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民生工程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1项民生工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6•【字号】合政〔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1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2021年实施省定31项民生工程,现通知如下:一、全面落实省定民生工程项目2021年,省政府确定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我市实施31项,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无目标任务。
(一)新增实施6项。
1.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部署,补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修缮、医疗设备更新补充、医疗服务能力培训等标准化建设短板,推动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网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培训。
为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集中培训、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支持提高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3.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为贯彻妇女发展纲要,提高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对全市35—64岁城镇低保以及农村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
4.农田建设工程。
为贯彻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
5.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培育农业产业和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开展秸秆标准化收储点(中心)、秸秆产业化利用、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秸秆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建设。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合肥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17•【字号】合政[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合肥建设的意见(合政〔2007〕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启动和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现将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提出如下意见:一、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有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基础上,建立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3县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给予每人每年平均280元以上的补助;将市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给予每人每年平均300元以上的补助。
所需资金,省定标准部分由省、县(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我市提标部分由市与县按照7:3比例负担,市与区按1:1比例负担。
二、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的“五保户”纳入当地的城市(镇)低保,享受当地低保全额补助标准,经费按现行低保金渠道解决。
将农村散居“五保户”的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3县标准统一提高到1460元,市区提高到1500元以上。
3县散居“五保户”所需资金,省定标准部分由省财政负担,我市提标部分由市财政在原补助每人每年150元的基础上,再补助每人每年100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承担;市区散居“五保户”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照1:1比例负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25•【字号】合政[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意见(合政〔2010〕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府决定实施省政府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继续实施原有28项民生工程(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农村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对市区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三县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特困群众给予差额补助。
(牵头实施单位:市民政局)(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继续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稳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质量。
三县分散供养“五保户”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市区分散供养“五保户”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40元。
(牵头实施单位:市民政局)(三)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
(牵头实施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在国家奖扶标准的基础上,合肥市继续按照每人每年增加120元标准,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并确保奖励(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牵头实施单位:市计生委)(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自200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
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
(牵头实施单位:市水务局)(六)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03•【字号】合政[2008]33号•【施行日期】2008.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合政〔2008〕3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和谐合肥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精神,市政府决定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十八项民生工程(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现有农村低保制度基础上,实施扩面提标。
2008年将三县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900元的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省定人均补差标准基础上,2007年原保障对象提标23元,给予年人均补差460元;2008年新增保障对象提标23元,给予年人均补差200元。
将市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省定人均补差标准基础上,提标43元,给予年人均补差480元。
所需资金,省补助人数的省定标准部分由省与县(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超过省补助人数的省定标准部分,由市与县(区)按1:1比例分担;我市提标部分由市与县按照7:3比例负担,市与区按1:1比例分担。
(二)建立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继续完善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督查,控制基金结余,进一步推进门诊统筹,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200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县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28•【字号】合政[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意见(合政〔20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2〕号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2年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一)新增民生工程项目3个。
1.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
在全市开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基本满足“有园上、上得起”的要求,力争2015年全市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8%。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补助,省和试点县为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
3.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
在全市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数字信息化服务,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信息化网络。
(二)提高民生工程标准5个。
1.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自2012年1月1日起,市属4县和巢湖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户年人均不低于1000元提高到不低于1500元。
自2012年3月1日起,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从户年人均3840元提高到4320元。
2.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
将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由600元/年提高到660元/年。
3.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
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2011年小学425元、初中625元,提高到小学525元、初中725元。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08•【字号】合政办[2007]20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合政办[2007]2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合肥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合肥市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合肥市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合肥市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合肥市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合肥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合肥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合肥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合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合肥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办法》、《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意见》、《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实施意见》等14个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抄送市落实解决民生问题十二项政策措施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五月八日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市财政局)为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合肥建设的意见》(合政[2007]1号),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结合中央和省补助政策,现制定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
一、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省补助人数,所需资金,省定标准部分由省、县(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市提标部分,市与县按照7:3比例负担,市与区(包括开发区)按1:1比例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