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24年11月(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
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
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
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
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
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
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
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
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
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
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句子是:和。
(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4)《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5)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国会演讲中,展望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引用《次北固山下》中“,”两句,与中巴两国目前宽广的合作前景不谋而合。
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几幢5层楼高的建筑物(A)____在我眼前。
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____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____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B)____,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____。
____;____。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2.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②lín3.小雨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耸立屹立播洒播撒A.B.4.画波浪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正确的语句。
5.请帮小雨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____①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
②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
③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她使人飞奔驰骋,充满着诱惑。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明光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范围:第1~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前4首,《朝花夕拾》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走进语文的世界,我们与先贤哲人跨越时空沟通。
我们和李白秋夜行船,“,”(《峨眉山月歌》),眼前是月映清江的美景;我们与李益登楼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感受戍边将士绵绵不绝的乡愁;我们同曹孟德登临碣石山,欣赏“,”(《观沧海》)的美景,感受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辽阔;我们随王湾行舟北固山,观旭日东升,候春日来临,从“,”(《次北固山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我们陪马致远漫步苍茫古道,在傍晚的霞光中咀嚼着“,”《天净沙·秋思》)这种思乡的苦涩。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bǔ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cǎi,—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疑惑.()枪毙.()bǔ()获喝cǎi()(2)文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结合文段来看,“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
(3)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人物()(多选题)(4分)A.衍太太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E.陈莲河3.某校七年级(1)班举行以“秋天有约”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2(可下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诗文,感受情思小龙梳理了古诗文名句,并写了一则批注,请你完成任务。
自古以来,诗情常常由景触发。
王绩在《野望》中一句“树树皆秋色,①______”的萧瑟秋景流露出了郁闷孤单之情;崔颢在《黄鹤楼》则因“日暮乡关何处是?②______”的凄清之景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情;李白在《渡荆门送别》偶遇了“③______、④______”的月下绮丽之景而透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白居易更在《钱塘湖春行》中“⑤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陶醉西湖春色时⑥______的情绪;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富有生机的“⑦______,⑧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朝暮之景表达对人间仙境的痴迷。
而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用“⑨______,终岁常端正。
”借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之坚贞。
批注:古诗文名句,描写生动传神,往往能传达作者微miào______的心绪变化,zhāng______显他们的人格追求……多读细读,名句必将míng______刻在我们的脑海中,qiǎo______然润泽我们的心灵。
1.根据语境,完成①-⑨的填空。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江摘录了苏轼的《东坡》,品析感受,请完成任务。
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解】①东坡: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居住并躬耕之地,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②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3.诗歌第一句通过雨点、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意境。
4.结合全诗赏析“铿然”对于表达诗人情思的妙处。
二、小龙组想以木心先生为题材拍摄一段微纪录片,他们找了传记《在黑暗中大雪纷飞》,让我们一起走近木心。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路明①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
1937年年末,乌镇沦陷。
当时木心10岁,“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班级开展主题为“人与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之一。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作为流体,大气A____(每时每刻无时无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B____(转移移动)被称为风。
风①____(lì lín)人间,在文学作品中留下许多踪影,它曾② ____(xiǎoxīnyì yì)地在世界玩耍,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
③____ ,风既没有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为,而是经常被神魔控制着。
(1)根据语境,写出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 lì lín② xiǎoxīnyì yì(2)请从括号里的一组反义词或同义词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空。
