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620.00 KB
- 文档页数:9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而它的文化也影响了日本这片东方岛国。
自唐朝与日本开始正式交往以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在相互影响中不断深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和彼此对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唐朝的文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诗歌的繁荣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进一步传播到了日本。
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代诗歌的启发而形成的。
这部诗集记录了日本古代诗人的作品和生活情感,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风格。
同时,僧人鉴真自唐朝带回的佛教经典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唐朝的艺术也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绘画艺术、雕塑技艺、音乐表演等方面都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这些艺术形式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为日本艺术提供了强大的借鉴和影响。
例如,日本的宫廷音乐源于唐代的宫廷音乐,而日本传统的歌舞伎表演也受到了唐代戏曲的影响。
同时,唐朝的绘画技法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吸收,成为日本绘画发展的重要奠基。
除了文学和艺术之外,唐朝的科技和思想也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技成果都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制造业和军事技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唐朝的儒家思想和佛教教义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对日本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的文化思潮和学术成果不仅扩宽了日本人的视野,也为日本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文化的交流始终是相互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也逐渐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在唐朝末期,随着日本使团的频繁来往和文化交流的深化,日本的宫廷文化、建筑风格以及服饰等对唐朝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例如,唐朝的宫廷文化和礼仪对于日本的宫廷文化形成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日本的宫廷制度和宫廷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总结起来,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深远而广泛。
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思想传入日本,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代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建国以后,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
使团的规模由开始时的两艘遣唐使船,后来增至四艘,乃成定制,总人数由一次二百多人增至五百人以上。
除正式遣唐使以外,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来到中国,唐朝也有道睿、鉴真等名僧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通过中日频繁的交往,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
日本僧人道昭先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后又到相州隆化寺随慧满学禅宗。
日僧灵仙精通梵语和汉语,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来到长安,曾与僧人般若共同翻译佛教经典。
在浙江天台山学法,带回日本国佛教典籍230部,为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
圣德太子派遣使者来中国时,学习佛法是主要目的之一,强调“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现已在唐长安城遗址中发掘出两处与日本入唐名僧关系密切的寺院遗址。
日本平安时代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者日益增多,空海是“入唐八大家”之一。
他于贞元二十年到达长安,在青龙寺从慧果学习密宗,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回国后传播密宗,成为开创“东密”之大师。
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唐代名僧的墓葬。
1984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唐代宝应寺遗址,发现禅宗名僧菏泽神会的坟墓。
神会师于禅宗六祖慧能,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兵部侍郎宋鼎请他入东都洛阳行法,对南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从其墓中出土的鎏金青铜柄香炉、鎏金塔形合子、黑漆钵等器物在传世的日本奈良时代的佛具中都有,由此可以看出,奈良时代的铜制佛具正是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制造的。
唐代汉字对日语形成之影响唐代的汉字对日语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汉字东传之前,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5世纪时,在移居日本的汉人帮助下,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已经能够准确使用汉语了。
他们称汉语为“真名”,最古老的日本书籍都是用这种“真名”写成的,学问僧空海曾编成日本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纂录万象名义》30卷。
元正天皇养老四年下诏,要求遵照唐朝僧人道荣和学问僧盛晓等的发音,强调“不得自出方法,妄作别音”。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唐代,许多日本的文化精英前往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从而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
一、唐代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在唐代,许多日本的士人、僧人、商人等前往中国学习,他们带回日本了大量的书籍、文化和艺术品,同时较早地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据记载,795年,一批日本僧侣前往唐朝的长安,并带回了大量的书籍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佛教经典、历史书籍、诗词、音乐、戏曲等。
这些书籍中不仅有关于佛教和道家的经典和理论,还有许多关于诗歌、建筑、绘画、書法等方面的著作。
这些书籍和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日本与唐朝的联系,也促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
此外,在唐代,日本的士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中国的商人和船只获取书籍和文化品,其中不仅包括了一些唐代的艺术品和器物,还有关于诗词、历史、哲学、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著作。
通过这些渠道,唐代文化得以在日本传播,影响了很多领域,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二、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唐代的文化对于日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日本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1. 唐代文化对日本佛教的影响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它的佛教思想得以传播到日本,从而形成了属于日本的佛教文化。
唐代的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翻译、解释和评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经典如《华严经》、《法华经》和《涅槃经》等,在日本逐渐流行起来,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它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对于日本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和歌、漢詩、密教文学、小说等。
