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考生物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5
2017年高考生物热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017年高考生物热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础知识】1.RNA的组成、结构与类型由1分子核糖、1分子磷酸和1分子磷酸构成种类及功能信使RNA (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运RNA(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核糖体RNA(rRNA):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RNA与DNA的区别分布情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分子链数:DNA多为双链,RNA多为单链。
碱基种类:DNA中有T(胸腺嘧啶)无U(尿嘧啶),RNA中有U (尿嘧啶)无T(胸腺嘧啶)。
染色情况: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将DNA染成绿色,将RNA 染成红色。
2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转录的过程(1)解旋:DNA双链解开,暴露碱基。
(2)配对: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板――解开的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连接:酶――RNA聚合酶;结果――形成一个RNA。
(4)释放:合成的RNA从DNA上释放,DNA双链恢复成双螺旋结构。
翻译的过程(1)起始:核糖体与RNA结合,tRNA上的反密码子识别起始密码子并配对。
(2)运输:tRNA识别RNA上的密码子,并将携带的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
(3)延伸:核糖体沿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由对应tRNA 运输相应的氨基酸回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一个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4)停止:当核糖体到达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合成停止。
()脱离: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RNA的复合物上脱离。
3.转录和翻译的比较转录翻译场所真核细胞主要是细胞核核糖体条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等模板:RNA原料:20种氨基酸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G-)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G-)产物RNA、tRNA、rRNA多肽链或蛋白质4.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的复制;转录;翻译;RNA的复制;逆转录。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八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1.(2013年Ⅱ,T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题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2-12、27-35):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②约翰逊: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③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④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⑤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2-46):① 1928年,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③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之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7-54、68):①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依据之一DNA的X光衍射实验)。
②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考点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一、DNA的信使——RNA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组成成分: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含氮碱基包括A、C、G和U。
结构:一般是单链,而且长度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种类:①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②tRNA:运载氨基酸;③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 的过程。
(注意: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转录过程)2.转录的过程,如图:(1)解旋:DNA的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合成子链: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其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3)释放: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
(注意:转录也可形成tRNA、rRNA)。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意: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翻译过程)。
2.翻译的过程,如图:3.条件:模板(mRNA)、原料(约20种氨基酸)、能量(ATP)、酶、核糖体、转运RNA (tRNA)。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
5.产物:多肽链。
1.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C.图丙过程需要tRNA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即DNA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A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但能合成蛋白质,所以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而图乙可以发生,B错误;图丙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 运输氨基酸,C正确;图丙中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所以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3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RNA 的结构与分类(1)RNA 与DNA 的区别物质组成结构特点五碳糖 特有碱基 DNA 脱氧核糖 T(胸腺嘧啶) 一般是双链 RNA核糖U(尿嘧啶)通常是单链(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3)种类及功能⎩⎪⎨⎪⎧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运RNA 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2.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
(2)过程(如图)3.翻译(1)概念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模板 mRNA 原料 20种氨基酸产物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2)密码子:mRNA 上有61种。
(3)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的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
考向一 DNA 与RNA 的比较 1.关于DNA 和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 和RNA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 ,也有RNA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在tRNA 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故也有氢键,A 错;一种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 ,要么是RNA ,B 错;原核细胞中既有DNA ,也有RNA ,C 正确;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的,不含有DNA ,D 错。
解题技巧DNA 和RNA 的区分技巧(1)DNA 和RNA 的判断①含有碱基T 或脱氧核糖⇒DNA ; ②含有碱基U 或核糖⇒RNA 。
(2)单链DNA 和双链DNA 的判断①若:⎭⎪⎬⎪⎫A =T ,G =C 且A +G =T +C ⇒一般为双链DNA ;②若:嘌呤≠嘧啶⇒单链DNA 。
(3)DNA 和RNA 合成的判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 或U ,可判断DNA 和RNA 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