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_悬浮物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悬浮物的测定实验报告悬浮物的测定实验报告悬浮物是指在液体中悬浮的微小颗粒或固体颗粒。
它们的存在对水质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悬浮物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定水样中悬浮物的浓度,并探讨其对水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水样:取自自来水管道水源。
2. 滤纸:用于过滤悬浮物。
3. 玻璃烧杯:用于装载水样。
4.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滤纸和悬浮物。
5. 显微镜:用于观察悬浮物的形态和浓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玻璃烧杯和显微镜,确保无杂质干净。
2. 取一定量的水样倒入玻璃烧杯中,注意不要超过烧杯容量的三分之一。
3.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中,将漏斗放在烧杯上方。
4. 缓慢倒入水样,使其通过滤纸,悬浮物被滤纸截留在上方。
5. 取出滤纸,将其放在干燥的地方晾干。
6.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滤纸的质量,记录下来。
7. 将滤纸放在显微镜下,调节显微镜的焦距,观察悬浮物的形态和浓度。
8. 根据滤纸的质量和观察结果,计算出悬浮物的浓度。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滤纸的质量为0.25克,并观察到显微镜下悬浮物的形态和浓度。
根据滤纸的质量和已知的水样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悬浮物的浓度为0.05克/升。
悬浮物的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浓度的悬浮物会使水变得浑浊,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此外,悬浮物还会吸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从而加剧水质污染。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自来水中的悬浮物浓度相对较低,说明自来水处理过程中的过滤和沉淀工艺比较有效。
然而,即使浓度较低,悬浮物的存在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水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测定悬浮物浓度的方法,但并不是最准确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更精确的方法,如离心法和激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测定悬浮物的粒径和浓度,为水质监测和处理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实验报告_悬浮物1 工业废水悬浮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悬浮物的定的环境意义;2、掌握悬浮物样品的采样方法;掌握重量法测定悬浮物的方法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悬浮物(Suspended Solid ,SS )系指水样过滤后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
三、实验仪器1、烘箱2、分析天平3、干燥器4、孔径为0.45μm 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5、玻璃漏斗6、内径为30~50mm 称量瓶四、测定步骤1. 滤膜的准备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 ,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
2. 水样的测定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 ),通过上面称量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
如水样中含有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 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有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 ,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五、计算式中:A ——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B ——滤膜及称量瓶重(g);V ——水样体积(mL)。
六、注意事项:1. 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先从水中除去。
2.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 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V B A 10001000ml/L)(??-=悬浮固体。
水的浊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水的浊度是指水中的杂质或悬浮物的浓度。
为了确保水的质量,必须
测量水的浊度。
本实验通过分析水的浊度来评估水的质量。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
(1)水
(2)浊度计
(3)比色皿
(4)氯化钠(NaCl)溶液
2.实验操作:
(1)将浊度计装置放到比色皿中;
(2)向比色皿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使水中的杂质凝聚在一起;(3)将比色皿放入浊度计中,并记录测量值;
(4)再次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并记录测量值;
(5)由于溶液的水平度,需要分别在比色皿左右加入同等量的氯化钠。
3.数据处理
(1)计算每次加入氯化钠溶液后的浊度值;
(2)将测量的值进行平均;
(3)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标准浊度值,评估水质。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氯化钠之后,浊度值明显增加。
在加入1 ml的NaCl溶液后,浊度值从0.30 NTU上升到了1.30 NTU,增加了0.70 NTU。
在加入2 ml的溶液后,浊度值上升到了4.80 NTU,增加了3.50 NTU。
此外,在左右两边添加氯化钠溶液后,浊度值没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与标准浊度值比较,我们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
结论:
本实验通过分析水的浊度来评估水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
NaCl之后,水的浊度值明显增加。
要确保水质量,我们需要定期测试
水的浊度。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创新小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创新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为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小车。
太阳能小车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环保小车,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
