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八下《5我的童年》word教案 (3)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童年》练习题一、基础题1.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皇威犹在教谕龙胆凤髓不折不扣琐事蹿房越脊浑浑噩噩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私塾朝廷肃然起敬皇威犹在B.形势诞生孤苦伶仃地无一笼C.滋味养育相依为命人地生疏D.艰苦享受龙肝凤髓受用不尽3.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①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
②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
4.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字,使它组成一个四字词语。
()然起敬万象()新孤苦()仃受用不()家徒四()光大门()5.选出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乐,最大的愉快。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C.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D.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
B.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C.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
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D.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等。
B.“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一设问起过渡作用,由上文的叙述引出下文的议论,阐发了作者人生的感悟。
同时这一设问句也起到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C.作者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和遭遇说明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
D.第一自然段中的描写说明作者童年生活十分单调,只有代表贫困的灰黄色。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童教学设计《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当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
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他曾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我的童年》写于1986年6月6日,这时的季羡林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本文中的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灰黄的童年。
知识积累1.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伶仃..(língdīng):孤独,没有依靠。
4.龙肝凤髓.(suǐ):比喻极其难得的珍贵食品。
5.琐.(suǒ)事:细小零碎的事情。
6.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9.蹿.(cuān)房越脊: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走(多见于旧小说)。
10.光大门楣.(méi):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门楣,门庭、门第。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12.朝廷.(tíng) 13.生疏.(shū) 14. 教谕.(yù) 15.盐碱.(jiǎn)16.一垄.(1ǒng) 17. 麦穗.(suì) 18. 私塾.(shú) 19.椽.(chuán)子考题例析1.(2015•湖北黄冈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A.祈祷.(dǎo)恻.(cè)隐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B.嗔.(chēn)怪涟漪.(qǐ)遒.(qiú)劲忍俊不禁.(jīn)C.阔绰.(chuò)伶.(líng)仃逶迤.(yí)鳞次栉.(jié)比D.真谛.(dì)炽.(chì)热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2.(2015•云南中考)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我的童年季羡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我的童年季羡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季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式的人生。
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人间春色阅尽,沧桑世事历尽。
他的人生原本就是一部书,一部启迪人智慧的书,一部净化人心灵的书,一部永远激励人奋进的书,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书。
季先生的散文正是他百年人生的缩影。
读老先生的文章,犹如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娓而谈自己的人生遭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积累字词生疏shū 琐事suǒ 溺爱 n__236; ng 肃然起敬 j__236; 万象更新gēng ng 孤苦伶仃 l__237; 相依为命不以为然家徒四壁 t__250; 浑浑噩噩 __232; 习以为常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下列加点字拼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诞生d__224;nB.锁事suǒ椽子yu__225;n 绿林好汉lǜ教渝y__249; 光大门楣m__232;i 臭名昭著zhāo 浑浑噩噩__232;肃然起敬j__236; ng家徙四壁t__250; 蹿房越脊j__237; 孤苦伶仃l__237; ng C.溺爱n__236; 雌威cǐ D.济南jǐ 盐碱jiǎnA椽chu__225;n,绿林 l__249;;B琐事,渝y__250;,m__233;i,徒;C雌 c__237; ,脊j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课件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以为然家徒四壁浑浑噩噩习以为常肃然,恭敬的样子。
童年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高年级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积累了丰富的词语,有着一定的生活阅历。
所以本次作文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 这次作文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童年趣事》。
本单元学习了两篇童年的课文,角度不同,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中勾起了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有了想向别人倾诉的愿望,想一吐为快,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此次作文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童年趣事》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是我选择快速作文(20分钟)完成习作的原因。
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使学生能言之有物,按一定顺序表达,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统一,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乐趣,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体会到作文并不可怕,不是一件苦差事,六年级的学生写过很多记叙文,童年趣事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在学完两篇童年的课文之后让学生回忆,写三件童年趣事,这样为写作文做好了准备,结合这次作文的内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1、选材要新颖,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要突出趣字,内容要有教育意义。
3、记事的内容要具体,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4、4000字以上。
教学重点: 《童年趣事》明确选材范围,与《童年记事》的选材要区分,《童年趣事》紧扣“趣”字,在选材上选择趣事,不应选择值得回忆的事、有意义的事,从理论上说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把两个范文共同欣赏,通过对比,学生马上明白了他们在选材上的不同,一字之差,选材不同,要使题目与内容相呼应,紧扣中心。
教学难点: 把所选择的材料加工整理,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做到言之有序,内容要具体,中心要突出是本次作文的难点,通过独立修改,提高修改能力,把自己的篇作文修改成一片优秀习作。
我的童年一等奖说课稿《我的童年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我的童年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我的童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5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展开。
《我的童年》是自传性质的散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反应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苦涩、童趣、温情,语言朴实,但包含真情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为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播放音乐,音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播放《童年》而后诵读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检查预习首先,走进作者,通过导学案所介绍的内容,让学生对作者进行简单的评价。
《童年》优秀教案《童年》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童年图片资料、色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教授新课:1、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学的照片)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简单介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欣赏战争时期的作品。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图。
4、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图画形式。
6、尝试一重表现形式,知道学生绘画、制作。
三、布置作业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童年》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
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难点1、聆听、欣赏。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选用《苏珊娜》)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5. 我的童年季羡林【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三毛【学习目标】1.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
2.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他还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记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3.给下列词语注音教谕.()伶仃..()溺.()爱凤髓.()门楣.()4.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快速默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研读·赏析】1. 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在“父辈们”一节,并没有写到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否多余?为什么?3.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我的童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
一垄教谕龙肝凤髓蹿房越脊门楣椽子
2注意以下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龙肝凤髓:
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一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二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
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
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
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
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明确:
能激励我前进,鼓舞我振作;促进我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提醒做父母的爱护子女要得法。
4、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明确: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合作探究
学生在独自理解的基础上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解决。
预设问题:
1、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作者生于黑暗、混乱的旧中国,再加上家境贫寒,童年生活一直十分贫困,没有留下任何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忆,所以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2、作者是怎么介绍父亲和叔父在济南的经历的?
明确:
作者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用“拉”“扛”“当”“卖”四个动词,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和叔父在济南所从事的艰辛工作,表现了他们为生存,在人生地疏的环境中的艰难挣扎。
3、作者详写举人太太给我拿白面馒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说明“我”对这一情形的印象极为深刻,突出了“我”吃白面馒头的奇妙感受,也反衬了“我”家的贫穷与生活的艰苦。
4、作者为什么“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明确:
尽管作者此时能吃上白面馒头和肉,但他离开了母亲,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当堂检测
1、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①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
②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
2、作者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和遭遇说明了什么?
3、“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强调;反语。
2、说明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那个动荡多难的社会。
设问。
这一设问起过渡作用,由上文的叙述引出下文的议论,阐发了作者人生的感悟。
同时这一设问句也起到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字词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穷的家庭
艰辛的父辈凄苦的童年
我的童年吃白面的回忆心酸的回忆
童年的伙伴深远的影响
离乡到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