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验4则
- 格式:pdf
- 大小:186.47 KB
- 文档页数:2
单兆伟教授从脾胃论治杂病验案4则宋世兴;严湖【摘要】单兆伟教授乃孟河医派传人,潜心脾胃病研究50余年,临证不仅善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对于内伤杂病亦经验丰富,尤其善于从脾胃论治内伤杂病,收效明显.【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1页(P47)【关键词】单兆伟;脾胃;杂病;名老中医经验;验案【作者】宋世兴;严湖【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200;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单兆伟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师承孟河医派张泽生教授及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证50余年,学验俱丰。
单教授认为内伤杂病多与脾胃关系密切,正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论》)”。
不论是罹患日久损伤脾胃致缠绵难愈者;还是素有胃疾,日久变生它病者,都可从调理脾胃入手,多收效显著。
诚如周慎斋云:“诸病不已,必寻道脾胃之中,方无一失”。
笔者有幸跟随单教授抄方学习,感悟颇多,现总结其从脾胃论治内伤杂病验案4则以飨读者。
詹某,女,37岁。
梅尼埃病史3年,遇劳即发。
就诊时:头昏而晕,如乘舟车,天旋地转,动则尤甚,头重如蒙,时时耳闭失听,面黄神疲,纳呆恶心,呕吐痰延,夜寐不能。
大便溏,日行1~2次,苔薄白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濡细。
证属脾虚痰阻,上蒙清窍。
拟参苓白术散合温胆汤加减。
药用: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薏苡仁30g,法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石菖蒲12g,桔梗6g,煨葛根6g,生甘草5g,生姜2片。
服药4剂,眩晕减轻,耳闭已除,大便转干,唯恶心未除。
原方去桔梗加荷叶15g。
继服6天,病证豁然而愈。
以参苓白术丸合归脾丸调理3月,随访半年宿疾未发。
按:患者眩晕日久,损伤脾胃;脾运失司,聚湿生痰;脾虚清阳不升则痰浊上扰,蒙蔽清窍,而致眩晕,正所谓“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
王文友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首都国医名师,仲景书院“仲景国医导师”,师承于伤寒大家陈慎吾,从医60余载,注重方证对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上注重调理肝脾,善用经方,尤其善用“柴胡剂”加减治疗各种杂病,自创柴胡三仁汤,此方由三仁汤加柴胡、黄芩组合而成。
其中三仁汤(由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组成)原为《温病条辨》中治疗湿温初起,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的主方,加柴胡、黄芩,取小柴胡汤之意,以加强疏利三焦水道之力,源于《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予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全方宣上畅中渗下,疏利少阳枢机,三焦通畅,使气畅湿行热消,则诸症自除。
谨守湿热郁阻三焦气机之理,参以渴不欲饮、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之症,即可应用。
柴胡三仁汤为王老临床治疗湿热内蕴所致各种杂病的常用方剂,笔者有幸师从王老,现将王老应用柴胡三仁汤加减治疗杂病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慢性扁桃体炎张某,女,47岁。
2016年4月16日初诊。
主诉:咽痛咽干1月余。
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咽干,伴口苦口干,未曾服药治疗。
刻下:咽痛咽干,口苦口渴,心烦急躁,心悸多梦,纳可,大便日二行,质溏,黏滞不爽,末次月经:2016年4月12日,量可色暗红,扁桃体Ⅰ°肿大,轻度充血。
体胖,超重约20 kg。
舌苔薄黄稍腻、舌下脉络瘀暗(++),脉弦滑。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熏蒸。
治宜化浊除湿,清热利咽。
处方:柴胡10 g,黄芩12 g,杏仁10 g,生薏苡仁30 g,白蔻仁10 g,法半夏9 g,厚朴10 g,滑石20 g,竹叶6 g,通草6 g,金钱草30 g,牛蒡子15 g,金银花20 g,藿香10 g,麦冬20 g,茯苓10 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月23日二诊:咽干咽痛明显减轻,口苦、烦急好转,仍口干、多梦,眠欠实,大便日1次成形,舌苔薄黄、舌下脉络瘀(+),脉弦滑。
李灿东运用三仁汤治疗杂病验案举隅吴爱虹王洋关键词:李灿东;三仁汤;杂病;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41-02李灿东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百名杰岀青年中医”。
李师临证应用三仁汤治疗咳嗽、便秘、外感热病、耳鸣等病证,谨守病机,遵循“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原则,古方新用,推陈岀新,每获良效。
现将4则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1咳嗽郑某某,女,5岁,2016年2月28日初诊。