四、实验材料1. 太阳能电池板2. 小电机3. 车轮4. 车身5. 连接线6.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五、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太阳能电池板、小电机、车轮、车身、连接线等材料准备好。
2. 组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板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确保连接线连接正确。
3. 安装小电机:将小电机安装在车身底部,用螺丝固定。
4. 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小电机: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分别与小电机的正负极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5. 安装车轮:将车轮安装在车轴上,用螺丝固定。
6. 测试太阳能小车:将太阳能小车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正常行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能够正常行驶。
这说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小电机提供动力,使小车得以行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1. 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效率较低,导致小车行驶速度较慢。
2. 小电机功率较小,小车行驶过程中动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1. 增加太阳能电池板数量,提高接收太阳能的效率。
2. 更换功率更大的小电机,增强小车行驶的动力。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个太阳能小车,了解了太阳能电池板、小电机等科学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创新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创新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静置沉淀时间/min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g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水样体积/mL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颗粒沉沉淀效速/率/%(mm/s)残余颗粒百分比/%0 5 10 20 30 60 1200 1 2 3 4 5 6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2、实验数据整理(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0.0548g/ml水样体积31.0悬浮物的浓度:C5?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0.0371g/ml水样体积31.0沉淀速率:u?h?10(500-250)??0.069mm/sti?6060?60C0-C50.0548-0.0371?100%??100%?32.30 C00.0548C50.0371?100%??100%?67.70 C00.0548沉淀效率:E5?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二: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一、题目:循环水、低温水沉淀实验二、目的:通过选用不同的絮凝剂,对循环水、低温水中的悬浮物进行絮凝沉淀,比较沉淀效果,为我公司循环水、低温水的水质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原理:絮凝剂中的胶质体与水中悬浮物结合形成体积较大的絮状沉淀物。
四、实验人员:李欢、郭鹏、蔡丁丁、郭俊斌五、实验材料:洗煤用复合絮凝剂、化产生化用复合絮凝剂、汾阳提供复合絮凝剂、我公司现循环水、低温水。
六、实验过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分三批进行。
每批分别采用一种絮凝剂,分别对循环水、低温水做五个样,循环水、低温水实验同时进行。
每做一遍用时一天。
七、实验步骤1)标注:分别将烧杯、量筒、称量瓶进行标注,以便实验时对号入座。
2)取样:在做实验前,分别取循环水、低温水足量。
3)分样:分别将循环水、低温水分为500ml的小样各15份。
4)加药:将15份小样分为5组,第一组为不加药样,第二组为加絮凝剂样(洗煤絮凝剂为2g,另外两种絮凝剂为2ml,以下类同)。
第三组为3g(3ml), 第四组为3.5g(3.5ml), 第五组为4g(4ml).5)搅拌:将加药后的样品用搅拌器搅拌2分钟。
6)静置:搅拌后的样品(每组三个)分别静置1小时、2小时、3小时。
7)取上清液:静置时间结束后,分别取上清液50ml。
8)过滤:将上清液过滤,由于过滤较慢,采用抽滤。
9)滤纸的烘干与称量:在做以上步骤过程中,将所需30份滤纸分别装入30个称量瓶中,放入105℃的烘箱中烘两小时。
两小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恒重至常温时,称量每份称量瓶及滤纸的重量,并做原始记录。
10)抽滤后滤纸的烘干与称量:将过滤后的滤纸放入对应称量瓶中,按照步骤9进行烘干、恒重、称量、记录。
11)悬浮物计算:悬浮物(mg/l)=(抽滤后的重量-抽滤前的重量)÷50×106。
12)拍照对比:将实验沉淀效果进行拍照对比,作为实验资料留存。
八、实验数据:见附表九、数据分析:1)第一批试验用洗煤用絮凝剂。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对某地区生活污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了解其水质状况,为后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污水水质分析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等方面。
本实验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污水中COD、BOD5、SS、氨氮、总磷等指标,评估污水的污染程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活污水样品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铜、重铬酸钾、碘化钾、淀粉溶液等化学试剂滤纸、玻璃棒、烧杯、锥形瓶、滴定管、比色皿等实验器材2. 实验仪器:pH计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1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分析:pH值测定:用pH计测定污水样品的pH值。
悬浮物含量测定:将污水样品过滤,用滤纸称重,计算悬浮物含量。
2. 化学分析:化学需氧量(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污水样品的COD。
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采用稀释与培养法测定污水样品的BOD5。
氨氮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法测定污水样品的氨氮含量。
总磷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污水样品的总磷含量。
3. 生物分析:微生物活性测定:采用BOD5测定方法,评估污水样品的微生物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分析结果:pH值:某地区生活污水的pH值为6.5。
悬浮物含量:某地区生活污水的悬浮物含量为200 mg/L。
2. 化学分析结果:COD:某地区生活污水的COD值为300 mg/L。