唐朝的文化艺术对日本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的文化和艺术成果对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影响,包括日本。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朝政府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交流,许多学者、艺术家和僧侣前往唐朝学习,这些流传到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品质量很高,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达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传入了日本。
唐朝的空海、鉴真等禅宗高僧,跋涉千里,来到日本弘扬佛法。
他们不仅传播了佛教教义,还带去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和艺术。
中国佛教文化和日本佛教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唐朝的佛教文化对日本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对唐朝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唐朝时期,佛教艺术得以快速繁荣,如石窟艺术、壁画艺术、佛像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艺术品也随着佛教的传播到达了日本,为日本的艺术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诗词文学的影响唐代的诗词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许多诗人的作品经久不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诗词文学对日本的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诗词的影子。
唐朝的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们的诗词充满了豪迈、壮美、浪漫等气息,表现出对自然、人生、思想等方面的情感与体验。
这些诗词被日本的文人带回了祖国,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影响,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三、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唐朝的书法家有骆宾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唐代书法不仅表达了文人士子的个性,也蕴含着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书法艺术的传入,对日本的书法艺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的书法艺术受到唐代书法艺术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如篆书、行书、草书等。
唐代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在日本书法艺术中得到深刻体现。
唐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高度发展的原因【两条,见教案】(二)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典章制度(1)官僚制度{中央官制}:唐在中央设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一台(御史台)。
日本稍加变通,设立二官(神祗官、太政官)、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一台(弹正台)。
○中务省主持草拟诏书、朝廷礼仪及侍从皇宫事务,综合了唐朝中书、尚书、殿中等省的职责。
式部省则仿照唐朝的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
治部省的职责与唐朝礼部相同,主持国家典礼及外交事务。
民部省相当于唐的户部,而唐朝的户部也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由民部改称的部。
兵部省则与唐朝的兵部相当。
大藏省掌管日本朝廷的大部分财政制度,包括钱币,金银,贡物,度量衡和民间货物价格的恒定等,但是税收制度则由民部省管理。
宫内省职责较宽,综合了唐朝殿中省、光禄专、家正寺等机构的职能,主掌宫内大小事务及官营经济。
{地方官制}日本也大体上仿照唐朝的道、州(长官为刺史、太守)、县(县令),设国(国守)、郡(郡司)、里(里长)三级。
○『五畿七道』,五畿即畿内:大和、和泉、河内、山城、摂津五国;七道指东山道、北陆道、东海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七道六十五国。
(2)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大化改新中,日本还模仿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了“班田制”和“租庸调制”。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
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
广大农民的主要负担是租庸调制,该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计丁征取。
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城的建筑样式一样;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日本重阳节登高习俗,也来自唐朝;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城的建筑样式一样;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日本重阳节登高习俗,也来自唐朝;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的民族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国。
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而在逐步的发展。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
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
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趣味拓展: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1/ 1。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日本朝鲜与越南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日本、朝鲜与越南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开放的时期,其文化交流与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文化交往与影响,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唐朝对日本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在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大量派遣学生与僧侣到中国学习、进修和传教的情况。
通过这些人员的回国后,将中国文化和思想传播到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日本在唐朝时期引进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并将其完善与发展,为后来的平安时代奠定了基础。
此外,唐朝的法律体系和官僚制度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让社会稳定和秩序得到维持。
其次,在文化艺术方面,唐朝的文化与艺术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唐朝的诗歌艺术影响了日本的和歌文学的发展,促使和歌歌谣成为了日本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在唐朝的影响下蓬勃发展。
最后,在宗教信仰方面,唐朝的佛教文化对于日本的佛教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时期,大量的僧侣从中国来到日本传教,将佛教思想和经典传布给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多派佛教共存的局面。
这对于日本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对朝鲜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与朝鲜的文化交往与影响也十分紧密。
唐朝时期,朝鲜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节,与唐朝建立了亲密的外交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朝鲜从中国学习了很多东西,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国家建设中。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朝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朝鲜通过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了类似的封建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其次,在经济方面,唐朝对朝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唐代,中日两国联系密切,促进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交流。
