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选择题1.下面有关《西游记》的章节,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心猿归正六贼无踪①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①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①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被唐僧所救,并跟随唐僧一路去西天取经。
途中孙悟空打死了六贼,被唐僧说教,一气之下撇下唐僧一走了之。
随后,观音传授了唐僧紧箍咒,并以此来控制孙悟空。
孙悟空也因龙王的劝说回到了唐僧身边,并被唐僧哄骗带上了紧箍咒,从此,死心塌地的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
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出自《西游记》第十八回:三藏师徒重拾袈裟后赶路,来到乌斯藏国界之地高老庄。
得知高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怪女婿霸占,高太公家要降妖除魔。
孙行者毛遂自荐,变作翠兰模样,戏耍妖怪,并成功套出妖怪住所,现真身,吓跑妖怪。
由此可得出,正确顺序为:①①①①。
故选C。
2.对《西游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孙悟空本领高强,爱憎分明,但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
D.这部小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励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C.“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的是猪八戒,不是孙悟空;故选C。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的考点总结如下:
1. 《西游记》的作者和成书背景: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施耐庵和成书背景,理解小
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小说内容概述: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了解孙悟空、唐僧、猪八
戒和沙僧等角色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的任务和目标。
3.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如求真、向善、修行、佛道教
义等,理解其中体现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4. 笑话和语言技巧:理解《西游记》中的笑话和幽默元素,如孙悟空的逗趣行为和猪
八戒的搞笑形象;还要掌握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如比兴、夸张、反讽等。
5. 人物形象和形象描写:认识《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的威武勇猛、
猪八戒的贪吃愚蠢、唐僧的智慧和慈悲等,并理解这些形象的描写手法。
6. 反映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通过《西游记》了解明代社会风貌和当时的官场、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7. 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欣赏《西游记》中的优秀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如生动形象
的描写、丰富多彩的对话、富有节奏感的叙事等。
8. 受众和现实意义:探讨《西游记》的受众和现实意义,了解小说在不同时期的影响
和传播,思考其对当代的启示和价值。
以上是《西游记》的一些可能的考点总结,具体的考题可能会根据教材选取的篇章进行提问。
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天津版)名著阅读专题—《西游记》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___________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____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___________。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
8.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___,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
《西游记》2024中考复习热点试题(原卷版)(23-24七年级上·新疆和田·期末)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每年的4月23日也成为了世界读书日,只有全民爱上阅读,生活里的阳光才会更加灿烂,人类的智慧才能振翅高飞。
作为读书活动推广人的你策划了一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写一条名言警句来为“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作宣传。
2.在印制《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本名著的宣传海报时,篇目印刷不清晰,请你根据图片补充文章篇目。
(1)(2)(3)3.活动中读书爱好者们针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有一项表述不准确,请你指出来。
()A.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虚伪的孝道。
B.有人这样评价《朝花夕拾》:既有温情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C.《西游记》主要讲取经的故事,但对青少年读者来说,更像一个励志的故事。
D.唐僧是取经团队的灵魂人物,悟空为取经立下大功,沙僧则是团队的开心果。
4.谈起《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有的同学对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的寿镜吾先生印象深刻,有的同学对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肃然起敬,有的同学喜欢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的同学喜欢坚持不懈的唐僧。
那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5.作为读书推广人的你,相信你的收获是最大的。
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6.(23-24七年级上·重庆巴南·期末)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朝花夕拾》中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指的是寿镜吾先生。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知识
点整理
1. 作品概述
-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 故事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
2. 主要人物
- 孙悟空:石猴精,被封为齐天大圣,机智勇敢,善于变化。
- 猪八戒:天蓬元帅转世,嘴馋懒惰,喜欢吃饭睡觉。
- 沙僧:沙和尚,沙漠精灵化身,沉默寡言,善于使用兵器。
- 唐僧:真经护法,师从玉皇大帝,道貌岸然,忍辱负重。
3. 取经路线
- 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路西行,先后经过七十二般变化和八十一难的考验。
- 经历了花果山、水帘洞、火焰山、盘丝洞等著名场景。
4. 主要故事情节
- 师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
与诱惑。
- 在西行过程中,他们除恶扬善,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人和动物。
- 他们还与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等神仙成为了朋友与战友。
5. 故事的主题
- 《西游记》探讨了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主题。
- 强调了师徒忠诚、友情守护和正义战胜邪恶的重要性。
6. 名言警句
- "西天取经,累了打坐;还你的真经,用命交换。
"
- "大圣,有救。
" "救不了,不救。
" "我是个神仙,你是个徒弟。
"
以上为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的知识点整理,希望
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西游记》名著阅读(2024届宁夏中考题)2、名著阅读。
(6分)《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细节生动。
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节选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第七回)节选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第六十回)节选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第六十一回)(1)任务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
(3分)(2)任务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2.(1)孙悟空蹬倒八卦炉,落了几块砖,内有余火,化为火焰山,在后文成为取经路上的障碍,火由悟空起,须由悟空灭。
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有呼应,情节有起伏,故事有勾连,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使故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断绝火根,体现了孙悟空对百姓生灵的慈悲之心,体现了他的善恶之分。
这也正是取经的意义所在。
也暗含着他对过去无心过失的一种弥补,与结尾能修成正果遥相呼应。
名著阅读(2024年福建省中考题)3.名著阅读交流。
(6分)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西游记》(10年3考)一、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2.主要内容《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前七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第八至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缘起。
第十三至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3.主题思想通过孙悟空的种种斗争行为,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坚决与统治阶级做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4.艺术特色(1)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特色。
①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环境多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
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②想象“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如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百官;降伏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含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则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2)人物塑造上将神性、人性和物性和谐统一,既妙趣横生又合情合理。
①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物或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猴子机灵、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等。
②神性,就是指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如孙悟空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
③人性,指将妖魔鬼怪人格化,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
如孙悟空是一只神猴,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同时他又具备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等人性。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之《西游记》要点总结一、作品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作家吴承恩。
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描绘了一系列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故事。
作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内容,掌握《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及写作特色等要点至关重要。
二、故事情节《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取得佛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也结交了一些好友和得到了神仙的帮助。
三、人物形象1. 唐僧唐僧是取经队伍的领袖,他善良、慈悲、坚定,但有时过于天真,容易受骗。
2. 孙悟空孙悟空是取经队伍的核心成员,他机智、勇敢、忠诚,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神奇的变化能力。