BOD5:某地区生活污水的BOD5值为150 mg/L。
氨氮:某地区生活污水的氨氮含量为50 mg/L。
总磷:某地区生活污水的总磷含量为5 mg/L。
3. 生物分析结果:微生物活性:某地区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活性较好,BOD5/COD值为0.5。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某地区生活污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发现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总磷。
针对这些污染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物理处理: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如格栅除杂、沉淀等,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实验一水和废水pH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pH值的定义;2、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水样pH值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每组六位学生,便于学生互相讨论和监督。
三、实验原理玻璃电极法测定水样的pH值是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与被测水样组成工作电池,再用pH计测量工作电动势,由pH计直接读取pH值。
四、实验条件1、仪器(1)酸度计或离子计。
(2)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
2、试剂(1)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标准缓冲溶液按表2-2规定数量称取试剂,溶于25℃水中,在容量瓶内定容至1000ml。
表2-2 标准缓冲溶液的制备大约溶解度;②在110~130℃烘2~3h;③必须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不含CO2)配制;④别名草酸二氢钾,使用前在(54±3)℃干燥4~5h。
(2)五种标准溶液a.酒石酸氢钾(25℃饱和);b.邻苯二甲酸氢钾,0.05mol/L;c.磷酸二氢钾,0.025 mol/L;磷酸氢二钠,0.025 mol/L;d.磷酸二氢钾,0.008695 mol/kg;磷酸氢二钠,0.03043 mol/ kg;e.硼砂,0.01 mol/ kg。
这里溶剂为水。
五、实验步骤1、采样:按采样要求,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样。
2、仪器校准:操作程序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a.测定标液与水样(两者温差应在±1℃之内)温度,并将一起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上。
b.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一起,采用二点校正法,具体步骤请参阅仪器分析有关内容。
3、样品测定:先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动烧杯或进行搅拌,以加速电极平衡,静置,待读数稳定时记下pH值。
注意事项1、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取决于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值的准确度,因此,应按GB 11076—89《pH测量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保存缓冲溶液。
实验报告单位环境监测站
分析人员
日期年月日
题目:重量法方法测定水样品中悬浮物的含量
悬浮物含量用C表示,单位mg/L,按下式计算
式中:C—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A—悬浮固体 + 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五、注意事项
1.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采集的水样中除去。
2.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水样。
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mg悬浮物量作为取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分析人:审查:签发:。
水厂加药实验报告日期:2012年8月1日实验人员:取样地点:第三水厂进水口一、实验目的1.第三水厂试运行期间加药的选型2.加药量的初步估算二、实验原理根据三水厂原水悬浮物浓度高的情况,选择聚合氯化铝(PAC),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和添加,确定使用的最佳药剂和最小添加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500ml烧杯、浊度计、玻璃棒、搅拌器、PH计2.试剂聚合氯化铝(P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四、试验方法1.药品配制1>.配制10%聚合氯化铝2>.配制10%聚合聚合硫酸铁3>.配制0.1%阳离子聚丙烯酰胺4>.配制0.1%阴离子聚丙烯酰胺2.取二组三水厂原水500ml,分别加入配制好的10%聚合氯化铝和10%聚合硫酸铁1.5ml,沉降30分钟后观察3.取二组三水厂原水500ml,分别加入配制好的0.1%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1%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5ml,沉降30分钟后观察4.取以上两种试剂效果最佳的进行不同量的添加,并计算添加量5.添加聚合氯化铝后添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测试效果并计算添加量五、实验数据和结论结论:1。
添加并沉降30分钟后,经比较添加聚合氯化铝的水样沉降速度快,上清液清澈,效果好于聚合硫酸铁。
2.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比对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效果显著。
六、添加量计算结果1、聚合氯化铝溶解浓度:10%溶解时间:0.5h投加浓度:10ppm1千方水投加量:10kg2、聚丙稀酰胺溶解浓度:0.1%溶解时间:大于1h投加浓度:约0.5PPm(此为估算值,实际加药量要根据现场浊度实际情况投加)1千方水投加量:约0.5kg以上数据为实验估算,实际还要看运行情况和进水浊度的高低决定水处理费用。
误差应该不会很大。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浑浊物、色度、胶体和油脂等杂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探究混凝过程的机理和优化混凝条件。
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剂为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分别称取适量混入500mL这样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净水搅拌使混凝剂完全溶解,然后将一定量的硬质水样液(100mL)加入其中,用漏斗过滤器过滤出混凝后的水,用透过滤纸的光线强度测定仪,测定过滤后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透射率。
同时,记录混凝前水的pH值和温度,并在混凝后再次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均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其混凝后的水的透明度明显提高。