政治方面,日本的中央官制、地方制度、法律制度、土地制度等都深受唐代的影响。
其中日本土地制度—班田制源自于唐朝的均田制,中央官制-两官八省源自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地方制度—郡国制参照隋唐的郡县制。
日本还依照唐朝的国子监和太学,设立自己的大学和国学。
经济方面,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规划完全参照唐长安城,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街道的宽度和排列方法也与长安城基本一致。
唐朝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制造技术也传到日本。
文化方面,唐朝的饮茶之风、饮食烹调之法也传到日本。
日本在8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汉字。
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的偏旁,创立片假名。
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草书,创立平假名。
自此,日本才开始有自己的文字。
1。
自古以来9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文化就有密切的联系9两国人民互相往来9两国文化互相交流9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0一!大化改新的背景(一)日本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七世纪时9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社会的生产力迅速提高0但是在此时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9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9朝鲜的新罗崛起9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0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了9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9政权发生了动摇0日本在侵略朝鲜失败后9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0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9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9各地起义此起彼伏0在人民起义的冲击下9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斗争激烈0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9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0盘井之乱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反映0由于中国和朝鲜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的反抗斗争9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和政权的统治基础9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0(二)与唐朝的接触及遗唐使的派遣隋末唐初9日本的一些贵族接受了汉文化9提高了文化水准0因此当他们处于不利的时候9就有可能学习唐朝先进的统治方法9借以摆脱困境9巩固统治0七世纪的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9使唐朝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并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0那时的日本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9积极谋求向唐朝学习9建立良好的关系9先后派遣了l3批遣唐使到达长安9规模庞大9组织完备0许多的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9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9回国后对日本的部民制度要求改革9学习唐朝的均田制和贾建梅(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l50050)曾桂山趁机里应外合9陈伯川及警卫员被俘9并向守卫奇克的八连猛烈进攻9刘\闫率队顽强抵抗9在激烈战斗中9刘公魁同志身先士座指挥战斗9在猛烈的冲杀中不幸壮烈牺牲0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抵抗之后9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9闫思聪同志率队突出重围9奇克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0我军逼近逊克县城时9匪首旅长刘光才等离城逃窜9我们顺利进驻县城9结束了挺匪对县城的统治9我人民政府宣告成立0为建立巩固的东北后方根据地9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9派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洪学志司令员率主力部队特务团到达逊克县9挺匪在我军的严厉围剿下窜往嘉荫\乌拉戈一带9为彻底\干净地消灭这伙土匪9由合江军区李荆甫司令员指挥部队由东向西进剿0洪学志司令员指挥里河地区的部队由西向东围剿0在我军钳型围剿下9敌军大部被我歼灭9只剩几个匪首窜到逊克县松树沟一带0匪首旅长刘光才(外号刘山东)\参谋长张景云(外号张小胡)\团长李亚州随后也被我军擒获0至此这股祸国殃民的挺匪被我军全部消灭0逊克\嘉荫的人民重见了天日9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9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0学术园地!"租庸调制9加强中央集权9实行三省六部制等0著名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和僧冥等都在中国学习几十年9回国后积极的传播中国文化9从而为日本的变革打下了基础0二!大化改新的实行六世纪后半期9日本朝廷针对部民脱籍的现象9开始改变经营的方式9建立了田不和户籍制度9把各家族人丁纳入了国家控制之下0那时9佛教开始从中国传入日本0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9接受佛教就意味着学习唐朝文化9从而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0646年9日本孝德天皇即位0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9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0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9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0其内容据日本历史书日本书记所记载l!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9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2"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3#改革中央体制9加强中央集权统治0三!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一)对于日本国内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具有积极意义大化改新是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9在当时东亚国际形势的影响下9由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0改革的结果是使部民摆脱了氏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0班田制按人口分田9以户来耕作0部民的地位有所提高0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加强中央集权制9抑制了贵族豪强的氏族特权9进一步克服了氏族陋习9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0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9使土地和部民从日本王室和贵族控制下解放出来9作为国家的土地和公民9由国家分给口分田9使他们对国家负担一定的租税和劳役9这就改变了上述奴隶劳动的支配作用9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的社会基本形态0所以9大化改新的结果9促使日本部民奴隶制的终结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初步形成0(二)通过大化改新9加强了国力9也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9积极开展文化交流0首先9对于佛教的传播0圣德太子在大化改新后提倡佛教9不惜巨资兴建了许多佛教寺院9如法王寺天王寺法隆寺等壮丽的佛教寺院9从而为日本的佛教和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寺院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9奠定了基础O据日本的文献记载9此后日本的贵族开始信奉佛教9当时日本有佛教寺院千余所0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9佛教仪式以及其它学术思想在日本也广泛的传播起来0其次9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及传统习俗的学习0日本留唐学生空海吉备真备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的偏旁部首9创造了