A B(3)请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
①这个包裹..已经写好投寄的地址、收件人的姓名。
词性:②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
词性:(4)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界中一种天气现象。
B.风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C.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D.风是一种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
(5)下列填入③处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B.以小说《西游记》为例C.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D.所以在小说《西游记》中2.小雅有感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写下一组排比句,请你补写两个句子,使语意连贯。
握手,是心灵的交流。
自然万物,常常因握手而孕育出美好的境界。
微风与湖水握手,荡漾出轻柔的涟漪;,;,3.古诗文默写。
4.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云南省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恬.静(tián)栖.息(xī)汲.取(jí)书声琅琅.(láng)B.皎.洁(jiǎo)曙.光(shǔ)叩.拜(kòu)目光灼.伤(zhuó)C.巫.婆(wū)施舍.(shě)荆棘.(cì)匍匐.前进(fú)D.瑟瑟.(sè)汤渍.(zì)蜕.壳(tuō)津津.有味(jīn)2.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A.鲜艳双壁留利洁白B.打拌凌乱礼合炎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组是()A.“当,当,当——”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进入教室,开始聚精会神....地听课。
B.刚开始读书时,不一定要深入地研究它的意思,多读几遍就会懂的,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C.如果你做事能一心一意....,那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D.王小红练琴已经有五年时间了,现在她弹起琴来总是断断续续....的。
4.下列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挑.促织(用肩担着)B.凌.乱(排列不整齐)C.明朗..(晴朗)D.白云生.处(产生,生出)5.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在句子中(填序号)。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摇晃②披散③四八④牙爪⑤忙乱⑥七八(2)夜晚,窗外的树影摇晃不停,像一个魔鬼,可怕极了。
(3)同学们围着老师地发表意见,希望多开展些有趣的活动。
二、句子长廊。
(16分)6.按要求写句子。
(1)秋天的树叶真美。
(改为感叹句)(2)秋天的雨是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缩句)(3)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修改病句)(4)先生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把句子调换顺序保持句意不变)7.请在横线上补充内容,让句子变得完整,或者意思更加具体。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济.南(jì)澄.清(chéng)地毯.(tǎn)发髻.(jì)B.着.落(zhāo)幻.想(huàn)狭.窄(xiá)镶.边(xiāmg)C.暖和.(huo)慈.善(cí)安适.(shì)贮.蓄(zhù)D.伦敦.(dūn)刮.风(guǎ)宽敞.(chang)狭窄.(zhǎ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走到你做祷告..这花香。
..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B.半夜里听见繁杂..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的雨声,早起是浓荫C.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丁,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监测语文试卷(二)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 默写。
(1)古诗文中藏着应对人生挫折的大智慧。
面对贬谪,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抒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面对亲人难聚,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坦陈心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2)古诗文中也藏着应对人生困境的大境界,李白在《行路难》中,于茫然间仍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积极乐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身处困境依旧心系天下,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史进会意,在梯子上叫道:“你两个都头都不要闹动,权退一步,我自绑缚出来解官请赏。
那两个都头却怕史进,只得应道:“我们都是没事的,等你绑出来同去请赏。
”史进下梯子……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叠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把庄后草屋点着……就中堂又放起火来,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
史进当头,朱武、杨春在中,陈达在后,和小喽啰并庄客,一冲一撞,指东杀西……【乙】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xiāo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2024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一、文言文(共27 分)(一)默写(12 分)1.默写(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元曲,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断肠人”的意思是。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三)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 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多校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shāo wēi biéchūxīn cái gēda jìgāo yìchóu (6分) 神 注斩 截 暴露 大 流 他 地赶到图书馆,找到上次未看完的那本资料书, 地读起来。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4分)(1)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
(2)一夜北风呼啸,所有的树就枝丫尽秃,整座城市就只剩下灰扑扑的水泥森林。
(3)“成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作业不做啦?”爸爸非常生气。
(4)“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四、按要求修改句子。
(10分)(1)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阿英回答道:“我不能行走了,请你们帮助我!”(改为第三人称转述)(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用加点词写句子)(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②(指很自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7分)(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 。
(3)关于爱国,曹植曾说:“捐躯赴国难, ”;李纲曾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走在哪里都像 。
《草原》六、词句段运用。
(4分)(1)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2)回忆《穷人》中对桑娜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补充下面的句子。
老师来检查作业了,可是我没有写完, 七、口语交际。
(4分)你非常想学骑自行车,可是妈妈认为你学习任务重,骑车有危险,让她同意你学骑自行车。
八、诗词赏析。
(4分)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读拼音,写词语。