患儿咳嗽半月,痰黄质黏,喉中痰鸣,无恶寒发热,纳食欠佳,大便尚调。
舌淡红、苔白腻偏厚,脉滑。
药用:慧苡仁15g,神曲10g,杏仁、半夏、淡竹叶、紫菀、款冬花各6g,通草5g,厚朴4g,白豆蔻(后入)3g,生姜3片。
6剂。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月22日随访,患儿服3剂药后诸症皆除。
按:患儿属湿热内蕴,上犯于肺证,肺脾气虚之象不显。
故李师谨守病机,方选三仁汤加减治疗。
方中杏仁宣上,使湿热之邪从上焦肺系而岀;白豆蔻、厚朴、半夏畅中,使湿热从中焦脾胃而泻;慧苡仁渗下,通草、淡竹叶通利小便,使湿热从下焦膀胱而泄;配合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小儿脾常虚,易夹积滞,故加神曲消食祛滞,合生姜以解表邪,全方共奏化湿清热、化痰止咳之功。
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李老师辨证准确,故3剂即愈。
2热疮陈某,女,24岁,2016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右口角热疮1天,时痒,咽痛,无恶寒发热,腹胀时鸣,便可,舌淡红黯、苔微黄,脉滑。
西医诊断: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
病机属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治宜清热化湿,祛风止痒。
方用三仁汤加减。
药用:慧苡仁30g,石斛12g,杏仁、半夏、淡竹叶、神曲各10g,白豆蔻(后入)、厚朴、通草、僵蚕各6g”剂,每日1剂,水煎服。
2月28日随访,患者诉服完6剂后诸症皆愈。
按:该患者为青年女性学生,平素学业生活压力大,肝气郁滞,肝郁乘脾,易生痰湿。
痰湿中阻,气机失畅,故见腹胀时鸣;湿郁化热,湿热交结,复感外邪,两邪相合,上犯肌表,致肌肤失养、化燥生风,故见瘙痒;风热上犯咽喉,故见咽痛。
清胃散加味治疗杂病验案四则标签:清胃散;胃热内蕴;清胃凉血;治疗应用清胃散为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中的名方,由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有清胃、泻火、凉血之功效。
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具有胃热病机特点的杂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故收录于下,愿与同仁商榷。
1 典型病例1.1 唇风案例1:患者,男,55岁,2011年3月16日就诊。
患者口唇红肿,疼痛瘙痒,甚则影响进食与睡眠,行抗生素及抗过敏治疗1周,病情无缓解,遂来求治。
刻诊:口唇红肿,局部有灼热感,可见皲裂脱屑、少量渗液,诉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难解,尿色黄赤,心烦寐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拟诊为:唇风;证属胃热内蕴,胃火上攻。
治拟清胃泻火、凉血解毒,以清胃散加味治疗。
处方:黄连3 g,当归10 g,牡丹皮6 g,升麻5 g,连翘10 g,生地黄10 g,石膏(先煎)20 g,知母5 g,黄芩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苦参10 g,蝉蜕5 g,制苍耳子5 g,甘草3 g。
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加用黛蛤散局部外敷。
二诊:药服7剂,患者口唇红肿消退,渗液已止,皲裂脱屑,口干减轻,大便通畅,睡眠亦有所改善,苔薄黄,脉弦。
原方去生石膏、苦参,加茯苓15 g、赤芍10 g,继服1周,症状基本消失。
按:唇风之名最早见于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
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
”又《医宗金鉴》言:“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
初时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故风盛则唇不时膶动。
”火热蕴结,上攻口唇,故见口唇红肿,局部有灼热感;热邪煎熬血液成瘀,瘀热搏结,血流不畅,故见局部疼痛;血热伤阴,风邪化燥,阴伤血燥,故见口唇皲裂、瘙痒、脱屑;夹有湿热,故见局部有渗液;火热内蕴,热盛津伤,故见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难解、尿色黄赤;热扰心神,故见心烦寐差;舌红、苔黄、脉数均为内热蕴结之象。
查纬民“异病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验案4则
徐新宇;杨帅;李俊辉;周先强;成荣新;赵松停;查纬民;李凤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9(53)11
【摘要】分析查纬民运用"异病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的4则验案。
查纬民善用疏肝和胃泄热、健脾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益气养阴、通络解毒法治疗紫癜性肾病合并慢性胃炎;补益肝肾、健脾化湿、搜风通络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合并筋膜炎和网球肘;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扶正固本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徐新宇;杨帅;李俊辉;周先强;成荣新;赵松停;查纬民;李凤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法异病同治验案4则
