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6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规范的诊治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国内外专家制定了一系列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一、诊断指南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乳腺肿块的检查、评估以及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应当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检查方法和评估指标。
其中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活检、术前病理检查等方法。
在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方面,规范化诊治指南明确了TNM分期、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等评估指标的应用要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应充分考虑年龄、基因突变状态、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适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指南乳腺癌的治疗涉及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不同分期、分型和分级的乳腺癌,需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分为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乳腺癌,推荐进行乳房保留手术,同时可以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对于晚期乳腺癌或预期保乳效果欠佳的患者,推荐进行乳房切除手术,并考虑乳房重建。
在手术之后,尚需结合辅助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乳腺癌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或者有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放疗。
放疗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手段。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
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组合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三、随访指南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并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和药物治疗,更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是乳腺癌高发国家,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十分困难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国乳腺癌专家和学术团队联合发布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旨在给予医生和患者关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建议和指导。
诊疗指南内容:1.诊断和分期: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方法,包括理论和临床应用。
患者的病理检查和医学影像学评估应该包括乳房组织活检、CT、MRI等,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分期。
2.综合治疗: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荷尔蒙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定制。
3.手术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指南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手术。
对于乳房保留手术后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也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手术选择。
4.放疗:放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放疗可以帮助患者剩余的肿瘤细胞得到彻底清除,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并详细说明了剂量、持续时间和区域等放疗治疗的具体事项。
5.化疗: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指南建议根据乳腺癌的细胞学类型、分子亚型和敏感性对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HER2阳性患者,指南推荐使用靶向治疗,并注重监测心脏功能。
6.靶向治疗: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靶向药物的条件和选择。
HER2阳性的病例应该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与化疗或靶向治疗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7.疗效评估和监测:指南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结语: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乳腺疾病诊疗指南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病史采集】1.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
【体格检查】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触痛。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
【诊断】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有触痛。
【鉴别诊断】1.炎性乳腺癌;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消散;(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2)较深的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疗效标准】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3.末愈:末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史采集】1.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2.乳房胀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3.疼痛与月经有关,经前明显,经后减轻,多数具有明显周期性;4.肿块可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可多发也可单发;5.偶有浆液性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1.乳房外观正常;2.在疼痛部位可触及乳腺增厚,一个或多个界限不清硬结,质地韧实,有轻压痛,可被推动,肿块可出现于乳房一侧或双侧;3.腋窝淋巴结不大。
年版•乳腺癌概述•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病理学检查与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疗原则与策略选择目•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进展•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监测计划制定录乳腺癌概述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发病率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生育因素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根据组织学类型,乳腺癌可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
其中浸润性癌又可分为多种亚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X线摄影技术乳腺X线摄影用于检测乳腺内的钙化、肿块及结构扭曲等异常表现。
乳腺钼靶X线摄影利用低剂量X线照射乳腺,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采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超声检查技术乳腺超声检查0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02超声弹性成像03MRI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乳腺MRI检查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乳腺CT检查乳腺核素显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乳腺热图检查病理学检查与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系统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等多种。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占乳腺癌的70%~80%。
分级系统乳腺癌的分级系统主要根据腺管形成的程度、细胞核的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计数等因素进行划分,通常分为I、II、III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及意义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 和/或PR 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预后较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型Basal-like 型ER 和/或PR 阳性,HER2阴性但Ki-67高表达或HER2阳性,预后中等,需要内分泌治疗并考虑靶向治疗。
ER 和PR 阴性,HER2阳性,预后较差,需要靶向治疗。
ER 、PR 和HER2均阴性,预后最差,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乳腺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患者几乎都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更为多见。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由于哺乳时未能吸尽乳汁,而乳腺又不通畅,导致乳汁淤积在乳腺内,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环境,乳头破损使细菌侵人,导致乳腺炎发生。
