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146.96 KB
- 文档页数:4
光连接器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术语)1、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实现将光纤光缆和光纤光缆之间、光纤光缆和有源器件、光纤光缆和其它无源器件、光纤光缆和系统与仪表进行活动连接的光无源器件(连接器的作用)。
整套光连接器的组成:插头—适配器—插头。
2、光跳线:两端都装有插头的一段光纤或光缆。
3、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全反射原理传导光信号的玻璃纤维。
主要成分:SiO2.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的折射率nl大于包层的折射n2.纤芯的作用是传导光信号,包层的作用是反射光信号,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9/125μ)和多模光纤(50/125或62.5/125)。
4、光缆:光缆由护套、加强构件、紧套(或松套)层和涂敷光纤组成。
生产跳线采用的光缆一般有:φ3.0单芯光缆、φ2.0单芯光缆、φ0.9紧套光缆,双芯平行光缆、防水尾缆、束状光缆和带状光缆等。
5、插入损耗:是指光信号通过光连接器之后,光信号的衰减量。
一般用分贝数(dB)表示。
表达式为:IL=-10LOG(P1/P0)(d B)其中P0——输入端的光功率P1——输出端的光功率6、回波损耗:也称后向反射损耗,是由于光连接处的非涅尔效应而产生的反射信号,该信号沿光纤原路返回,会对光源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回波损耗的表达式为:RL=-10LOG(P2/P0)其中P0—输入端的光功率P1—后向反射光功率二、光连接器基本结构原理图1 光纤连接器精密对中原理一般均采用精密小孔插芯(Ferrule)和套筒(sleeve)来实现光纤的精确连接。
影响连接器插入损耗的主要因素有:1、纤芯错位2、角度偏差3、连接间隙4、不同种光纤(数值孔径不同)三、型号分类1、按结构形式分:FC:外型为圆柱形,插芯直径φ2.5mm为由螺纹将其固定在适配器上;SC:外型为长方形,插芯直径φ2.5mm插拨式连接,操作简便;ST:外型为圆柱形,插芯直径φ2.5mm卡口式连接;LC:小型化长方形结构,插芯直径φ1.2mm插拨式自锁式连接,MU:小型化长方形结构,插芯直径φ1.25mm插拔式连接MT-RJ:外型为长方体,双芯小型化,MT插芯,一公一母连接2、按插芯端面形状分PC (Physical Contact): 插芯端面为球面状,回波损耗指标RL:大于40dBUPC: 插芯端面也为球面状,RL:大于50dB.。
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和电路的组件,具有连接导线、传输信号和电力的功能。
连接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和电路的运行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包括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
一、导电性能导电性能是连接器的基本功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信号和电力的传输质量。
连接器的导电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阻:连接器的电阻越小,信号和电力传输的损耗越小,传输质量越好。
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连接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来优化。
2.电流载流量:连接器的电流载流量决定了其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流载流量过小可能导致连接器过载而损坏。
电流载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连接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3.信号传输失真:信号传输时会出现信号变形或损失的情况,这种失真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连接器的导电性能应能够最小化信号的传输失真。
二、机械性能连接器的机械性能主要指连接器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的机械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械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插拔力:连接器的插拔力应适中,既不会过于松散导致接触不良,也不会过于紧固导致拆卸困难。
插拔力的设计需要兼顾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
2.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连接器的接触压力决定了其接触电阻的大小。
接触压力越大,接触电阻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应尽量保证接触压力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3.插拔次数: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可以承受的插拔次数。
连接器的设计应考虑到其需要经历的插拔情况,避免因插拔过多而导致连接不可靠。
三、环境性能连接器的环境性能是指连接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等,能否正常工作的能力。
环境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范围:连接器的温度范围决定了其能否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
温度范围的选择应基于连接器所应用的具体场景,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2.防护等级:连接器的防护等级决定了其对尘埃、水分和固体颗粒的防护能力。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防护等级,连接器的设计应满足相应的防护要求。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分类及发展趋势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之间的电子元器件,它的基本结构由插针、插孔和插接部件组成。
插针是连接器的公用部分,插入插孔后与之接触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和电能的传输。