hǎi yáng zhī shi g uó qí zhǎn xiàn chéng shìdiàn yǐng bào zhǐ píng jiǎng xìn fēng xīn kǔ2.选字组词。
(填序号)①带、戴队帽子爱②情、睛、清眼心水③底、低高海床3.照样子,写词语。
(1)一方鱼塘一翠竹一信一花(2)雪白黄红绿(3)荡秋千泡泡作业京戏(4)蒙蒙细雨灯光出发发光(5)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4.照样子,用加点的字词写句子。
(1)例:弟弟的鞋像.鸟窝。
白白的云朵像。
(2)例:妈妈一边..唱歌。
..走路,一边一边,一边。
(3)例: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很温和,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4)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早晨,广场上锻炼的人真多,有,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5.我会背一背,写一写。
(1)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见“,黄河入海流。
”的风景,悟出了“欲穷,楼”的道理。
(2)做人要讲信用,正如《论语》中所说:“与朋友交,。
”(3)爸爸妈妈希望我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常常告诉我:“树无根,人无志。
”6.写留言条。
元元去路路家里,想通知她明天上午八点到学校参加绘画比赛,但是路路家里没人。
请你帮元元写一张留言条,告诉路路这件事吧!留言条:明天上午点到参加,请不要迟到。
元元11月10日二、阅读阅读红的不一定都甜一天,小猴子听老师讲课:“果子长得红红的,真甜……”小猴子没有听完,就溜出教室向野外跑去。
啊!他看到树上的苹果红红的,就去摘了一个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真甜呀!他又看见桃子红红的,就去摘桃子,桃子又甜又解渴。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诊断评估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12分)1. 默写(1)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中秋佳节,在北京读大学的小华看到皓月当空,不由想到了远在上海的爸爸妈妈,思念亲人的心情油然而生,不由吟起了《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答案】①. 万里送行舟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③. 沉鳞竞跃④.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⑤. 但愿人长久⑥. 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折戟、铁未销、沉鳞、竞跃、翼、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23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读拼音,写词语。
shāo wēi bō 1i gē da jǔ sàng páo xiào2.下列词语中,全对的打“√”,错误的请把错别字画上横线(1)点缀揭开庞然大物斩钉载铁(2)颓然壮烈居高临下轻手轻脚(3)拍摄班点暴露无遗心惊肉跳(4)考察疲倦心满意足全神惯注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A.推选,选举B.往上托,往上伸C.提出D.举动E.全(1)举.国欢腾(2)举.一反三(3)举.棋不定(4)一举.两得4.把词语补充完整。
顾自怜孤芳自居高下一笑自自受大步然有序别出心5.用“然”字组成词语,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
(1)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破课桌,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6.我会查字典。
“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捆,系。
B.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C.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D.控制无拘无束.一束.花束.手无策光束.7.回顾课本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2)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4)《故宫博物院》是元明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A.四渡赤水河B.强渡大渡河C.巧渡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9.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牙山五壮士》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依次写了接受任务、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诱敌上山和英勇跳崖。
B.《七律•长征》一诗中,“长征”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1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时景物美不胜收。
我喜欢在春风穿过的小径上,欣赏树梢尖尖的嫩芽yùn(▲)酿一片新绿;我喜欢夏日的黄昏独坐在阳台上,看xuàn(▲)丽的云霞造访远方;我喜欢看秋风里烂漫的花朵随风摇yè(▲);我喜欢看冬日的暖阳,没有强劲的光热,安适宁静。
(1)yùn(▲)酿 (2)xuàn(▲)丽 (3)摇yè(▲)2.古诗文填空(9分)凝练隽永的古诗往往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思绪和情怀。
思天下,有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思友人,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2)▲,思君不见下渝州”;思故乡,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3)▲”,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4)▲,▲”;思和平,有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还有孔子对学与思的辩证讨论:“(6)▲,思而不学则殆”。
3.以下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C.《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落花时节又逢君”叙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又和故人重逢的情景。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例如“舍弟”、“鄙人”是谦称,“贤弟”、“令爱”是尊称。
4.名著阅读(7分)根据《西游记》阅读单,完成相关任务。
回目任务一:写出“调芭蕉扇”的结果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得假扇,火焰山上扇火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1),但未得扇变小的口诀(1分)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2),后在众神帮助下成功(1分)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任务二:铁扇公主与孙悟空为什么结仇不借芭蕉扇?如果要探究其原因,主要应该选择阅读哪一回?(3)(1分)垂慈救小童任务三:在“读名著•知人物•赏情节”活动中,请你阅读下面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1.读一读,认真写。
升旗领队评奖候鸟展现2.拼一拼,写一写。
hǎi yáng duìqíxìn fēng míng shèng gǔjìchuāng tái lóu céng chéng shìyīshān bàng shuǐ3.读一读,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披.风(pēi pī)弹琴.(qín qíng)狐.狸(fúhú)茂盛.(shèn shèng)忍耐.(nài lài)猜.想(cāi chāi)火锅.(hǒhuǒ)环境.(jìn jìng)(2)因为他的职业是教.(jiāo jiào)师,所以他的职责就是教.(jiāo jiào)书育人。
(3)朝天门是重.(chóng zhòng)庆最看重.(chóng zhòng)的旅游景点。
4.比一比,再组词。
铜称并挂支桐秤升桂枝5.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填序号)。
(1)①及②极格南积来不(2)①丽②利华用壮锋(3)①堵②群③粒④座⑤杆⑥头一石桥一蝌蚪一稻谷一秤一墙一象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家出晚山穷色满星月五十7.连一连。
守卫凉棚明亮的脸蛋灌溉良田热情的山峰搭建边疆茂盛的树木披上水分陡峭的老乡蒸发轻纱红润的眼睛8.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官员们一边..议论。
..看一边一边一边。