2.赵建军教授疏肝解郁法异病同治验案举隅
3.胡浩宇运用疏肝法异病同治验案二则
4.活血化瘀消痰法异病同治验案4则
5.升清降浊法异病同治验案3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疏肝散治疗杂病验案4则*吕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天津300052)摘要:柴胡疏肝散为《伤寒论》四逆散之变方,出自《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
全方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壳、芍药、香附、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方原治“外邪未解而兼气逆胁痛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胆、脾胃、抑郁症等疾病。
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切口疝、皮肤黑变病、甲状腺结节、滤泡性结膜炎等杂病,也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切口疝;皮肤黑变病;甲状腺结节;滤泡性结膜炎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20)09-1053-04*基金项目: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号)。
作者简介:吕妍(1969-),女,硕士,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与药理研究工作。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9.21柴胡疏肝散为《伤寒论》四逆散之变方,出自《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1]。
全方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壳、芍药、香附、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
用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
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2]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胆、脾胃、抑郁症等疾病,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杂病,也取得满意疗效,现举典型病案4则如下。
1切口疝患者男性,57岁,2017年4月就诊。
主诉:右胁肋胀痛、可触及肿块,大便秘结1年余。
患者2015年因肾癌行右肾切除术,术后1月余出现切口疝。
腹部切口处可触及肿块,腹胀、腹满、隐痛、有牵拉下坠感、恶心、纳差、大便不通,出现肠梗阻,口服乳果糖、石蜡油、通便灵等药物,症状不得缓解,迁延不愈1年有余,曾多方求医病情未见好转,情绪日渐低落焦虑,睡眠极差。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җ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基金项目(W J 2018H 214):陈丁丁,E -m a i l :84015121@q q.c o m 第一作者:叶盼,E -m a i l :1459815463@q q .c o m 陈丁丁辨治儿科疑难杂病验案4则җ叶 盼1姬晓花1,陈丁丁2(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荆州434000)ʌ摘要ɔ 陈丁丁主任治疗儿科疑难杂病经验丰富,辨证常从气候条件和情志因素出发,重视患儿体质㊁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辨证精准,处方得当,每获良效㊂该文从陈丁丁主任治疗儿科疑难杂病的4则验案出发,探讨其临床经验㊂ʌ关键词ɔ 疑难杂病;单侧肢体感觉障碍;顽固性呃逆;梦游症;小儿遗尿;陈丁丁中图分类号:R 272.6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827陈丁丁,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首批荆州市知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㊂陈丁丁主任继承㊁发扬荆楚名医学术思想,从事医㊁教㊁研工作约30载,对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有独特见解㊂陈丁丁主任临证时强调整体观念,针对儿科罕见病及诊治经过复杂㊁四诊信息收集困难㊁无证可辨的疑难杂症,常独辟蹊径,从外界自然气候条件和内在情志刺激等因素探求患儿病因病机;还聚焦细微之处,如患儿体质㊁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㊂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匪浅,兹选录其辨治儿科疑难杂病验案4则,以飨同道㊂1 单侧肢体感觉障碍案患儿,男,5岁,2021年1月10日初诊㊂主诉:左侧肢体感觉异常3个月余㊂现病史:患儿3个月前户外游玩后突感左侧上肢肢体麻痹,疼痛拒按,活动自如,无发热㊁咳嗽等不适,曾在当地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行头颅核磁㊁血氨㊁电解质㊁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单侧肢体感觉障碍,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无效㊂刻下症:纳食可,无异常出汗,睡眠正常,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浮紧㊂西医诊断:单侧肢体感觉障碍㊂中医诊断:痹证,证属风邪入络㊂治法:疏风通络㊂处方:消风散加减㊂方药组成:羌活10g,防风6g ,荆芥10g ,薄荷3g (后下),蝉蜕10g ,炒僵蚕10g ,陈皮10g ,厚朴10g ,川芎10g ,党参片10g ㊂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㊂2021年1月17日二诊:患儿诉肢体触痛感较前减轻,触之仍有痛㊁麻感㊂上方加豨莶草15g ,当归10g ㊂7剂,煎服法同前㊂2021年1月24日三诊:患儿诉肢体触痛感消失,疾病痊愈㊂随访半年内病情无反复㊂按语:单侧肢体感觉障碍主要由大脑病变或周围神经㊁颈椎压迫感觉神经所致,多见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可归属于中医 痹证 范畴㊂本案患儿仅有肢体麻痹症状,仅从四诊信息出发,则无证可辨,无法可施㊂陈丁丁主任谨守整体观念,注重天人一体观,认为本案患儿发病时正值深秋,考虑其病机为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肌肤腠理㊂风为百病之长,稽留皮肤㊁腠理之间,外不得疏,内不得泄,肌表细小络脉阻滞,日久不愈,若无痛痒之患,则见麻痹不适,正如‘金匮要略㊃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所言: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㊂ 陈丁丁主任从风邪论治本病,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消风散加减以疏风通络㊂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善治上半身痹证;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乃风药之润剂,切合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本草正义“言: 防风 通治一切风邪,为风病之主药㊂ 荆芥温而不燥,善疏血中之风;薄荷清凉宣透,取其反佐之意,辛凉辛温合用,共奏疏风之功㊂风邪羁留腠理,肌络挛急,故选用僵蚕㊁蝉蜕入络搜风㊂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故佐以川芎活血行气,党参调补气血,气壮则血行㊂‘张氏医通“言: 此方妙用,全在厚朴㊁人参㊂当知肌表之疾,无不由胃而发,故用厚朴清理其内,即以人参助诸风药,消解风热于外,则羌㊁防㊁荆芥辈,方始得力耳㊂ [1]党参性平,取人参补益之意而无温燥之性,适合小儿之体㊂二诊时加用豨莶草祛风通络,当归补血活血,以减轻患儿感觉障碍㊂2 顽固性呃逆案患儿,女,7岁,2021年4月7日初诊㊂患儿1周前与家长争吵时突然出现呃逆症状,呃声连连,短促且5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3,V o l.31N o.8频发,甚则不能自已,于外院查血常规㊁13C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左侧膈肌痉挛,明确诊断为 膈肌痉挛 ,治疗后患儿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来陈丁丁主任处就诊㊂患儿纳差,性急躁,二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㊂西医诊断:顽固性呃逆㊂中医诊断:呃逆,证属气机郁滞㊂治法:行气疏肝,降逆止呃㊂处方:丁香柿蒂汤加减㊂方药组成:丁香10g,柿蒂10g,党参片6g,生姜3g,北柴胡6g,郁金6g,枳实6g,白芍6g,甘草片6g㊂5剂,每日1剂,水煎,少量频服㊂2021年4月12日复诊:患儿呃逆频率明显降低,仅在情绪激动时复发,续予原方5剂巩固疗效,嘱患儿放松心情㊂停药后1个月随访,患儿呃逆症状未复发㊂按语:顽固性呃逆是指持续时间ȡ48h的呃逆,临床以呃逆有声㊁声音短促㊁持续不能自制或伴见胃脘不适为主要特征㊂西医认为本病由于感染㊁异物等刺激迷走神经或膈神经,通过反射作用,引起膈肌非正常收缩㊂‘黄帝内经“称呃逆为 哕 ,又称 哕逆 ㊂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进食不当或情志郁怒等因素刺激,导致膈间之气不利,引动胃气上冲喉间所致㊂陈丁丁主任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气郁滞,横犯脾胃㊂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素问㊃六节脏象论“所言: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㊂ 陈丁丁主任治疗脾胃疾病时,尤其注重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且情绪波动较大,脾土易被肝木所乘㊂本案患儿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而横犯脾胃,以致胃气上逆动膈,呃逆频作,故用行气疏肝㊁降逆止呃之法治之㊂‘医方集解“曰 丁香柿蒂汤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故主方取丁香柿蒂汤降逆止呃,四逆散疏肝解郁,方中柴胡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白芍柔肝㊁条达肝气,使柴胡发挥升散之功而无伤阴耗血之弊;配伍郁金,加强柴胡行气解郁之功㊂复诊时患儿呃逆症状明显减轻,可见方证相合,故效不更方,收获良效㊂3梦游症案患儿,男,7岁,2020年11月8日初诊㊂家长代诉患儿夜间熟睡时常突然坐起,喃喃自语,醒后一无所知,2~3d出现1次,持续时间10m i