插座是连接器的一种,由多个插孔组成,用来接收插针,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
根据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连接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连接器类型包括端子连接器、封装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线对线连接器等。
每种连接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领域。
-端子连接器是将导线通过压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到连接器的接触片上,可以方便地连接和断开连线。
-封装连接器是将芯片或其他器件封装在连接器内部的一种连接方式。
它可以减小电路板的尺寸,提高集成度。
-板对板连接器是将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用于实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递和电能传输。
-线对板连接器是将导线接入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用于实现导线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线对线连接器是用于连接导线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器,用于实现导线之间的连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连接器也在不断进化。
连接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化: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小型化,连接器也需要变得更加小型化。
迷你连接器和微型连接器的出现,使得连接器可以适应更小尺寸的设备。
2.高速化:随着高速传输技术的发展,连接器也需要具备高速传输的能力。
高速连接器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
3.高密度: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连接器需要具备更高的连接密度。
高密度连接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连接,提升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4.自动化:随着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连接器的生产也将趋向于自动化。
自动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5.可靠性:连接器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设备。
未来连接器的设计将注重提高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和防水防尘性能,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一、连接器的基本结构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视品种而定);④附件。
1.接触件(contacts)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
一般由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完成电连接。
阳性接触件为刚性零件,其形状为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
阳性接触件一般由黄铜、磷青铜制成。
阴性接触件即插孔,是接触对的关键零件,它依靠弹性结构在与插针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连接。
插孔的结构种类很多,有圆筒型(劈槽、缩口)、音叉型、悬臂梁型(纵向开槽)、折迭型(纵向开槽,9字形)、盒形(方插孔)以及双曲面线簧插孔等。
2.绝缘体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base)或安装板(insert),它的作用是使接触件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排列,并保证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
良好的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以及易加工性是选择绝缘材料加工成绝缘体的基本要求。
3.壳体也称外壳(shell),是连接器的外罩,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板和插针提供机械保护,并提供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对准,进而将连接器固定到设备上。
4.附件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
结构附件如卡圈、定位键、定位销、导向销、联接环、电缆夹、密封圈、密封垫等。
安装附件如螺钉、螺母、螺杆、弹簧圈等。
附件大都有标准件和通用件。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
1.机械性能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
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从而有低插入力LIF和无插入力ZIF的结构),而分离力若太小,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
另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是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durability)指标,在国标GB5095中把它叫作机械操作。
第一章概论一、什么是连接器连接器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
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
二、为什么要使用连接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连接器会是怎样?这时电路之间要用连续的导体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电子装置要连接在电源上,必须把连接导线两端,与电子装置及电源通过某种方法(例如焊接)固定接牢。