他是全书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3. 猪八戒猪八戒是取经队伍的喜剧角色,他贪吃、贪睡、好色,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忠诚和勇敢。
他的形象憨态可掬,深受读者喜爱。
4. 沙僧沙僧是取经队伍的默默奉献者,他性格沉稳、忠诚、勤劳,虽然话不多,但起到了稳定队伍的作用。
四、作品寓意《西游记》表面上是讲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寓意:1. 反映人性:通过描绘各种妖魔鬼怪,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欲望等缺点,以及勇气、智慧、忠诚等优点。
2. 揭示社会现实:书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
3. 弘扬佛教思想:作品强调因果报应、修行悟道等佛教观念。
4. 赞美友谊:唐僧师徒间的互助、信任、包容,体现了真挚的友谊。
五、写作特色1. 奇幻色彩: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2. 语言幽默:书中许多情节和对话都富有幽默感,令人捧腹。
3. 人物形象鲜明:各个人物形象特点突出,令人难以忘怀。
4. 寓意深刻: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六、总结《西游记》作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内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及写作特色都值得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主要知识点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7、阅读感受(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中考语文复习:《西游记》知识点归纳1.人物角色《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共有众多人物角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孙悟空:猴子精,被佛祖封为齐天大圣,具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 唐僧:真名叫玄奘,是一个高僧,被指派前往西天取经。
- 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因犯事被贬下凡间,变成猪形。
后成为唐僧的徒弟。
- 沙僧:原为沙罗国王,因得罪天宫被贬下凡间,变成沙僧形。
后成为唐僧的徒弟。
2.主要情节《西游记》是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穿插着各种寓意深刻、离奇有趣的情节。
其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包括:- 师徒西天取经: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并化解各种危机。
- 斗妖怪:孙悟空以火眼金睛、定身法、筋斗云等神通,与各种妖怪斗智斗勇。
- 西天见佛:唐僧师徒最终到达西天,见到佛祖,并取得真经。
- 西行途中的冒险与困难: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遇到各种妖精魔怪、河流山谷的险情,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和折磨。
3.寓意与价值观《西游记》故事中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的寓意和价值观包括:- 善因善果:孙悟空变法伏妖、唐僧一路慈悲救人,强调了善行与善果的关系。
- 忠诚友爱:师徒四人互相扶持,团结一心,展现了忠诚与友爱的重要性。
- 助人为乐:唐僧师徒四人乐于助人,救助众生,体现了慈悲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4.文化影响《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文化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中国文化:《西游记》中融入了的思想和观念,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文化:作品中也包含了一些的元素和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 文学艺术: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其他知识点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外,研究《西游记》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传说和文化的知识。
以上是对《西游记》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能对中考语文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选择题: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B)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
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
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2.《西游记》中西天取经之路克服艰难的精神领袖,以及取经团队的精神核心是( B )。
A、孙悟空B、唐僧C、猪八戒D、沙悟净3. 关于《西游记》的情节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蝎子精是被昴日星官收复的B、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制服了老鼠精C、玉兔精是被太阴星官带走的D、白骨精最后得道成仙了3.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___ 小说,是____ 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 __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___ ___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_______代人。
3.《西游记》全书______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十三回至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___ ___,他们自己也。
蕴含着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__。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 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 ____ 。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 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 __,又唤_____ _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 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 ___。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 __。
7.猪八戒又叫_____ ,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 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 ___。
8.沙僧也叫____ __,原为天宫中的___ __ _ ,被贬下界,在____ 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__ ____。
9.白龙马原是_____ 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 __。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__ __上。
10.《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 ___、___ 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 __作为兵器。
因大闹天宫被____ __ 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 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1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_____ 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_____ ,法名是______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 。
12.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____ __转世投胎作状元____ __之子,出家后法名______ ,修成正果后被封为___________ _ 。
1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 ___、大闹____ __ 、真假______、三借______________。
1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____________ 。
15.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
天宫是______ 的代称;玉帝是____________ 的化身;孙悟空是_____ _ 的化身和____ _ 的代表。
16.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 实有!”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是____________ 。
17.孙悟空自号 ____________ 。
18.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____________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1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坐天下——毛手毛脚()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20.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21.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22.孙悟空号称和,他,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因醉酒调戏,被贬下凡。
他,因此常常当众出丑。
另一方面,他也不失,他能够,自有他可爱之处。
23.“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4、有人对《西游记》有人道:“阳光灿烂__ ,百变猴头__ ,憨厚老成 _,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
”25、“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这幅对联写的是,这个人物出自(作品)26、《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
二、列举简述。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5.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6.列举两个《西游记》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
7.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8.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2.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3.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4.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5.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6.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回写得最为精彩,为什么?7.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8.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9.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10.“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1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
语言要简洁。
12.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13.“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
后来是什么原阅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四、综合题1.(1)有人看了《水浒传》后,出了一幅上联。
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化下联:(2)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诗句判断人物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3.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4.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5.某校七年一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6.某校七年二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7.某校七年三班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 (节选)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作品名称:《》(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
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