其中,铁(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略优于铝(Ⅲ)氯化物。
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可能与其所含的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的数量和能量、pH值等因素有关。
此外,实验表明,不同pH值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条件下,它们的混凝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最好。
但在强碱性环境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其中铁(Ⅲ)氯化物的混凝效果最差。
另外,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逐渐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混合物中的悬浮物增加在粘度下降的情况下,从而不利于混凝。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混凝剂的选择、pH值的调整和温度的控制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效果的好坏。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有效优化混凝工艺,并为实际水处理中的混凝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此外,鉴于不同混凝剂的差异性,水处理工程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提高混凝效率,降低成本。
第1篇一、引言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混浊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实验操作造成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分析混浊的原因,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浊的原因进行探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各种化学试剂、溶液、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移液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三、混浊的原因分析1. 溶剂不纯溶剂不纯是导致溶液混浊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若使用不纯的溶剂,其中可能含有悬浮颗粒、有机物、无机盐等杂质,这些杂质在溶解过程中无法完全溶解,从而导致溶液出现混浊现象。
2. 试剂不纯试剂不纯是另一个导致溶液混浊的主要原因。
在购买试剂时,若试剂中含有杂质或未经过充分纯化,这些杂质在溶解过程中会形成悬浮颗粒,使溶液出现混浊。
3. 配制溶液时的操作不当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溶液混浊。
以下几种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混浊:(1)未充分溶解:在配制溶液时,若未将固体试剂充分溶解,其中可能存在未溶解的颗粒,使溶液出现混浊。
(2)搅拌不充分:在配制溶液时,若搅拌不充分,可能导致部分固体试剂沉积在容器底部,使溶液出现混浊。
(3)试剂混合不均匀:在配制溶液时,若试剂混合不均匀,可能导致溶液中存在局部浓度较高的区域,使溶液出现混浊。
4. 容器不洁净实验过程中,若容器不洁净,其中可能残留有杂质,这些杂质在溶解过程中会形成悬浮颗粒,使溶液出现混浊。
5. 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液的混浊程度也有一定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溶液中的悬浮颗粒更容易聚集,从而增加溶液的混浊程度。
6. 光照的影响光照强度也会对溶液的混浊程度产生影响。
在强光照射下,溶液中的悬浮颗粒更容易散射光线,使溶液出现混浊。
四、结论通过对混浊原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溶剂不纯、试剂不纯、操作不当、容器不洁净、温度和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溶液出现混浊。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纯净的溶剂和试剂。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水的污染情况,学习简单的净化水质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水污染是指水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标准,对人类、动物、植物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本实验采用物理方法,通过沉淀、过滤等步骤,将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物去除,使水变得清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水样(污染水、清洁水)、蒸馏水、食盐、活性炭等。
2. 实验药品:无。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取水样:分别取污染水和清洁水各100毫升放入烧杯中。
3. 沉淀:将污染水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使悬浮物沉淀。
4. 过滤:将沉淀后的污染水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 活性炭吸附:将过滤后的水样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使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被吸附。
6. 再次过滤:将吸附后的水样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7. 蒸馏:将收集到的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使水中的可溶性盐类沉淀。
8. 再次过滤:将沉淀后的水样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9. 比较水质:将过滤后的水样与清洁水进行对比,观察水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后,污染水变得清澈,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2.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物理方法,有效地去除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部分有机物,使水质得到了改善。
实验过程中,食盐的作用是促进悬浮物沉淀,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蒸馏则可以去除水中的可溶性盐类。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表明,通过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使污染水变得清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水污染对人类、动物、植物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实验八 A2O单元操作手册一、工艺流程简介1工作原理(1)污水简介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