这样一来,无论对于生产还是使用,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汽车电池为例。
假定电池电缆被固定焊牢在电池上,汽车生产厂为安装电池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电池损坏需要更换时,还要将汽车送到维修站,脱焊拆除旧的,再焊上新的,为此要付较多的人工费。
有了连接器就可以免除许多麻烦,从商店买个新电池,断开连接器,拆除旧电池,装上新电池,重新接通连接器就可以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连接器的好处。
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连接器的好处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易于维修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连接器行业涉及的主要相关理论知识(一)电接触理论电接触理论的范围很广,接触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接触时的热、电、磁、半导体等各种效应,接触电阻的物理本质及其计算,触头接触点温度场、触点的温差热电势及其对金属迁移的影响,触头金属小桥理论与计算,触点间热量和质量转移的物理过程及其数学模型等。
连接器组成结构
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电子、电气或机械组件的设备,使它们能够传递信号、电力或数据。
连接器的组成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插头和插座:插头是连接器的一部分,通常是可插入插座的公头部分。
插座是连接器的另一部分,通常是接受插头的母头部分。
2. 端子:端子是连接器的核心部分,用于传输信号、电力或数据。
端子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铜或铝,并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以适应不同的连接需求。
3. 外壳:外壳是连接器的外部保护部分,用于保护端子和插头/插座免受物理损坏和环境影响。
外壳通常由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
4. 锁定机构:锁定机构是连接器的一部分,用于将插头和插座固定在一起,以确保可靠的连接。
锁定机构可以是螺旋式、卡扣式或其他形式。
5. 密封圈:密封圈是连接器的一部分,用于防止水、灰尘和其他杂质进入连接器,从而保护连接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6. 导线:导线是连接器的一部分,用于将端子与电路板或其他组件连接起来。
导线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铜或铝,并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形状,以适应不同的连接需求。
以上是连接器的基本组成结构,不同类型的连接器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部分是连接器的核心元素。
圆形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圆形是基本结构为圆柱形、具并有圆形插合面的一类衔接器。
在互连分类中,属于第5类,用于设备之间的互连。
广义上说,包括低频圆形衔接器、从它同轴衔接器以及音频衔接器等。
圆形衔接器的圆柱形结构具有自然的结实性,比其它任何外形都具有更高的强度。
圆形衔接器特点
圆形衔接器的插头、插座大都采纳螺纹衔接,其接线端子可从两个到上百个不等,具有体积小、牢靠性高的特点,可满足设备之间电缆衔接的需要。
圆形衔接器的基本结构
1、接触件
接触件是圆形衔接器完成电衔接功能的核心零件。
普通由阴性接触件和阳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完成电衔接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来实现。
2、附体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
结构附件如定位销、卡圈、联接环、密封圈、导向销、定位键、电缆夹、密封垫等。
安装附件如弹簧圈、螺钉、螺杆、螺母等。
附件大都有通用件和标准件。
3、绝缘体
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或安装板,它的作用是使接触件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罗列,并保证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
4、壳体
壳体也称外壳,是圆形衔接器的外罩,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板和插针提供机械庇护,并提供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对准,进而将衔接器固定到设备上。
圆形衔接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圆形衔接器是需要带有更结实端子的电衔接器的应用的抱负挑选。
它们的圆柱外形使它们特殊耐机械湍流和冲击损坏。
缺点:圆形表面区域限制了圆形衔接器表面上的引|脚和插孔的罗列;
第1页共2页。
RF同轴连接器结构一、引言RF同轴连接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领域的电子连接器。
它能够提供可靠的信号传输和屏蔽效果,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RF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RF同轴连接器的基本结构2.1 外导体RF同轴连接器的外导体是连接器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镍合金等。
外导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机械强度和电磁屏蔽,保护内部的信号传输线。
2.2 内导体RF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是连接器的中心导体,通常是一根细长的金属导线,如铜线。
内导体的主要作用是传输信号,它位于外导体的中心,并与外导体通过绝缘材料隔离。
2.3 绝缘材料RF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材料位于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主要用于隔离内外导体,防止信号泄漏和干扰。
常见的绝缘材料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等。
2.4 防水密封环为了防止水分和湿气进入连接器内部,RF同轴连接器通常配备防水密封环。
