特点,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要人们按照春夏秋冬的规律来调养身心。
现代人亦应顺时而为,按照四时规律进行合理养生。
春天养生原则1.疏泄肝气,开阔心胸。
春应于肝,肝胆经气在春天旺达通畅。
所以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
2.春季应捂,不忙减衣。
春天虽暖和,但早春气温乍寒乍暖,一日三变,常有寒潮来袭,容易使人患上感冒。
所以,养生家十分强调“春捂”。
一般来说,白天和晚上温差大于8度时该捂,当气温持续在20度以上可以不捂;如气温回冷要加衣御寒,气温回升后再捂7天。
3.早睡早起,消解春困。
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大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4.经常梳头,畅利气血。
梳头可使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有宣行瘀滞、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每天梳头100~200下,有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5.初春季节养肝护肝。
应做到及时补水、饮食平衡、少饮酒、心情舒畅、适量运动、服饰宽松。
夏天养生原则1.调节情志,神清气爽。
要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做到神清气爽,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
2.调摄起居,晚睡早起。
夏季气候炎热,要早些起床,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顺应阴气的不足。
3.解热消暑,不宜贪凉。
过度贪凉是夏季养生之大忌。
空调要当心冷出病,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
风扇虽好,也不可多吹。
不要贪食冷饮。
4.防止暴晒,以免中暑;节制房事,呵护元气。
5.夏季养心,呵护生命之本。
应注意静心、清心,养心阳、心阴及心血。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秋天养生原则1.收神敛气,保持乐观。
秋季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能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养生经》,一锅心性养生汤忙。
没时间。
坚持不下来。
要不……明天吧。
关于养生、锻炼,人们总有无数借口拒绝。
固然,人们也有很多的理由喜欢:今天养养、练练,恢复个差不多,积累点资本继续胡吃海喝……
拒绝或者喜爱,理由并无本质区别。
因为,它们在同一个误区里徘徊。
当你真正读懂《黄帝内经》,你会知道:一切皆可改变。
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可以是养生;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更可以是养生。
《黄帝内经》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本,让养生以浸润的方式,成为你的工作、你的生活。
工作着养生,生活着养生——就这么简单。
工作是一种养生方式。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误区,是把工作、生活和养生对立起来。
对立造就借口,借口损失寿命。
它们不可分割,如同你无法离开大气独自存活。
黄帝和岐伯最核心的养生理念,是天人合一,是人体小气候内外和谐;是见微知著,是防患未然。
先固本,后逐末;标本兼治,养练并举,和谐“人体小气候”,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松松读懂《黄帝内经》,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养生先养心,调养心性、内外相应,《黄帝内经》这座宝藏里,有锅“心性养生汤”;而这本书,不过是把它取出来、炖好,置于案前。
忙,不是理由;工作,不是理由。
只要养生成为一种气候,一切,皆可改变。
《黄帝内经》,一锅心性养生汤
大海上,一位女子正奋力搏击。
她疲惫不堪,因为已经连续游了15个小时。
她正在向世界纪录冲刺:如果游到对岸,她将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子。
海水冰冷刺骨,前方大雾茫茫,看不清方向。
又冷、又累,几度煎熬,她决定不再坚持。
母亲和伙伴就在离她不远的船上,紧跟着她。
她招手示意,表示放弃。
母亲喊:“再坚持一下,快到了!”她望望前方,大雾遮住了一切,看不到边。
最终,她还是爬到了船上。
在船上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渐渐暖和了。
太阳出来,云开雾散。
这时,她很惊异而且懊恼地发现:海岸,离她只有半英里远。
“如果看到海岸,我绝对能坚持下来的。
”她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胜利,胜在坚持。
现代人最爱说的字是“忙”。
忙忙碌碌中,我们丢掉了许多类似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的幸福,人忙了,钱多了,幸福丢了;我们捡起了很多功利化的“养生经”,巴不得喝口神水,就能长命百岁。
养生,成了“忙碌”的工具,成了工作的跳板。
如果养生是个工具,那它就只能成为游泳者背后那条救援船,而非海岸。
丢掉目标的结果,是我们的寿命在功利性思维的指导下,被蚕食鲸吞。
只有当养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丢掉的那些寿命、那些美好,才会重新进入你的生活。
养生被功利化,似乎是时代的必然。
《黄帝内经》这位哲人,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集养生文化之大成。
它告诉我们,养生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养生不是局部,而是生活的全部。
只可惜,现代社会浓重的商业氛围,让很多人忘掉了这些:养生和锻炼,成了工作的跳板。
所以,我们必须而且无可选择——只有《黄帝内经》,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结。
它倡导“强身以防病”,而非功利性的“消灭疾病”;它倡导“治未病”,而非抗生素。
它的词典里用的是“解毒”(化解毒素),而非“消毒”(消灭毒素);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而非消毒杀菌的“卫生”。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书,更是一锅“心性养生汤”。
在功利和浮躁的商业大潮中,它是最好的心灵汤剂。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喘不过气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损失了很多寿命。
所有的东西都被工具化了,甚至亲情,甚至朋友,甚至养生。
当养生被工具化、功利化,大雾会把海岸线永远遮住。
现在的问题,是把丢掉的东西拾起来,找回怡然自得的心性。
这很重要。
然后,行动起来,让养生成为生活,而不是让工作成为生活。
基于此,并拜哲人所赐,我把这本书定位为“心性养生书”。
没错,《黄帝内经》也有很多技巧层面的养生术,但黄帝和岐伯从来没教你舍本逐末。
把那些东西当成根本,只能叫误解。
我也是商业文化大潮下的行者。
好在,功利化的压力越紧迫,我的反弹力越大。
工作越是繁重,身体素质越好;因为工作的时间越多,我分配给养生、锻炼的时间就越多,活动量越大。
由此保持的充沛精力,会有效化解工作压力,化烦劳于无形。
所以,工作一天,感觉疲倦的时候,专家会建议你“活动一下”——这反倒是最好的休息。
如果回家后,你的习惯性动作是往床上一躺、沙发上一横,那我只能说:您这叫“功利性”
休息。
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一种功夫:对手出拳,力量越猛,“大侠”体内自我保护、反弹的力道就越大。
真正的养生,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压力来临、病邪入侵之时,立即反应、自我防护;而不是对手打完之后,再挥拳反击。
那些说自己“没时间”、“压力大”的人们,其实进入了一个误区,把养生和工作、生活,人为割裂:工作之后才养生,养生之后才生活。
这个“时间差”,或许便是偷走我们寿命的最大“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