悬浮固体(英文缩写SS)或叫悬浮物,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故悬浮固体又可以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或叫灼烧减重)和非挥发性悬浮固体(或叫灰分)。
把悬浮固体放在马福炉中灼烧(温度为600°C),所失去的重量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残留的重量称为非挥发性悬浮固体。
生活污水中,前者约占70%,后者约占30%。
溶解固体(英文缩写DS)或叫溶解物,也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
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包括尿素、淀粉、蛋白质、洗涤剂等;溶解性无机物包括无机盐(胺盐、磷酸盐等),氯化物等。
溶解固体的浓度与成分对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如生物处理法, 物理一化学处理法等)及处理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悬浮物(SS)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
因此,在排放前,必须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污水的物理处理法的去除对象是漂浮物和悬浮物质。
其处理方法可分为筛滤截留法(设备有筛网、格栅、微滤机等)、重力分离法(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A2O池等)、离心分离法(设备有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等。
(2)栅格栅格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塑料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被截流的物质称为栅渣。
(3)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去除。
这是一种物理过程,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
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次沉淀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
自然降尘的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自然降尘的过程,了解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组成和来源,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板2. 收集容器3. PTFE薄膜过滤器4. 滴定管5. 电子天平6. 显微镜7.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透明玻璃板,并将其放置在实验室或室外空气中的特定区域。
2. 检查玻璃板的初始状态,并记录其外观特征,如颜色和透明度。
3. 放置玻璃板一段时间(如24小时)以收集自然降尘样本。
期间尽量避免人为干扰,确保玻璃板暴露于自然环境中。
4. 将收集容器放置在玻璃板下方,以收集从玻璃板上降落的悬浮颗粒物。
确保容器的底部覆盖PTFE薄膜过滤器,以便将颗粒物收集在上面。
5. 完成收集后,将PTFE薄膜过滤器仔细取出,并用滴定管将其置于实验室内的干燥环境中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6.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过滤器的质量,并记录该数值。
7. 利用显微镜观察过滤器上收集到的悬浮颗粒物,并记录其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8. 基于观察结果,分析和总结所收集到的悬浮颗粒物的组成和来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和显微镜观察结果,我们发现玻璃板上收集到的悬浮颗粒物主要包括灰尘、花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其他环境中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反映了它们的来源和特性。
实验结论:自然降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悬浮颗粒物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可能使空气质量下降,导致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反应。
因此,监测和控制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维护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确保实验室环境洁净,以减少人为污染。
2. 在进行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应进行细致的记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处理悬浮颗粒物样本时,注意避免吸入或直接接触,以确保个人安全。
4. 本实验室外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的组成和分布可能因地区、季节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重复实验,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1 工业废水悬浮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悬浮物的定的环境意义;
2、掌握悬浮物样品的采样方法;掌握重量法测定悬浮物的方法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 ,SS )系指水样过滤后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
三、实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 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 称量瓶
四、测定步骤
1. 滤膜的准备
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 ,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
2. 水样的测定
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 ),通过上面称量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
如水样中含有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 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有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 ,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五、计算
式中:A ——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 ——滤膜及称量瓶重(g);
V ——水样体积(mL)。
六、注意事项:
1. 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先从水中除去。
2.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 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V B A 1000
1000ml/L)(⨯⨯-=悬浮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