防水密封环位于连接器的外导体和绝缘材料之间,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渗入。
2.5 插入件插入件是RF同轴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起到连接和稳定的作用。
插入件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能。
三、RF同轴连接器的工作原理RF同轴连接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场的传输和屏蔽效果。
当信号通过内导体传输时,会在外导体和内导体之间形成一个电磁场,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屏蔽。
3.1 信号传输当信号通过内导体传输时,内导体会产生一个电场,而外导体则会产生一个等大反向的电场。
这两个电场的叠加会形成一个电磁场,从而使信号能够在连接器中传输。
3.2 屏蔽效果RF同轴连接器的外导体能够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阻止外部电磁干扰信号的进入,同时也能防止内部信号的泄漏。
外导体的金属材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电磁波,从而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四、RF同轴连接器的应用领域RF同轴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领域。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连接器,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桥梁,把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起来。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发现信号不好,结果你发现是连接线松了。
没错,连接器就是帮助设备之间互通有无的关键,绝对是电子产品的英雄,不带披风但却默默无闻。
要是没有连接器,咱们的生活会变得多无聊啊,光靠无线信号可不够,连接器就像是老朋友,总是能帮你把事情搞定。
那连接器长什么样呢?基本上,它们有很多种形状和大小。
就像人的指纹,各有千秋。
你能看到的那些插头、插孔,都是连接器的“身躯”。
它们有的胖,有的瘦,有的短,有的长,各种各样,真是五花八门。
不过,别被外表迷了眼,真正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内部结构。
打开一个连接器,哇塞,里面的线路、接触点,像一条小河流淌着信号,简直是微观世界的艺术品。
说到工作原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连接器的工作就是把电流和信号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你说一句,我回应一句,信息就这样顺利传递了。
它的核心就是那些小小的金属接触点,一接触,信号就飞快地传递过去。
想象一下,两个老友隔着一条大河,搭个桥,两人就能开心地聊天,这就是连接器的功劳。
不同的连接器还有不同的用途。
比如,USB连接器就像是万金油,几乎可以插在任何设备上;而HDMI连接器则是电视和电脑的亲密伙伴,让画面更加清晰。
连接器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变形金刚,随时可以变换角色,适应各种需求。
用得当了,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用错了,那就是麻烦事,搞不好一根线都能让你抓狂。
连接器的耐用性也非常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你用一个脆弱的连接器,刚插上没多久就坏了,那简直是晴天霹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连接器采用了高质量的材料,比如金属和塑料,能够抵抗各种外力。
不仅如此,设计师们还会在外观上做足功夫,确保使用时的舒适感和牢固感。
你要知道,有些连接器还防水,防尘,真是贴心得不要不要的。
除了功能性,连接器的设计也越来越时尚。
RJ45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
1.机械性能 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
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 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从而有低插入力LIF 和 无插入力ZIF 的结构),而分离力若太小,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
另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是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durability)指标,在国标GB5095中把它叫作机械操作。
它是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连接器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如接触电阻值)作为评判依据。
连接器的插拔力和机械寿命与接触件结构(正压力大小)接触部位镀层质量(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接触件排列尺寸精度(对准度)有关。
2.电气性能 连接器的主要电气性能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
① 接触电阻 高质量的电连接器应当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
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从几毫欧到数十毫欧不等。
② 绝缘电阻 衡量电连接器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绝缘性能的指标,其数量级为数百兆欧至数千兆欧不等。
③ 抗电强度 或称耐电压、介质耐压,是表征连接器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外壳之间耐受额定试验电压的能力。
④ 其它电气性能。
电磁干扰泄漏衰减是评价连接器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电磁干扰泄漏衰减是评价连接器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一般在100MHz~10GHz 频率范围内测试。