(2)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很温和,有时候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啦,有时候,有时候。
(3)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9.按课文内容填空。
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宝鸡铁一中毛国兴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按捺( nài) 横槊赋诗(shuò)B、商贾(jiǎ) 栩栩如生(xǔ)角色(jiǎo) 酾酒临江(shī) 羞赧(nǎn) 余音袅袅(niǎo)C、惬意(xiá) 举酒属客(zhǔ)D、拘泥(nì) 央浼(mèi)谄媚(chǎn) 箍桶匠(kū) 裨益(bì) 迤逦(yǐ)(lǐ)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冠冕堂皇贪脏枉法佳肴气概B、出奇致胜不翼而飞刻薄苦恼C、莫名其妙殉私枉法踌躇憔悴D、不辍劳作满盘皆输悚然肴馔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建,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_______,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_______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古典意识的_______。
A、约束淡去风范B、制约淡忘风范C、约束淡忘风尚D、制约淡去风尚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的。
B、一个成长的人,越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越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也越能明白内心的世界,而能控制自己的喜乐。
C、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D、为选择中国熊猫的饲养员,洛杉矶动物园很是为难,因为报名争当中国熊猫的饲养员实在是太多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唾沫四溅讲了半个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座沉寂了许多年的边陲小城,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D、《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担心比比皆是的打斗场面描写会引发负面影响。
金庸先生则担心中学生看不懂其中的人生痛苦和悲哀。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 “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凤……好!”这首词总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
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
)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
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
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
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摸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
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
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
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情节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
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
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
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
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命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 、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 、积极开发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 、积极开发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山西省含煤面积60% 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就能够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
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
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
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
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
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未几,同列束手下之。
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
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
文炳曰: “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
”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
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众以为不可,文炳曰: “为民获罪,吾所甘心。
”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 “后当德我。
”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 “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 “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即弃官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籍:登记B、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以:连词,来C、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中:诬蔑D、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
为:介词,替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董文炳体恤百姓的一组是:A、①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
②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B、① 。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
②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C、① 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
②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使耕之。
D、①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
②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文炳十六岁丧你,带着他的年幼的弟弟们侍奉母亲。
他聪明机灵,善于记诵,少年老成。
B、董文炳凭借父亲的职位接任藁城县令。
他从政有方,很快便让人敬畏折服。
C、在朝廷统计户口时,董文炳不顾众人的异议和部分百姓的抵触,将百姓聚在一起居住以减少户数,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D、董文炳曾因征集军需而向私人借贷,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将自家田产作价抵给了放贷者。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4分)(2) 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4分)(3) 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2分)14、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4分)(2)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15、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