n左右,近1周症状加重,夜间有下床自行走动情况,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胆小,纳呆,易呕恶,舌红苔黄厚,脉弦实㊂西医诊断:梦游症㊂中医诊断:梦游,证属肝火扰心㊂治法:清肝泻火,镇惊安神㊂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㊂方药组成:北柴胡10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黄芩片10g,党参片10g,桂枝10g,炙甘草6g,茯苓10g,法半夏10g,大枣9g㊂7剂,每日1剂,水煎,睡前温服㊂2020年11月15日二诊:患儿夜间睡眠较前大为好转,无下床活动情况,1周内仅有两次坐起自语㊂在初诊方基础上加制远志10g,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㊂2020年11月15日三诊时患儿诸症悉愈,停药后随访1个月未发㊂按语:梦游症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以行走或其他异常行为等活动为特征的睡眠障碍㊂西医对梦游症的论述较少,通常认为本病由大脑功能一过性障碍所致,临床治疗以镇惊催眠为主,无特殊治疗药物[2]㊂中医对于梦游症无专门论述,相关症状散见于不寐㊁郁证等疾病,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㊁肝㊂陈丁丁主任认为夜不瞑乃阴阳失调所致,阴不敛阳,阳气外浮,故见夜间活动;患儿心神怯弱,肝常有余,又易受惊恐,惊则气乱,气郁化火,以致肝火旺盛,不能藏魂,神魂不和,故见夜间惊醒,意识不清,喃喃自语㊂‘黄帝内经“指出 心藏神,肝藏魂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因此本病主要责之于心肝火旺[3]㊂‘成方便读“言: 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㊂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㊂ [4]陈丁丁主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以清肝泻火㊁镇惊安神,主方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取其调畅气机㊁疏肝解郁之意,辅以龙骨㊁牡蛎重镇潜阳㊁镇惊定魂,配伍茯苓㊁桂枝平冲安神,加用炙甘草,以建气血阴阳生化之源,加强桂枝温通心阳之功,使心阳得振,引阳入阴,阴阳调和㊂二诊时,加制远志以增安神定志之功㊂故疾病愈㊂4小儿遗尿案患儿,男,7岁,2020年12月6日初诊㊂患儿遗尿两年余,频繁夜间尿床而不自知,家长唤醒困难㊂刻下症见:夜半尿床,呼之难醒,入睡汗多,平素怕冷,纳寐可,大便调㊂查体:形体瘦小,舌淡苔白脉弱,X线片示骶1椎体隐性脊椎裂㊂西医诊断:小儿遗尿㊂中医诊断:遗尿,证属肾气不足,膀胱虚寒㊂治法:温补肾气,培元固脬㊂处方:自拟方夜尿停加减㊂方药组成:五味子6g,黄芪6g,乌药6g,麻黄8g,韭菜子10g,黄柏10g,菟丝子10g,山药10g,沙苑子10g,枸杞子6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10g ,金樱子肉10g 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12月13日二诊:家长诉患儿夜间可唤醒,但晨起后无相关记忆㊂考虑患儿觉醒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处方:麻黄12g ,桑螵蛸6g ,乌药6g ,五味子6g ,山药10g ,煅龙骨20g (先煎),煅牡蛎20g (先煎),菟丝子10g ,韭菜子10g ,盐车前子10g (包煎),黄柏10g ㊂7剂,煎服法同前㊂2020年12月20日三诊:家长诉患儿夜间能自行排尿,随访1年未再复发㊂按语: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患儿睡眠中不自主小便,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㊂西医认为,由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对排尿或觉醒的控制能力不足,造成夜间排尿量㊁膀胱储存能力和睡眠中觉醒能力不匹配[5]㊂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多责之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失调㊂陈丁丁主任认为遗尿患儿乃先天禀赋不足,膀胱功能失职所致㊂肾为水脏,‘素问㊃水热穴论“曰: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㊂ 肾主水液,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而肾与膀胱相表里,有化气行水之功,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固,闭藏功能失职,不能制约水道,故见遗尿㊂陈丁丁主任常用经验方夜尿停加减治之,方由五味子㊁黄芪㊁乌药㊁麻黄㊁韭菜子㊁黄柏㊁菟丝子㊁山药㊁沙苑子㊁枸杞子㊁金樱子肉组成,方中菟丝子㊁沙苑子㊁山药㊁枸杞子补益肾气,配伍酸敛之五味子㊁金樱子肉加强对肾气的固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麻黄清扬上达,可宣通肺气㊁通调水道,配伍黄芪可补益肺气,奏提壶揭盖之功;肾气不足,温化功能失调,故取乌药㊁韭菜子辛温助阳㊂陈丁丁主任考虑湖北荆州地处亚热带地区,东㊁西㊁北三面环山,略呈盆地,以湿热气候为主,空气闷热潮湿,从中医天人一体观来看,湿热易下注膀胱,因此选用黄柏清利湿热,既取反佐之意,又寓防于治㊂此外,陈丁丁主任常嘱家长在治疗前5日在夜间唤醒患儿,使其排尿,进而锻炼其觉醒能力;治疗后两日督促患儿自行觉醒并排尿,从而养成良好排尿习惯㊂复诊时,患儿遗尿症状明显好转,可知方证对应,遂在原方基础上加减用药以巩固疗效㊂参考文献[1]张璐.张氏医通[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5.[2]李少春.