对射频同轴连接器而言,还有特性阻抗、插入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VSWR)等电气指标。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了连接和传输高速数字脉冲信 号,出现了一类新型的连接器即高速信号连接器,相应地,在电气性能方面,除特性阻抗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电气指标,如串扰(crosstalk),传输延 迟(delay)、时滞(skew)等。
连接器手册_中文版_第一章连接器概述1.1 连接器的定义和功能连接器是一种机电系统,其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并且对于系统的运作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作用。
连接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手册的重点将会放在电连接器上,其主要应用于3C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
- 实现电路或者信号的连接和断开,提高系统的灵便性和可靠性。
-保证电流或者信号的顺畅传输,降低接触阻力和插拔力,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防止腐蚀、振动、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对系统的影响。
-满足不同的设计和安装需求,提供多种形状、尺寸、结构、材料和颜色等选择。
1.2 连接器的结构和组成一个基本的连接器包括四个部份:接触界面、接触涂层、接触弹性组件和连接器塑料本体。
如图1.1所示。
-接触界面:是指连接器两个配合部份之间产生金属接触的区域,是电流或者信号传输的通道。
接触界面可以分为可分离界面和固定界面。
可分离界面是指每次连接器配合时建立的界面,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界面。
固定界面是指在连接器内部或者与子系统之间建立的一次性或者永久性的界面,如焊接或者压接等方式实现的界面。
第二章连接器的分类和标准2.1 连接器的分类方法-按照连接器的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通信连接器、计算机连接器、汽车连接器、航空航天连接器、军事连接器、医疗连接器等。
-按照连接器的安装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线对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面对面连接器等。
-按照连接器的配合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直插式连接器、卡扣式连接器、罗纹式连接器、卡环式连接器等。
-按照连接器的结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圆形连接器、矩形连接器、D形连接器、FPC/FFC连接器等。
-按照连接器的信号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电源连接器、信号连接器、混合信号连接器等。
-按照连接器的端子数量分类,可以分为单极连接器、多极连接器等。
2.2 连接器的标准化- 连接器的尺寸、形状、结构、材料等技术要求- 连接器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能等测试方法- 连接器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等评价指标- 连接器的标识、包装、运输、存储等管理规定常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电子元件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工业标准委员会(JIS)等。
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将电子设备或电路之间连接的物理设备,它承担着传输信号、电力和数据的重要角色。
连接器的性能对设备的稳定性、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连接器的三大基本性能:接触、传导和耐久性。
一、接触性能:连接器的接触性能是指连接器在插拔过程中保持稳定、可靠的电性连接的能力。
它涉及到连接器的接触力、接触电阻和接触精度等方面。
1.接触力:连接器的接触力是指插入连接器时,连接器内部的弹簧或接触片对插头或插针施加的力量。
适当的接触力既要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又要保证插拔的便捷性。
如果接触力过大,会增大插拔的难度,而过小则会导致接触不良或接触断开。
2.接触电阻:接触电阻是指连接器接触点间的电阻。
低接触电阻能够减小能量损耗,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接触电阻过高会导致插入损耗、信号衰减和不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减小和控制接触电阻是连接器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3.接触精度:接触精度是指连接器接触点之间的间隙和对位误差。
精度高的连接器可以保证插入时接触点之间的良好对齐,从而减小连接过程中的干扰和损耗。
接触精度与连接器的制造精度、引线设计和插头/插针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传导性能:连接器的传导性能是指连接器在传输信号、电力或数据时的质量。
它包括导通性、阻抗匹配和屏蔽性等方面。
1.导通性:连接器的导通性是指电路在连接器内部的通断能力。
良好的导通性能能够保证信号或电力正常传输,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2.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连接器的阻抗与连接设备或电路阻抗之间的匹配程度。
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反射、信号失真和功耗增加等问题。
因此,连接器的阻抗设计要与连接设备或电路的阻抗相匹配,以提高传输效率。
3.屏蔽性:屏蔽性是指连接器对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效果。
很多连接器都具备一定的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阻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减少信号累积损耗和噪声的影响。
三、耐久性:连接器的耐久性是指连接器插拔次数和使用寿命。
rf同轴连接器结构-回复同轴连接器是一种常用于通信领域的连接器类型,其结构设计使得信号能够以同轴方式传输。
本文将逐步介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以及相关细节。
