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平等:让学生了解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年龄、性别、种族、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2.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3. 实践平分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学会关爱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3.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实践平分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中,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平等和关爱他人的理解程度。
初中《平分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珍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平分生命》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平分生命》的内容简介和主旨。
2. 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3.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平分生命》的阅读和理解。
2. 生命的平等和珍贵的理念的认同和实践。
四、教学难点1. 对生命的多样性和脆弱性的认识和理解。
2.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平分生命》的内容和主旨,传授生命的平等和珍贵的理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平分生命》的内容和主旨。
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平分生命》。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2. 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平分生命》课文及相关案例。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的故事或现实案例引入课文《平分生命》,激发学生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0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平分生命》。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一个关于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生命平等和尊重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生命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尊重他人。
六、教学延伸1.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生命绘画、生命故事分享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将平分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平分”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2)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懂得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平分生命》,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父母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3. 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孩子,体会父母的关爱。
(2)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5.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用“平分”造句。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关爱意识的培养。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语气、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组词、造句。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否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价值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平分生命》课文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道具:生命平等标志牌、爱心标志牌4. 教学资源:相关生命平等和尊重的案例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命平等标志牌,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平分生命》。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平分生命》,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阐述生命的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心得,交流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理解。
3. 问答环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检验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认识。
八、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生命平等和尊重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生命平等和尊重。
3. 分享结论:每组选代表分享案例分析的结论,总结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理解。
十、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家长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家庭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表现。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平分生命》教案设计学科领域:数学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分生命的概念,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用画图或文字等方法表示平分生命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平分生命的概念,学会用画图或文字等方法表示平分生命的结果。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卡片,提问:“如果把这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两份,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自主探究(10分钟)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圆形卡片,让学生尝试将卡片平分,并观察平分后的结果。
学生汇报并展示成果。
3.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画图或文字等方法表示平分生命的结果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4.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分生命的概念,并强调平分生命的结果是一样大的两份。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概念?”让学生复习平分生命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0分钟)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正方形卡片,让学生尝试将卡片平分,并观察平分后的结果。
学生汇报并展示成果。
3.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画图或文字等方法表示平分生命的结果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生命的平等性及其重要性。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平等性,举例说明不平等现象。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生命平等性的看法。
第二章:生命的平等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年龄、身份等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生命权利。
引导学生思考并反思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命不平等现象。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平等性的概念和原则。
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命不平等现象,如歧视、暴力等。
2.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平等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享对生命平等性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命不平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解决生命不平等问题的想法和建议。
第三章:珍爱生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宝贵性和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等。
思考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如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
3.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享对珍爱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提供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学生讨论并分享如何关爱他人生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四章:生命的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学会珍惜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积极的影响。
4.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语文S版三年级上《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珍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生命。
3.2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珍贵。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平分生命”、“珍贵”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体会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珍贵5.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友情和生命珍贵的表现。
6.拓展活动6.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6.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亲情、友情和生命珍贵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后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3.以“亲情、友情和生命珍贵”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珍贵。
在课后作业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如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三年级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男孩的勇敢和无私,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男孩为妹妹平分生命的举动,体会他的勇敢和无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温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亲情意味着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个 10 岁的小男孩在得知妹妹重病需要输血时,勇敢地决定为妹妹平分生命的故事。
4、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1)“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从“犹豫”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为什么要微笑?(3)“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从男孩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分角色朗读医生和男孩的对话,体会男孩的无私。
(1)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是怎么回答的?(2)当医生告诉他抽血不会影响生命,而且他可以和妹妹平分生命时,男孩又是怎么做的?(四)深入探究1、小组讨论:男孩为什么要平分生命?2、引导学生理解男孩对妹妹的深厚感情,以及他愿意为妹妹付出一切的决心。
3、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一个有关平分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1.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5 教学准备故事案例:《平分生命》教学课件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有关平分生命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6.2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1.6.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1.6.4 分享讨论成果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醒学生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章:生命的平等2.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平等。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
2.3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的平等。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2.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2.5 教学准备案例材料:《生命的平等》教学课件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关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
2.6.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
2.6.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命的平等。
2.6.4 分享讨论成果强调生命的平等,提醒学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章:尊重生命3.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3 教学重难点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5 教学准备案例材料:《尊重生命》教学课件3.6 教学过程3.6.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关尊重生命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尊重生命的思考。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之间的一个感人故事。
妹妹身患重病,需要输血。
哥哥在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为妹妹献了血。
而当得知输血并不会产生他所想像的可怕后果时,他又决定献一半血给妹妹,与妹妹平分生命。
课文礼赞了哥哥的无私、真诚,讴歌了血缘亲情、人类的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通过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献血方面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易错生字的识记。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出示课件)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困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课件,自由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
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
重点指导“血”的发音,出示课件,展示带有不同读音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辨别。
)
(3)齐读生字新词。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颤”、“瞬”:教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
(出示小黑板)
3、理解生词(课件出示)
4、指导名读文,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咱们都知道兄妹情深,而这对兄妹感情尤为深厚,快速默读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谈谈。
(理解“相依为命”)
四、小结:本节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衣()钱()费()卷()
依()线()废()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用心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①勇敢的男孩抽血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②课件出示句子“抽血时……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
”
③那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个男孩你不感到害怕吗?你不感到疼痛吗?你在想些什么啊,竟然脸上还带着微笑望着妹妹?
④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又能感觉到男孩的一个什么特点?
孩子们,这微笑真是发自男孩的内心啊!带着你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悟男孩的这个微笑的内涵吧。
⑤这真是世界上最幸福、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啊!血抽完了,手术完毕了,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脸上的微笑还有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医生给妹妹做完手术……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
⑥看第一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呢?
⑦因此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
找2名学生读男孩说的那句话。
⑧从这颤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⑨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10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
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
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个男孩的勇敢无私吧!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①男孩的勇敢无私让在场的医生们心灵为之一震啊!因为——
②这个10岁男孩的行为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承诺吗?这是——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男孩的举动能用平平常常的誓言所概括吗?
因为——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4、引导学习4、5自然段。
①受到震撼的医生手心都渗出了汗,握紧男孩的手说:
②这时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
③一瞬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男孩的世界中充满了希望,这时他又有什么举动呢?
课件出示句子“男孩从床上蹦到地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
④男孩刚开始可是犹豫的啊,现在他得知自己不会失去生命时,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你能理解男孩此刻的心情吗?先试着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说。
⑤让我们全班同学都来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5、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①看着男孩的举动,听着男孩的话语,医生真的震惊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平分生命……爱的诺言!”
②男孩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话语让我们震惊,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平分生命……爱的诺言!”
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怎么被称之为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呢?无私在哪儿?纯真在哪?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作业。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2、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板书:
抽血前:以为会失去生命善良平分生命抽血时:用微笑鼓励妹妹勇敢
抽血后:等待死亡却从医生那里得知真相无私
随堂测评:
1、小练笔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a.抽血时,贝贝静静地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向妹妹微笑?
b.抽血后,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心里在想什么?
(2)他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从贝贝的语言、神情看出来什么?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4.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5. 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