【诊断要点】症状哺乳期产妇,发病前多有乳头破损、乳晕皲裂、乳汁淤积等诱因。
乳房肿胀、疼痛明显,常伴有畏寒,高热等症状。
体征乳房患区红、肿、热,并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如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脓肿可数个同时存在。
脓肿可向外破溃,也可穿过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
可伴有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检查如脓肿形成,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穿刺可抽出脓液。
【康复治疗】1.乳汁淤积期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热疗法:局部热敷或太阳灯、红外线照射,同时轻揉、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畅,乳汁排出。
电疗法:主要采用超短波疗法,患病部位,玻璃电极或板状电极,单极法;右侧乳房可用两个板状电极前后对置法。
无热量,8?12min/次,1?2 次/山一般治疗6?12次。
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疗法,患侧乳房照射(乳头应遮盖),2MED,每次加1/2?1MED,1 次/I?2d。
按摩疗法:用手掌按摩乳房,促进淤积的乳汁排出,3?4次/d。
只要淤积乳汁大量排出,常可迅速缓解症状。
其他疗法:He-Ne或C02激光散焦照射疗法、毫米波疗法、微波疗法等也可采用。
浸润期应避免挤压乳房。
(1)电疗法超短波疗法:方法同乳汁淤积期,但时间为12?15min/次,1?2次/d, 8?12次为一疗程。
厘米波疗法:圆形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距离皮肤5?10cm,30? 50W,15?20min/次,1次/d,疗程视病情而定。
照射左侧乳房应慎用。
毫米波疗法: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30?40min/次,1次/d,8?12 次为一疗程。
此外,还可以用激光疗法、磁疗法、热疗法等。
脓肿形成期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1. 介绍1.1 背景和目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乳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的背景,并说明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全面的临床诊疗指南。
1.2 定义和分类这里将对乳腺癌进行定义并根据不同因素(如组织学类型、TNM 分期等)进行详尽分类。
2. 筛查与预防在此章节中,我们会讨论关于针对高风险人群以及普通人群实施有效筛查方法。
同时也包括了相关预防措施。
3. 初步评估与确诊此处描述初步评估所需考虑到的各种检测手段, 并解释确定是否患有乳房异常或者可能是其他良性/恶性情况.4.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个体化特点制定合理可行计划: 手术方式(保留还是摘除);辅助放化药物治; 冷链技术应用等都需要列出来.5.手术干预描述具体的手术方式, 以及如何进行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操作. 同时也要考虑到保乳和重建方案.6.辅助放化药物治疗根据不同阶段、类型制定合理用药计划。
包括了具体使用剂量、给予周期和联合应用情况。
7.内分泌治疗阐述激素受体阳性肿瘤与抢占位点竞争或者降低雄激素水平对于预后影响8. 放射治疗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讨论适应证以及放射线在乳腺癌管理中的作用,并提供详细信息关于技术选择、剂量规范等。
9. 转移期/复发期处理描述转移期(远处)诊断方法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解决措施.10. 进展监测与随访讲述恰当时间间隔下做什么样子检查来评估效果;同时还需要明确相关指标变动所代表意义11 .心理支持恶性肿胸园地里面最为常见需求之一就是精神支持,这里需要明确如何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辅导.12. 附件在此处列出与本文档有关的所有附加文件、图表或其他参考资料。
13. 法律名词及注释- TNM 分期:肿瘤(Tumor)、淋巴结(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是乳腺癌分期系统中常用的指标。
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千2024年4月12-13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后简称“《指南》“)于会议期间重磅发布。
本次2024版《指南》更新依旧坚持“基千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和医保因素、结合中国专家意见“原则,对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分子分型的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亮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 M1Y'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怓1A),·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国内已获批CDK4/6抑制剂(CDK4/6i)全部纳入了一线治疗的1级推荐,同时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千HR阳也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作为CDK4/6i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1 对千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德曲妥珠单抗'或'戈沙妥珠单抗'0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持续追求精准治疗,德曲妥珠单抗成曲妥珠单抗失败后首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强调基千既往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分层,分为H治疗敏感'、“H治疗失败”、“TKI治疗失败“分别推荐方案,以追求更精准治疗模式。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基千临床需求和产品可及性,在新版《指南》中曲帕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该项更新基千D EST I NY-Breast03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前所未有的28.8个月,同时近80%患者实现肿瘤缓解,21%患者实现肿瘤完全缓解。
乳腺疾病诊疗指南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病史采集】
1.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
【体格检查】
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触痛。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
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
【诊
断】
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
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有触痛。
【鉴别诊断】
1.炎性乳腺癌;
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消散;
(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
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
2)较深的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
流通畅;
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疗效标准】
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
3.末愈:末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史采集】
1.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
2.乳房胀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3.疼痛与月经有关,经前明显,经后减轻,多数具有明显周期性;
4.肿块可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可多发也可单发;
5.偶有浆液性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
1.乳房外观正常;
2.在疼痛部位可触及乳腺增厚,一个或多个界限不清硬结,质地韧实,有轻压痛,可被推动,
肿块可出现于乳房一侧或双侧;
3.腋窝淋巴结不大。
【辅助检查】
1.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2.B型超声波检查;
3.乳腺钼靶X线摄片或ECT乳腺肿瘤显像;必要时可做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诊
断】
1.育龄期妇女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房肿瘤或针刺样疼痛,常向肩背部放射;
2.体格检查病变多为双侧性,乳房可扪及多发性、散在、大少不等、质地不同的结节状或片
块状增厚。
肿块呈柔韧感,个别增生结节较硬,但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3.腋窝淋巴结不大。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瘤;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3.乳腺癌。
【治疗原则】
1.可服用维生素E及中药乳结平、消遥散等,平肝理气散瘀治疗;
2.症状严重者可试用三苯氧胺或丙酸睾丸酮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疗程;
3.不能排除乳腺癌者,可行手术切除,作病理学检查。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肿块缩小;
2.好转:症状减轻、肿块缩小;
3.末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腺纤维腺瘤
【病史采集】
1.发病年龄多见于20~25岁;
2.多在无意中触及乳腺包块、无痛、无进行性增大。
【体格检查】
1.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实韧、活动,一般
在2~5cm之间,无压痛;
2.腋窝淋巴结不大。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2.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3.乳腺钼靶X线摄片;
【诊
断】
1.患者为青年女性;
2.乳房内圆形无痛的肿块,表面光滑、极度活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鉴别诊断】
1.乳腺囊性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