一、同轴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同轴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插头(插头连接器)和插座(插座连接器)。
插头是具有可以插入插座的外形和接头的连接器,而插座则是插孔和耦合机构的连接器。
在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中,插头包括中心导体、绝缘体和外导体。
中心导体是位于连接器中心的导电器件,它可以用来传送信号。
绝缘体是包围中心导体的绝缘材料,用于隔离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减少信号损耗。
外导体是覆盖在绝缘体上的导电层,可以提供屏蔽作用,防止外界干扰。
插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内部连接器和耦合机构。
内部连接器类似于插座中的插头,是用于接收插头的插口。
耦合机构是在连接和断开插头和插座之间提供机械连接和保持电气联系的部件。
耦合机构可以是螺纹连接、快速连接或扭转连接等,用于稳定连接器的插拔过程。
二、同轴连接器的主要类型同轴连接器根据其特定的结构和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1. BNC连接器:BNC(Bayonet Neill-Concelman)连接器是一种常用于视频和电信领域的连接器。
它采用旋转式耦合机构,使得插拔更加方便快捷。
BNC连接器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并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
2. SMA连接器:SMA(SubMiniature Version A)连接器也是一种常见的同轴连接器。
它是一种螺纹连接器,适用于高频信号的传输,通常用于射频连接。
3. N连接器:N连接器适用于较高频率和功率的应用。
它采用螺纹连接和特殊的防水结构,使得其在户外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干扰能力。
4. TNC连接器:TNC(Threaded Neill-Concelman)连接器是一种类似于BNC连接器的连接器,但具有螺纹耦合机构。
TNC连接器通常用于辐射场强较高的环境中。
连接器基础培训一、连接器的概述与分类:定义一个连接器,至少有两种方法:从功能上和从结构上.从功能上来讲:连接器是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之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器具或装置(含附件). 从结构上来讲,一个基本的连接器包括四个部分:接触界面、接触涂层接触弹性组件、连接器塑料本体.二,连接器的分类:1.连接器的六级分类:第1 级‧第1级连接是芯片外部的热压焊衬垫与其外壳或所安装主电路板间的连接。
导线粘接及各种不同的焊接技术基本上属于第1级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大多倾向于固定连接。
第2级‧第2级连接是外壳与印制电路板(PWB)的连接。
DIP与PGA插座是第2级连接的两个基本例子。
通常第2级连接为典型的固定连接,但为了修复与升级的目的,插座是由可插入的若干零部件组成。
第3级‧第3级连接是PWB之间的连接。
插座(第2级)已经包含了电连接器的基本组件,正是在第3级将会出现更多电连接器的惯用概念。
有两种基本的PWB电连接器:卡边缘式电连接器与两件式电连接器。
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卡边缘式电连接器的一半(即插头或插座)为PWB的边缘。
而两件式电连接器,其插头及插座构成金属接触。
随PWB尺寸及安装接脚需求的增加,为缩小容许公差量及减少几何形状的限制,两件式电连接器的运用比边缘式电连接器占有优势。
第4级‧第4级连接是系统组件间的连接。
系统组件可能是单个的PWB或分离的单元例如硬盘驱动器或电源。
典型的第4级连接根据连接组件的种类,可包括两件式电连接器与线缆装配。
第5级‧第5级连接是系统组件与系统输入/输出间的连接。
系统组件与系统输入/输出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安装在板上的电连接器或通过一线缆。
连接器的分类由于连接器的结构日益多样化,新的结构和应用领域不断出现,试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解决分类和命名问题,已显得难以适应。
尽管如此,一些基本的分类仍然是有效的。
1.互连的层次根据电子设备内外连接...由于连接器的结构日益多样化,新的结构和应用领域不断出现,试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解决分类和命名问题,已显得难以适应。
尽管如此,一些基本的分类仍然是有效的。
1.互连的层次根据电子设备内外连接的功能,互连(interconnection)可分为五个层次。
①芯片封装的内部连接②ic封装引脚与pcb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ic插座。
③印制电路与导线或印制板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为印制电路连接器。
④底板与底板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为机柜式连接器。
⑤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典型产品为圆形连接器。
第③和④层次有某些重迭。
在五个层次的连接器中,市场额最高的是第③和第⑤层次的产品,而目前增长最快的是第③层次的产品。
2.连接器规格的层次。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分类,连接器属于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其规格层次为:门类(family)例:连接器分门类(sub-family)例:圆形连接器类型(type)例:yb型圆形连接器品种(style)例:yb3470规格(variant)3.在我国的行业管理中,把连接器与开关、键盘等统称为电接插元件,而电接插元件与继电器则统称机电组件。
4.连接器的产品类别。
连接器产品类型的划分虽然有些混乱,但从技术上看,连接器产品类别只有两种基本的划分办法:①按外形结构:圆形和矩形(横截面),②按工作频率:低频和高频(以3mhz为界)。
按照上述划分,同轴连接器属于圆形,印制电路连接器属于矩形(从历史上看,印制电路连接器确实是从矩形连接器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的),而目前流行的矩形连接器其截面为梯形,近似于矩形。
以3mhz 为界划分低频和高频与无线电波的频率划分也是基本一致的。
至于其它按用途、安装方式、特殊结构、特殊性能等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并常常出现在刊物和制造商的宣传品中,但一般只是为了突出某一特征和用途,基本分类仍然没有超出上述的划分原则。