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0日本当时的都城京都的建筑式样也仿造唐朝的长安城9城内也有朱雀大街和西市东市0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也和唐朝人的习惯相仿0日本曾出土了很多唐朝初年的开元通宝铜钱9我国的西安也发现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宝0这都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0日本人的制茶方法也是同唐朝学来的9后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道0在风俗方面9如端午节饮菖蒲酒9七月七的乞巧节9重阳节登高等等9都是从唐朝学去的0可见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9触及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0纵观现今的日本9源自于其博采众长的特点0日本文化虽然受中国文化很大的影响9但日本的文化也是自己去争取自己去探索的0记得在日本一位友人家中的大厅9挂着一幅c海纳百川y的横匾9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民族0总之9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史中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0而对于由它影响又导致的在日本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9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9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0学术园地!"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作者:贾建梅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刊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2004(1)被引用次数:1次1.葛继勇.GE Ji-yong鉴真弟子法进的东渡活动与《进记》[期刊论文]-唐都学刊2007,23(4)2.梁文清论古代日本对汉文化的移植与大化改新[期刊论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3.吴二林唐文化在日本的渗透[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4.毛铿祖.Mao Kengzu广东丝绸生产、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期刊论文]-广东蚕业2001,35(4)5.张铁珍.贾云刚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6.高留成唐朝时期日本留学僧译经大师灵仙考[期刊论文]-船山学刊2007(3)7.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2003,23(2)1.刘小湘.胡依琴.肖潇东亚传统体育项目进奥辨析[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08(1)本文链接:/Periodical_heiljsz200501026.aspx。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始于7世纪末期,随着东海贸易的发展,唐朝与日
本的交往日益增加。
以下是唐朝与日本的中日交往史实:
1.派遣使节:唐朝曾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成功的使节包括宋钦宗、高力士、张义真、崔知贤等。
2.唐朝的文化影响:唐朝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如唐诗、唐画、唐音乐、唐舞等均影响到日本文化。
3.冊封:唐玄宗曾冊封大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表明唐朝承认日
本的独立国家地位。
4.中日航线的建立:唐朝与日本之间建立了中日航线,进行贸易和文
化交流。
5.日本僧侣到唐朝的学习:唐朝时期,日本不少僧侣到唐朝学习佛学、语言、文化等知识和技艺,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深刻影响了双方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今日中
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唐朝对日本的饮食影响,推动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唐朝时期,全方面的发展,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从而吸引无数人来到这个繁荣的国度。
盛世下的都城:长安,拥有上百万人口,可见它的繁荣。
在唐朝的繁荣下,是全方面的发展。
其中在饮食文化上,唐朝也有独特的魅力。
唐朝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因此,有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众多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在唐朝国力的强盛下,他们纷纷派出遣唐使,来学习唐朝的文化。
而在这些遣唐使中,日本是派出最多的,可以说,日本学习唐朝的文化是全方位的。
在饮食方面,日本也一样学习与继承唐朝的。
唐朝的饮食文化,带有不少的胡风,这个和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有关,毕竟唐朝时期,有不少的将领都是胡人。
唐朝的饮食文化特点分为:胡化、养生化、宗教化、艺术化等,和唐朝的国情息息相关。
在这些文化中,日本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唐朝文化的?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日本与唐朝的交流从日本来的遣唐使,人数是最多的,日本一共派出了19次遣唐使。
这些日本人来到唐朝之后,学习唐朝各个领域的知识。
唐朝时,日本也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急需大量的知识丰富社会。
而在这些交流上,出现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如日本的:阿倍仲嘛吕和吉备真备。
唐朝这边有鉴真大师东渡,给两国的交流做出贡献。
别看鉴真是僧人,但他带去唐朝的文化,同样影响日本,促进日本的佛学、医学、建筑等各方面的发展。
而鉴真东渡,历尽千辛万苦,到第六次才成功登陆日本的领土。
在这些来来往往的交流中,是唐朝对日本的彻底影响,日本也大量吸收唐朝的文化,加速日本社会的转型。
在这些交流中,唐朝的饮食文化,催生了日本的饮食快速发展。
日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在主粮、喝茶、甜品、菜色等各方面,均有唐朝饮食文化的影子。
二:唐朝对日本饮食的影响起初,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佛学方面,因此,佛教的饮食文化也随着佛学传入日本。
佛教中,对贪、嗔、痴、淫、戒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约束。
其中在饮食方面,以斋饭为主。
唐朝文化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唐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和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
陆路四通八达。
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
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那么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文化是中国唐朝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其在史学、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都独具特色。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极盛期的唐代,其繁荣的文化,就当时的世界来说称得上无与伦比。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这种繁盛的文化,既继承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为后世文化的延续做好了充分的积淀,更为重要的是,唐代文化以其独具魅力的辐射力度,深远地影响了邻近各国。
而作为一个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也积极汲取着盛唐的先进文化。
同时,唐朝兼收并蓄的的对外政策,更是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盛唐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传入对古代日本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日本
通过中日两国频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继出现了受唐文化影响的白凤文化、天平(奈良)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贞观)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迁都奈良前一段时期的文化,由白雉年号(650654年)而得名。
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但前期受大陆六朝文化影响,后期受唐朝文化影响。
天武天皇时期确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尝会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施佛教国教化,为此建造大官大寺、药师寺等官寺,举行讲解护国经典法会。