静宁颗粒治疗儿童梦游症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334-335.[3]吕凯峰,张伟,陈宏.小儿体质的中医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3):84-87.[4]张秉成.成方便读[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32.[5]王梦星,彭文献,姚旭峰.儿童遗尿症多模态脑磁共振成像的应用进展[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22,49(2):277-281.(收稿日期:2022-05-14)(上接第81页)[4]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7):44-50.[5]S C H I F F E R A A ,D E N O L L E TJ ,W I D D E R S HO V E NJ W ,等.具有D 型性格的心力衰竭患者疏于就心力衰竭症状进行咨询[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4(10)46-47.[6]李晓红.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 A N S 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0):1533-1534.[7]马雁冰,何艳萍,陈烨,等.综合心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及患者就诊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5):841-842,849.[8]姚奇青,李高敏.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75-77.[9]钟建明.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138-140.[10]王岳锋,曹诗红.未经治疗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193(11):841-844.[11]肖剑英,张雪花,刘冠君,等.支持性-表达性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自知力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20,22(9):1384-1386.[12]苏建红,于俊丽,闫煜君,等.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4):626-628,636.[13]莫燕琼.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114-116.[14]肖剑英,蔡溢,漆靖,等.支持性-表达性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21,23(3):452-454.(收稿日期:2021-12-22)7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
作者简介:谷凌云,女,1966年3月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不孕证及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
老中医经验周乐年教授验案四则谷凌云1 王惠2 包狄3(11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 100700;21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31中国人民解放军253医院)关 键 词: 周乐年;老中医经验;发热;胁胀;嘈杂;肢重中图分类号: R249;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2)20044202 内科杂病,不但病种繁多,而且病情复杂,其中不乏久治不愈者。
对于此类疑难杂病,若固守常规,不思创新,则很难取效。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勤学深思才能解疑释难,叩开治疗顽疾之门。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乐年教授,行医近30年,辨证精细准确,用方精巧灵活,既精研经方,熟谙时方,对有效单、验方亦能兼收并蓄,故于临床之时能善解疑难,屡起沉疴,笔者有幸随周老师学习,侍诊于左右,聆听其教诲,获益非浅,兹举其验案4则,以飨同道。
1 案一:长期发热案患儿刘某某,女,10岁,初诊日期:2001-03-08。
家长代诉:反复发热,伴周身及关节疼痛2年。
患儿于2年前发病,发病时发热伴恶寒周身疼痛,双下肢关节疼痛,甚则红肿,不能下地行走。
曾多次在当地及北京市某儿童医院检查,均未能明确其诊断。
疑诊: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虽多次住院治疗,经西医对症处理,并屡服中药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之剂,仍无显著疗效。
其发热虽可暂退,但极易反复,大多每10天左右,复发1次,体温最高时,达40.5℃。
近日病情再度复发,乃求治于周教授。
刻诊:发热微恶寒,双下肢关节酸重疼痛,面色无华,少气自汗,食少便溏,渴喜凉饮。
脉细而缓,舌红苔薄白。
予补中益气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药用:柴胡、升麻、陈皮、汉防己、白僵蚕、麦冬、蝉衣、银花、砂仁(后下)、阿胶(烊化)各10g ,生黄芪、党参、当归、生石膏(先下)各15g ,金银花藤、苡仁各30g ,穿山龙、草豆蔻各12g ,竹叶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