光纤连接器在光纤通信(传输)链路中,为了实现不同模块、设备和系统之间灵活连接的需要,必须有一种能在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使光路能按所需的通道进行传输,以实现和完成预定或期望的目的和要求,能实现这种功能的器件就叫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就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也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光纤连接器是光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
对连接器的要求主要是插入损耗小,反射损耗高,重复插拔性好,环境稳定和机械性能好等。
由于光纤连接器也是一种损耗性产品,所以还要求其价格低廉。
其典型应用包括通信、局域网(LAN)、光纤到户(FTTH)、高质量视频传输、光纤传感、测试仪器仪表、CATV等。
光纤连接器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多模连接器,还有其它媒介如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型式可分为:FC、SC、ST、LC、D4、DIN、MU、MT等等各种型式;按光纤端面形状分有FC、PC(包括SPC或UPC)和APC型;按光纤芯数分还有单芯、多芯(如MT-RJ)型光纤连接器之分。
最常见的FC型(即圆柱套筒型)连接器基本结构FC型连接器,采用套筒(sleeve)对中和微孔插针(ferrule)配合的结构。
这种结构由1只套筒和两只带光纤的插针组成。
插针是一只套管,其外径为ф2.499(±0.0005)mm,内径为ф0.125(±0.001)mm..把直径为ф1.125(-0)mm的光纤固定(用EPOXY胶)在插针内孔.套管(sleeve)的内径ф=2.48~2.49mm,与两只带光纤的插针精密配合,完成两根光纤的对中.两个插针的端面则通过两侧的保持弹簧来保证其端面紧密接触。
减小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是连接器设计的基础.所谓插入损失是指由于连接器的引入而导致的链路功率损耗,定义为连接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比的分贝数。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
一、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视品种而定);④附件。
1.接触件(contacts)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
一般由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完成电连接。
阳性接触件为刚性零件,其形状为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
阳性接触件一般由黄铜、磷青铜制成。
阴性接触件即插孔,是接触对的关键零件,它依靠弹性结构在与插针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连接。
插孔的结构种类很多,有圆筒型(劈槽、缩口)、音叉型、悬臂梁型(纵向开槽)、折迭型(纵向开槽,9字形)、盒形(方插孔)以及双曲面线簧插孔等。
2.绝缘体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base)或安装板(insert),它的作用是使接触件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排列,并保证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
良好的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以及易加工性是选择绝缘材料加工成绝缘体的基本要求。
3.壳体也称外壳(shell),是连接器的外罩,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板和插针提供机械保护,并提供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对准,进而将连接器固定到设备上。
4.附件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
结构附件如卡圈、定位键、定位销、导向销、联接环、电缆夹、密封圈、密封垫等。
安装附件如螺钉、螺母、螺杆、弹簧圈等。
附件大都有标准件和通用件。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
1.机械性能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
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从而有低插入力LIF和无插入力ZIF的结构),而分离力若太小,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
另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是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durability)指标,在国标GB5095中把它叫作机械操作。
它是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连接器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如接触电阻值)作为评判依据。
连接器的插拔力和机械寿命与接触件结构(正压力大小)接触部位镀层质量(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接触件排列尺寸精度(对准度)有关。
2.电气性能连接器的主要电气性能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
①接触电阻高质量的电连接器应当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
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从几毫欧到数十毫欧不等。
②绝缘电阻衡量电连接器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绝缘性能的指标,其数量级为数百兆欧至数千兆欧不等。
③抗电强度或称耐电压、介质耐压,是表征连接器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外壳之间耐受额定试验电压的能力。
④其它电气性能电磁干扰泄漏衰减是评价连接器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电磁干扰泄漏衰减是评价连接器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一般在100MHz~10GHz频率范围内测试。
对射频同轴连接器而言,还有特性阻抗、插入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VSWR)等电气指标。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了连接和传输高速数字脉冲信号,出现了一类新型的连接器即高速信号连接器,相应地,在电气性能方面,除特性阻抗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电气指标,如串扰(crosstalk),传输延迟(delay)、时滞(skew)等。
3.环境性能
常见的环境性能包括耐温、耐湿、耐盐雾、振动和冲击等。
①耐温目前连接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00℃(少数高温特种连接器除外),最低温度为-65℃。
由于连接器工作时,电流在接触点处产生热量,导致温升,因此一般认为工作温度应等于环境温度与接点温升之和。
在某些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连接器在额定工作电流下容许的最高温升。
②耐湿潮气的侵入会影响连接h 绝缘性能,并锈蚀金属零件。
恒定湿热试验条件为相对湿度90%~95%(依据产品规范,可达98%)、温度+40±20℃,试验时间按产品规定,最少为96小时。
交变湿热试验则更严苛。
③耐盐雾连接器在含有潮气和盐分的环境中工作时,其金属结构件、接触件表面处理层有可能产生电化腐蚀,影响连接器的物理和电气性能。
为了评价电连接器耐受这种环境的能力,规定了盐雾试验。
它是将连接器悬挂在温度受控的试验箱内,用规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压缩空气喷出,形成盐雾大气,其暴露时间由产品规范规定,至少为48小时。
④振动和冲击耐振动和冲击是电连接器的重要性能,在特殊的应用环境中如航空和航天、铁路和公路运输中尤为重要,它是检验电连接器机械结构的坚固性和电接触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在有关的试验方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冲击试验中应规定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和冲击脉冲波形,以及电气连续性中断的时间。
⑤其它环境性能根据使用要求,电连接器的其它环境性能还有密封性(空气泄漏、液体压力)、液体浸渍(对特定液体的耐恶习化能力)、低气压等。
连接器的分类与结构
由于连接器的结构日益多样化,新的结构和应用领域不断出现,试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解决分类和命名问题,已显得难以适应。
尽管如此,一些基本的分类仍然是有效的。
1.互连的层次根据电子设备内外连接的功能,互连(interconnection)可分为五个层次。
①芯片封装的内部连接
② IC封装引脚与PCB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IC插座。
③印制电路与导线或印制板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为印制电路连接器。
④底板与底板的连接。
典型连接器为机柜式连接器。
⑤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典型产品为圆形连接器。
第③和④层次有某些重迭。
在五个层次的连接器中,市场额最高的是第③和第⑤层次的产品,而目前增长最快的是第③层次的产品。
2.连接器规格的层次。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分类,连接器属于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其规格层次为:
门类(family)例:连接器
分门类(sub-family)例:圆形连接器
类型(type)例:YB型圆形连接器
品种(style)例:YB3470
规格(variant)
3.在我国的行业管理中,把连接器与开关、键盘等统称为电接插元件,而电接插元件与继电器则统称机电组件。
4.连接器的产品类别。
连接器产品类型的划分虽然有些混乱,但从技术上看,连接器产品类别只有两种基本的划分办法:
①按外形结构:圆形和矩形(横截面)
②按工作频率:低频和高频(以3MHz为界)
按照上述划分,同轴连接器属于圆形,印制电路连接器属于矩形(从历史上看,印制电路连接器确实是从矩形连接器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的),而目前流行的矩形连接器其截面为梯形,近似于矩形。
以3MHz为界划分低频和高频与无线电波的频率划分也是基本一致的。
至于其它按用途、安装方式、特殊结构、特殊性能等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并常常出现在刊物和制造商的宣传品中,但一般只是为了突出某一特征和用途,基本分类仍然没有超出上述的划分原则。
考虑到连接器的技术发展和实际情况,从其通用性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连接器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别(分门类):
①低频圆形连接器;②矩形连接器;③印制电路连接器;④射频连接器;⑤光纤连接器。
5.连接器的型号命名。
连接器的型号命名是客户采购和制造商组织生产的依据。
在国内外连接器行业中,产品型号命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用字母代号加数字的办法,力求在型号命名中反映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易于识别,但排列太长,过于复杂,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给打印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国内仍流行这种方式,并在某些行业标准甚至国标中作出了规
定,如SJ2298-83(印制电路连接器)、SJ2297-83(矩形连接器)、SJ2459-84(带状电缆连接器)、GB9538-88(带状电缆连接器)等。
由于连接器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在实践中用一种命名规则复盖某一类连接器越来越困难。
另一种思路是用阿拉伯数字组合。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洁,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小型产品的标志打印。
国际上主要的连接器制造商目前均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预计由各制造商制订反映自身特色的命名办法将会逐渐取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全行业统一规定某种命名规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